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浪迹仙武诸天 > 第469章 小乞儿

浪迹仙武诸天 第469章 小乞儿

作者:小楼夜汀雨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4-01-09 16:03:56 来源:笔趣阁

江南富甲天下,文风鼎盛,诸郡府盛产读书种子。

进了阳春城,街上读书人随处可见,尤其是茶馆酒楼这等风雅之地,稍微临近一些,便能听到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声音。

“听说那莽夫为了世袭罔替去了京城,还当众抽打了三品大员,当真是目无王法,粗鄙不堪!要是真让这莽夫如愿,给他那草莽儿子弄一个世袭罔替,可就寒了我们天下万千读书人的心了!”

“徐瘸子那莽夫也蹦跶不了多久,有张首辅在,他岂能如愿?嘿嘿,我瞧啊,这瘸子在京城,得好好喝上一壶。”

“这倒是,张首辅的确了不起,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不过那瘸子也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儿子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这女儿不知廉耻,是个放荡的两脚香炉,听说连宫里的娘娘都写了《女戒》,让那北凉的寡妇学一学呢!”

青鸟眉头微皱,这些宽衣博带,羽扇纶巾的儒士,一番言语与妇人家嚼舌根有何差异?

景舟躺在车厢内闭眼道:“好一个无人不可指摘,无事不可点评,只是这些穿儒衫的,大多数都是眼高手低的。这圣贤书读了不少,可读出个春秋大义来?江南出来的京官,哪个关心百姓疾苦?这点儿贱民的事,在这些官老爷眼中可没骂徐骁来的重要。”

“骂一骂徐瘸子,时不时撞撞柱子玩个死谏,才是真正的名利双收。底层人的死活,跟这些人可没半点儿关系。百年的王朝,多半是断送在这些‘大有清名’的人手。”

“你呐也别替北凉不平,别说徐瘸子,读书人心有不平了,连龙椅上那位也不放过。这骂骂也好,少不了几斤几两肉。这些人也就是嘴上功夫厉害了,真是要碰到不讲理的北凉兵,多半是要吓的屎尿淌一裤子。等徐凤年那小子到了江南,你再瞧瞧这些读书人的脸面。”

马车在城里行了一段路,在一家酒楼前停了下来。

酒楼的伙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劲儿自然是极好的。眼前这公子一身裁剪质地都极有讲究的紫袍,可不是寻常人家能穿得起,听说在京城里,这种紫衣最受王孙公子喜欢,有着一两袍子一两金的说法。

江南道崇尚羽扇纶巾,白衣儒衫,这公子必然是从外地而来,再加上这一身贵气,指不定便是京城的公子王孙。

小二将景舟迎到二楼临窗雅座,青鸟点了几个酒楼的拿手菜。

江南高门华胃林立,这些出身望族的士子,自然对身份看的尤为重要,哪个家中不养上两个两个唇红齿白长相清秀的书童,或那二八妙龄擅长抚琴烹茶的侍女,白日充当门面,夜里翻滚浪涌?

这时二楼一群士子见到青鸟一身紧衣,神色清冷,与往日见过的女子大不相同,不禁眼前一亮,不少人心中琢磨着,回去便叫房里的侍女这番打扮。

这吃惯了小家碧玉,总要换点儿口味。

跟何况青鸟虽算不上倾国倾城,可也算是长得惊为天人,再加上那一股子说不出的英气,格外叫人上心,不过片刻,二楼之上又起了一片议论声,上至赵氏藩王,下至朱袍大员。

尤其是骂人屠徐骁,非但口吐唾沫义愤填膺,连桌子都拍得砰砰作响。

如此言论,岂不能叫外地人和那青衣小娘子高看一眼?

“有色心,没色胆,所以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景舟的声音不小,二楼清晰可闻,霎时一众士子变了脸色。

这些读过圣人教诲“刀斧加身不可失骨气”的人,刚争论了几句,好让这从外地人知晓何为书中大义,便眼前出现一道青影。

是那青衣小娘子?

她难不成还是个高手?

下一刻,几人双耳生风,一个个从窗口被扔了下去。

几个着儒衫的搀扶着从地上爬起来,这次可真是后庭开花了!

几人也顾不得那要叫屁股裂成两半一般的痛,见不少人围观过来,先是脸一红,接着便收起屁股对着酒楼二楼指指点点。

如此受辱,不放狠话骂回去还是人子?

“有辱斯文!”

“斯文扫地!”

“目无王法!”

“嗖嗖嗖”,一阵破空声响起,几粒花生叫这些读书人霎时闭上了嘴。

景舟望着窗下几个弯腰捂着嘴的书生,笑道:“这下耳根子清静了。”

这一幕刚好叫上菜的小二看到。

娘咧,这看似比俊逸士子还风度翩翩的青衣小娘子,咋就能将人捏着脖子拎起来?

跟扔苍蝇一般将人扔出去,咋动起手来这么狠呐!

这可是江南啊,不是那些多蛮子的北凉!

读书人那可是人上人,就这么扔了下去?

况且能上这二楼的,哪个不是有个好祖宗,指不定就和那江南四大望族沾亲带故。

这紫衣公子哥可是捅了天大的篓子!

还没容小二转下脑子,接着他又听到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都读到狗身上去了,连句娘也不会骂,这便是那圣人言的骨气?”

“这天底下,最有骨气当属西楚那些士子,算是读到了三分真意,可惜,多数都殉国了。”

小二愣了好一会儿,待回过神来,才收拾了一下心绪将酒菜送了过去。

天塌下来,反正又砸不到他这个店小二。

酒足饭饱,景舟二人离了酒楼,往报国寺而去。

待到了报国寺,已是午后。

寺门大开,檀香扑鼻,透过中门,依稀可见寺内房屋恢弘。

一辆辆华贵的马车由远而来,车上下来不少公子小姐。

这报国寺非但留有文人雅士的墨笔,还栽种有艳极天下的牡丹,备受清流名士喜爱。

下了马车,景舟抬头仰望,寺内几座高塔极为壮观,一株株翠色盎然的古木,竟不及塔腰高。他一身紫衣,身材修长,立在寺前极为显眼,一看便是个有来历的。有些个士子想要上前攀附两句,便见青鸟那张生人勿近的脸和一杆枪尖猩红的大枪。

几个士子暗道可惜,联袂进了报国寺,可那些个进寺上香的小姐,便是捂着胸口痛心了,只好远远站在一旁,装作观赏寺前的花草。见那紫衣公子似乎入定,始终不肯转身,才心有不甘迈入报国寺。

这待字闺中的年纪,哪个不怀情?

有几个来这寺庙是为了礼佛?

谁不知道报国寺中多才高八斗的贵公子?

若是能遇到一二位,说不定便成了一段佳话。

那紫衣公子,一看便是大家族出来的,身上自有一股书香气,只看侧脸,便叫人觉得跟画中人一般。

正脸又该如何?

这样的人,岂有错过的道理?

看了两眼高塔,景舟又转向寺前几株枝干左折右转,宛若一条苍龙的古松。

“这叫卧龙松,听说折下一块树枝,它便会流血呢。”一面黄肌瘦的小乞儿从一旁走了过来,怯生生站在两丈外,不再上前。

景舟转过身来,对这那衣衫褴褛的小乞儿笑道:“一棵树罢了,如何会流血?只是这松本该挺拔生长,经人手,却成了这番模样。”

小乞儿点点头,小声道:“陈哥哥也这样说过。”

“陈哥哥?你那哥哥,可是喜欢读书?”景舟澹澹一笑,朝着那小乞儿挥挥手,示意她过来。

小乞儿看了看一旁衣衫华贵往寺内而去的书生小姐,摇了摇头,不再答话,而是转向一旁的泉池,扶着嶙峋的石块,小步小步走下去。

景舟见她不顾泉水湿身,瑟着身子捡些铜板,恍然想起来什么。

这小丫头嘴中的“陈哥哥”不是陈锡亮,又是谁?

他隐约记得,这小丫头有个瘫痪的爷爷,以乞讨为生,若是爷爷犯病,便来报国寺捡几枚铜板,只是不敢捡多,每次只拿够买半笼馒头的铜钱。

陈锡亮见她可怜,便时常接济这乞儿。

她对自己摇头,也多半是怕惹上麻烦。

“小贱人,谁让你下去捡铜钱的?难道不知这泉水中的铜钱,乃是功德钱?”声音尖酸刻薄,自后面走来一妇人,身后跟着几个穿着不俗的小厮丫鬟。

小乞儿站在水中,低着头道:“寺里的大师许我捡的,大师说每次捡几枚,不打紧。”

“小贱种还敢顶嘴?谁给你的胆子!”妇人叫嚷一声,怒气大涨。

她听闻丈夫在报国寺内捏花惹草,与那狐媚子在一起做不安分的事,本就一肚子怨气,此时她再听到这贱种嘴里刺耳的话,愈发恼火。

“不捡了,我不捡了。”小乞儿红着眼睛松开手心的几枚铜钱。

妇人阴沉道:“不捡便行了?佛家圣地岂是你这贱种能亵渎的?去将那小贱种抓上来!”

小乞儿身子本能的往后退了退,恍然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跌落在泉水中。

景舟皱了皱眉,冷声道:“捡几枚铜钱就算亵渎?寺里的和尚都没说半个不字。”

那妇人转过身,朝前瞥了一眼,见出声之人不是寒门狗,略有顾忌,但转眼便想起夫家也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望族,娘家更是和皇宫里的娘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冷哼一声,只是吩咐身后下人动手。

“滚!”景舟冷声道了一个字,青鸟身子连连闪动,将那几个下人用刹那枪扫了出去。

一个“滚”字,似有万千杀气铺面而来,那妇人身子一颤晃,额头霎时挂起一层冷汗,不敢再强硬,被丫鬟从地上搀扶着,进了寺庙。

景舟身子一晃,将那瑟瑟发抖的小乞儿从泉水中抱了上来。

“公子,我没事。”小乞儿忐忑的厉害,不敢抬头,只是挣扎了两下,从景舟怀中起来,刚迈动步子,身子便一个踉跄。

青鸟扶住面无血色的小乞儿,面有动容,从怀中掏出一块碎银子,递向小乞儿。

小乞儿神色慌张,将满目疮痍的双手往袖口中缩了缩,身子抖得更厉害了。

景舟转向青鸟,道:“她不过一个乞儿,十文钱并已经是不敢想象的事,如何敢接你这银子?”

青鸟暗暗气恼,自己如何将这茬忘了,将银子收回,又从腰间取出几枚铜钱。

景舟见小乞儿仍旧是不敢接,柔声笑道:“拿着吧,就当这几枚钱是青鸟扔在泉水中的。寺里的和尚不是许你从水中捡钱吗?”

小乞儿犹豫了片刻,道了一声谢,接过几枚铜钱捏在手中。

景舟帮小乞儿整理了一下衣衫,不动声色在她背后“天宗”、“神道”、“风门”几处大穴点了一遍。

待小乞儿离去,青鸟才问道:“公子可是方才在她身上点了几指,可是?”

景舟缓缓道:“这丫头本就体弱,又积疾已久,此时经凉水一泡,回去难免又要大病一场,即便是有钱能找大夫,也不见得能熬到将药汤熬好。”

青鸟点点头,便听公子又笑道:“不过这丫头眉中带浊,浊中有清,虽是命有坎坷,却也是富贵的命,尤旺夫。”

青鸟莞尔一笑:“公子此话可当真?”

景舟哈哈笑道:“不就是上徽山的时候将你丢在赵希抟那老道的逍遥观了?除此之外,可曾再骗过你?这相面之术,公子也懂些,这丫头是个命贵的。”

“听说这报国寺牡丹一绝,寺内花影重重,人看花,花看人,花香遍地,咱们也去瞧瞧这一花带动百花香的花中翘楚。”

二人过了寺门,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母宫、大士院,无一不金碧辉煌,虽比不上龙虎山上的神仙院,却比武当山不知强了多少倍。

尤其是院前各摆一青铜四足大鼎,鼎上青烟缭绕,久久不散。

离阳朝一统九国后,抑佛扬道,这报国寺却有这番光景,香火之盛,着实叫景舟侧目。

又行了数百步,在菩提院有不少香客席地而坐,台上一大和尚正讲经:“我佛如来,有动神,有静神,有出神,有入神,有穷神,五神足,即见如来。我佛如来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五眼足,即见如来。”

景舟蓦然想起那娶媳妇生闺女的白衣和尚,笑道:“青鸟可还记得那两禅寺的大和尚?”

青鸟点点头,那和尚即便是她想忘都难,佛家戒律,似乎就没有哪一条那和尚没有犯过。

景舟感慨道:“若是换成那大和尚来讲佛,你信不信他不离三句话就得骂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