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暗流涌动(2)

漠唐 第二百一十九章 暗流涌动(2)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于阗国的李圣天极度推崇中原文化,目前境内汉话、于阗语并行,正式场合还是汉语,至于这于阗语,实际上与以前汉代在河西一带游牧的大月氏人的语言相近,与当今的突厥语、回鹘语也接近,估计汉代以前还是一家。

于阗国雄踞西域一带,除了中途短暂地被前唐、吐蕃统治过,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圣天这一脉当政,迄今已历千年,是西域存在最久的王国。

吴顺规是于阗国的进士出身,其父亲是汉人,前唐留下来的士卒的后代,母亲则是土生土长的于阗人,长期的汉文化熏陶,他的内心自然向着中原王朝,对于最近声名鹊起的唐国也有一些向往,不过在了解一些唐国的规制后,向往的心便淡了许多。

不过唐国毕竟表面上尊奉大唐,又兵强马壮的,最近喀拉汗国的博格拉汗萨图克在喀什葛尔厉兵秣马,“圣战者”云集,听说遥远的大食也有人参与,更令人愤慨的是,疏勒境内的佛教设施多有破坏,其下一步的目标是谁,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

这也是李圣天虽然还是尊奉大唐,但不敢与唐国决裂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唐国控制陇右后,如果萨图克攻击于阗,大唐是指望不上的,近在陇右的唐国倒是可以结交一二。

听说唐国的礼部尚书亲自上门拜见,吴顺规赶紧迎了出来。

元丰今年与李晟基一样,都是三十六岁,横刀都出身,又长期在礼部供职,一副文武双全的模样自然历练出来了。

与之相比,吴顺规却是一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模样——除了长相。

吴顺规见过元丰后,心里也是颇为艳羡,与自己相比,元丰身材高大不说,黑色的唐巾,红色的二品官袍,挺拔的姿势,三缕长须,举手投足间既依足了古礼,又处处透露出干练。

元丰此次来还带着礼物,一整套用雕版印刷的精美的佛经。

李圣天崇佛,李晟基自然投其所好。

于阗国在西域诸囯中最重视印刷事务,不过囿于水平,纸版的印刷物还是很稀少,也就是李圣天等王公贵族等少数人拥有,印刷的质量还很差。

看着吴顺规爱不释手的翻看着佛经,元丰笑道:“承旨,我家大王还有礼物送上”

“哦?”,吴顺规放下佛经,看了看四周,元丰此次来也只带了十人,这套佛经还是放在一个大木箱里由两人抬过来的,其它人都是两手空空,并没有看到携带者什么礼物。

吴顺规稍一琢磨,便知道这礼物肯定与元丰此来的目的有关。

“尚书请”

“承旨请”

宾主二人叙过茶后,元丰说道:“我家大王无意之中得到了佛祖的舍利……”

话还未说完,吴顺规便大惊失色,“何部?”

“小指”

“从何处得来”

“长安”

接着元丰便向吴顺规详细讲述了这舍利的由来,吴顺规精于佛事,听了之后不禁频频点头,“确是如此”

“还有一个礼物,便是雕版一副,工匠两人”

这也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了,吴顺规一听便知晓对面肯定有所求,不过他刚刚不久与甘州、高昌、鄯州缔结了同盟,虽然没有该上李圣天的大印,不过木已成舟,也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不过如此贵重的两样礼物,吴顺规也不好推却,两人闲聊半响后,吴顺规还是决定将话挑明。

“敢问唐王之志?”

“唐王之志,包囊宇内,气吞万里,岂是我等僚属所知?不过大王时常与我等闲聊,有两事常常提起”

“哦?敢问其详?”

“自然可以,其一,大王手里有大唐皇帝亲自撰写的任安西大都护的诏书”

“啊?”

这下吴顺规坐不住了,安西大都护的核心地带不就是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四镇嘛,看来李晟基果然有占领于阗之志!

“不过……”

元丰看了吴顺规一眼,见他面露惊慌之色,心里顿觉好笑。

“不过,大王也说到,于阗国的国王崇尚佛法、中原礼教,大王也颇为心折,将来安西一带,除了于阗,自然要尽数收复,于阗,可继续作为一国存在”

吴顺规却不为所动,空口无凭,谁都可以乱说,事到临头突然将你灭了,历史上也有不少。

“听说贵国国王有一妹,年过二十,尚未婚配,正欲遁入空门,我家大王得知后惋惜不已,如果贵国国王愿意,我家大王愿与贵国结为秦晋之好”

这下吴顺规坐不住了,李圣天的最小的妹妹已经二十八岁了,迟迟没有嫁人,岁月蹉跎,最近准备遁入空门了,此事在于阗国广为传播,国内之人都是惋惜不已,佛法虽然重要,但与亲情相比,还是低了一筹。

“哦,听说唐王已有二妃,如果此事成行,将致我家长公主于何位?”

李圣天这妹妹,名敦美,封号楼兰公主,原本李圣天想将她嫁给阿斯兰的老大,可惜她不同意,最后又想把她嫁给仁欲,可惜仁欲又嫌弃她的年纪太大了,绕来绕去,蹉跎至今。

“承旨可听说大王名下只有二妃,一为正妃,乃大王结发妻子,二为怀远妃,嫁给大王时已经年过二十许,如果楼兰公主能嫁到云中,当与怀远平齐,听闻公主精通佛法,当得一个慧字”

“大王已有怀远,内缺慧安,不知……”

“兹事体大,非下官所能决断,不过唐王之意,规已尽知,当立刻派人去于阗禀告,望尚书稍待几日”

“这是自然”

“尚书,我观足下出行只带少量护卫,有些不妥,唐国近来树敌不少,还是小心一些”

……

归义军节度使府。

曹元忠最近有些心神不宁,二哥曹元深去世后,作为曹家唯一的继承人,他自然不怕还有谁与他来争这节度使之位。

他苦恼的不是这个。

按照惯例,二哥去世以后,他在众将的拥戴下自称留后,上书洛阳请求大唐的册封是应有之意,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干的,还成了归义军任期最久的节度使。

不过现在李晟基建国之后,事情就有了变化,他既可向洛阳称臣,也可以向唐国称臣。

表面上大唐疆域更广,又是“正统”,不过一直处在夹缝里生存的归义军深知处事之道,彼等既看重名声,更加关注的还是实际。

目前唐国强而大唐弱,这时明摆着的,而李晟基此人自己也见过,确实是世上罕见的俊杰,其后续的发展完全不可限量。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大唐册封之后,自己还是归义军的土皇帝,但加入唐国就不同了,按照李晟基的性子,是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旗下还有这么一股独立的势力存在的,自己加入唐国后,必定会被调派到他处,而沙州、瓜州两地必然会白唐国的文武官员接手。

一方面是土皇帝的诱惑,另一方面则是唐国的强势,这便是曹元忠踌躇不决的主要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土皇帝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归义军目前虽然是曹家一家独大,不过张家、索家也有很大的势力,特别是索家,长期具有常乐县,在归义军里面形同独立。

还有肃州的龙家,在归义军与甘州回鹘之间虚与委蛇,目前已基本投靠了甘州。

还有一事,凉州的吐蕃部落派人前来与他联络了,看彼等的意思,准备趁仁欲不在的时候,一举攻下凉州,为防阿咄欲的报复,派人前来与曹元忠商议结盟的事。

“唉,自己的事尚未理清呢,哪里顾得上凉州,这如何是好啊”

曹元忠长叹一声,委实不知如何决策。

元丰离开吴顺规的地方后回到云中商行,却发现有两人已经等在后院。

这两人都是吐蕃人打扮,经介绍后,原来这两人都是位居凉州附近靠近焉支山、祁连山的大豪首领,一人名叫杜论悉也,一人叫苏论乞没。

原本的历史上,吐蕃奴人大起义后,参与起义的奴人散落在河西一带,并形成了几个较大的部落,其中尤以折逋氏、杜论氏、苏论氏最为强盛,号称三部,如果没有李晟基的崛起,仅仅控制凉州城池附近以及白亭海一带的甘州回鹘人很快便被这些人赶回甘州。

随着李晟基的崛起以及控制了陇右的实事,这些人认为即使赶走了回鹘人,又面临李晟基的压力,便一直按兵未动。

不过做大的心思终究按耐不住,随着凉州城主仁欲长时间在沙州逗留,这些人的首领折逋嘉施决定发动了。

就在杜论悉也、苏论乞没二人拜会元丰时,折逋嘉施已经打败了凉州的驻军,攻占了凉州,当然了,此事杜论悉也、苏论乞没当然不知晓,他二人前来沙州是准备与归义军结盟的,看到唐国的使者后便顺便前来拜访。

“你等为何不派人去云州或定西郡”,听了二人的讲述,元丰心里也是这暗叹不已,想不到河西之地表面上风平浪静,谁知道竟是暗流涌动。

“已经派了,折逋大王的人估计已到云州了,如果我等估计不差的话,此时凉州已经在我等手里了”

“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