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314章 受纳之间,巧弊百出

水浒之王族霸业 第314章 受纳之间,巧弊百出

作者:爱在心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3:56:13 来源:笔趣阁

西门庆笑容褪去:“武大吃的那副药,我找人验过了,有几样组合起来可不是一般的毒物,谁家小贩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你说什么?”

“我也信不是恁干的,会把自己栽进来,不过恁还是好好想想,下次恐怕没这么容易了。”

不欢而散的谈话,让王伦陷入迷惑,知道这档子事的人并不多,自己来住宿也是突然,事发这么快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难不成是内鬼?

武松不愿和王伦一起走,要直接回龚县,王伦无奈,带着张三、邓飞回了寿张县,有朱富赶来主事,两波阳谷县的公人都打发走了。

王伦再把林冲、阮小二、小五、裴宣招来商量下一步安排,“邓飞、裴宣你二人,挑三百喽啰,那种油的,滑的都带走,有必要的话,你们分批护送,到了山上尽快熟悉地形,一切听公孙道长吩咐。”

“马场那里,林表兄多费费心,六七月要出门一次,至少要四十匹好马,马车要十辆,是那种押货的封闭车,这个也交给你,经费我放在医药院,那个小兵韩顺夫你带走。”

“安国村是重点,新渔行是摆设,梁山岛的军卒拉拢,李达你要分清楚,有困难找李云商量。”

“二郎,五郎,你们出一人去龚县坐镇,唐斌这要耽误个把月,我怕宋万、张三遭算计。”

小二、小五对视一眼,小二道:“还是我走一遭吧。”

“好,那郓城县渔行的事,五郎、七郎你们组织起来,我打算五月底举行一个梁山泊龙舟大赛,第一得钱300贯,以下类推100贯、50贯,参与奖10贯。你们给我狠狠宣传出去,最好让全济州都知道。”

众人听着新鲜,“哥哥,端午都过了,你搞这个作甚?”

王伦缓缓道:“基于两个考虑,关将军他所带的民户,我猜七月前肯定能到位!这之前,要训练保甲军,拿些事分分闲汉们的心,掩人耳目效果好的话,六月、七月都要办。其二,这次去江南,我需要一支两栖小队,有好人材,给我拉来!”

……

李押司游走各仓库监督,眼前这个王家书手字写的不错嘛!手下也清一色大汉,这里的常平仓有心交给王伦打理(官府会放吏员监督),可他娘王伦人去哪了?!

“李押司!李押司,没想到恁还亲自跑来,来,干了这碗酸梅汤!”

李押司不爽得瞅一眼王伦:“王大员外,恁可真是大忙人啊!什么时候来的?昨天,还是今天?”

王伦嘿嘿一笑,往前递了递罐子:“李押司恁受累,我收拢的那些佃户屎尿屁事多。”

“拉倒吧!你在阳谷县耍风流的事当我不知道?派了官吏来打听你王伦是什么人物!我给你说了多少好话!”

王伦惊:这人刀子嘴,豆腐心可以啊,关键时候还能向着自己!

李押司继续道:“有主的农户,尽早遣回,别说我没提醒你!算你运气好,那大名府的公人是我接待的,我以西路帅司的名义把他们拖住了,咱们县还有支移的任务,到时候你可上点心!”

王伦千恩万谢之后,摸出了税由:“李押司,我其实是刚过来,这里有些东西不明白,还请指点。”

宋王朝的纳税时限,分为多个大区日趋合理,大体以当地麦收时间作为考虑量,北方地区麦熟时间,从南往北,从沿海至内陆。(参见当今收割机车队从河南一路收去东北。)

这夏秋税赋之物,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官府都要的。王伦提溜五十斤鲜鱼送给县衙上下,讨个人情还好,抵税?开什么玩笑!大热天两天就臭了!那换成咸鱼呢?入库两天所有东西都熏臭了!故而税赋之物基本上是广泛种植、饲养的,耐储存的,有价值的。

官府也列了货单,供百姓缴纳,有四大类:麦米(主粮类)、布帛(丝,麻类)、矿产(金银铜铁)、物产(特产),

其中主粮有七大类:粟(小米)、稻、麦、黍(粘米类)、穄(高粱类)、菽(豆类)、杂子(杂粮)。

布帛有十大类:罗、绫、绢、纱、纯、紬、杂折、丝线、绵、布葛。

金铁有四大类:金、银、铁、镴(là铅和锡的合金,银镴枪就是这个)、铜、铁钱。

物产六大类:六畜;齿、革、翎、毛(弓箭、甲胄耗材);茶、盐;竹、木、麻、草、刍、莱(一般建筑用材,官吏军队补贴所用、防洪材料);果、药、油、纸、薪、炭、漆、蜡;以及杂物。

什么能交税明白了,老百姓接到税由后准备货物吧,不想被恶吏盘剥就赶紧都换成钱。

在此,北方和南方略有不同,北方广泛种植小麦,养蚕,夏税征收是蚕丝织品和冬小麦、豆为主,秋税为粮食和草为主。而北方地区所谓的杂钱类别,大部分也折为粮帛征收,这是因为北方极少产铜区,因而几乎没有铜钱监(北方铜额元丰数据:1万5411斤,全国占比0.1%)百姓手里没多少现钱。

南方反之,地少人稠密,商品流通发达,铜矿众多,铜矿监承担绝对的货币铸造(南方铜额元丰数据:1455万1087斤,全国占比99.9%),因而货币充沛,国家夏秋税中的税钱,基本来于此。

正税之外还有“杂色”,夏税杂色包括茶、盐、蜜、麴、麸、面、椒、黄蜡、黄蘖、甘草、油子、菜子、蓝、纸、芋麻、楠木、柴、茅、铁、地灰、红花、麻皮、鞋、板和瓦;秋税“杂色”包括茶、盐、酥、蜜、青盐、麴、油、椒、漆、蜡、枣、芋麻、柿子、木板、瓦、麻皮、柴、炭、蒿、茅、茭、草、蒲席、铁、翎毛、竹、木、芦(艹 废)和鞋。夏税和秋税的杂色,往往是一州总数,然后摊派往各县,再往下摊。由于有些东西不是每年都征,或是变化其它、灾荒减免等原因,而年年不同,如果农户没有官府要的东西,也可折价改纳其他税,这样就滋生了乱折变,本来100文的牛筋,变成价值200文甚至更高的粮米。

官方应纳的数额摊派好了,组织胥吏、乡绅、里长、户长等人催税、核实、书写、入库吧。

宋神宗时,张方平上奏,应天府“夏秋米、麦十五万二千有零石,绢四万七百有零匹,此乃田亩桑功之自出,是谓正税。外有沿纳诸色名目杂钱十一万三千有零贯,已是因循弊法。然虽有钱数,实不纳钱,并系折纳谷帛”。(崇宁年应天口15万7440,郓州39万6063)

陈州“夏秋二税凡斛斗一十五万八千有零石,正税并和预买绌绢三万有零匹,丝绵四万九千有零两,此常赋也。后有盐钱一万五千八百有零贯,并夏秋沿纳钱,虽缘敝法,承[习]已久。然此诸色钱常例亦多用折纳斛斗,不悉输钱也”(崇宁年陈州口15万9617)

(一州的税物罗列,不一定代表本州的夏秋税常量,往往包含各种出入、和买、摊派,同时各州自有州情在。)

这么大一笔税物,对于征税的官员来说,真是一场噩梦,同时也是捞钱的好时机,朝廷的规定也挡不住老子捞钱!大斗、大斛来招呼,堆得高高的!一石米贪二升起步!放在仓库粮食由于呼吸作用会减重,鸟雀鼠蚁会钻进来偷吃,加耗!不愿意支移那就交脚钱啊!仓耗、省耗、官耗、秤耗、正耗、脚耗编个名字有啥难?

好不易把税交完了,税物该入仓,起运异地没事了吧?还有义仓!宋初规定:二税每石别输一斗。之后义仓或废或兴,或改为专以上三等户输纳,到赵佶时,又恢复宋初规定。义仓名义上是用作灾年的赈济和蠲免赋税之用,相当于公共储备库,但事实上往往挪移它用,或者听任粮食堆积陈腐,而不能食用。

王伦早看这一群宵小胥吏不顺眼了,当下答应李押司,左近五百户的夏税收纳我王伦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