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965章 崔野和文仲容的苦难史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965章 崔野和文仲容的苦难史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杨林想离开山寨,哪有那么容易?崔野、文仲容必须要榨干他的剩余价值,瞄来瞄去,就盯上了韩家商队,那在边境做买卖,也是独一档啊!尤其韩一摇跟雄州知州和诜关系不错,或许是经常孝敬的原因,在对面大辽动荡之时,都能保证榷场小道的正常运转。

因为辽邦内陆、辽东叛乱的原因,边界线上实际局势非常、非常紧张,辽邦一直在招兵买马往死里砸完颜家,所以造成地方事务失衡,多有动乱、流贼、盗匪为祸。

这就是国家常备军队开赴前线,地方治安力量失衡,民兵等无法压制日益紧张的地区犯罪分子的猖獗,也有军贼混入其中抢一票的,越过边境进来宋境劫掠的,朝堂一直在关注边境局势,投入海量物资来做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真实的历史情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粮米价格有些失控,尤其是政和七年(1117年)夏季漳河水患泛滥,多地暴雨,后有沧州大水灾,造成相当影响,百万级别的灾民,抛荒、淹没田亩无数,这物价不上涨才奇怪!

故而,两大原因之下,米价上涨,钱粮流通不畅,百姓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的到来,想尽办法储藏粮米,直接影响就是,山寨的喽啰打不到钱粮了!饭都吃不饱了!这冬储粮还怎么储?难道要饿死吗?

这抱犊山在真定府境内,是座不大不小的山头,崔野与文仲容手下就一二百人而已,属于半流贼那种,虽然真定府驻有重兵,但难免有在老虎跟前嗡嗡嗡的苍蝇,大巴掌扇出来往往是大炮打蚊子,打不着!当地百姓哭诉是没有用的,官府屡次恳请帅司出兵围剿,都是无功而返,土耗子打洞就溜了,谁能逮得住?还是没有决心的原因,换作王伦剿贼,那必定是发动百姓,围他个里三层外三层,麻雀都能累死他!可真定府禁军没这么勤快、奉献,所以抱犊山贼匪一直存续,为祸一方。

杨林没了胳膊,只能干些端茶倒水的闲事,委屈求全,也同样是因为杨林威胁小的多,才得以苟全,摸透二人脾气后,好找机会拍马放自己下山。可这两位寨主,才没这么好心,如今存粮困难,眼看今年冬天不好过啊!就把主意打到了韩家商队头上。

上一次偷袭那实在是红了眼,得利丰厚,一大笔钱财挥霍了好久,现在又想来一次一劳永逸,这不是为难杨林吗?韩家商行报官无果肯定更换路线了!难不成要潜出老远,埋伏其他韩家商队?这个风险是很大、很大的。

崔野、文仲容一商量,可以冒这个险!于是就干了!

结果开头太意外,结局太悲催。

商队是被伏击到了,可在赶车回山的路上,被派往边境的禁军追上了!真是挨雷劈的倒霉啊!崔野、文仲容这个后悔,被官军兜着屁股一顿乱杀,杀的惨不忍睹,活该!一路从伏击点,杀回抱犊山,平趟了山寨,大火无情之下,抱犊山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杨林趁乱逃离魔窟,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大名府,韩一摇以为他死了,见他独身一人回来还是很诧异的,诉说往事,历经磨难,不管怎么滴吧,韩一摇姑且相信了他的话,留他在马行帮工,也算有一份糊口的工作。

抱犊山没了,崔野、文仲容却逃得了性命,他们悔恨啊!不甘心啊!抱怨啊!咒骂啊!总之所有的情绪都爆发出来,怨天怨地好久,混的太惨了,这才想起不能这样堕落下去了,我们要生存!重新找地方落脚!于是乎崔野、文仲容离开了伤心地,跑去投奔鼎鼎大名的河北小孟尝,沧州柴大官人!

可惜的是,沧州大水灾,流民无数啊!崔野和文仲容带着仅存的几个小弟,千辛万苦赶去,一路上连屎都吃不到,好不容易赶到了,灾民起义正闹得沸沸扬扬,而灾民起义,是个非常宽泛的统称,用灾民各自为乱更为贴切一点,自王伦属系的林冲、王希孟等人组织起义之后,迅速壮大的同时,一些不入流的贼匪也借机猖獗起来,还有各种村霸、泼皮、武人、甚至是豪绅代表队,各自乱为,都想分一杯羹,这才是吕颐浩急急求援兖州大营的真正原因,灾民暴乱已经成为各种牛鬼蛇神的大舞台,一发不可收拾了!

崔野和文仲容就被这种势力教做人了,被杀、被杀、被追赶,一路逃亡跑到沧州城,城池都被水淹了!再打听著名的柴大官人?早就举家离开了!

哎哟我去!崔野、文仲容傻了,这算是白折腾了!千里投奔损失了兄弟,这是亏惨了,亏的肉痛、肝疼!

又是一顿发泄,崔野、文仲容就打算投奔大名府,柴大官人在那里,韩家也在那里,说不定老杨也在那里!

杨林想离开山寨,哪有那么容易?崔野、文仲容必须要榨干他的剩余价值,瞄来瞄去,就盯上了韩家商队,那在边境做买卖,也是独一档啊!尤其韩一摇跟雄州知州和诜关系不错,或许是经常孝敬的原因,在对面大辽动荡之时,都能保证榷场小道的正常运转。

因为辽邦内陆、辽东叛乱的原因,边界线上实际局势非常、非常紧张,辽邦一直在招兵买马往死里砸完颜家,所以造成地方事务失衡,多有动乱、流贼、盗匪为祸。

这就是国家常备军队开赴前线,地方治安力量失衡,民兵等无法压制日益紧张的地区犯罪分子的猖獗,也有军贼混入其中抢一票的,越过边境进来宋境劫掠的,朝堂一直在关注边境局势,投入海量物资来做储备,以备不时之需(真实的历史情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粮米价格有些失控,尤其是政和七年(1117年)夏季漳河水患泛滥,多地暴雨,后有沧州大水灾,造成相当影响,百万级别的灾民,抛荒、淹没田亩无数,这物价不上涨才奇怪!

故而,两大原因之下,米价上涨,钱粮流通不畅,百姓已经感受到了危机的到来,想尽办法储藏粮米,直接影响就是,山寨的喽啰打不到钱粮了!饭都吃不饱了!这冬储粮还怎么储?难道要饿死吗?

这抱犊山在真定府境内,是座不大不小的山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