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519章 王希孟,番外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519章 王希孟,番外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看着王希孟手里牵着的小女孩,王伦伸手一指,“等等!希孟!这是什么情况?”

王希孟腼腆一笑,“我闺女…”

“你可以啊,速战速决?”

“啊呀!先见了我爹娘兄弟姐妹再说!”王希孟家十几口人,一一与王伦亲切相见,感念王大员外的再造之恩。这是源于王伦为王希孟打造的量身谎言:因王希孟画画一时不慎犯了忌讳,所以失业了。

由小潘先领着安顿好这一家老小,王

伦才有空和希孟、老六打问几句。这一讲起来,可就刹不住闸了。

王希孟出身城廓户,老爹是给大户宦官人家余老爷跑腿的小厮,现在应该称苍头了,王希孟稍大些就陪余老爷家的小少爷玩,从小聪明懂事,所以沾点光,学业也在一起。是被授业老师发掘的一块美玉,在书画方面造诣极高。

余老爷自是欣喜,就出资培养王希孟,直到大观年某一天,余老爷约谈王老爹:你的宝贝儿子在这里已经无技可学,全福建都找不出能教他的老师了,不如送去汴京,那里有书艺局,画坛高手齐聚。当今天子酷爱书画,你儿子一定会得宠的,很快就能出人头地,养活你们一家富富有余,吃饱穿暖,绫罗绸缎,你也不用再低声下气给我当仆人,被人呼来唤去了。

王老爹一听有这好事,那还有啥疑问?余老爷还能骗自己?于是非常愉快答应了条件,把王希孟送进京了,几千里行程,十一二岁的王希孟跟着余老爷北上进京,进了宫中画学成为一名小学徒。

这位余老爷去找在京为官的余老爹,有空注意一下这个孩子,说不定能成为贾详那样受宠的人物。而这位余老爹,正是朝中举足轻重的蔡京一党第三号人物——余深!

余深这人的分量,还是王伦后来找林摅了解到的。余深(约1050—1130年)字原仲,福建罗源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任各地,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司封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兼侍读。崇宁末年妖道张怀素谋反事发,案下开封府与御史台共审,余深与开封府尹林摅共治此案。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案结。二年九月,自试吏部尚书升尚书左丞。三年四月,加中书侍郎,六月蔡京致仕,余深心里惶惶,累疏请罢,赵佶挽留。四年二月,加门下侍郎(左副丞相)五月,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青州。

政和二年(1112年)五月,蔡京复太师位,遍招亲信。六月老搭档余深复门下侍郎。七年,进少宰兼中书侍郎。

王希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蔡京一党的棋子,陪伴在赵佶左右,政和三年(1113)四月,赵佶将名垂千古之鸿篇《千里江山图》赐给蔡京,京作跋。

王老爹在家乡做梦儿子大富大贵衣锦还乡,这些年过去了,好像除了余老爷的赏钱,也没啥不同啊?打问儿子近况,一切还好,那就还好吧,反正儿子还小,还有时间。

突然有一天王希孟失踪了,王老爹两口子悲从中来,悔恨不该让儿子去什么鬼汴京,挺大一活人说没就没了?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儿子连个烧纸钱的都没有,就替儿子收养一女婴。

福建地贫穷,嫁娶彩礼高昂,百姓生养不起,多数只留两儿一女,结果这坏名声传遍大宋,说福建人怎么怎么样,劝百姓不要溺婴。

王伦曾为此暴怒,不切实改变百姓的生存状态,增加收入,一味的嘴上瞎逼逼,和傻比有什么区别?亲生骨肉谁愿意溺死啊!还不是穷闹的!

所以王老爹很轻松收养到一个,就是王希孟牵着的这个,两口爱她胜过亲孙子孙女,王希孟一见之下,很快接受了她,嗯,都是王伦父爱泛滥造成的。

突然有一天,有个姓王的找上门来了,指明要雇佣王老爹干活,雇钱大大的!王老爹还以为遇到了骗子,在看到儿子王希孟出现后,惊呼泪泉不能自已…之后所有事都简单了,王老爹决绝离开了余家,跟儿子一起去世外桃源京东济州,儿子是这么说的。

与家人团聚固然开心,王希孟在王伦身边呆这么久,人生觉悟极速拔高,非常同情闽地百姓的穷苦,痛恨无耻媚上的地方官员。

因为闽地来了一个臭不要脸。

赵佶崇奉道教,全国上下道观大兴,道教经书(道藏)被视为圣典,各地争相收藏。福建的新任安抚使黄裳命令下属各县,强行向老百姓摊派几百万钱财,用于兴办道藏馆。

平常的税收还交不上呢,紧巴巴日子,现在来搞这个!官吏趁机敛财,民怨很大,民情沸腾。王希孟就和六哥商量,要不要给这黄破家一个教训?王定六没得说,一百个支持!

骂几句容易,做起来难,王伦的闷骚操作得力于挥如臂使的保甲和自吹**,王希孟难以复制,王定六就提出放毒,结果失败告终,二人又不甘心就此离去,决定留下过年再看看。

正值年节,税吏猛如虎,一个光彩人物出现在了街谈巷议中,他就是闽清县知县黄琮(cóng),他念及百姓艰难,拒不执行黄安抚使的苛政,结果年底了,黄裳一看报表,我去,这个黄知县怎么回事?一文钱也没收上来?是要给我个惊喜吗?

一道文书传召,黄琮来诉苦了,陈述利害关系,拿出自己四个月的俸禄,替一县百姓交了这笔征收款(其实哪够啊!),黄裳不好当面发作,姑且算了,闽清县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感激涕零,群情慨然,纷纷集资修建生祠,奉祀他。

王希孟经历了整件事,深受感动,原来大宋还有这样的好官!黄破家万人唾骂,这个黄知县是个好官,那就一定要拜访一下,奉上自己和六哥的所有钱财约摸千贯,看能为多少百姓免除这苛税:县君直接交纳,肯定比那些官吏搜刮涨税节省民力。

这样也算为家乡的百姓出一份绵薄之力,其二,这税款的署名是济州王大员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