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318章 大宋奸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318章 大宋奸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陈达道:“好甚好!去了那山头还不是给人做小,哪有我们兄弟在此轻松自在!你说是吧?”说罢朝杨春挤挤眼。

“陈兄说的是,我老家那贼肥财还活得逍遥,不取他狗命如何让我咽下这口气?走不得,走不得!”

史进见二人有点躁,劝道:“咱们兄弟这不是商量,你们急什么?还是听郝兄弟把话说完。”

“我是不走,你们合计吧。”陈达拍拍屁股走了,杨春努努嘴跟去了。

朱武尬笑道:“真让郝兄弟看笑话了。”

“不碍事,各人有各人的想法,这事成不成随缘,你们不走,我们可要走。”

史进道:“我是真想出去闯闯,老窝在这山上徒费岁月,当初就该同行鲁提辖汴京走一遭,看看关内的繁华。”

“史大官人,你就舍得抛下我们兄弟一走了之?”

“这不还得央朱军师拿诡计嘛!”

“你这是损我!这事吧,我看还是要下山探探路,好不好闯,能闯过去多少人”朱武转向郝思文道,“我们这山上连带家口五六百人,郝兄弟你觉得能带走吗?”

郝思文回忆来时的路线道:“百十个偷摸我看可以,这么多人……如果分批得话…”

“要考虑老人妇孺行动迟缓,携带家什更难以绕过华阴县。”

“天气渐暖,除了必要的衣裳什么都不要带,但有用度靠岸后酌情再买,敢问一句,山寨积蓄如何?”

朱武道:“尚可,支持这些人坐船吃食还是够的。”

“这便好办了,我大哥领一部乘船下游平陆(今三门峡)启程,他们都是普通农户自不必担心。咱们这里的话,我在延祥镇接应你们,上一波人走一条船,在垣曲咱们清点人数。”

史进搓手道:“那我们就负责把人从这少华山送到岸边?看来也不难啊!每次数十人…”

“你一身好本事,独自往来自然不难,这数十人一旦被发现,箭弩可不留情,还须细细斟酌。”

三人在土灶边有来有去完善出逃计划,另一边陈达挑棒抽打树枝撒气,“史大官人想投奔鲁提辖情有可原,朱哈搞为啥也跟着一个鼻孔出气?咱们兄弟同进退,一个头磕在地上他都忘了?”

杨春倚在青石上,眼珠随着树枝乱颤,“人朱哈搞是淮南人,出来这么些年,估计早想着回家看看了。”

陈达一滞:“我祖父辈还是河北邺城(相州邺县)人呢!我就从没惦记过回去看看,老家还有没有人记得我爹。”

“嗨,你说不定还有血亲在世呢,不像我,自己哪来的都不知道。”

陈达看杨春情绪低落,撇了棒抓住他肩膀,“杨兄弟放心,你养父的仇他们不记得,我陈达肯定帮你报了,他们要走,我可不走,这少华山就是我的家,哪儿吹得也没这舒坦!”

……

郝思文留宿一夜,没想到后半夜这么冷,全靠发抖取暖,索性起了身四处折些树枝,点起个火来,暗红色的火焰在眼睛里跳动,一双脚轻轻挪了过来。

“郝兄弟,你也睡不着啊?”

郝思文毫不忌讳道:“我是冻醒了,这山上比我想得冷,数九你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睡着就没了呗。”朱武蹲下身子,把树枝揉小段丢火堆里。

一抹凄凉爬上郝思文心头:“我刚才在想,咱们是不是把一部分人放下山?看来你也不会答应。”

“我们都不会答应,要是能活下去,谁愿意把脑袋别裤腰带做贼啊!我当年可是为了考取功名才来陕西的!”

“冒籍科考吗?”

“对哦~不许投状啊!”

科举作为王朝选拔国家公务员的大型考试,历来备受重视,从乡、县、州一级级筛选通过。州一级较为严苛,因为甚至有几千人争取几个名额,称为解额。通过八月左右的州试之后,士子被称为贡士(或称举人),次年二月再汇集到汴京参加尚书省礼部主持的“省试”,之后三月的殿试定名次,罢除末尾。这几千历尽辛苦来自各地的考生,付诸十余年的苦读,怀揣着高中的梦想,竞争是残酷的,每三年一次的科举,只要几百人而已,剩下的或是落寞回家、或是就此放弃、或是继续苦读来年再考,一张登科榜,无数颜色。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华州华阴县人——张元。

本姓张,名不详,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累试不第,(据说是殿试被除去的),大关西读书人不易,张元很委屈,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

在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张元与好友胡某,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自荐,改名为张元,胡某改为吴昊。二人在一家酒馆里,终日饮酒,并用笔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巡兵见到后,知道他们不是夏人,将他们拿下送予李元昊。

李元昊很不爽,问他们为何触犯其名讳?为何进入夏境?

二人大声说:“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元昊本姓拓跋,其先人曾先后受唐皇赐姓李和宋帝赐姓赵)

李元昊听后非常惊奇,就释放了他们,并且委以重任。二人投夏后,元昊派人把他们家眷也借来团聚。元昊称帝建国后不久,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吴昊也被重用。

好水川之战(1041年),张元辅助李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损失惨重,一大批精锐骨干军官丧生,近二十年无力抑制李元昊做大。西夏军师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并在诗后题言讥讽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同年官至国相。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力劝元昊先取渭州,待机再取长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契丹,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定川寨之战(1042年),元昊所发: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气通告,也出自张元的手笔。夏军深入到渭州境,被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顽强阻击,西夏全军覆灭,西夏直捣关中的计划最终破灭。张元常劝说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但元昊还是游牧民族长期养成的习惯,常是掳掠而还。因此,虽然取得胜利,财用却越来越困难。后李元昊谋求与宋朝和谈(庆历和议,1044年),张元力争不可,但元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及至西夏与契丹发生贺兰山之战(1044年),张元知道其理想无法实现,于是郁郁不乐,在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病逝,吴昊不知所终。

张元挂了,士大夫可是吸取了教训,西北边地不同关内,读书人怀忿怨都跑去助贼这还了得?

嘉佑二年(1057年)殿试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废除,之后殿试只分名次高下,西北的考生也给与了一些宽厚,在这个解额珍贵的科举制度里,无疑会让一些参考大州的考生们不满,想出一些巧径。

(1066年)欧阳修上书,东南州郡二三千考生只有二三十解额,百中取一,西北赴试却是十中取一,这不公平!(各州的解额大体为10员左右,宣和年间杭州14,台州8,秀州8,福州特殊,81)这样一来,便有士子跑到西北州郡,冒用当地户籍参加解试。

由于冒籍科考挤占了本地士子的录取名额,常常会引发本籍士子的强烈抗议,因而官府也禁止异地科考”。赵宋立国未久,赵匡胤便发布这一法令:应天下贡举人,自今并于本贯州府取解,不得更称寄应。

但是,异地科考又无法完全禁止,士子多爱游学,或者跟随在外地任职的父祖,早早离开了家乡,让他们千里迢迢跑回家乡应考,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因此,官府也给出一些必要条件,甄别冒籍考生。有举人保举、或有田产屋舍、或居住满七年、或有祖父坟头、各地不一。

朱武便是在这种思量下不远千里来到了陕西,结果一直不符合规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