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二百章 名将对决(2)

漠唐 第二百章 名将对决(2)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与一直沉迷于修炼秘法的尚伦钦相比,论相温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将军,当然了,他还是兰州城的宰相,用儒将来形容他也不为过。

他当即决定就在此地扎营,原因有二。

一是前方敌情不明,而在自己来的路上敌人如果设伏的话早就动手了,所以前面一定没有伏兵,他也想过敌人可能的关门打狗的策略,不过这茫茫黄土高原到处是沟沟壑壑,想彻底封死自己完全没有可能。

再说了,现在就此撤回去尚伦钦也不会容忍,你连敌人的毛都没见到就根据自己的猜测匆匆忙忙撤回来,你这老脸今后往哪儿搁啊。

二是如果敌军在前面设伏,而自己从从容容在此地驻扎,就完全打乱了敌军的计划。敌人慌乱之下必定会露出破绽,届时自己便有可乘之机。

三是琼达固然重要,但与法王的三千精骑相比就是毛毛雨了,抓到他固然皆大欢喜,抓不到也无伤大雅,今后有的是机会,如果贸然行动惨遭不测就大大不妙了。

作为吐蕃人中的杰出人才,论相温扎营也很讲究,四面用木桩围起来,四角还有士兵彻夜驻守,当然了,熊熊火把自然是少不了的,想到燕军的赫赫威名,论相温甚至让三千精骑分成三波轮流值守,每一波值守三个时辰,都手持弓箭、长矛四面警戒着。

睡觉的人也是枕戈待旦,一旦敌情来了,也能很快的上马作战。

另外,论相温还派出多路哨探,马军、步军都有,偷偷摸到子城谷地附近去探查琼达的虚实。

所以说,吐蕃幸好分裂了,当政的又多沉迷于密宗,否则的话肯定是中原的大敌,估计连辽国都不是对手。

想想也是,这些人平时生活在高海拔的高原上身体素质肯定很出色,加上与纯粹的草原部族相比,彼等既食肉食,又用粮食(青稞、麦子),还能养马,更难得的是还擅长冶炼,医药也有一套,前唐与之交战互有胜负也是正常的。

幸好他们信仰宗教,虽然佛教被灭,三十多年后才再次兴旺起来,不过他们自己宗教的影响依然巨大,加上揉入了大量佛教的东西,成体系后更是欲罢不能。

真是成于斯,亦败于斯。

与之相比,郭威、高彦平自然也不是弱者,特别是郭威,在本书前面的章节里几乎见到李晟基一次就败一次,好像就是一只弱鸡,实则不然,第一次出击他败在没有预料到区区一个山寨竟然有强横的胡骑存在,否则单以步军而言,李晟基完全不是他的对手。

第二次偷袭娄烦监,他同样没有预料到薛矩八百骑的存在,而郑恩又利用了汾水特殊的地形。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此人根本就不知彼,怎能算得上名将?

这话也对,不过在那种形势下,郭威已经做到了他所能做的,第一次可能是轻敌,而第二次确是无法做到知彼,难道你让他带领几千步军横穿茫茫吕梁山,或者是绕一个大圈,从朔州、岚州那边绕到娄烦监?

利用汾水的通道完全是最佳的选择,遇敌后又是遭遇战,胜败在一瞬间就确定了。

闲话少说。

但郭威同意高彦平的计划后,便立即展开了军力的布置,他和论相温想到一块去了。

论相温现在驻扎的地方叫泥口,在汉代时还是一个大水洼子,不过此时只剩下一股涓涓细流了,不过由于地势较低,夏季还是有大量的水储存下来,秋冬季节又消失不见,形成了一个长约一里多路,宽约两三丈的烂泥坑。

烂泥坑的一边是干爽的驿道,一边就是论相温的大军驻扎的地方,其后面则是一座约两三百米的土包,论相温在土包上又留了五十人驻守,单从防御的角度来看,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也不为过。

郭威的计划很简单,他派了三百弩兵协助琼达防守谷地,吸引敌军的主意,而自己和高彦平带着飞龙旅三千骑、新建的三千骑通过子城谷地的东侧,也就是连接着黄河的地方,一部分绕到泥口,控制驿道——地形高彦平经过一次,自然熟识。

一部分埋伏在谷地东侧某处,一旦敌军撤回驿道便封锁其退路。

届时自己是在敌军进攻琼达的时候突然杀出,还是在敌军久攻不下的时候截断归路都是两可。

敌人当然不是待宰的羔羊,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在此地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泥口西北有一条通道直到秦王川,与驿道平行的地方还有一条小路直达子城谷地,西南方向还有一条小路可绕到去兰州的驿道上,敌军届时如果一门心思逃跑的话,郭威也没辙。

这样的地形郭威自然也从琼达口里了解的清清楚楚,不过在敌人的地盘里,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所有道路都封锁得严严实实也不可能。

夫战,知己知彼,了解的越详细当然越好,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大可能,特别是地形方面,人数众多的会战情况下更不可能。

所以,一般来说,关键的地形自然要掌握,其它的了解大概就行了。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遭遇战,这时主将的应变能力就很重要了。

但六千大军沿着子城谷地一路向西行进时,论相温的三千骑正在扎营,郭威等人在子时时分抵达驿道与谷地交界的地方。

按照燕军的操典,大军行进时,探马必须前出三十里,会战时,更是需要五十里。

此时郭威已经知晓敌军尚未抵达子城谷地,不过他还派出了三路探马,一路往兰州方向的驿道上探查,一路往媪围方向的驿道上探查,一路向谷地另一头探查,此时都未返回。

按照之前的计划,如果敌军已经进入谷地,则兵分两路,如果敌军尚未抵达,就继续在谷地附近埋伏,郭威他们选择了一处靠近驿道的山坳处临时歇息,静静地等待探马的消息。

半个时辰后,北路、西路的探马回来了,两路都没有敌踪,南路的探马还未到,郭威见状,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不过南路是敌人来的方向,兴许是发现了敌踪也说不准,几路探马都是燕军骑兵加上琼达的马贼,迷路完全不可能。

正想着,远处飞来一骑。

“节帅,敌人在泥口……”,来骑是琼达的一个马贼,还是一个汉人。

“跟我去的李威死了,我是从小路绕道过来了”

李威便是燕军这一路的探马,一向精明强干,高彦平听了,眼里闪过一丝哀伤,不过瞬间便消失了。

等那人仔细将泥口的情形讲了,郭威、高彦平二人都是沉默不语。

敌人这是闹那般?

如果要抓琼达,就应该一鼓作气直扑谷地的吐蕃部,而不是好整以暇的在泥口扎营。

“难道彼等已猜出来琼达只是一个诱饵?”,高彦平道。

郭威点点头,“多半如此,他在晚上不敢进攻,又怕就此撤回去被尚伦钦责骂,便以静制动,如果我等无功而返,彼等自然可以回去交差”

郭威说完心里也有一些郁闷,现在敌人肯定做好了防备,自己就是带着大军沿着驿道攻过去估计也讨不了好。

“难道燕军的赫赫威名就要败在自己手里?”,他的眼里闪过一丝愁苦。

不过他到底是后来大周的开创者,瞬间便恢复了笃定,“这里离令居砦有多远?”,他问道。

那人答道:“节帅,令居砦距离此地有五十多里路,骑兵的话一个时辰即到,大人,你……”

“令居砦防备如何?”

“令居砦是个石头砦子,有三千余人防守,砦里有一千五百步军,砦外还有同等数目的骑军”

郭威一听,瞬间便有了主意。

六千大军立即出发,沿着子城谷地向西北方向疾驰,到吐蕃部落时,干脆将琼达的一百多骑及布置在那里的三百骑马弩兵也叫上了。

一个时辰后便抵达令居砦,此时已经是丑时末刻时分,郭威对高彦平说:“我知道兄弟们现在都很疲累,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高兄,你带着三千精锐即刻攻击敌军的骑兵大营,限你半个时辰拿下大营,有问题吗?”

高彦平笑道:“节帅,以前在漠北时,我曾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后还是将敌军击溃了,眼下也就是半宿没睡,何足挂齿?再说了,殿下经常让我等做连夜行军的练习,兄弟们都习惯了”

郭威笑道:“那就好,我静候佳音”

吐蕃人的骑兵大营紧挨着令居砦,郭威他们这么大的动静砦里的步军,骑兵大营自然知晓了,不过此时正是人体最疲倦的时候,令居砦的守兵已经十几年没有遇敌了,防备自然有些松懈,就是迷迷瞪瞪爬起来,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高彦平的飞龙旅用老办法拉开围绕大营的木桩,自己亲率三千骑从缺口处猛地冲了进去。

兰州的各处驻军,除了城里的三千骑有铁甲外,其余的都是牛皮轻甲,高彦平高彦平等人冲进去时,敌人有的还在帐篷里,有的正慌慌张张披戴皮甲,少数上了马的也无法抵挡飞龙旅的攻击。

而高彦平安排一部分守住寨门,其他人分成几个部分到处冲杀,遇到打着火把的,将人杀死后,用槊尖挑起火把扔向帐篷,很快,大营里便成了一片火海。

而令居砦里面的步军一个个站在砦墙上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砦子已经被郭威的三千骑围住了,他们不敢也不能出去救援骑军。

不到半个时辰,战斗便结束了,尚伦钦安排在令居砦附近的骑兵大营一千五百人大部被歼,少数逃到砦外的也被守在附近的郭威轻骑追上干掉了。

此时,时间刚到寅时末刻时分(凌晨五点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