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十八章 权臣竟是我自己

晋坞 第十八章 权臣竟是我自己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桓景将主力交由桓宣留守平阳之后,自己带着五千骑兵,迅速西进,日夜兼程,一路密不透露消息。

当桓景的骑兵出现在长安城附近时,正是深夜。从路上哨探得来的情报来看,张寔确实带着兵来到了长安,主力暂时驻扎在城外。探知了张寔带来的凉州兵驻扎位置之后,桓景略一思索,直接向城门处进发。

“大将军,若是长安已经叛变,倒向西平公(张寔),该如何是好?”冉良远远望见长安城戒备森严,不禁担忧道。

“且不论西平公来意如何,这次他敢于深入长安,必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留守长安的是游子远,他是胡人,反而不会计较天子的律令,而是效忠于个人。冉良,你直接去城头见游子远!”

“唯!”

冉良便衣单骑向前,飞马来到城门下,戍卒见状持戟阻拦,冉良在马上大呼。

“我有要事禀报游将军,快带我去见他!”

戍卒们稍稍迟疑一阵,不敢妄自做决定,最终选择带着冉良长官游子远。游子远一见是冉良,又向城外望去,见远处隐隐有军队,立刻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也不犹豫,立刻打开了城门,桓景的骑兵随即鱼贯入城。

入城之后,桓景带着部下先是直扑武库,又在游子远的引领下拿下了宫禁,兵不血刃地重新掌控了长安城,而驻扎在长乐宫的张寔尚在酣睡之中。

“桓大将军回长安了,望西平公出迎!”

张寔惊醒之时,已经几乎拂晓。远远望去,长乐宫之外,全是士兵。而宫外则是桓景部下此起彼伏的呼喊声。

他的身子僵了片刻:桓景怎会回来得如此之快,此时自己身边不过数百亲卫,凉州军的主力全在城外。想到这里,他打了个哆嗦,终于缓缓从榻上起身,来到宫门前,不敢抬头看桓景。

“丈人来到长安,小婿未曾亲迎,可谓失礼之至。”桓景半是调侃地说着。

张是整理好衣冠,作揖道:

“老夫思女心切,故不得不速速进入长安,此人情之常也!望大将军谅解。”

“西平公思念女儿,尽可写信给兰英,让她回娘家。若来长安看,姑臧至长安商路通畅,也不必如此戒备吧。何况西平公住在长乐宫,也太不尊重天子了。小婿府上有客房尚佳,可供西平公一住,与女儿互诉衷肠,岂不快哉?”

桓景没有挑明,但他凌厉的眼神说明了一切。张寔自知理亏,只得尴尬一笑:

“长乐宫确实不是臣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大将军快带我去府上见女儿吧。”

其实,桓景自己把城外的建章宫改成了大将军府,本来也没资格指责张寔。但之所以拿居住的地方说事,就是教这个老丈人知道,他很清楚对方住在长乐宫是想干什么。

张寔随即被恭送去城外建章宫。城外的凉州军队由韩璞率领,正驻扎在建章宫旁,此时也刚刚得知桓景入城,张寔已经被控制的消息,赶紧遣使向桓景表示恭顺:

“西平公是听天子诏令入城的,我等也只是听命而来。”

张寔说自己是思念女儿入城,而他的部下韩璞则表示张寔是听的天子诏令,实在是自相矛盾到可笑的地步。桓景稍稍一细想,再向几个随张寔而来的凉州士人查证,逮住宫中的侍从一问,基本上还原了事件的全貌。

原来,在桓景拥立司马绍,又自立为大将军之后,张寔虽然得到了西平公和司空的虚衔,然而心中还是感到些许不快。毕竟十年之前,他就已经在父亲手下任凉州司马,而那个时候桓景还不知道是豫州哪个地方的野小子;谁能想到桓景竟然绕开自己,拥立了司马绍,做了大将军呢?

这时,司马绍送来诏令,调凉州军入长安;加上兰英信中也说到,桓景带着主力出征,长安空虚,自己在家中寂寞。于是张寔认定这是个机会,不顾弟弟张茂,以及阴元、韩璞二人的劝阻,执意带兵进入长安。

不过,张寔倒也没有谋夺天下的意思,只是出于一时冲动,想让自己这个女婿见识见识自己的利害,至少凡事多过问他的意见,再给自己和家眷多加些爵位。所以自从抵达长安之后,凉州军也秋毫无犯,连桓景的家眷也未曾侵扰。

随着凉州军卸甲以示诚意,一切终于都安定下来。这次长安城的突变,未曾造成一人伤亡,实在是万幸。

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桓景才开始有些后怕,幸亏长安守将游子远和长安的守军尚且忠于自己,而且军队从晋阳撤离还算果断。否则若是自己在晋阳前线鏖战,而后方出事,那么就全完了。

稍稍一复盘,桓景就发现了关键。张寔虽然自傲,但也算是依天子诏令而行,并没有真想谋反。而凉州军如此快地倒向自己,加上在张寔出行前的劝阻,也说明凉州的士人不想和自己为敌。

那么一切的肇始还是在于司马绍。自己待这个聪明天子太松了。

从前阅读史书时,桓景也觉得权臣都是大恶人,而被权臣挟持的天子可怜之至。比如董卓如何凌虐汉室,曹操如何挟持天子,在作为读者的桓景看来,都是些大逆不道、残害忠良的恶行,是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可现在,权臣竟是我自己。

掌握着军队和权力的权臣,与掌握着名分的天子,有着本质的矛盾。权臣的手下想要权臣再进一步,登上帝位,自己也可做个从龙之臣;而天子则会认为指挥军队、行使权力的权臣本身就是威胁。所以自从伊尹以后,除了少数情况之外,权臣和天子之间,总得倒一个。

而唯二的例外,无非是周公、诸葛亮,他们都鞠躬尽瘁,并最终还政于天子。原因说简单也简单,周公和诸葛亮没有什么私心,也没有篡夺大位的野心;而作为被辅佐的对象,周成王和刘禅,要么弱小、要么才能平庸,所以倒能相安无事。

但桓景不禁扪心自问:你真的想做周公么?

在迎立天子后的这几个月里,桓景在名分上甚为谨慎,只给自己加了大将军、尚书令和雍秦二州牧,也没有弄什么“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花样。侍奉司马绍也算周到,并无逾矩的行为。饶是如此,司马绍显然还是不甘心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关中是自己打下来的,帐下军队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文臣武将都是自己的亲信。若非考虑到统率天下的名分,桓景本来可以不必立这个天子的。

何况司马家的天下本来就是偷来的!

想到这里,桓景不禁捏紧了拳头,心中真想像后世高澄那样暗骂:“朕!狗脚朕!”

事已至此,君臣之间显然不再可能有什么情分了,是时候做个决断了——

他于是带着亲卫径直进入未央宫,伴随着铠甲撞击的声音,和如林的戈矛。宫中的侍从作鸟兽散,避之不及。司马绍身着冕服,端坐在龙床上,坐得笔直,声音却微微发颤:

“大……大将军凯旋而归,实乃天下幸事!”

桓景微微一笑,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既然是天下幸事,陛下为何如此害怕?”

司马绍涨红着脸,不能回答。

“听闻当初诸葛武侯北伐之际,正是大败宣帝,获甲首三千之时;可那蜀后主却以思念为故,实则疑心武侯,召他回成都,故而功败垂成,这才有了大晋的天下。

“如今晋室倾危,臣带着全军孤身在并州血战,却不料竟然使陛下害怕。陛下可不要学刘禅啊!”

虽然桓景完全把演义和正史弄混了,让真正熟读三国志的卞壸不免摇头,然而暗示的意思却是清楚的:和诸葛亮一样,治权、兵权都在自己手上,自己可以选择像诸葛亮那样做个忠臣,也可以选择不做。

“有小人劝朕说,要西平公入长安,可以和大将军互相制衡。现在看来,大将军忠心耿耿,朕就不该召西平公入长安,徒生枝节,致使爱卿误解,反而耽搁了前线的事务,是朕错了。”

司马绍见桓景暂时没有篡逆的意思,语气也不像一开始那样冷淡了,这才勉强能够答话。

好一个聪明天子,身段倒是一下软了下来,桓景见司马绍也算识大体,不好再说什么重话。但以后的监视可是少不了了。

“三人成虎,将来臣必然还要经常出征,陛下可以问计于臣的心腹,这样就可以免于被小人蒙蔽。臣观将军游子远虽然是胡人,但知兵法,又忠实可靠,可以作为光禄勋。”

桓景想来,自己还是疏于防范,竟然让王仲坚任管理宫禁的光禄勋一职。但作为白云坞出身的嫡系,王仲坚虽然可靠,但一旦有战事,自己必然将其带离长安,那么等监管一松懈,聪明的司马绍一定有办法送出密诏,也就有了这次事件。

反而是游子远适合做光禄勋。作为先前的敌人,现在除了自己和羊献容,这个胡人在长安可没有其他的亲信了,正是所谓孤臣。当初汉武帝用金日磾,也是这个意思。反倒是带着这个胡人出征,就算游子远再忠诚,自己的部下恐怕也不会对他完全信任。

听完桓景的建议,司马绍舒了一口气:

“大将军说得是,朕都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