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萨葛部的现身说法

漠唐 第二百二十四章 萨葛部的现身说法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米劲帆一身白棉布唐服带着一人进来了。

唐国建国不久就将商司提升为商部了,同时提升的还有农司,萨葛部的首领米呈祥现在已经是商部的左侍郎,米劲帆是商部的郎中,原丰州刺史刘继思现在已是农部尚书了。

米劲帆今年刚满二十岁,作为商部主管西域方向的郎中,先是在甘州商行历练了几年,接着跟着兀剌提去过高昌、于阗、喀拉汗国、萨曼王国,后来在商司做书吏,一直到现在的郎中,一步步走得很是踏实。

萨葛部的人现在成了云中学院最后一年修习商事专业的主力,至龙兴元年,已经占到此类学院的四分之一,以萨葛部人丁比例,这个数字确实很惊人。

米劲帆带着人约莫三十五六岁,面色微黑,细眼长须,走路时步伐稳重挺拔,神情沉静,米劲帆与他一起走路时略微落后半步,看得出来此人的地位还在他之上。

米劲帆负责西域的市场,自然与肃州城的三位都很熟悉。

“城主,何先生、达将军”,他抱拳向三位施了一礼,接着便介绍起身边的人,“这位便是唐国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元丰,元大人”

三人听了都是微微一惊,这元丰不是在沙州遇刺了吗,怎地还好端端地在这里?

龙天庭毕竟是一城之主,很快按捺住心中的疑惑,赶紧起身行礼,“不知尚书大人驾到,有失远迎,罪过罪过”,何牧之、达欣也起身行礼。

元丰笑道:“本官不请自来,抱歉的应该是在下,不瞒诸位,本官在沙州只是略受小伤而已,几天功夫就好了”

何牧之道:“那身受重伤的传闻是元候故意透露出来的?”

元丰笑道:“自然,本官乃是唐国国王亲手训练的横刀都出身,岂能失手于吐蕃小儿?”

论起先后在河西统治过的几大势力,以吐蕃人最为严酷,龙天庭等人见他口称“吐蕃小儿”,也都会心一笑。

“放心吧,我唐国有句名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还之,河湟一带,高寒穷苦,我唐国本来还不想染指,没想到彼等倒变本加厉,彼等就等着灭族吧”,说道最后,脸上的笑意逐渐变得冷酷起来,众人心中皆是一凛。

宾主坐下叙过茶水后,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最后何牧之忍不住了,“不知尚书大人此来……”

元丰淡淡一笑,“确实为这肃州而来”

见到三人神色严峻便笑道:“三位大可放心,在说肃州之事前,我本官给你等讲一个故事”

三人心想,你大老远跑到肃州肯定不是讲一个故事那么简单,其中必有深意,连忙竖起耳朵倾听。

“秦汉时期,月氏人在祁连山北昭武城建立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西域乌浒水、药杀河两河流域,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

“前唐时,彼等几个小国都是大唐的属国,又多迁回中原,其中有一国叫米国,乃是康居王国的庶支,在西域是人丁才几千,虽然自称一国,不过国内兵丁只有几百,迁回中原后,先在河西定居,最盛是有丁口五万”

“这里便有一个问题了,为何彼等从秦汉时就迁到了两河流域,上千年过去后,丁口才几千人?而在前唐回归中原后为何丁口突然增加到几万人?”

“吐蕃人统治河西时,米国人不堪忍受彼等的盘剥,举族穿过茫茫大漠,最后成功抵达阴山一带”

“吐蕃人当然不能容忍彼等离去,中途层层拦截,米部抵达丰州时只剩下两万丁口,诸位,河西与丰州接近,如果沿着大河北上,也不到千里,为何失去了如此之多的丁口,其中不乏老弱妇幼?”

“彼等抵达阴山后,原振武军节度使并没有过多难为彼等,不到三十年,彼等又恢复到了三万丁口”

“可惜安史之乱后,藩镇崛起,朝纲败坏,加上黄巢造反,国势一去不复返,米部也卷入了多方的争战,就算此时,米部也还有两万多的丁口,可惜的是,在契丹人控制阴山一带后,对各部的盘剥更甚,彼等在投靠燕军之前人丁又降到只有万人的规模”

“诸位,短短二三十年,一个有三万人的大部失去了一半丁口,这又是为何?关键是此时阴山一带并没有大的战事”

“投靠燕军,也就是现今的唐国之后,不到十年时间,诸位不妨猜一猜,现今米部有多少丁口,都在作何营生?”

那三人对望了一眼,都想着,这是现身说法来了,肯定是夸自己啊,最后在龙天庭的默许下何牧之开口道:“元候之意,在下略知一二,无非是在大唐的管辖下,各部人丁繁盛,在其它势力管辖下人丁凋敝”

“至于米部现今的丁口,十年间增加三成,最多五成,不过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了,不知……”

元丰看了米劲帆一眼,“此乃米部之事,正好有当事人在场,劲帆,你说说吧”

米劲帆笑着说:“不瞒诸位,现今米部已有丁口近两万,与之前相比增加了一倍,不过多是孩童,不妨再告诉各位,如今米部的孩童十岁以上的有八成在学校读书,完成学业后有三成在经商,三成在各部做事,三成从军”

“老的部民,也只有一半还在放牧,另一半多在从事经商相关事宜”

龙天庭心想,短短十年,米部从丁口一万暴增到两万,能养活这么多人口吗?米部驻扎的宥州一带虽然广阔,不过也多为荒漠,想要饲养大量的牛羊也不可能。

想到这里便问道:“你等的牛羊够吃吗?”

米劲帆笑着说:“如今米部的膳食只有一半靠牛羊了,你等想想啊,我米部有大量的人在经商,又有大量的人在唐国各部、地方做事,都有薪饷,国家又不收取赋税,唐国粮食的价格稳定,牛羊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变卖,薪饷又可以购买粮食、蔬菜”

“不瞒诸位,如今米部有一半的食物来源便是粮食了”

何牧之又问道:“米部这十年出生的孩童存活下来的有几成?”

他问这个问题自有他的道理,在五代时期,幼儿从出生到成长,能活到成年的有一半就不错了,其中的关键一个是医护水平,另一个则是营养水平,中原的还好,草原的更差。

“八成!”,米劲帆斩钉截铁地答道,说实话,这个水平连他自己也有些疑惑,但在唐国境内确实做到了。

见到三人不相信的样子,元丰补充道:“我唐国在各道都设有医院,如今凡是唐国国民,除了少数人还在家里生孩子,多数人都习惯在医院里生了”

“除了生孩子,凡是唐国国民生病了,都可以在各道的医院看病,看病的费用只收取基本的药费,每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高达十万贯!”

“十万贯?”,三人对望一眼,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龙家等盘踞肃州几十年,如今库里也没有十万贯,而彼等在国民医护上的投入每年就高达十万贯!

元丰接着说道:“可以这么说吧,凡是我唐国国民,无论胡汉,从一出生开始,到读书识字,到从事各行各业,每一步国家都高度关注,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精力,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依,幼有所教,成有所从”

“我自己回答刚才提到的问题,唐国与以前的大唐相比,除了仁义之外,还有具体的办法让国民安居乐业,除了医护一途,其它其它诸事莫不如此,从这十年来看,怕是连前唐也比不上!”

何牧之毕竟读过大量的儒家经典,听了元丰此话不禁悠然神往,另两位却有些半信半疑,元丰见状又说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陇右新近纳入唐国,离肃州只有几百里路,各位不妨去看一看,听一听”

几天后,一支庞大的“考察团”从肃州出发了,除了何牧之、达欣,还有玉门军的张家,归义军的曹家、索家、李家,伊州的陈家,连遥远的于阗也派了承旨吴顺规去了,六谷的吐蕃部落也有人参加。

两个月后,曹元忠、陈金、李肇兴宣布归义军无条件接受唐军的整编,本人也进入云中军校进行“深造”,陈金、李肇兴两人自然知晓唐国的“内幕”,彼等的儿女也多在唐国读书做事,二人前往云中军校无非是做个样子、表率。

而曹元忠、曹延恭等人却完完全全是去“读书”的。

几天后,肃州的龙天庭也效法曹元忠等人,宣布正式投靠唐国。

九月份,唐国正式任命元丰为河西道观察使,以岳军候的陌刀队为基础,从归义军、伊州、肃州抽调人马,成立唐军步军第四师,岳军候兼任指挥使。

又以李肇兴的三千骑为基础,加上苏论乞没的两千骑,曹延恭的三千骑,以及从须卜力都、杨重贵那里抽调的两千骑,成立骑兵第六师,由李肇兴任指挥使。

河西的大幕已经拉开了,夹在其中的甘州回鹘惶惶不可终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