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七十八章 暗号

晋坞 第七十八章 暗号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石勒微微一笑,试探着问:

“小子,你不是誓死不降么?你献的计,我如何信得过?”

自从被石勒扣押以来,桓景对于石勒的劝降一直置之不理,石勒倒也乐得和他耗下去,故以言戏弄耳。

“王弥焚毁洛阳,残戮豫州百姓,人人得而诛之。我也希望诛灭他。”桓景切齿道。

石勒微微颔首,王弥在军纪上确实不如他。何况洛阳是晋室的象征,那么晋人更加痛恨屠戮洛阳的王弥,实是自然之理。

“只是你小子如何在不投降的情况下,来诛灭王弥呢?”

“很简单,我有一计可以轻松拿下陈县。

“在拿陈县获取王弥信任后,将军你可以借着庆功的机会,摆一场鸿门宴。

“趁着王弥没有防备,可以一举斩获他的首级。”

这正是原时空张宾给石勒提供的法子。不过桓景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抢了张宾的台词,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不错,是个好计策。”

石勒拊手笑道,话题一转:“不过,你要如何拿下陈县呢?”

表演要开始了,虽然羞耻,但为了自由,桓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他装作不安地扫视着白云坞众人,头一次露出胆怯的神情:

“我请求带着将军的军队前往陈县,劝降刘瑞。这样将军你可以进驻陈县,但是不用流一滴血。这是两全之法。”

所谓两全之法,不过是做带路党。

嗯?这是终于降了么?石勒一时懵住了,心中有些窃喜,又有些失落。

窃喜是因为桓景终于降了;失落是因为连桓景都降了。

此刻,在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之下,一贯强硬的谯郡司马,当众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额上冒出汗来,身子也开始打抖。

原来这个石勒之前看重的青年,也不过是个外强中干之人!

只是没有人注意到,桓景的大拇指此时已经深深地掐入食指扣中,微微渗出些血来……

虽然羞耻之至,但表演还是得继续下去!

“这……这不是投降,这…是合作。”他表现出最后一丝反抗,但那发颤的声音倒更像是乞求。

在示弱时稍稍带点反抗,就可以显得更加脆弱,这是拿破仑的法子。

“哼!不用解释了。”石勒冷笑一声,原来这个自己一直看重的晋人,最终也是个软骨头。

他不耐烦地一摆手:“小子,你还是先劝服你自己的部众吧。他们现在可是想活吞了你呢?自己的部众尚且劝不住,又如何能劝服刘瑞?”

桓景朝堂下望去,白云坞众人个个眼中要冒出火来。

白云坞众人与石勒有着深仇大恨,见坞主竟不顾杀父之仇,竟然选择帮石勒劝降,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一向被他们崇敬的坞主,居然是一个“晋奸”!

白云坞众人如此,是自然之事,但石勒方反应如何?桓景环顾四周,石勒身旁的谋臣大多是君子营的名士,其余则尽是武将。

名士大多绣花枕头,武将皆是目不识丁,这些都不用担心,唯一可忌惮的,只有张宾一人而已。

他仿佛下定决心似的,继续说:

“苟晞司马可比韩信白起。石将军连苟晞都能击破,那我们这些坞堡主自然更加无力抵抗了。

“太、史、公所记述的,汉家的英雄李、陵也会屈服于胡人。汉家英雄尚如此,我们晋人得国不正,又如何比得了汉祚?识时务者方为俊杰。”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白云坞众人一个个奋拳出袖,简直想把桓景揪出来,好好痛打一通。

而亲者痛,往往仇者快,石勒的部将都笑开了花。虽然不知道李陵是谁,但“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还听不懂么?

只有石勒留了个心眼,侧身问张宾:“李陵何许人也?”

“汉家的一个将军,降了匈奴单于。”张宾犹豫了片刻,说道。

石勒点点头,鄙夷地白了一眼桓景——自己高看他了,这些晋人士族看来都一个样。

白云坞的众人也都瞋目而视,只有通读过《史记》和《后汉书》的桓宣陷入疑惑,心中暗自思忖:

强调“李陵”也就罢了,为何桓景还要强调“太史公”三个字?为何不是班昭呢?

突然,一个念头如电光火石般闯入他的脑中。

他按住身旁的新军将士,向一旁的白衣文士也使了个眼色,示意白云坞众人冷静下来:

“我桓宣和白云坞新军也愿意合作。”

这一次,新军的头领们惊讶无以复加,毕竟桓宣是亲历过苦县大败的人,竟然连他都说愿意合作,背后难道有什么难言之隐?新军诸将欲言又止,只得默认。

紧张地观察着众人的眼神,直到众人的目光都转移到弟弟身上,桓景才终于微微喘了口气——

自己的表演成功了!

石勒终于开始以为他是个懦夫,而他的暗号看来瞒过了石勒的谋臣和诸将,甚至连张宾都瞒了过去。

与此同时,弟弟则领会了他的暗号。

为了重获自由,自己下了两个赌注,幸运的是都押中了。

原来,桓景根本没想投降,不过是靠诈降换取金蝉脱壳的机会。但一方面,他需要骗过石勒和他的谋臣诸将;另一方面,他又需要获得白云坞众人的理解与配合。

情急之下,他想起那个和桓宣一起读《战国策》的雨天——

桓宣能读《战国策》,说明之前他已经通读过《史记》《汉书》这种更加“正经”的史书了。

自己的弟弟颇通历史,这并非寻常之事。

这个时代的名士多以经学为传家之本,以玄学为清谈之资。儒家的六经、道家的老庄,是读书人趋之若鹜的

有侧重则自然有偏废,在名士之中,像《史记》《汉书》《三国志》这种书就成了杂学,一般看着玩玩还行,但是像桓宣这样细致研究的必定少之又少。

于是,桓景用李陵诈降匈奴的典故作为暗号。

李陵投降匈奴,是否为诈降其实颇有争议。在司马迁,明确说明李陵一开始是诈降;在班昭的《汉书》中,李陵的形象则要猥琐得多。

之所以强调“太史公”和“李陵”,就是笃定桓宣能意识到,自己是太史公的李陵,而不是班昭的李陵。

君子营的名士们大多如程遐之流,对于史书顶多知道个大概。桓景只是摸不清张宾的底细如何。

现在看张宾对石勒的解释,大概连他也被蒙在鼓里。

而弟弟不负他的期望,准确地接住了暗号。

此时,石勒见白云坞众人也屈服了,还以为是自己的王霸之气压制住了这帮原本桀骜不驯的谯郡刁民,不禁意气自如。

想来大概还是因为自己擒获苟晞这件事情的缘故吧,他仔细一想,没想到一战之威,竟至于此。

如果晋人都是如此懦弱,自己扫平盘踞江东的晋室余部,应当不难。待平定江东后,自当与刘曜再会猎于中原。

“行吧,小子你既然能劝服你的部众,相信你也能劝服刘瑞。”

桓景故作畏缩地拱手:“只是,还望将军精选军士与将领,大概两千人就行。贵军耀兵于外,我才能更好地和刘瑞在城中展开谈判。”

石勒一时拿不定主意:“军师,你怎么看?”

“我以为桓公子此计不错”,张宾道,“只是将领需要精心挑选,这可多少是个立功的机会。”

石勒眼前一亮:确实,这种老老实实接收投降的活,可是石虎戴罪立功的最好机会。

“你看,虎儿如何?”

在敌城下耀武扬威,终究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至少石虎不会再乱来。

张宾眼珠一转:“阳夏之屠犹在眼前,将军确定令侄不会再大开杀戒?”

石勒有些激动,忙为石虎辩解:

“军师放心,这次虎儿已经知道教训了。实在不行,我让阳夏守将王赞本人,来监督虎儿,这样总不会逾矩了。”

张宾微微一笑,点头不再多言,他的算计也已经成功了。

见桓景如此懦弱,石勒觉得他大概没有威胁了,收养子的兴致也随之消失,于是遣人将他送还白云坞在城中的客房。

待院门关上,桓景才与白云坞众人将他的计划细细说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