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碰瓷在大汉帝国 > 第一百二十六章.汉军八旗

碰瓷在大汉帝国 第一百二十六章.汉军八旗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18:53:15 来源:笔趣阁

刚回到云中,刘闲又是忙碌的脚打后脑勺起来。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蒙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跟随着成吉思汗,草原上的娇子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结果几十年就分崩离析了,主要原因就是处理不了境内征服的诸多民族小国。

现在刘闲虽然地盘不大,可是人口却杂了,有羌人,有月氏人楼兰人,甚至还有少量匈奴人,汉人和这些其余各族比例快达到三比二了,暂时凭借汉军军威还能压制得住,将来一但时间长了,内部起了纷争,不需要外敌匈奴人进攻,内乱说不定就要了云中的命。

还好,刘闲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穿越来的,后世也有不少解决目前局面的例子。

不过很对不起穿越众身份,身处河南地这个农耕与游牧的交界地带,制度上,刘闲开始胡化了,要是放在金朝,他这招叫猛安谋克,放在清朝,这招又叫了八旗。

趁着冬天既休耕又休牧,在编户上,刘闲大张旗鼓的改革了起来。

之前不是一个农庄一百亩,却分出来四块四百亩的方格田,然后二十户为一楼吗!行政划分上,刘闲就以这样的生产单位将户籍划分了下去,以方格田的户主为小旗,统领一户的月氏人,一名羌人的锐悍者还有一户捕获到的楼兰人,然后又以四户一楼为大旗,形成个最基本的政治单位。

这样将大的族群拆得稀碎,就减少了这些性格彪悍的游牧部族串联起来反抗的危险,羌人,月氏人和楼兰人之间相互又不认识,更是不可能扎堆反抗,然后一个小旗里,汉人至少占据了一半儿,数量上又有效压制了这些俘虏。

而且生产上,刘闲实行的轮耕制,四块百亩田,一年换耕一块,生于三百亩,正好有交给麾下的游牧部进行放牧,既不会浪费土地,牲畜的粪便也起了肥田作用,一举两得。

而且不止生产上了,行政上,法律上这一个小旗也自成一块儿了,被认命为大旗官的汉人长者直接管理了自己一个旗内大约一百人左右的赋税,兵役,反正现在也没有那么透彻的法律,旗内的法律争端也由大旗官进行裁决。

再向上又是总旗了,大旗控制在十二户到十五户,战时要出二十丁,总旗则是管理这一片二十个碉楼,战时四百人正好一个人大队单位,大旗之间的法律或者其他问题,就由总旗官进行裁决了。

努尔哈赤就是靠着这八旗制度,用一个个建州的牛录去吸收自相残杀几百年,对同族仇恨甚至还高于对大明仇恨,认同感亦是还没有对大明认同感高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混编成牛录,一起打仗融合之后,又陆续将征服的蒙古人,汉人填补在其中,新人带旧人,就这样,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

后世有满族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这些称呼,事实上八旗各色旗部只有一支,一直到皇太极为了和各个旗主争夺权利时候,才出现了单独编制的蒙古八旗或者汉军八旗。

随着户籍分制,一个个毡房在四户一栋的碉楼边上建设了起来,去年刘闲命令收割后囤积起来不许烧的麦秆也起了作用,正好喂给了月氏人还有入赘进来的羌人户牛羊牲畜食用,现在隆冬天气无牧草,周围还都是匈奴人的部族,就算逃跑,也不过被匈奴人抓住降为奴隶,更惨,所以尽管对于被汉人统治还有颇多怨念,但被拆散的月氏各户还是不得不暂时安心居住下来。

一番整编之后,城外的农耕人口目前正好一千座碉楼一千个大旗,兵民一体制下,刘闲正好整顿出两万人马来,而平时每个大旗又需要有四个兵丁到云中城那服长役,所以平时,刘闲是保持着四千人马的常备部队。

这些是城外的,城内现在有的工业区,一个毛纺织厂有四千多女工,暂时编成个厂旗,这些女工嫁人的话到时候再说,刘闲还没想那么远,还有八百人规模的铁匠营,专门负责加工从关内运来铁料,编成两个总旗,剩余还有不少没分到土地的绛城居民,明年开春,刘闲打算在云中城以南的黄河边再建设两座云中的卫星小城,暂时也是按照这个编制组建了三十二个总旗。

忙着编制兵农一体的户籍同时,这些天将军府还成了婚介所,治下没有家庭的单身汉,全都强制入赘到了现有的小旗户籍中,就连有的仅仅一夫一妻一连个娃那样的家庭,也找同姓的家族硬塞了进去,祭祀合在一起,总之,就是尽量收拢生存能力弱小的中小家庭,合成至少十人以上的中型家族,这样既有利于生存,又好管理。

尤其还将些河东郡的移民又参合在了上郡以及云中土著的家族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再次淡化了地域差异。

至于会不会产生隔壁老王?唔,好像汉初经历了大战乱,对血脉要求并没那么高吧…………

除了合拢户籍,打造刘闲版本军政一体的汉军八旗,刘闲又干了件很牛掰的事儿,全城,不管是月氏,楼兰,还是上郡河东的移民,哪怕是云中本土的,反正只要现在住在云中郡的,六到十四岁之间的孩童,全部都被刘闲集中起来,集中供养在了太守府边上,才修缮好空出来一大排的民居中。

这招还是胡化,学习成吉思汗蒙古人一系。

蒙古大军中有着一支赫赫有名的禁卫军,质子军!所招募的成员,不是麾下将领家族子弟,就是被击败投靠蒙古人的外游牧民族贵族子弟,作为人质防止部族叛变,同时也在大汗附近接受蒙化,一部分质子军回了自己的部落,带动部族更加贴近蒙古人,倒是让蒙古帝国兼并了不少文化粗浅的游牧民族。

古代游牧的蒙古人因为本身文化粗浅,无法将信奉基督教东正教或者一丝篮,文化更加浓郁的农耕王国同化,可是大汉帝国不同啊!就算没经历秦大一统,列国都是信奉周文化的,浓郁的文化底蕴也远超过月氏,羌人浅薄的文化层面,把所有孩童集中在一起教育,接受汉文化的熏陶,那么几年之后,二代三代的月氏,羌人俘虏,不就全同化淹没在了汉文化圈儿中了吗?

只不过面对刘闲的好主意,第一个哭了的却是大半个儒家弟子出身的贾谊。

“主公,此举万万不可啊!”

“凭啥不行?你们儒家不讲究的就是为人师表,教化众生吗?”

将军府中,看着贾谊哭丧着一张帅脸,摊着俩巴掌,刘闲禁不住恼火起来,拍着桌子龇牙咧嘴的嚷嚷着,可任凭他叫嚷的凶,这家伙依旧无奈的一摊手。

“主公,您的宏愿是好的,不过就面临两个小问题而已!”

“钱!人!”

一支军队最大的花销不是战马军械,而是长期士兵军饷,粮草马匹还有消耗件的更换,云中城现在虽然富饶,户口又增加了五分之二,明年的税收也能增加不少,云中的羊毛纺织厂更是属于官府公立,收益都算在官府税收内,可刘闲花销也大,又是公建碉楼,又是军队饷银,明年还要建设卫星城,这些都是实打实需要花费钱粮的,钱粮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还好,除了这些收入,刘闲还有钱,太知道公库私库分开的重要性,要是现在刘闲把河南地的税收全当成自己钱包,麾下将领官员也有学有样,事业就办不下去了,所以在白翟时候,刘闲就已经将公私营收完全分开,和刀间他们这些长安富豪们合作,放印子钱高利贷,卖油卖马这些私营收入,归入刘闲自己钱包。

虽然整个集团收益,刘闲也就能拿到不到十分之一,但这也是笔相当富饶的收获了,想想这正是宣扬他个人崇拜的好机会,刘闲硬咬了咬牙,一拍大腿。

“办学的钱粮,孤出了,行了吧!”

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但是贾谊那张哭丧的死板脸却依旧没有变,还是不住地摇晃着脑袋瓜子。

“老师,就算钱粮解决了,可还缺人啊!整个云中城,能读书写字儿的已经全安在了吏位上,要是聚拢整个云中城的孩子,至少有八千多,就算一人教导一百人,也需要八十个老师,现在连八个都没有!”

云中城现在在册人口能有八万了!八个读书识字的抽不出来?还真不是开玩笑,现在可不是后世,大学毕业家里蹲的一大堆,三条腿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大学僧有的是,这年头能回个算数都是人才,至少能在税务局或者哪儿哪儿混到个公务员职位,再不济在“私企”当个掌柜账房先生,地位虽然不高,但是赚得多,能读书识字的更是风毛菱角了。

有再多的钱粮,有大片的办学校舍,没有师资力量也是抓瞎,贾谊在那儿哭丧着个脸,用力挠头了半天,刘闲重重一拍大腿,却是格外独裁的喝令了下来。

“那也给孤办起来,先把学生们都召集起来再说,老师这边,孤想办法!”

“学生遵命!”

得,主公你有办法就行!属下就当个跑腿儿的就好,贾谊是立马低眉顺目的答应了下来。

………………

将孩童甭管男孩女孩都征集起来的命令,顿时在整个云中激荡起了格外大的混乱来。那些月氏人,楼兰人也就罢了,就算他们反对,担忧自己家孩子让汉人卖了或者怎了,但现在他们还没人权呢!被编到旗内,小旗长带着汉旗武士寒光闪闪的环首刀逼迫下,不交他们也得交,可是对于河东或者云中的土著来说,就不愿意了。

凭啥还要我们交人质啊?我们都是汉人!!!

对于这些反对之声,刘闲就亮出了两道法宝来,一周六天,在校四天管吃管住,最后两天放假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外加个成绩优越者,优先包工作!

这等于自己家孩子一大半交给官府来给养了,要是争气还能当官!

要是在后世,就算这条件,估计绝大部分父母依旧舍不得子女这种全住校生活,可这个时代,大人都容易饿死的时代,刘闲简直就成了大善人,画像跟孔老夫子,魏忠贤魏公公贴一起供起来那种。

更别说还有当官的机会了!

但是这两道法宝之下,竟然又出现个矫枉过正的问题,这也是在学校办起来之后才发现的,那就是重男轻女思想!

不少女孩儿竟然在放假这两天无处可归或者回家挨饿了!毕竟这个时代物资还不充沛,一些狠心父母将富裕的粮食都供给可以继承家族祭祀的男孩,对于女儿,反正能在学校吃四天饱饭,剩下两天饿着也没关系,回了家的女孩儿竟然除了让干活,一顿饭都不供。

有的女孩回了学校,竟然饿晕了,有的还有了严重的抑郁倾向,这种情况下,被严重缺人的刘闲推上教师队伍中的自己贤妻周九柯可就火大了,和刘闲商量了下,遇到这种情况的,直接没收女童的户籍,彻底寄养在了学校,不知不觉中,在未来十年培育出一批精英女军官,精英女法吏,不过这些倒是后话了。

和后世那种一个五六层教学楼,一片大操场的学校模样还不同,现在刘闲是实在没有精力建设起一座像样的校舍来,只能将城内的旧房子先将就用了,前来上学的八千多个孩童甭管出身肤色,直接混编,然后混居在一百多座民宅中。

一大早晨,后世家附近那种上学的学生潮在云中城也显现了出来,甭管大孩子小孩子,都是背着个小书包,从居住的宿舍区出来,汇总到作为教学区的各个校舍,凌乱的上学模样,看得将军被吵闹起来的刘闲都是一片心旷神怡之色。

云中的未来,也可期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