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唐小纨绔 > 第258章 难民的去向

隋唐小纨绔 第258章 难民的去向

作者:郑大先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18 01:30:16 来源:笔趣阁

隋文帝杨坚这一番话,可真说到了三贤王杨俊的心里。

见过皇帝愤怒,见过皇帝哀愁,这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吃醋。

各朝各代的皇帝们为了巩固皇权,大肆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

现在倒好,杨坚在万千百姓的眼里依旧是‘君’,可杨聪却被认为是‘神’的转世......

难不成杨聪要压皇帝一头?

对于袁天罡这则妙计,杨俊才是真正崇拜的五体投地。

不愧是黄冠阁公认的第一才子,有了袁先生的辅佐,皇位无忧,天下无忧啊!

独孤皇后也是发觉了皇帝心态的变化,安抚道:“陛下,那些只是市井之徒的追捧罢了,杨聪所做之事,是利于社稷之事!本宫认为应该奖罚分明!”

杨坚的戾气被皇后给暂时安抚下去,皇帝也知道,贸然动了杨聪,那是师出无名。

何况杨聪现在在大兴城中呼声这么高,若是给与惩罚,会令广大青年才俊心寒。

“皇后说得对,要让天下人看看,一心对国家社稷就是忠臣,同样也会获得国家的恩赐。”

杨坚最终还是将怒气给压了下去,“当初,杨聪迎娶安寿公主,杨素多次强调,越国公府够大,无需令建驸马府。”

“朕回想起来,觉得不妥,干脆就赏给杨聪一座驸马府,装潢的富丽堂皇,给足杨聪面子,独孤,你看可否?”

独孤皇后正在思索中,喃喃道:“大隋一向主张节俭,不妥吧?”

太子杨勇终于忍不住了,参了杨聪一本,“父皇、母后,儿臣认为杨聪根本不在乎这些面子,杨聪在朱雀大街的商会,近期大兴土木。”

“城、城间传言,万达商会奢华如天上琼楼玉宇,哪怕给杨聪大明宫,杨聪都、都不会换!”说罢,杨勇低下头,等待着皇帝的雷霆一怒。

杨俊心中也在暗自称赞杨勇的神助攻。

令杨勇、杨俊接受不了的是,皇帝的面容竟然缓和了下来,并且伴随着一种解压的笑容,“这个杨聪,果真是纨绔成性啊,奖励之事,再议吧!”

杨俊和杨勇都已经彻底迷茫,皇帝却甩出一本奏折。

“你们两个口口声声,想为朕排忧解难,这次朕就考考你们。”

“这是并州(太原)刺史的奏折,天下大旱加上天气转冷,并州一代的农民无力生存,在有组织有纪律的准备下,纷纷向大兴城迁徙,你们两个觉得应该如何安置?”

太子杨勇接过了奏折,细心翻阅一番,然后面容略有惊讶,“难民竟然接近四千,这是集合了周边多少村落?”

“父皇,查处洛阳元寇之时,其下资产全部用于救灾,怎会有此等情况出现?儿臣提议彻查并州贪腐,还老百姓一个公道!”杨俊将矛盾直接推给了并州当地的官僚。

“这些都是后话,四千难民,从大兴城创建至今,都未有如此规模,你俩有何良策?”皇帝再次试探道。

太子杨勇抢先说道,“父皇,百姓是社稷之根本,大兴城富庶,儿臣建议,将难民分散安顿在大兴城里,每户人家收留一位难民,收留难民者,明年赋税给与减免。”

隋文帝杨坚思索许久,“老三认为呢?”

三贤王杨俊行礼道:“父皇,百姓固然重要,但是这么多百姓一鼓作气进入大兴城,很难确定其中是否有心怀不轨之徒,儿臣认为,不应该让他们进城,应在大兴东郊统一管理!”

独孤皇后偏向于太子的主意,“陛下,太子的方法好,给难民一个温暖的房子过冬,比什么都好,勇儿宅心仁厚啊,实乃大隋之福!”

皇帝却另有想法,“朕认为老三的方法好,将难民们统一管理,更加方便治理,不能让心怀不轨之徒在大兴城里游荡。”

“这件事就安排给你们,杨勇负责管理难民,杨俊负责供暖和食物,定要渡过一个稳定之冬!”

“儿臣遵命!”

两位皇子,刚刚退下,兰陵公主杨阿五便公然‘闯入’御书房。

房内无人时,隋文帝一改以往严厉的面容,瞬间变成一个慈父。

“父皇,五儿有罪!”杨阿五搞了一手贼喊捉贼的手段,“女儿看到父皇桌子上有块骨头,拿着把玩,不小心弄丢了!”

独孤皇后也是无力吐槽,“那是杨谅给你父皇的虎骨,芳香无比,你这贼丫头,找打!”

杨坚拦下皇后,“一块虎骨,罢了,罢了!”

“父皇,五儿在门口都听到了,为何你们要为难民难堪,让他们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不就行了?派杨聪带大军赶走啊,我看杨聪最适合欺软怕硬了!”

“你!哎啊!”皇帝瞬间无语,捂着自己的肚子呻吟了起来,“你要气死父皇啊你!”

......

三日后,皇帝在御书房里继续批着奏折。

“独孤啊,并州的难民,现在想必已经到了大兴城郊,不知杨勇和杨俊筹备的如何了?”

“陛下,勇儿虽然没有俊儿聪慧,但是做事一向稳重,有勇儿做主,皇帝无需担心!”独孤皇后依旧在替杨勇说着好话。

“嗯,希望他们真的能给朕分忧!”

片刻后,太子杨勇携三贤王杨俊气喘吁吁来到御书房。

“父、父皇,不好了!”杨勇明显是小跑而来,虚胖的身子不停喘着粗气,“不好了!”

“皇城之内,究竟何事令你如此惊慌,你还是太子,未来之君,怎会如此不稳妥?”

太子惊慌的样子令皇帝很不满意,“老三,你告诉朕,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贤王向皇帝行礼道:“父皇,我与太子殿下在大兴东郊布置好难民营,以及衣食住行后,等待多日,却迟迟没有难民进城的消息。”

“然后呢?”皇帝呼吸稍显急促,隐约觉得有什么大事发生。

“然后,我便与东城门的守军中郎将驾马出城寻找,驶出大兴城几个时辰,都没有一个难民的影子!”杨俊继续解释道。

“奇怪!四千人的难民大队,还能不翼而飞了?”皇帝陷入了质疑。

“父皇,儿臣经过了三个驿站,驿站的守备均异口同声,见过大批难民从潼关方向迁徙而来!”杨俊一口咬定难民是消失在大兴城的周围。

“左穆,去侯卫府,朕要难民的动向!”隋文帝彻底慌乱了,开始动用大隋最精密的情报组织。

“诺!”

一个时辰后,大内总管左穆一路小跑回御书房。

“陛下,侯卫府最新消息,这并州的难民,在距离大新城东郊两百里的岔路口处,忽然改变方向,朝北而去,直奔...灞下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