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工坊新貌

漠唐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工坊新貌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西堡附近。

黄河从灵州附近宽阔的河面过来后突然变窄,流速也快了许多,此处的河面东岸架了上百座栈桥,栈桥的尽头却没有船只,而是一架架大水车,而东岸附近并没有水渠,看来这些“水车”并不是用来提水的。

随着水车的转动,固定在水车中间的一根长长的硬木也跟着转动,硬木的另一端是一间间作坊。

每一根硬木对应的作坊有三间,硬木正对着的那间是中间的一间,其北边的一间则立着一座熔炉,熔炉一旁堆满了粗铁坯,有板状的,也有条状的。

只见工匠将粗铁坯放到熔炉里煅烧,差不多时将红红的粗铁坯取出,用小推车送到中间那间作坊。

中间那间作坊正是硬木所在的作坊,只见硬木所在的地方是一座复杂的木制框架,框架有木头和麻绳组成,框架的尽头连着一柄大铁锤,随着硬木的转动,大铁锤一上一下的匀速地移动,框架的一侧还有一个能摇动的木柄,可以通过摇动木柄调节大铁锤水平的位置。

大铁锤下面是一个铁台,铁台上面有一块大致呈长方形的微微凸起的实心铁面,只见工匠将红红的板状粗铁坯放到那个实心铁面上,随着大铁锤来回砸动,逐渐把板状的粗铁坯打制成略带弧形的铁板。

打的差不多后,立即将还是红红的铁块放到一边的大水槽里,随着一股青烟冒起,铁块瞬间便变了颜色,水槽一边还堆着一些已淬火完毕的铁板。

将铁板送到第三间作坊,这里面同样有熔炉,将弧形铁板再一次煅烧后,这次煅烧的时间短一些,温度也不用像第一间作坊熔炉里那么高,煅烧完毕后,里面的工匠用人工对弧形铁板再次捶打,不过此次的捶打主要是修饰,将铁板不均匀的地方打均匀,另外在铁板周围打孔。

在西堡城,整个城池的西南角都是一间大作坊,里面的工匠对铁板进行进一步的修饰,主要是抛光,穿线。

作坊有一间专门测量铁板是否合格的地方,里面有三具木制的人体模型,分别模拟大、中、小三种人体,将铁板套到上面穿好后,用一石的山地弩进行穿透试验,在规定的距离里能穿透的则为废品,否则便是合格品。

板甲,这便是李晟基到这个世界上“发明”的第四件东西。

前面四件是:标准比例的黑火药,目前大唐、辽国都在制作,不过想要达到唐国的水平至少还要二十年。

用粗铁料铸造的震天雷,同样的,大唐和辽国已经开始制作了,不过一个是模具,第二是黑火药的强度,他们要达到唐国的水平,只怕还要五十年。

最后一件便是火炮了,同样由于模具和黑火药问题,大唐和辽国想要制作,纯靠自己摸索的话,只怕要几百年——铁模铸造火炮清朝中晚期才发明。

不过像铠甲、横刀这些武器李晟基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特别是甲胄,无论是鱼鳞甲还是锁子甲,虽然也使用了后世烂大街的标准化、分工协作等办法,但每一片铁甲还需要一锤一锤敲出来,这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

后来他便想到了板甲,一开始是在偏关附近的西堡秘密地试验,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才形成了今天这样大规模制作的局面,其中包括铁料的处理,温度的掌控,淬火、回火等摸索了几万次才有了初步的成功,后来进一步标准化后,各工坊的操作便固定下来了。

目前的板甲也就是胸背甲和铁盔,其它部位还是使用鱼鳞甲和锁子甲,饶是如此,由于胸背的面积占了一半,有了水利锻锤之后,整个铠甲工坊的人手虽然没有减少,效率却提高了几倍以上。

至此,李晟基终于可以让自己的八万左右的野战师全部配齐铠甲了,至于马匹,除了姚猛的第一师、高彦均的第二师以及七峰都、横刀都,有半身的锁子甲外,新成立的杨重贵第三师、须卜力都第四师、契必信第五师还只能用皮甲,不过骑兵倒是能用上板甲了。

有了板甲之后,李晟基琢磨已久的另两个步军师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建国后,李晟基将步军师的配置又做了调整。

三千长枪兵,全身铁甲。

两千刀盾兵,半身铁甲。

三千弩兵,半身皮甲。

一千六百炮兵,不着甲,一个标准步军师配备一百门火炮,八百斤的、五百斤的各一半,每十六人照顾一门火炮。

目前唐国的火炮作坊的产量自然也提高了,不过到目前为止,刘承威的第一师刚刚配齐,驻陇右的恽怀楚的第三师还只配备了一半,驻九原郡的谈谦第二师只拨了十门在练习,恽怀楚的第三师想要全部配齐恐怕要等到年底了,而谈谦就更需要等到龙兴二年了。

不过时间不等人,李晟基又在各州警备部队抽调了近万人,准备编成第四师,师指挥使他想好了——慕容延钊。

在中堡,有一间作坊同样令李晟基兴奋不已,他制作出了五代版的白酒!

在这个时代,所有的酒类尚未经过蒸馏程序,所有的名酒都是黄酒,作为后世惯喝白酒的他自然不是很满意,其实白酒的制作他也就是知道一个大概,以前他在大同也有一间酒坊,也出产黄酒,工匠都来自太原,此处以制作“贡酒”汾酒出名,不过在李晟基看来这所谓的贡酒也一般般。

在将自己的设想给酒坊的老师傅们说过之后,彼等倒没有像制作板甲的工坊那样摸索五年才完成,彼等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便摸索出了烧酒的制作工艺,虽然口感与后世的白酒没法比,不过在当世却是一件划时代的成就。

“云中牌”烧酒甫一问世,便得到了大唐北部以及草原各部的热烈欢迎,现在已经成了唐国最重要的创利产品,而位于中堡的白酒作坊与位于云冈的火药作坊一样,属于管制最严的单位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