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九十章 大迁徙(2)

漠唐 第一百九十章 大迁徙(2)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同薛延陀部一样,代州的迁徙也开始了,经过元丰等人的努力,代州八千余户有近七千户愿意跟着燕王去河套一带。

七千户,三万多人,农户可不像薛延陀部那样行囊简单,农具、粮食、被褥,少的至少需要一辆大车,多的两辆也不够。

燕军转运司下面三千辆大车全部出动,一个县一个县地帮着搬运。

搬运行动是从最远的五台县开始的。

五台县杨沟村的杨万福一家有六口人,祖孙三代都在,家里还有二十亩薄田,有两间茅房,后山上还有几十棵板栗树,还养着十几只羊,按说像他这样的人家完全可以不搬。

不过杨万福去过朔州,他的妹妹嫁在那里,妹妹家里的情况他一清二楚。他家里二十亩薄田全是旱地,每年能打十五斛粮食就不错了,其中一半还要上缴给河东,这样家里就只剩下七斛半了,也就是八百斤,一家六口人,一天至少要六斤粮食,一百天就要六百斤,也就是说,他家一年有大部分时间处于缺粮的状况。

另外的粮食怎么办呢,一个是卖羊,然后到县城买粮,代北之地,粮少羊多,粮价还高过羊价,十几只羊看着很多,勉强能弥补一百天左右时间的粮缺。

第二个是减少日常粮食的消耗,多掺杂一些山野菜,加上板栗,勉勉强强熬过一年。

可他妹妹家也是六口人,五十亩地,全是上好的水浇地,每年能产五十斛粮食,上缴给佑**只有三成,自己还有三十五斛,六口人一年最多两千斤粮食,还可以省下一千多斤,而佑**每年都按照一贯一斛的平价收购余粮,他妹妹家每年卖掉五百斤,就可得钱五贯。

别小看五贯钱,佑**的普通盐价与粮价相差仿佛,五贯钱可以购买五百斤食盐,当然了,寻常人家也不需要用这许多,麻布也是一贯一匹,而一匹布足够一家人用了,家里稍微宽裕些的,还可以用两贯一匹购买佑**自产的白布,剩余的三贯多钱,日常零用也够了。

另外,佑**下辖的农户每年有许多外出务工的机会,若是和自己有关的,比如兴修水利,当然是没有工钱的,不过修建城墙,石材作坊、水泥作坊、砖瓦作坊、炮仗局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人工,农户们在农闲时去这些作坊帮工或者去山上找石头,扒拉粪坑,都可以换来不少铜钱。

这样一来,农户家里就很宽裕了,如果家里还有当兵的、在大同做匠人的,那就更宽裕了,他外甥就在大同铁坊做事,每年可净赚八贯的工钱,一家子一年上头有超过十贯的盈余,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杨万福这几年幸亏有妹妹的接济,否则也是朝不保夕。

自燕军拿下代州后,杨万福就天天盼着什么时候燕军的官员到位,最后一打听,朝廷不准备将代州交给燕军管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万福万念俱灰,难过得三天没吃一口饭。

所以,一听说燕军要将代州的农户迁到河套一带,杨万福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怕什么?听说辽国的西院大王都被燕王活捉了,再说了,燕王自出道以来,听说还没有败过。

杨万福带领全家人给自己爹娘上了坟,回到自家小院,燕军转运司的人已经到了,由于他家的东西多,转运司派了两辆大车,看着自家的东西一件件搬到大车上,杨万福突然有些哽咽,故土难离啊,毕竟是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等全家人都上了大车,杨万福却挥挥手让他们先走,他想自己再走一走这山路……

五台县中,像杨万福这样的税户其实还过得去,不过也不到三成,其余七成全部都是营田户,也就是以前不是五台县的人,县府将田地分给他们,但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县府的,他们也就是县府的佃户,每年要上缴七成的粮获。

七成啊,这些人这些年能活下来绝对是一个奇迹,多亏了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忍辱负重、勤快节俭的传统,饶是如此,每年五台县都有饿死的人。

一听说燕军准备让他们搬到河套地,全部七成的营田户都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不过也有没走的,一部分是河东官府的关系户,当地的地主,一部分是五台县的关系户,自然不想背井离乡,他们想着,等别人都搬走了,我等不就可以占有更多的田地?

杨沟村的杨俊才就是这样想的,他是杨沟村唯一的地主,家里有一个在五台县做主簿的堂兄,在堂兄的照拂下,杨沟村最好的三百亩上田都被他划拉到自己手里了,等这些穷棒子一走,自己又可以夺得几百亩良田。

不过他现在面临着一个最现实的问题,田地倒是有了,可劳力从哪里来?以往他家可是有十户佃户的。

看着燕军转运司的大车一车车将自己的佃户连人带家伙什都拉走了,杨俊才站在村口,眼睛冒着怒火,不过燕军的赫赫威名不是像他这样一个地主老财惹得起的,他也只能心里大骂,面上不敢有丝毫不敬。

杨俊才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安全问题,杨沟村地处五台山腹地,周边的山上还有大大小小好几股土匪,最大有一百多号人,最小的也有十几号,杨沟村名字里面有一个沟子,其实也是在一个堡子里。

以往有匪情时,村里也能出动上百号青壮,拿着锄头、木棒在堡子上一站,等闲土匪也奈何不得,现在好了,穷鬼们都走了,就剩下他孤零零一家十几口人,一旦土匪打来了可如何是好?

一想到这里,杨俊才脸上直冒冷汗,土匪们可不管你家里在县城有什么关系,那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的恶人啊!

要不明天一早搬到县城去住,可撂下这几百亩上田着实舍不得啊。

再说了,县城周围的好田几乎都被县令、县尉、主簿等人霸占得干干净净,他一个乡下老财过去了也没有立锥之地。

可跟着燕军到河套去又实非他所愿,看着众人远去的背影,以及杨沟村周边黑漆漆的大山,自身的安危最终占了上风。

“转运司的大人,等等……”

就这样,原本计划搬迁的七千户在实际搬迁的时候有多了几百户,最后也就是州城、县城周围的大户没有搬走了。

留下来的大户人家也是望田兴叹,田倒是多了,可无人耕种又有何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