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929章 武举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929章 武举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你不打算跟我们去大名府了?”

一起蹲坑时,姚政突然怯生生吐露心声,说想回家。什么想回家啊!就是感到了后怕,这陈师傅、杨师傅都不是善类!从只言片语中提到的济州王伦,他们与他交往甚密!姚政没有真凭实据,也懒得卷入纷争,与二位师傅相处甚好,这才下定决心好合好散吧,人多说不出口,唯有此事觉得不能不说了。

陈达惊愕数秒,飞快擦了腚穿好衣裳,姚政也跟着收拾起身,“姚政啊,我可是很看好你的,带去出去闯闯世面,就这么回去,岂不可惜了?”

“陈师傅,可这快要过年了,我还往外跑,我爹娘妻儿他们可是牵挂揪心啊~”

哎~人之常情啊!陈达又何时不想那对儿母子?“罢了罢了,你想回家就回去吧,但咱们之间的交情……”

姚政立刻下拜,“虽然咱们师傅相处的时日尚短,但我万分佩服师傅、杨师傅的为人豪情,不敢有所损害!”

“快起来吧!我知道你是个好娃娃,如果不是琐事太多,我真有心亲手教你武艺!等我们办完了事儿,希望有缘再见!”

“徒儿随时恭候师傅回来!恁要是方便,等有了落脚地儿,给我来封书信,我去看恁。”

陈达很满意姚政的回答,“好好~”

两人前后返回客房,陈达便把姚政回家的事说了,杨春有些惋惜,施恩叮嘱了几句,拿出些钱给姚政当路费(现在归施恩管账)。

“奥对了,姚政啊,不是还有岳飞吗?他应该返回姚家村了,你告诉他不要来了,叫他安心陪爹娘吧,说不好,他祖母熬不过这个年。”

姚政点头,“我会告诉他的。”

说罢要走,杨春又叫住了他,解下自己的佩刀道,“好徒儿,咱们师徒一场,这个很值钱,就送给你留作念想吧!你要好好练武,除暴安良!不可仗势欺人!”

姚政受宠若惊,怎么也不会想到杨春会把佩刀送给他!千恩万谢,收了刀喜滋滋掩饰不住。

陈达又叫住了他,“我堂兄陈广,在韩六爷府上当教师,你和岳飞有难处,或是有空闲可以去拜访他,就说是我的徒弟,他可以指点你们一二,看到自己的不足。”

姚政闻言又是千恩万谢,向陈达讨要凭证,最好有个书信啥的。

陈达无奈,叫施恩写了封书信,签上自己的飞扬跋扈大名,交给姚政,“真是鬼机灵!记住了!跟我做的事儿,对谁也不许提起!”

姚政再次保证,这才被三人送走,消息在人群中。

返回客房,三人蔫了,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人手啊!没有人你怎么干?

施恩发话道,“这样,我先把家眷安置在大名府城外,租住一座宅院,然后咱们再计划下一步可好?”

“又要找房子,又要签契约,你打算用几天?”

“两天!绝不耽误!你们也需要熟悉下大名府城啊!看看哪个人合适下手,那个什么高廉,到底会不会来大名?”

陈达道,“这些事吧,其实你比我们更合适,问的更细,记得更清楚些。”

施恩摊手,“陈兄、杨兄,不能因为我加入了,你们就当甩手掌柜啊?我这瘦弱的肩膀还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要不咱们跟卞员外同行去大名府?”

杨春这么突然一句,把陈、施二人整闷了,“什么就变员外?你变出来的员外?”

杨春也有些呆,“咱们一起去换粮米布帛,那个卞员外啊!这才几天就都忘了?”

施恩接话道,“是啊,那个卞员外怎么了?他告诉你要去大名府?”

“你们不知道吗?”

“我们怎么会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额……卞祥告诉我的。”

“卞祥又是谁?你都没跟我们说!”

杨春见二人如此异口同声,真有些怀疑自己,“我在外面监督卞家仆人装运粮米,然后来了一大个子,问我这是在干什么,然后我就跟他搭话,他看见我的佩刀,要我拿出来把玩,我说此刀锋利无比,割伤了你怎么办?他说不碍事,非要看看……”

之后卞祥看刀演变成约架,二人就去院外小武场走了一趟,紧紧二十合,杨春就被打败,所以没脸和陈达提起这事儿,那个卞祥得胜了,心满意足的走了。

“这个卞祥是卞员外的二儿子,他们要起程去大名府,就在这一两日。”

连施恩也不明白杨春的脑洞,“那问题是,这关咱们什么事儿?大家各走各的就好啊?”

杨春语出惊人,“这卞祥是参加武举的,或许消息比咱们灵通呢?”

“明年有武举?”陈达看向施恩,施恩回忆道,“武举是要经过路司核准,但这个时候说要参加,那必定是已经过了路级考核,明年要去汴京参加兵部试了。”

……

武举选拔源于隋,在唐时形成制度,有宋一代又更加完备,由科举入仕翻身发家的的观念深入人心,影响后世的明、清两代。

与文进士一样,武举也有解试、省试、殿试的三阶考试制度。宋代武举一改唐武举只注重武艺,不问文章的做法,重视考察武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出才兼文武之儒将。

相适应的编订了教材——《武经七书》,《补官差注格法》授官条例的出现,又为武官铺平了道路。

朝廷鼓励,制度完善化之下,武进士的出产率并不高,一科平均仅有30人左右,与文进士动辄300以上,赵佶朝七八百人的规模,简直是不能比啊!武进士成了稀缺物种。

解试前要有一个资格试,由各路地方官直接考核。其不限人数,只要弓马合格,即可参加解试,条件还是比较宽松的。合格之后各地的武举子拍马赶到汴京参加解试,在六月底于兵部报名,八月考试。解试由兵部主持,所取名额有相当限制,一般是70人左右,可见考核严格。

之后是由兵部主持省试,是真正的“兵部试”,时间在解试后第二年的一月或二月。

这波考完,算是真正决定了武进士的名额人选,最后的殿试决出名次,皇帝中意谁,谁便是武状元,其考试周期多为三年一次,亦有四年一次,每科的殿试时间又存在着较大差别,大至在三月至八月之间进行。

故而,卞祥会在大名府有司见到一群武举子,坐一起吃酒吹牛北,天南海北,什么不敢说、什么不敢问?先天就比陈达三人组打听消息有底气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