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宋江传 > 第七十七章 没羽箭仗义出手 金毛犬宝马识人

武松伸出右手抓紧鞭子,用力一拉,中年人哪挡得住武松那千斤之力,手一松,马鞭直接被武松扯了过去,武松看了看这鞭子,质地倒是不错,用料也可以,上好的牛皮。

竺敬倒是没出手,一直护在宋江身边,当然,宋江也不是之前那般可比,自从跟公孙胜学剑后,每日都有进步,至少再碰到一些厉害的人,不至于像之前那般慌乱手脚!

武松笑着拿起鞭子递给旁边的卖马人说道:“这马鞭就当是这人给你赔罪的。”

卖马人接过鞭子仔细瞧了瞧,确实不错,也没推辞,直接放到腰间。

中年人看武松完全不把他放眼里,肺都要气炸了,伸出双手握紧拳直取武松,那势头恨不得吞了武松一般。

武松大喝一声:“来的好。”改拳为抓,避开那中年人双拳,抓住中年人衣领一个转身,往前一摔,那中年人如沙袋一般被扔出去,摔在地上呻吟起来。

那两年轻人立刻向武松冲了过来,武松撇嘴一笑,飞快踢出两脚,一脚踢向其中一人腰部,凌厉的脚法让那人遭受重击,倒飞出去,另一人肚子中脚,差点一口血喷了出来,宋江还是第一次见武松拳脚出手。

没想到武松脚法如此霸道,几个回合就让这父子全部负伤,在拳脚上,武松当真可以说名列前茅!

更何况武松还是留手了的,不然这二人非受内伤不可,中年人站起身,从腰间拔出刀来,那两年轻人也同样拔出刀来,那女子忙开口道:“爹爹,不如算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啊。”

那中年人对女子的话充耳不闻,脸色冰冷的举起刀慢慢朝武松走来。

武松脸色稍微严肃了些,但是没太在意,举起拳头道:“我平生只打天下硬汉不明是非的人,看来今日要对你们这几个狡诈之徒出手了。”

中年人大怒,持刀向武松砍来。

两个年轻人也拿刀朝武松攻来,那女子见劝不住,只得罢口,但是还是可以看出她内心的焦急。

武松以一敌三,丝毫不落下风,不过这三人倒也不是泛泛之辈,刀法出手极有章法,刀势以攻为主,大开大合,不似寻常之人。

武松没有武器,但是却越战越勇,躲开一刀大喝一声,一个冲拳,击中那个叫麟儿的年轻人胸口,那麟儿一口鲜血喷出,倒在地上再无战力,若不是在东昌府中武松有所顾忌不好杀人,这麟儿早丧生在武松一拳之下了。

那中年人看儿子坐在地上,摸着胸口,大喊一声,刀不要命的向武松身上砍去,武松左闪右避,得一机会,右脚踢向中年人手腕,中年人啊的一声,钢刀脱手,飞上半空,随后掉落在地。

另一年轻人看武松背对与他,一刀刺向武松,武松突然往旁一侧,一拳正要挥出,嗖的一声,一块飞石打来,正中年轻人手臂,年轻人吃痛之下,再也无力拿刀,掉落在地,只觉得手臂被击中的地方说不出的酸麻。

一年轻人突然出现,旁边同样跟着两人,那年轻人怒道:“年纪轻轻,行事就如此卑鄙。”

被飞石击中的年轻人摸着手臂默然不语,那女子突然开口对宋江道:“此事是我们不对,还请见谅。”

说完先过去扶起那个叫麟儿的年轻人,又走向中年人前面对武松道:“各位英雄还请见谅,武人爱马,我父亲情不自禁下,可能唐突了些。”

宋江突然笑道:“好一个情不自禁,若是他看中了东昌知府的位置,是否也可以出手夺下或者花钱买了呢?”

中年人恶狠狠的盯着宋江,但是不敢接话,宋江这就是在扣帽子,他可不会中计。

那女子道:“此言差矣,知府大人清正廉明,是我等楷模,这位壮士之前在云梦村机智多谋,今日却说此胡话,莫不是这位壮士对知府有些不满。”

这女子原来一开始也认出了宋江,一番话说下来确实是伶牙俐齿,宋江摇摇头道:“谁不知道知府大人做事公正,东昌府百姓在此安居乐业是此生的幸事,但有人在此不守规矩,执意强买强卖,视东昌府律法如无误,不知是谁给的胆子,还是仗着自身的出身高贵,就把百姓当草芥一样。”

那女子秀眉一皱,盯着宋江没有说话。

也确实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不然谁还知道宋江会说出什么话来给他们扣帽子,其实这事也怪自己的爹莽撞,别人不卖离开就好,何必要出手夺马呢?还把钱丢地上,这不是侮辱人吗?

那女子摇摇头捡起二百两黄金的银票,拉住麟儿就准备同另外个年轻人和中年人离开。

宋江开口道:“请留步。”

那女子回过头道:“还有什么事吗?”

宋江道:“我觉得有必要去趟东昌府衙,向知府大人汇报此事,否则下次又出现这情况,但是我这兄弟不在,其它百姓岂不任你们欺负。”

武松听完宋江的话,笑而不语,他大概明白宋江的意思了。

那女子摇摇头道:“你的人也打伤了我父亲和哥哥,至于其他人的事又与你有何干系。”

宋江叹口气道:“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不去东昌府衙,你们今日休想离开。”

那女子突然笑道:“我明白了。”说完从怀里拿出一张银票,上面大写的数字黄金壹佰两,让旁边的人眼馋不已。

宋江喜欢和聪明人说话,但是却没接那一百两黄金的银票。宋江在赌,这些人肯定有其他目的,不敢见知府,否则,这事说到天上也就罚钱了事,但这女子很明显不愿去府衙,宋江猜测这几人要么犯了事,要么就是有其他原因。

那女子咬着牙道:“太过贪心可不好。”

宋江不吭声。

那女子叹口气,又拿出一百两黄金的银票。

宋江也知道不能逼这些人太紧,接过银票喜笑颜开的说道:“这是赔这位卖马兄弟的精神损失费,我替她谢谢你了。”

那女子小声骂道:“无耻。”

宋江哈哈大笑摆摆手道:“不送了。”

女子走后,宋江拿着两张银票递给卖马人道:“这是他们赔你的。”

旁边的围观人睁大眼睛震惊不已,没想到宋江“讹”到的钱真的给了这卖马人。

卖马人推辞不受,感激的说道:“若不是两位壮士,我今日怕是要吃亏。”

宋江强行塞他手里,然后走到那丢石头年轻人身旁道:“请问兄弟是不是没羽箭张清。”

年轻人奇道:“想不到你竟然识得我,敢问高姓大名?”

宋江喜道:“在下宋江。”

那卖马人一听宋江名字,急忙朝宋江走来。

宋江看那卖马人一脸喜色,不知他为何这么高兴?

张清看这卖马人激动的表情也奇道:“这位兄弟?”

卖马人施了个礼恭敬的说道:“我仰慕哥哥已久,一直想去寻哥哥,无奈混的不尽人意,一直无颜去见哥哥。”

宋江一听这又是自己的一个小迷弟,施了个礼道:“还不知兄弟大名呢?”

那人开口道:“小人段景住,因我这异样,所以江湖上的朋友给了我个诨号,金毛犬。”

宋江心里一喜,果然是他。这段景住天生异像,看的就不像中土人士,但是水浒记载他是涿州人(也就是现在保定市,离北京很近),其实也还是算中原人。

其实段景住这人作为水浒108将的末尾,并不是他水平问题,而是和时迁一样,都是以偷盗为生,时迁偷财物,他偷马,而且因为他盗照玉夜狮子马献给宋江却被曾头市所劫,引发晁盖打曾头市最后被史文恭一箭射到眼睛,毒发而死。虽说晁盖的死在后世有无数的争议,但是不可更改的就是因为段景住导致了一系列连琐事件,包括卢俊义上山等等。

不管怎么说,晁盖虽说是被史文恭所射杀,但是要不是段景住在那盗马,曾头市就不会抢,那晁盖也不会打曾头市,自然也不会死。

所以抛开阴谋论等等,段景住肯定是要背锅的,三打一个祝家庄没人牺牲,只是七个被擒,时迁就排到一百零七了,段景住直接导致了晁盖的生死,能排末尾都要烧高香了。

当然,现在历史线完全改变了,宋江提前见到了段景住,而且段景住的本事宋江还是知道的,他能一个人去盗了金国王子的照玉夜狮子马,就可以看出他的水准了,而且他必然也精通相马的本事,常年又已盗马为生,而从来没有被抓过,这都能说明他还是有很强的生存本事的。

对于这样一个特殊人才,宋江是肯定要收入梁山的,而且看他样子还是自己的忠实小迷弟,那更好,连口舌都省了。

其实宋江也不知道,像段景住这家伙为什么这么崇拜自己,当时梁山一把手是晁盖,结果他盗马口口声声就是说为自己盗马,基本上就是不把晁盖放眼里,这也让宋江怀疑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来梁山挑拨关系的,不过一直到征方腊时,也没看出段景住搞什么名堂,可能就是真的崇拜自己吧。

段景住看宋江没出声,又小声唤道:“哥哥?”

宋江反应过来,开口道:“见到兄弟我心里高兴,一时岔了神。”

段景住喜道:“哥哥莫非听过我大名?”

宋江点点头道:“兄弟常年在辽国境内贩马,往大宋输送,在我看来,兄弟算是大宋的忠诚子民,要是多一些像兄弟这样的人,我大宋何愁不兴盛,何须惧怕外族。”

段景住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宋江这高帽子戴的他晕乎乎的,只觉得他是真正的知己。其实宋江知道,这些底层出身的人才,最希望的就是得到人的高看一眼和敬重,最渴望的就是尊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话在现代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在古代,确实有很多人都做到了。

段景住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贩马这么有意义,这么伟大,有点恍惚。

宋江看着段景住表情一下喜悦,一下痛苦,也不知他在想什么,看着张清开口道:“相聚也是缘,不如我们一起去共饮一杯。”

张清笑道:“正有此意。”

一行六人来到了东昌府最大的酒楼,合兴楼,找了个雅间,点了菜,要了酒,就坐下来聊了起来。

张清介绍旁边两人道:“我这旁边两位是我最近结识的朋友,一个叫龚旺,一个叫丁得孙。”

宋江心想原来是他们,开口道:“莫非就是江湖人人称花项虎的龚旺兄弟和中箭虎的丁得孙兄弟。”

龚旺笑道:“想不到我这名号也能有人知晓。”

丁得孙也赞道:“久闻哥哥仗义,又识得好汉,今日一见当真是名不虚传。”

其实龚旺和丁得孙二人上梁山太晚,又没台词,基本和龙套一样的人,但并不代表这二人水平差,其实梁山官军出身的身手一直都不差,包括小彪级别的宣赞,郝思文,韩滔和彭玘,这几人都是小彪中的好手,龚旺和丁得孙哪怕不如他们,但是比燕顺,周通这些肯定是强不少的。

其实张清对宋江只是闻名,见面后虽有好感,但是却远远不及武松,不知为何,他对武松这个年轻汉子格外有好感,看到就想结交一番。

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就是说哪怕是标榜自己是廉洁的清官,都会搜刮民脂民膏,更何况是其他的官员呢?

北宋作为在历史上数得上号的繁华朝代,却也是贪污**最严重的朝代,高薪养廉并没有带来廉洁,反倒是贪污贿赂日发严重,甚至到了后期,随随便便买官卖官都是常事,比如六贼之首的蔡京随随便便每年贪污都能有好几十万金银珠宝,而梁中书随随便便就能每年凑齐十万生辰纲送给岳父,所以这二百两黄金虽然不少,但是对很对官员来说也算不上伤筋动骨,当然百姓却还是困难,有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