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483章 我很低调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483章 我很低调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哎呦呦,正道兄,不是说好三天后来找我们嘛,怎么两天就忍耐不住了?”

“啊,这几位是?”

沈晦笑哈哈,“都是明州沈氏族人,和一些友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王伦带笑都认识了一遍,随后落座发现所有人都瞅着他,这还怎么张嘴?

刘一止问:“正道兄看样子有话要说,怎么不方便吗?”

王伦先叹一口气,“真不想让诸位听我的麻烦事,我不是在招宝山船场订了船只吗?这次来取船,可那市舶司的官吏要浮三成才肯给我取走!我回来问问,看你们有没有熟人。”

“市舶司?那里可是出了名的黑心勒索,王兄跟他们打交道,免不得挨宰啊!”

“就是,你订的船,市舶司怎么有脸扣住不放!无耻之辈啊!”

王伦解释道:“我找的熟人,说是通过市舶司订船不会偷工减料,更结实耐用,还是他们先垫的款。”

呼~“你有熟人经过市舶司订船,现在取不出船来?是在搞笑吗?”

“市舶司会给你垫款?别说笑了,还不是强派给船场建造,这钱你给了市舶司,能有一半交船场就偷笑了。”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这事,耻笑市舶司官员的做派八卦,却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与昨天三人乱开脑洞一般。

沈晦见了心烦,怒喝一声:“喂喂!族兄族弟们,正道兄着急上火,你们能不能别叽叽喳喳,说市舶司的勾当?有没有靠谱的法子,说出来听听,人多力量大,咱们沈家这么多人,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一人道:“花钱解决也是解决啊,王兄是怎么想的?”

王伦道:“我收了船以后还要装货,试航,我怕他们没完没了找我茬,不答应就给我使绊子,就烦这种人。”

“你的船队要出海吗?”

“是的,北上回淮南海州。”

“那明白了,你是想一劳永逸得解决这事是吧?那还得史家出面,我们沈家与楼家交好,也可以帮你站台。”

“那真是感激不尽,只是这史家我不认识啊?贸然去拜访,是不是太冒失了?”

沈家子弟道:“你要是能踹走张琬,明州百姓指不定怎么夸你呢,我们几家也只是壮声势站台,武力上的事还得你自己干。”

“哈?”王伦懵逼,这是啥意思?

刘一止笑道:“正道,你那看不惯县中官吏勾结作弊,用正人替换净化的理论,我跟他们说了,沈家子弟都跃跃欲试呢!”

哦,原来是这样!借我硬杠市舶司作为冲锋炮啊!可我只想低调的解决,不想再当出头鸟啊!连打三场的曝光率,很可能已经让朝堂有所注意,但那是朱勔一家,并未扩大化,一旦对市舶司动手……这疯狗的名声怕是甩不掉了。

“诸位!不瞒你们说,我只想低调的拿回船,然后市舶司不找我麻烦,我已经收到斥书,不敢再生事端了。”

哗~众皆哗然,这位王兄不愿意,不能帮着打掉市舶司的蠢虫啊!好忧桑,好怨念……

沈晦道:“罢,不要强人所难,我们三大家都无能清理祸害?却要外力援手才敢一试?莫要看低自己,咱们自己就能化浑浊为清新。”

刘一止及时力挺道:“元用说的没错!本地三大族,还奈何不了个市舶司?就贪污钱款这一条,就够流他三千里,崇明镇熬盐去!”

“说的太好了!元用说的好!吾辈当抗争,叫他知道男儿血性!”

呼呼~沈晦一带头,沈家有了主心骨,想想市舶司的黑料这么多,干不翻他真对不起这些年读过的书!

王伦鼓掌大赞,终于不是自己独自披荆斩棘了,有思想有血性的士子这样站出来振臂一呼!才对嘛!

……

四明史家迁自潥阳,东汉到唐末,历经六代都为望族,在宋初还是默默无闻的一小支。这一年史简早逝,留下25岁的妻叶氏,娘家人劝她改嫁,她坚持独自抚养遗腹子史诏。叶氏性格刚强,立誓守节,节衣缩食让儿子接受私塾教育,史诏有才名被举荐入朝为官,史诏以奉养娘亲不赴。史诏五子个个有才学,一子进士,在本地威望甚重。而这少不了史家的老祖母,现年84岁的叶氏。

四明楼氏的兴起,充分说明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哲理,宋初楼皓以财雄于乡里,通过捐官得一录事,使楼氏从富绅转化向官宦家族,其孙楼郁,中进士而不出仕,在地方兴学育人三十年,为楼氏积蓄了巨大名望,史诏就曾从学楼郁。长子楼常一支官运盛,二子进士。

这三家在本地都是乡名重,家族子弟读书人多,也有外任官员,但无一方封疆大吏,对家乡的影响力有限,这就造成,读书人遇上兵,说理也白说,人家关门不听你的,姚江南岸船场的兵匠抢劫管不了,市舶司贪腐昭昭管不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是白说的。

王伦不想再动武力,刚直的沈晦要出头了:这种罪证确凿的罪官都弹劾不掉,还能一辈子指望别人保护自己?

沈晦作为带头人,相与王伦、刘一止分别拜访楼氏、史氏,两家表示可以助一力,只两天达成了请愿文书,一匹白绢之上飞扬文字,激昂痛斥,续签名者俊彦百余,再传檄州学、县学、士子密密麻麻~之后,沈晦等人捧着这匹绢,送到了州衙,呈本府知州——周邦彦。

六旬老风流周邦彦,杭州钱塘人,少年时期就我行我素、个性疏散、喜读书、长得也帅。在汴京当太学生时,献了一篇七千字《汴都赋》,描述汴京盛况,歌颂新法,神宗很受用,给他个太学正小官,从此步上仕途。

多年的修炼,精通音律、书画皆能、填词一绝,去哪里的青楼,就碾压那里的风流士子。

今天,只知潇洒做官的周邦彦,就收到了这么一匹特殊的请愿文书。了解大概之后,还是不打算把它展开。自命,和这样粗暴戾气的文字不合。

遂把士子们召去偏厅,都是有身份的人,面子当然要给的。王伦随众人鱼贯而入,只做无名龙套,拜礼之后坐了第七位,然后仔细打量那个儒雅散发香气的老来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