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宋江传 > 第四十五章 清河县大人合作 及时雨街上遭贼

这番话夸张吗?不夸张,真的一点也不夸张!作为历史上数得上号的昏君,徽宗皇帝做的荒唐事一点都不少,比如为了私会李师师,可以从皇宫直接挖地道通向青楼,为了修垦岳,全国各地都必须送花石纲!

至于任用奸臣这些,那更是数不胜数,六贼哪一个不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但徽宗偏偏觉得他们全是大大的忠臣!

这种荒唐事太多了,反倒做点正常事显得格格不入!

知县阴沉着脸问道:“宋押司说这么多,到底是想怎么样。”倒不是说知县对宋江妥协,而是宋江的话确实有道理,

宋江沉思五秒答道:“我需要人手帮忙,可能到时候要有一番武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有其他需要大人帮忙,毕竟大人可是清河县的领头人物啊。”

知县死死盯着宋江嘴里迸出两个字:“可以。”

宋江笑着说道:“不知大人在清河县上任多久?”

知县冷笑道:“这与宋押司无关,宋押司似乎管太多。”清河知县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忍不住刺了宋江一句!

宋江倒是无所谓,没理会知县的语气只是缓缓说道:“这一次有可能让大人高升呢?”

知县心里一动脸色变化了下,不过还是压下了内心的激动说道:“宋押司说话太不着边际了。”

宋江说话喜欢循循善诱,他没直接回答而是问道:“这回找回御宝难道不是大功一件?”

知县摇摇头:“分内之事而已。”

宋江笑道:“大人为何不想想,一个鸡鸣狗盗之人如何敢去济州府盗宝。”

清河知县眼睛一亮:“押司之意莫不是他背后有人?”

宋江继续笑:“若寻到了背后之人,这对大人来说难道不是奇功一件?非寻常人,如何敢惦记御宝。”

清河知县思考了许久道:“若是找不到幕后之人呢?”

宋江抬起手道:“清河县有大人继续做他们的父母官也是一种幸福。”

清河知县心里发笑,点点头道:“那我们该如何做。”

宋江叹口气道:“我需要清河县的户籍名单。”

知县有些为难道:“我并未说假话,清河县当真有三万人,若是一个个翻找,难度有些大,更何况有些人早已离开清河县,并不在此了。”

宋江也知知县的话是真,一个个查找,太耽误时间,他摇摇头道:“我相信大人,但户籍名单可去除女人。”

师爷眼睛一亮,也开口道:“去掉女人,如此一来确实省了不少事。”

宋江继续道:“还可去除小孩和老人,年纪取十五岁到四十五岁之间,有直系或者旁系亲属移居或者呆过郓城县的,这就是大致范围。当然郓城县这个非必要情况!”

知县点点头道:“可以,最多后日可以给你答复,这样一来倒是大大减少了范围。”

宋江突然心中冒出个人影,但是一下子汇聚不起来,只感觉那身影有些模糊,摇摇头抛开脑中念头开口道:“既如此,那宋江先告辞了。”

衙门里师爷愤怒的说道:“这宋江未免太过嚣张,目中无人了,他一个小小的押司居然全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清河知县笑道:“不必如此气愤,此人,是个人才啊。”

师爷有些惊讶知县居然会称赞宋江,要知道他在这清河知县身边许久,他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很少见他夸奖人。

清河知县道:“他对于人心的掌握,事情的预测,真不是常人所能及。而就从他刚才查看户籍那里的排除办法,这点我就做不到啊,尤其是他知你心中所想,完全按照你心中想法来对你循循诱导,最终走入了他所预想中的事一样。”

好一句死道友不死贫道,想到这句话,知县嘴角露出了笑容。不得不说,宋江的话还是很有煽动力的,若能升官,谁不想试试看呢?

升不了官无非就是继续呆在清河县此地做知县,也没啥损失。

对于宋江之前那些威胁的话,说实话知县开始想想确实很生气,但是后来仔细一琢磨,宋江似乎心里早就想好了自己拒绝之后怎么让自己答应,他是吃定了自己啊,所以才敢拿出来说,看来这回这盗宝之事,如宋江所说,背后似乎很有故事啊。

这个叫宋江的家伙,有点意思。

出了县衙,两人走了好一会,朱仝抛出心中的疑问开口道:“哥哥,为何你选择要寻找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男子,莫不是他们是盗宝之人可能性大?”

“年纪若是太小,不会具备这么深的经验,年纪若是太大,不会具备这么好的身手。”宋江笑道。

其实宋江还想把最小年纪放大点,最大年纪缩小点,他心中更倾向于盗宝之人是十八岁到四十岁的男子。

只因正常情况下首先十八岁是一个分界点,正常拜师学艺,十八岁一般是出师的年纪,出了师才有可能出来闯江湖,而且十八岁身体正好发育成熟,身体长成,做贼也更加利索!

当然十八岁不一定就有这么高水准,有时候身手的高低很重要,但是经验同样重要,很多时候你学到的本事,还要善于运用和怎么搭配运用,这都是在一个长期日常累积中摸索实践和反复思考出来的。

所以这人年纪不会太小,宋江甚至觉得十八岁都小了,只是为了保险起见,真的怕有天赋太出众的人,他才把年纪改成十五岁。

至于四十五岁,一般四十五岁在古代属于年纪很大的人了,哪怕在现代,四十五岁都已经可以提前步入老年,更何况是人均寿命远远比不上现代的古代!

对于偷盗这种技巧活,身体素质和灵活性等身体和各各技能在四十岁左右就会出现普遍的下滑,四十五岁更多的话就是经验了,实战确实比不上年轻之时。

济州府衙守卫深严,虽说不上龙潭虎穴,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轻松进出的地方!

据宋江了解,府衙内到处都是暗哨,身手不错之人也着实不少,这人能轻轻松松如入无人之境,肯定是身手极佳,有一定的盗窃经验,但年纪不会太大,身体正处于鼎盛状态。

有经验,年纪不大宋江更偏向二十岁到三十五岁这个年龄段,但这事毕竟要谨慎,万一这人真就十几岁或者四十多岁呢?所以宋江才把最大年纪推到四十五岁,也算走个保险,而且宋江还一个推测,能躲过这么多暗哨,可能济州府真的有内应。

朱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宋江说的这些,他之前是完全没有想过,宋江说了之后,才觉得,言之有理!

对于眼前这个熟悉的人,朱仝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相比于以前,现在的宋江更多了几分意气风发,还有智慧。

两人走在清河县繁华的街道上,不同于郓城县的热闹,清河县更多的是一种喧闹!

郓城的繁华在于人来人往,每个百姓脸上都洋溢的笑容,而清河的百姓却是更多是一种浮华,背后也许有些苦涩!

辛酸,喜悦,放纵,不屑,谩骂,嫉妒,愤恨。。。总之百姓各式各样的情绪都有,五味杂陈!

宋江带着朱仝走到了武大卖饼的街道上,看到远处武大郎正给一个顾客装炊饼,旁边还有不少等着的人,看来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武大卖的炊饼其实就是蒸饼,只是因为宋仁宗赵祯的谐音才改叫炊饼。因为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蒸”音近,时人为了避讳,便把蒸饼改称为炊饼。

昨天晚上宋江也吃了一些炊饼,味道确实不错,武大生意不错和他做买卖公道,分量足,味道好脱不开关系,一个盘子大的炊饼只卖一文钱,是真的很公道了。

宋江走上前,武大欣喜道:“宋大官人,朱都头,你们来了。”

买饼之人纷纷回头看向宋江和朱仝。宋江没理会这些眼光,拿起几个炊饼递给朱仝,拿出一吊钱递给武大。

武大连连摆手道:“我请客,宋大官人不必如此客气。”

宋江早上因为赶着去县衙,没有吃饭,此时确实有些饿了。咬了一口炊饼道:“哥哥何时收摊回家。”

武大一边麻利的给顾客递炊饼,一边回答道:“卖的早就是申时,卖的晚就是酉时吧!一般情况都是酉时,今日生意不错,看来申时就能卖完回家啦。”

武大是个勤劳人,昨晚喝多了,今日还不肯休息一天,继续出摊做生意,宋江吃完炊饼拍拍手道:“我先去买好酒肉,等哥哥回家!”

武大不太想让宋江破费,但是拗不过宋江,只得点头答应,宋江看着围着武大摊位的顾客,笑着往前边拐角走去。

这时拐角迎面走来一人,身材矮小,走路速度极快,突然他脚似乎被绊了下,往宋江身前跌去,宋江忙扶住那人说道:“小心。”

那人赶紧起身道了声谢,迅速离开,宋江觉得这人有点眼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在那见过,朱仝突然反应过来:“那人是贼,兄长你看看你钱袋还在不在。”

宋江忙摸向腰边,着手处空空如也。

朱仝怒骂一声,朝那人方向追去,宋江无奈只得回武大摊前。

“宋大官人,你如何回来了。”武大一边装炊饼,一边奇怪的问道。

宋江苦笑道:“却有些倒霉,钱袋被偷了。”

“啥。”武大吓了一跳。

宋江点点头,摊手做了个无奈的姿势。

武大挠了挠头拿出今天卖饼的钱道:“我这有些,虽不多,但还是先拿我这些去吧。”

宋江推过武大拿钱的手道:“哥哥不必如此,银子我这还有些,只是想问下大家,有没有人看到刚才那人或知道他身份的。”

买饼的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是大眼瞪小眼。

他们有的压根就没看到那人,有的只是远远的扫了一眼,并没看清那人长相,有个白发老人仔细思考了下才说道:“那人应该是早就跟上你了。”

宋江看向老人,老人想了想,肯定的说道:“先你和那红脸之人走来时,那人就跟上你们了,我开始并没有注意,以为是你们同行之人,后来想想感觉不太对,因为那人始终和你们保持一定距离,看起来不太像同行之人,但看来那人跟踪术十分高明,我看你们似乎并未察觉,那人也走走停停,好像买东西一样,我以为只是路人,在你们来到大郎这,那人似乎扫了你一眼,就继续往前走了,我特意看了那人一眼,在你们离开时,那人又假装从拐角处走来,做似摔倒,趁机盗走你钱袋,现在想想,看来那偷儿似乎一开始就认定你是目标了。”

武大有些懊恼道:“宋大官人若不是好心去扶那人,想来也不会被偷走钱财。这该杀的贼!”

那老人摇摇头道:“不会,那人手法高明,这官人就算不去扶他,他也会有其他办法的,被这种偷儿盯上,可以说防不胜防。”

宋江倒是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不起眼的老人还有如此分析和见识,看来高手在民间这话不假。

武大看宋江的表情明白了,立刻介绍道:“这是余志雄余老,曾经是清河县第一捕头,年轻时破过不少大案,也抓住过不少犯人,也算是我们县的一个奇人,今年已经七十岁啦。”

宋江恍然大悟,武大接着说道:“余老平日就对我十分照顾,也禁止旁人欺侮我,我能在此好好做点小买卖,是要十分感谢余老的。”

说完拿出五个炊饼装好递给老人,老人拿出五个铜币递给武大,武大执意不要,说是要感谢老人恩情,老人还是强行放在武大柜屉上。

宋江有些欣赏这老人,有时候,市井往往可以看到百姓内心深处的善良。

想了想开口问道:“请问您认识那偷儿吗?”

余志雄摇摇头说:“我在清河县几十年了,可以说每户人家谁搬来,谁搬走我都知道,曾经巡视过各个街道,也去过周边的全部村庄,清河县我敢说没几个比我熟的了。”

宋江耐着性子听老人讲曾经的往事,余志雄说了好一会才道:“那人我从未见过,可能是最近才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