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鉴宝无双 > 第125章 乾隆的诗,和珅的字

鉴宝无双 第125章 乾隆的诗,和珅的字

作者:青木赤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0 10:35:07 来源:笔趣阁

“真赛假?”吴夺微微一怔。

所谓真赛假,吴夺肯定知道,就是真东西看着跟假东西似的,更多的其实是老东西看着像新东西——有些老物件因为特殊原因,导致并没有老旧痕迹,看着簇新簇新的。

不过,这一只碗,虽然保存完整,也没什么明显的使用痕迹,但是起码釉面火气全无,再怎么着也得从老仿上看,而摊主就是看成康熙的了。

这也不算是“假”。

“是青花发色太假了。”宁霜解释道,“这青花发色,不像成化时期淡雅的平等青,反而像现代高仿青料,当然,也有点儿像康熙早期所用的浙料。所以他才不敢说成化,只能说康熙仿成化。”

“那你怎么能判定就是成化民窑,不是康熙民窑?”吴夺又问。

“考我呀?”宁霜笑了笑,“成化早期其实也有过苏麻离青的青花器的,只不过极少,而后又使用了平等青;同时,在大范围使用平等青之前,还夹杂使用过其他国产青料,这碗就是。这种东西也比较少,但足底的釉面,往往会出现缩釉点。”

“受教了!”吴夺连连点头。

宁霜说的,他是真不知道,连理论上的知识储备都没有。

而宁霜之所以清楚,是因为比对过不少出土器物的瓷片标本。这一点,很多高手也是没有如此机会的。

“看样子你是真不知道这一点。”宁霜柔和地挽住了吴夺的胳膊,“那你也得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油腻腻,一件衣。”吴夺接口道,“有了这种实锤,我就不想别的了。”

“这样可不行。”宁霜反驳,“很多高仿,重点都能仿出来的。”

“好,我记住了,这次跟霜老师学到了。”

吴夺这是真心话,说得也很真挚。宁霜却仍觉得他在调侃自己,哼了一声。

这件成化民窑婴戏碗,并不算什么大漏儿,两三万的东西,一万拿下。吴夺心想,宁霜喜欢,可能是觉得画片上的孩童活泼可爱的缘故吧。

两人继续逛。快把地摊区逛完了,也没再发现什么合意的东西,但是依然兴致不减。

或许两人刚开始好,有点儿起腻有点儿甜。但更重要的,是逛古玩地摊的乐趣,并不局限在捡漏上。

捡漏只是个结果,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结果。

很多玩家,经常逛一天地摊,啥也没买,但依然乐此不疲,就是因为这里头有一种悠然寻觅的乐趣。

为什么说古玩店比不了地摊区,不光是因为价格高,还因为古玩店是个封闭的空间,而且过于肃静,同时进去又会有人招呼,少了无拘无束的感觉。

所以,去逛古玩店的,多是目的明确的高手、熟客或者不懂行的土豪。再就是,古玩店收东西多,很少有人拿了东西往地摊上送的。

地摊区是开阔的空间,而且摊子上的东西,多是自己随便拿着看,只要你不给弄坏,有时候拿了看半天放下,甚至和摊主都没啥交流。而且,地摊上的东西更杂,有些东西,古玩店是不会摆出来的。

就在快走出地摊区的边缘,吴夺终于发现了一件东西挺喜欢。

这是一件拳头大小的玉雕,雕了相连的两只獾,谐音取义“双欢”。

青花籽料的东西,一只獾墨地带白纹,一只獾白底带墨纹,很漂亮。和田玉上说的“青花”,和瓷器“青花”不一样,和田玉青花料,是墨玉和白玉混杂的玉质,其实是“黑花”。

这件双欢玉雕,看着像是清末民初的风格。

只是可惜,吴夺看到之后刚蹲下,旁边就有一位老先生先行抄在了手里;他没蹲,是弯腰探臂伸手,别看年纪大,动作却很迅捷。

吴夺也没办法,逛地摊就是这样,谁先拿在手里谁先谈。同时,没谈好之前千万别松手放回去,不然别人拿了,就没你的份儿了。

虽然没办法,但吴夺也不走,一边瞅着摊子上其他的东西,一边等着看老先生和摊主能不能谈下来。

宁霜一看这情况,便也就挨着吴夺蹲下了,就这么随意看着。

摊主是个中年男子,身材中等,样貌中等,嘴唇上粘着半支烟,“老爷子啊,好眼力,这是我摊子上最好的玉件!”

这话,估计能被收进古玩地摊十大名句之一。话多的摊主,你随便拿件东西看,他很可能也这么说。

老先生旋即问价,摊主说两万。

这么大一块青花籽料,黑白分明,即便是现代玉雕,工手不差,两万也是肯定拿不下来的。

这件双欢玉雕,雕工还是很不错的,要不然吴夺也看不上。

不过,这是在古玩地摊上,报这种价儿也很正常。一是摊主收来的成本可能不高;二是既然是老东西,有些小磕碰和绺裂是难免的,有些喜欢玩新玉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

但是玩古的不一样,只要不是大毛病,有时候反而很喜欢有些轻微老伤所带来的岁月感。

吴夺一听摊主报这价儿,心里暗叫一声不好,这价儿直接拿了也不亏,而且说不定还能继续搞搞价。

果然,老先生开始搞价。

一来二去,虽然没搞下多少,最终一万八成交了。

老先生直接就在手里开始盘它,盘着满意而去。

吴夺看了看宁霜,耸耸肩,准备起身走了,摊主却对吴夺笑道,“小兄弟,难为你等了半天,还有件好东西,要不要看看?”

“也是玉件?”

“对,不过可比较大啊!”

“在这儿么?”吴夺问。

“在!”摊主一听,这就是要看了,便反身从身边的大旅行箱里双手拿出一件东西来。

东西裹着好几层报纸,不过一看就是板子状,其实也不算太大,也就是一尺多高,二十多厘米宽。

揭掉报纸,露出一块青玉板。

这应该是一块插屏,摆在桌案上那种,不过现在只剩一块青玉板,没了框子和底座。

这玩意儿挺沉,吴夺拿在手上还得好好把住。

先仔细看了看,是和田料,不过肯定是山料了,虽然很细腻,但是脂份差点儿事儿。

上面阴刻了一首诗: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前有题款:圣制读贞观政要诗。

后有落款:臣和珅敬书。

落款后还刻了一方篆印:臣和珅印。

“乾隆的诗······”吴夺沉吟。

平心而论,这首诗在乾隆的诗里头,就算好的了。因为乾隆的诗,不客气地说,大部分都是垃圾。

全唐诗流传下来的,也不到五万首。而乾隆一个人写的诗,就有四万多首,快赶上了。

首先不能否认,他是挺喜欢写诗的,而且只要有空就写,“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

据说是吃黄瓜的时候见缝插针写的。还有,有一次上厕所,居然写了四首诗!当时是不是便秘就不好说了。

天道酬勤这句话,乾隆完全可以作为反例。

但他是皇上啊,诗写得再烂,也会有大臣和拍马屁的文人山呼叫好。

和珅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和珅不仅叫好乾隆的诗,而且叫好乾隆的书法,还能模仿得惟妙惟肖。乾隆的一部分书法作品,其实就是和珅代笔的。

实事求是地讲,和珅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书法造诣绝对比乾隆高。

和珅遍习欧柳颜赵,下过苦功,深谙笔法,他的书法作品,行价不低,虽然沾了“名人”的光,但要是书法本身一无是处,那也不行。

这块青玉板,看起来是根据和珅的手迹刻的,基本就是楷书,偶有连笔。当然,这不是模仿乾隆的书法,就是和珅的书法。

刻工不弱,细节处理得也很到位。

刻字和写字,完全是两码事儿,而且这不是刻粗细一致的篆书,而是刻楷书,要求就更高了。

“怎么样?好东西吧?”摊主见吴夺看得仔细,笑呵呵说道。

吴夺随口接了一句,“这东西要是真品,当年岂不是和珅摆在家里的插屏?”

“那可不!”摊主自动忽略了“要是真品”的假设,“你看看这刻工,说是清宫造办处玉作出来的也不为过!”

吴夺笑了。这刻工虽然不弱,但也不能上升到清宫造办处玉作的水准啊!

“你别笑啊!我说真的。”摊主连忙说道,“我是看你懂玉器才拿出来的。”

“我再看看。”吴夺嘴里说着看,实际听了听。

这青玉板,是民国的东西······

若是刻上一首很好的唐诗宋词之类的,即便是民国的,吴夺说不定也有兴趣收,回去配个框子和底座,摆在家里也是很不错的。

可惜,民国的东西,还刻了乾隆的诗,吴夺就没兴趣了。

不过,民国的这位高仿匠人,做了这么块东西,配上乾隆的诗、和珅的字,还是挺有想法的,碰上喜欢的,也是个噱头。

摊主一看吴夺的样子,便知道再说也没用;不过他紧跟着又问了一句,“小兄弟你只对玉器感兴趣么?我这还有一件好东西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