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507章 款爷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507章 款爷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王伦总算抓住上茅厕的机会,跟陈经郛单独聊聊,半矮墙茅草顶,四条石板三道坑,听着大条噗通噗通掉下水,畅快淋漓。

“经郛啊,考虑了几天怎么样了?有木有一点点心动?”

“呵,”陈经郛笑出声,“一点点心动就要我抛下学业,去给你当里正?我在本地混个胥吏也不难啊!你说呢?”

王伦道,“不一样的,你想想为什么进士都要外派当官?一方面是打击宗族强于皇权,这个我想你也明白。再一个就是,人都有七情六欲,你坐在那个位置上,在本地有那么多亲戚朋友玩伴,认识的人太多,这个有恩,那个有情,他们来找你破例一下,你许不许?”

陈经郛思索道:“小情的话可以适当通融,大情的话不行。”

“还是年轻啊!在太学呆的太久,看不到人性的恶,你觉得本地官吏如何?你这次回去后再问问百姓的看法,换位思考自己怎么解决?一个人坚守本心容易,你在一个家族就根本做不到,各方面无形的压力,体会一下,你至亲的老交情来求你,你帮不帮?”

陈经郛脑补一下,还真是难办。“我二哥三哥就是受不了家族的议论,而跑到南雁山隐居的,现在才感同身受人言可畏啊,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是吗?教书育人也是正经营生啊,家族里怎么就绯言绯语了?是嫌弃不赚钱吗?”

“对咯,并不是所有长辈都开明,亲戚们认钱理的是大多数,二哥今年都51岁了,他俩看似风光闲适,可又有几个人愿意那样活?读了一辈子书,靠种地过着清贫生活,一直靠朋友救济吗?”

王伦又多问了几句,对陈二,陈三的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把孩子们带到这世界上来,就一定要担起当爹的责任,首先一定要养家,再说那些狗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也算的一种生活态度了,苏东坡不也一样吗?苦难下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来。”

“人家苏东坡养着百十口子人呢!为了养活家口,亲自耕田种地,分得清主次,不是我嘴毒,你二哥三哥这样绝对不可取,哪有把主要家务活都丢给内人,自己闲的天天吟诗写词郊游,诉说自己多么清高!年轻时候有爹娘养着,浪就浪吧,现在了还不务正业!”

陈经郛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尤其二哥,你中了进士不去当官,又何必去考?因为程师的事怄气,也不必如此嘛!”

“哈?什么程师?”

陈经郛双手托膝盖,苦涩道,“腿麻了,你好了没?咱们还是外面谈。”

“好了,好了,咱们出去谈。”

王伦赶紧擦了起身,二人是扶着墙出去的,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林书豹转来哄笑,“我们还以为你俩掉茅厕了,这是蹲得腿软了?”

王伦摆摆手,“你们先玩着吧,我们还有悄悄话要谈。”

林书豹哦一声,笑嘻嘻走了。

陈经郛道,“咱俩还是长话短说吧,程师的学说不是被评为异端吗?二哥三哥又学的洛学,所以远离朝堂。”

“哦哦,那个程师啊!我知道这事,马大哥给我讲过,马伸你认识吗?”

“马伸!我知道啊!最后的程师弟子!二哥经常提起他!”

“嗯,在泰安住,他本身是郓州人,离得也不远,我经常找他玩儿。”

陈经郛道:“是嘛,他近况怎么样?二哥应该很想知道。”

“那就一起来呗!又可以赚钱,又不浪费学问,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帮我说和一下!”

陈经郛一愣,“你这套路猝不及防啊!骗我一个还不够,二哥三哥也想要?把我大哥打包了也算了。”

“你大哥太老,我真的不敢给他安排工作,所以就你们三个吧?怎么样?不要考虑了。”

“那我回去试试吧,成不成不敢说哈!我看他们割舍不下会文阁。”

“捐了建成学堂不就行了?多少钱,我买下了,你跟他们说!”

陈经郛眨眨眼,“为什么你不亲自去说?感觉你去了效果更好。”

王伦道:“太远了,不想跑。抓一个保本,抓二个大赚。”

“……”陈经郛,“这种话,也就你敢说出来,我要不要原话说给他们听?”

王伦道:“那我再来传授你几句,过来…”搂着陈经郛脖子就开讲。

“呵呵…”张阐故意绕道他们这里走一圈,发出清晰的笑声。

王伦放开陈经郛道,“得了,咱们继续回去吹吧。”

筵席间,王伦又获知重要关系谱,乌程知县林杞居然是林季仲小叔!哇呀呀!真是无巧不成书!

只呆了一天,十里相送友人们,张阐回永嘉城,林季仲和林书豹回平阳泗溪,宋之才回平阳宋桥,陈经郛回平阳浦源,回到贾家除了贾如规谁也不认识,人又不可能一直陪着王伦,就把他放养了,总之好吃好住没得说。有钱人就是任性啊~

好学的王伦就观察一个大家族是怎样维持的,问管家问仆头问婆婆,有人告到贾老爹那里,还以为王伦是要嫁女,提前来打听一下情况。事后王伦对此事不予评论,自己长得有那么成熟嘛?不就叫了你一声老伯?

这天几个富几代聚会,贾如规就带着王伦去了,排面确实大,包下了一整层,进去还要出示请帖,确实对得起主人的姓氏——钱。

钱尧卿(1073-1144)字熙载,吴越王钱镠的九世孙。老赵家对钱家很放心,因为他们只经商,极少从政。家底本来就厚,又有政策优惠,想不发家都难。

但是呢,如果有的选,钱尧卿会选择一家人齐齐整整,不要那么多钱也好。崇宁四年(1105)钱尧卿去太学读书,没能呆多久,老爹去世,钱尧卿筑庐墓旁守孝;老娘去世,可要了钱尧卿的命了,痛苦得三日不尝水浆。兄长去世奉养寡嫂诸侄,荒年捐谷救济灾民,不能偿还者就把债券烧掉,兴办白石塾,设帐授徒。本地无人不知的大善人。

今天,也是感谢白石书院的各位资助人,一年来的大力支持,反馈一下受助学子们的情况。

头一次参加这种公益活动,王伦还是很正经的,直到瞄中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