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廉颇传奇 > 上卷:封侯拜将 第191章:八国运动会60

廉颇传奇 上卷:封侯拜将 第191章:八国运动会60

作者:高基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7:26 来源:笔趣阁

上卷:封侯拜将第191章:八国运动会60

引言:跳高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在1896年的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就被列入了比赛项目表。

目前,世界跳高的最高纪录是2.45米,由古巴选手哈维尔·西蒙在1993年创造。他的记录保持至今,已经超过了30年。西蒙的跳高成绩是人类史上记录的最高跳高成绩,让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都望尘莫及。

但如果现代奥运会的跳高比赛能更改一下规则,允许双脚同时起跳的话:那么哈维尔·西蒙创造的2.45米的世界纪录将会被分分钟被打破。而打破他成绩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名来自中国,名不见经传的杂技运动员。

是啊,不同的体育运动规则会成就不同类型的运动员拿到金牌!

倘若,现代奥运会的跳高比赛允许双脚同时起跳的话,那么中国运动员大概率会包揽这个田径项目的金、银、铜三块奖牌。

正文:

八国运动会接下来要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越高。

越高顾名思义就是身体起跳后能越过的最大高度。

“越高”和近代奥运会的“跳高”规则相类似,但两者有个显著的不同,那就是:越高在腾空之前的一刹那允许双手、双脚或身体的任何部位同时起跳,跳高在腾空而起之前的一刹那只允许单脚起跳。

设置此项目的历史背景据说有两个,下面我们逐一来揭晓:

背景一:

相传,周公(姬旦)在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勤奋好学。私塾先生所教的课程,他总能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全盘掌握。

于是求学若渴的姬旦便瞄上了父亲西伯侯姬昌的书房,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姬旦必然翻窗倒墙,上梯登高来到了阁楼处的书房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姬旦读书经常是通宵达旦,以至于白昼之时经常无精打采,一副梦游的状态。

每当教书先生看到姬旦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必然将其叫起而后问他一些疑难的内容。

对于先生的提问,姬旦每次都能对答如流,甚至部分见解早已超过了书本所教的纲要。

久而久之,课堂上的教书先生便调侃他道:“瞧你这精神状态跟没睡醒似的,难不成是在梦里做的功课吗?”

面对先生的调侃,姬旦也笑着回击道:“先生,我最近在研究梦境,我觉得人的梦境或许能预示着未来!”

教书先生听到这种新颖独特的言论自是有些不可思议,他好奇地问道:“姬旦啊,老夫昨晚做了个梦,梦里老夫在照镜子,可是镜子里却没有老夫的影相。你倒是说说,老夫的这个梦预示着什么呀?”

姬旦思索片刻,而后说道:“先生,您是让我如实说,还是要问捡好听的说?”

先生嗔道:“当然是如实说啦!只要实话实说,老夫我都能接受。但你要是说的不准,以后就老老实实在课堂上听课,端端正正地坐着,不要一副半梦半醒的咸鱼模样!”

姬旦笑道:“其他的以后再说,我先帮您解析梦境,看看我说的有几分准度!”

面对姬旦的嬉皮笑脸,教书先生虽有些愠气,但仍然礼貌地请他作答。

姬旦直言不讳道:“梦里看面,对镜无影,血光之灾,不期而来!”

这时教书先生的脸都气绿了,他重重地将书本摔到了课桌上,而后拂袖冷哼而去。

第二清晨的堂课,教书先生迟迟不曾到来,姬考(伯邑考)、姬发、姬鲜(管叔鲜)纷纷埋怨姬旦道:“弟弟,你看你,昨天把先生气得不轻,他今天不来教书了吧?”

姬旦也撇了撇嘴道:“怪我嘞?我也就是把心中所想实话实说了!父亲不是常常教导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敢作敢当的好孩子吗?”

三位兄长见姬旦搬来父亲来压自己,自然不再多说什么。

半个时辰后,教书先生捂着额头走了进来。

他上来便向学生们表达了自己迟到的歉意,在得到大家的谅解之后,只见他径直走到姬旦的跟前而后双手作揖道:“姬旦,学无常师,请您收下我这一拜!”

……

自此以后,姬旦善于解梦的事迹便像河水决堤般地流传开来。

姬旦享负盛名后,找他寻求疑惑的百姓也越来越多,他每天都要抽出专门的一个时辰用于解答群众的问题。

不过姬旦并没有因为群众的拥呼而变得自高自大,他深刻地明白: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道理,于是他更加刻苦地攻读着各类书籍。

当周围朋友还在过家家、玩泥巴之时,姬旦已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又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姬旦照常在阁楼上阅览,不知不觉已然到了三更。

这时调皮的蟾蜍、觅食的田鼠、蹦哒的蟋蟀都开启了自己的走秀环节……

西伯侯姬昌的府邸由于面积较大,所以需十只猫狗才能看家驱虫,这些猫狗常年呆在一个地方豢养不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猫与狗的矛盾在这天夜里也到达了无可调和的地步,于是它们相互追逐撕咬,闹剧大有越演越烈之势。

它们一路从前庭撕咬到了中厅,又从中厅扭打到了后院,再从后院一直纠缠到了花园……

当这群暴躁的动物们路过阁楼时,将里面的锅碗瓢盆打得是柸盘狼藉,而躲在阁楼二层看书的姬旦并没有察觉一楼的声响,还是自顾自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

这时,动物们的打斗已然将桌台上的烛火给拱番,在风力的加持下,没过多久阁楼内外早已是一片火海……

西伯侯府虽然占地面积不小,但由于姬昌的勤俭节约所以并没有请专门的人员用于夜间的看家值守,但城内的打更人确是每到三更半夜就要挨家挨户地提醒“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之类的话术。

当远远看到西伯侯府的东北角火光冲天,有着多年经验的打更人顿感事情不妙,于是他扔下工具快步跑到了侯府南门。

当拿起锤头的一刹那,他还是有些犹豫:“万一自己判断失误,惊扰了侯爷全府的休息,估计十有**也吃不了,兜着走!”

不过,理智告诉他:西伯侯平日里对待百姓如同己出,且失火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宁可错误判断也不能因为害怕责罚而贻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想至此处,打更人将手中的锤子重重地砸在了鼓面之上。

顿时,冲天的鼓声惊醒了五里三乡的居民,西伯侯姬昌虽在酣睡,但一想到民众冒着被责罚的风险三更半夜敲响鸣冤鼓,此中定然有大事发生,于是便强拖着疲惫的身体第一时间赶到了南门。

到了南门之后方被告知:侯府的东北角可能已经失火……

等众人赶赴阁楼之时发现此处早已是一片火海,姬昌命令众人找来铜板和水桶,将阁楼四周围成三圈,防止火势扩散到其他楼宇。

做完这些,西伯侯摇了摇头道:“以这种火势,阁楼怕是保不住了!可怜老夫那珍藏已久的书籍啊,就这么全部付之一炬了!”

众人也纷纷共情地留下了眼泪。

西伯侯姬昌看大家都沉默不语,于是安慰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书籍记在脑海里远比藏在庙堂上更重要!”

众人这时又抬起了头全都向西伯侯姬昌投入了赞赏的目光。

西伯侯激动地握起打更人的手,含情脉脉地说道:“这次多亏了夫子发现及时,否则我西伯侯府烧掉的可不仅仅是这一座阁楼了,整个后花园、整个后院、甚至于整个府邸都有可能被全部烧毁!”

打更人摆手道:“敲缶报时,防火缉盗是我的职责,西伯侯言重了!”

……

此时,阁楼里聚精读书的姬旦在猛然吸了口浓烟后方才回过神来,等他定睛一看:自己的四周尽皆起火,不免嚎啕大哭了起来。

姬旦的哭声引起了众人的警觉,西伯侯姬昌立马失态地大喊:“坏了,旦儿好像还在阁楼里。”

这时众人救火的速度更快了,不过阁楼的焚毁早已是既定的事实,无论众人如何努力也改变不了大厦将倾的最终结局。

阁楼保住与否已然不重要了,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姬旦的性命。

侯府的云梯堆在西南角的地下仓库里,此时派人去取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而阁楼周体尽数起火,只有个别的孔洞可以通到二楼,当年姬昌为防阁楼内的书籍被人偷窃,于是在阁楼周边五尺内都布满了地雷,若是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踏入禁区将会立马触发埋在土里的地刀,轻则会身体残废、抱憾终身,重则会一命呜呼、直接去奈何桥报道。

此时的姬旦仅仅是一位六岁的孩童,以他的身体素质从阁楼二层跳下不摔断腿就是万幸了,哪能即能平稳落地还能跳到地面五尺开外的位置呢?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位儒士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姬旦解过梦的教书先生。

只见他表情严肃地对姬昌说道:“侯爷,老夫在教书之前曾经是一名祭祀员,经常跟随团队一起跳祭祀神明的舞蹈,所以别看我身量不高,但脚下功夫却是不弱,方圆四尺的禁区、层高十尺的祭台,我总能轻而易举地一跃而上!”

西伯侯担忧道:“不过先生现在年岁已大,恐比年轻时有体力衰竭之嫌!此跳甚是危险,稍微不慎便有葬身火海之焱!还望先生三思而行!”

教书先生摆手道:“吾常年锻炼,虽年岁已高导致体力下滑,但技艺已达炉火纯青之境。此番以技补力,却也不惧这重重火山!”

这时二楼的姬旦哭闹得更加厉害了,太姒(姬昌的夫人)也开始失去了理智,她忍不住泪流满面,撒泼打滚。

姬昌看着教书先生那一丝不苟的神情,料定他该有几分翻越火海的把握,于是双手作揖道:“事到如今,也只好请先生一试了!”

姬昌话音刚落,只见教书先生扯去长衫,在原地开始翻起了跟头。他的空翻频率越来越快,甚至在火海的照映下出现了数道重影。这时,原地空翻也逐渐演有了向前运动的趋势,当向前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空翻的频率随之也进一步提高,又过了一余秒,教书先生周身的速度已然到达了顶峰,而此时他的身体也愈发接近铜板和水桶组成的隔离带,就在身体感知到异物的一刹那,双脚猛然蹬地发力,紧接着整个人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一头扎进了阁楼二层仅剩的孔洞里。

教书先生窜进二楼之后,一眼便看到了不远处正在哭泣的姬旦,这时他脚疾手快立马将姬旦拉到了身边,而下个瞬间原本姬旦倚靠的书架便应声倒向了地板……

教书先生来不及庆幸自己让学生姬旦躲过了一劫,下一秒熊熊燃烧的火焰就如排山倒海般向他们袭来……

面对洞口处散发的微光,教书先生一把将姬旦搂进怀中而后眼神坚毅地说道:“抱紧我,我能带你飞翔!”

姬旦看到教书先生坚定的眼神,深信不疑地点了点头。

姬旦立刻蜷缩起身体双手将教书先生的脖颈处抱得更紧了……

等一切准备就绪,教书先生猛然加速像一颗旋转的陀螺似的朝着被火焰包围的洞口处驶去……

当两人冲出来的那一刻,身后的阁楼也已不堪重负般地轰然倒塌,伴随着一阵电光火石,教书先生重重地滚落到了地面……

下一秒,蜷缩着的姬旦也恍恍惚惚地扶地而起,他嘴里念念叨叨道:“刚刚真是是太…太…太危险了,我…我…我这是得救了呀!”

这时躺在草地上教书匠也在众人的搀扶下颤颤地答道:“你是得救了,但可把我的半条命给豁出去了!你以后要是不好好学习,那可就太对不起老夫了!”

众人听完都会心地哈哈大笑……

自此,姬旦跟随各路名师后面更加刻苦地学习着各种各样的有用知识,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背景二: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侧)。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兴平市)。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放眼周朝的历史,为何频繁地迁移都城,原因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因,一种是外因。内因以自然灾害为首,外因以异族骚扰为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导致周天子的信用值降到了冰点;加上内臣与外戚暗中资助犬戎族,导致其一路势如破竹般地攻破了西周都城,自此,周天子的威望值也降到了低谷!

后来,周幽王的大儿子姬宜臼迁都洛邑并建立东周王朝,不过此时的周天子早已失去了威信,对众诸侯的野蛮生长也逐步丧失了控制力。

常言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面对内忧,周平王早已是力不从心。

而此时外患再起,当年攻破西周都城烧杀抢掠的犬戎联合狄、肥等族共同组建了一直征讨联盟,企图乘着东周立国之初,根基未稳之时再度浑水摸鱼一把。

周平王知道此时去向众诸侯王求助,他们非但不予理睬还有可能落井下石。

于是本着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周平王决定动员城中所有的百姓组成一只军队给予这些杀人嗜血的外族狠狠一击。

经过了三个月的刻苦训练,东周王朝东拼西凑的杂牌军也逐渐有了正规军的战斗力。

他们与远道而来、长途奔袭的外族骑兵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肉搏战。

经过了三天三夜的鏖战,外族骑兵终因粮草不济而撤了兵。

此次战役也极大震慑了中原的各方诸侯,让这些诸侯王们觉得:周王朝虽然已经江河日下,但仍然有能打大仗、硬仗的能力。

被击败的外族骑兵意欲卷土重来,他们吸取了上次粮草不足而导致失败的教训,派轻骑兵频繁骚扰周朝边境的子民并适时抢夺他们赖以生存的牲畜与粟米,经过了一年多的猥琐发育,自觉已经准备充分的外族再次对东周王朝发起了进攻。

这次的东周王朝被打得节节败退,一连丢了十五座可以防御的坚城堡垒,当外族骑兵兵临洛邑城外,全城的军民个个同仇敌忾,誓死不降……

就这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天的攻防战,外族骑兵的菱角也被逐渐磨平,袋中所装的钱米也皆消耗殆尽……

在第八十二天的一个夜晚,周朝军队看时机趋于成熟,便安排了三股先遣部队对城外驻扎的外族骑兵军团进行了一轮尝试性的偷袭。

外族骑兵在安营扎寨方面毫无章法,且夜间竟然没设哨兵巡防。

周军也没想到这次偷袭竟然进行地如此顺利,当他们长驱直入后一度如入无人之境,这时那些酩酊大醉的外族骑兵方才如梦初醒。

等外族骑兵反应过来时早已死伤惨重,但天无绝人之路,当骑兵上马逃亡之时却能轻易地将后面的步兵给甩至很远……

周朝军队收复城池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周平王的耳中,当他高兴之余也在转念思考:虽然敌人已退,城池光复,但敌人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因为这场战役而损失多少。假以时日,他们再度兴兵来犯,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呢?总不能每次来犯都要打成首都保卫战吧?

想到这里,周平王立刻秘密下达铁令: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误战机!

有了最高统治者的秘令,取得大捷的士兵们立刻火速进军,一天疾行百里企图将来犯的外族骑兵一举歼灭。

另一方面逃出生天的外族骑兵正在两国的边境山前洋洋得意地吃着野味,一名首领A劝道:“翻过这座山就是我们自己的地皆界了,到那时再大快朵颐也不迟!”

另一名首领B却不耐烦道:“我们的坐骑四条腿,周朝的士兵两条腿,我们在此等他们五天五夜,他们也未必能赶得过来!况且,经此一役,我们的辎重全部被毁,正好趁着回国之前好好劫掠一下周朝民众的钱粮,这样即可补充元气来日再战,亦可败中有胜好向单于(少数民族大王的统称)交差!”

首领A点头道:“话虽如此,但我们毕竟还在周朝的疆域上,处处小心,防止偷袭才是上策!”

首领B拿出了一只烤鸡腿硬塞道首领A的口中,而后怪嗔道:“知道了,我的好哥哥,吃烤鸡也堵不住你的嘴!”

……

第二天一早,这群少数民族组成的骑兵队就开始对附近的村庄和集镇进行了系统化地劫掠。

这次的抢夺从成人进行到小孩,从白天进行到傍晚……

望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摸着琳琅满目金银珠宝,外族骑兵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当他们准备好庆功宴准备开怀畅饮之际,忽见一骑兵急匆匆地前来禀告:“两位头领,不好了,我军刚刚巡防,发现五十里处有一群人扛着火把朝着这里极速而来!”

首领B:“有多少人?”

骑兵:“乌压压地一片估摸着最少也得六万余人!”

首领A:“六万多人,不可能是当地村民组建的散人武装,更像是国家筹备的正规部队!”

首领B:“这次周朝军队倾巢而动,穷追不舍,看来是想把我们全部歼灭以解心头之恨啊!”

首领A:“老哥哥,我罪该万死啊!昨夜如果听你的话,我们星夜赶路,这时怕是早已翻山过岭,来到咱们自己的地界了!现在若让骑兵进山,则山间的沼泽丛林制约着马匹的优势,届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骑兵只能眼睁睁地被步兵一一歼灭了呀!”

首领B:“贤弟莫要责怪,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悔恨是没有用的。咱们不如集思广益,看看军中是否有能人异士能提出好的建议以解此燃眉之急!”

首领A:“事到如今,只得如此了!”

常言道: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众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在这数万骑兵之中的确有个别人员对中原的兵法布阵略有研究。

此人随即提议:“如今天色已晚,我方可占据地利之高势,不妨拨三千人马以巨石、箭矢阻碍周军前行,周军疑惑定不敢贸然进军。”

首领疑惑地问道:“就算可以阻挡一夜,待到天明地亮之时,周军大举来攻,我军依旧如同瓮中之鳖,进退两难!”

此人复议道:“首领不必担忧,如今天寒地冻,哈气便可成冰,我方可命七千兵士引来山涧之水就地筑起一座冰城,再将抢来的粮草辎重尽数运进城内,周军来犯有坚墙固冰以做阻挡却也不惧,且城内粟米足够三季之用,待到明年春来,我方援军定能杀将开来,让这群乌合之众全军覆没!”

两位首领听完,大呼:“此计甚秒,此计甚妙啊!”

于是,外族的万余骑兵分成了两队,一队用于阻击敌人,一队用于构筑防势。

面对生死攸关的局面,人们所能爆发出的潜力也是十分可观的。

当第二日天明,周朝军队攻破函谷,准备在崎岖不平的丘陵地带对着外族骑兵展开歼灭战时,突然发现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凭空多出了一座冰城。

冰城的长宽不下千丈(换算成现代的长度为2772米),主城门更是高达三丈三尺(换算成现代的长度约为9米),士兵站立其上大有目之所及,俯视众生之感!就算是普通城墙的最矮处也有一丈五尺之距(约3.93米),耸立朝云,静谧而威!且由于冰面丝滑,任何抓手都难以将其勾住,就算有二郎神之能,摸高近乎两丈,但由于没有着力点,自是无法翻入墙头;又由于天寒地冻,冰面形成之后坚如钻石,任何刀枪剑戟作用其上也难以伤其分毫,如引一火把炙烤其中,城墙上的守卫定然以石头、箭矢攻之,届时头破血流、千疮百孔就得不偿失了!也就是说:若想要冰城融化非等到天公开暖之节,方能再做计较!然天将入春,绝非朝夕可见,届时变数太大,鹿死谁手尚不得知!

周朝军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冰城一时间也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无计可施……

守在城头的外族兵士由于之前曾经被周军偷袭过营帐等原因,所以现在个个也是精神抖擞,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双方就这么对峙了十来日,自是各有损伤。

到了第11天,周朝军队开始大规模地朝着冰城进攻,这一战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周朝军队用紫檀木打造的巨型公牛着实让守城士兵吃了不少苦头,因为这巨型公牛的高度已经与这冰城墙的高度大致相当,周朝士兵站在牛头上即可与守城士兵平齐对攻且丝毫不落下风,而紫檀木具有遇金难克、遇木难折、遇水难侵、遇火难耐、遇土难入的特点,外族士兵一时间却也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若非巨大无比导致其行动不便,加上丘陵地带崎岖不平掣肘其向前推进,又有外族首领看准时机果断命令勇士连人带马从城楼上跳下以近乎自爆的方式破坏了木牛底座的一排滚轮……由于天时、地利、人和都嫁接于此,外族士兵才得以将这场战斗化险为夷!

经过了一番鏖战,周朝军队溃败而逃,朝南退却了十来里,可由于这木牛太过巨大且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所以便没有在逃跑时被众人推走。

望着诱人无比的战利品就在城门外,首领A忍不住感慨道:“要是把这木牛拖回城里,众将士的士气定然高涨,届时击溃周军就更指日可待了!”

首领B摇头道:“这木牛的轮毂已经损坏,要是拖入城中着实要费一番功夫的,况且周军主力尚在,我们在拖动过程中城门大开,他们万一从暗处一拥而上,我们来不及反应,被其攻入城内,届时就大为不妙了!”

首领A摆手道:“关于拖运,我已经想到好方法了,一群士兵乘着吊缆而下,往木牛的底座泼水,水结成冰后,崎岖的路面必然平直,加上冰面层的摩擦极小,用绳索固定于节环,再生拉硬拽必然能将这庞然大物稳步地拖进城内……至于你说的怕咱们拉木牛时被周军一拥而上等问题,我已经派士兵骑上快马乘坐吊缆(古代的电梯)到了城下勘察,东南西北的探子尽数来报:方圆十里之内无任何敌兵活动的痕迹,所以偷袭的担心也是属实多余。如今,我们只需派遣数十名士兵绑绳架锁,将木牛以最快的速度拖入,待其靠近再将城门打开,等其入内就立马闭合大门,全程绝不拖泥带水,仅片刻即可完成,周军远在十里开外就算绑上^窜天猴^前来追击倒也于事无补!我们又何愁哉?”

首领B:“话虽如此,可这巨牛拖入城中之后又有何用呢?这么占地方,使得城里本就不大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

首领A:“如今已然入冬,城中兵士虽在粮食上供应有余,但是用于取暖的草木却略显不足,以至于半夜三更,我等都要指派专人乘坐吊缆去外场森林处砍伐树枝,危险系数极高尚且不提,且每次能够开采的量也极其有限!若是能将这木牛拖入城中,必要之时可当柴火来烧,供士兵取暖足可抵御冬日严寒直至明年开春!”

首领B:“话虽如此,但制作这巨牛的材质乃是紫檀,此木虽如金银般珍贵,但却极其难燃,拖入城中之后十有**就是摆件,你可得三思而行啊!”

首领A:“就算是摆件倒也无妨,等来年援军赶到,我军大获全胜之时,这巨牛肯定是献给单于最好的礼物。它若屹立于北疆之地,定能使中原的一众宵小之辈再难抬头。”

首领B见难以规劝弟弟,只得做出让步:“那…那…那你在指挥的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后必须及时撤离,万不可贪恋巨物而置众将士的性命于不顾!”

首领A坚定地答道:“哥哥的教诲,小弟铭记于心,事不宜迟,我这就安排人员着手此事!”

当两位首领达成共识后准备撤离之时,不远处的一位站岗老兵却发出了一阵阵地咳嗽。

两位首领本着体恤下属的姿态,都各自将脚步停留在老兵的左右。

首领B率先关切地问道:“先生今年贵庚啊?怎么一直咳嗽?是否有所不适,若是身体抱恙应该赶紧去军医处治疗,我这就安排他人前来替补!”

老兵答道:“老朽今年四十有八,身体一直没有异恙,咳嗽乃陈年旧疾,不时便会发作,感谢领导的关爱,甚是受宠若惊!”

首领A:“先生年岁已大,再过两载便能退休,这经常站于城头,风餐露宿确实不利于肺气之展。这样:你且将名字告知于我,我去和你们队长说说,让他安排年轻人员来城头当哨兵,而你只需做些后勤的体力活即可!”

老兵应道:“老朽名叫:奥德赛·特洛伊斯,承蒙首领厚爱,能帮我调整岗位,感激涕零,荣幸之至!”

两位首领异口同声地疑惑道:“奥德赛·特洛伊斯?这个名字好像不大像咱戎族或狄族的男子之名啊!更不像中原人的姓名!呵呵,你这名字起的倒挺有意思的呀!”

老兵拱手道:“两位首领明鉴,老朽确实不完全是戎、狄二族的血统,我的祖先来自西边很远处的欧罗巴大陆,为避一场战役所带来的杀身之祸于是举家一直东迁,趟过好客海(现今名称为:黑海),翻越大高加索山(今亚欧大陆分界线之一:大高加索山脉),在罗荒野(现今名称为:西伯利亚平原)一路驰骋,最终到了西戎才算安定下来……就这样又传承十余代,我的祖上皆已融入西戎的各种习俗,唯有姓氏与名字方面尚保留了一些欧罗巴大陆的习惯叫法!”

两位首领听完后不由感叹道:“想不到老先生的祖先经历竟然如此曲折,你能来犬戎族效力,实乃我族之幸啊!”

两位首领赞美完老兵正欲走下城楼寻酒作乐,不料这时老兵却一反常态将这二人给拦了下来并故弄玄虚道:“两位首领难道不想听听老朽的祖上是如何打了败仗的吗?说不定会对现在的这场战役有警示作用哦!”

首领A说道:“祖上的经历原本属于各个家族的**,我们这些做领导的自然不必过多好奇!”

首领B补充道:“但是老先生执意要讲,我们兄弟二人一定认真听取,做好记录!”

说完两位首领便掏出笔刀和木条开始有模有样地摆起架势。

老兵见两位将军的态度如此诚恳,自是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

公元前13世纪,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王国,国王墨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被认为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冠绝天下。无数的男性为之倾倒,希腊各王国的公子们都对海伦的美貌垂涎欲滴,都想要把这个人间尤物娶到手。男人们想: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但最后只有斯巴达王阿特柔斯的儿子——墨涅拉奥斯,成为最幸运的男子,得到了美人海伦的垂青。两人成亲后,相亲相爱,过起了幸福美满的小日子,简直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阿特柔斯死后,墨涅拉奥斯便成了斯巴达的国王,海伦成了王后。

天有不测风云,美好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这段天作地设的美好姻缘,因一个变故,使美梦终成泡影。

当时,在小亚细亚半岛,有一个叫特洛伊的王国与希腊隔海相望。特洛伊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城市。它从东西方的港口贸易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经济发达,城高墙厚,GDP也很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