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六章 浚仪会

晋坞 第六章 浚仪会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十月,豫州西境。

秋收基本结束,此时已是初冬,桓景亲赴浚仪(今开封),进见名义上的上司,都督豫兖司徐四州诸军事的祖逖,此行为的是讨论河北日益恶化的局势。不光桓景,兖州的郗鉴、徐州的蔡豹都汇集到浚仪,商量如何遏制日益强盛的石勒。

临行前,桓景已经接到消息:王浚因为段末柸叛变,被石勒偷袭俘获;随后石勒以王浚的名义,招降河北各部;段末柸则继续北上,收略段部鲜卑所据的辽西诸地,段部纷纷归降段末柸,而北边的乌桓、慕容氏、高句丽也随风而送去降书。

段部首领段疾陆眷本来多病,经过这一番惊吓,竟然一病不起,不久就死了(当然在桓景看来,算是死因可疑)。而作为段部鲜卑中段末柸的唯一对手,几次战役之后,段匹磾不敌段末柸与石勒的联军,最终被迫逃亡并州刺史刘琨处,倒是与原时空的历史刚好相反。

河北的突变震惊了河南四州的百姓与官吏。但对于桓景这个穿越者而言,这一切倒并不意外,毕竟他早知道在这次河北之争中,谁才是外强中干的那个。

不过,即便如此,他先前也并未劝说祖逖北上进取——毕竟在这个时节,要提前预知相对弱小的石勒,能一举击败兵强马壮的王浚,实在是痴人说梦,没人会信的。

他觉得,倒不如以王浚被石勒击败带来的震惊为契机,说动其余几个州牧,以组成联军北上。于是在王浚被击败之后,桓景一接到消息,就致信祖逖,与江东的天子司马睿,请求组成联军北伐。

果然,祖逖一接到信,就爽快地回应,并且还召集其余两州刺史郗鉴、蔡豹来商讨联军北伐的事宜,约定共会浚仪。

不过,江东那边虽然也派出了使者,或许是因为路途遥远,许久尚无回音,这也并不奇怪。不过想来,信使也快要返回了。

自洛阳至浚仪,沿途四百里,多是桓景自己的地界。骑在快步前行的青龙马上,桓景思考着自己这半年多的得失。

经过半年多的休养生息,自己控制之下司州五郡人口逐渐增加,粮食也在几波作物丰收之后,逐渐丰足。而豫州、兖州、徐州也迎来了难得的“丰年”。说是丰年,只是堪堪达到了太康间的亩产,但在小冰期的这几年,已是十分难得。其原因在于,短暂的和平使得各州人手得到恢复,荒废的田地终于又种上了粮食。

想来其余各州也有了充足的力量,趁着石勒在河北新征服的土地上立足未稳,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这么一路思考着,桓景行了数日,终于来到祖逖在浚仪的大营。祖涣将一行人迎入营中,过了两日,郗鉴、蔡豹带着各自的部下也赶到了浚仪。

这是桓景第一见到徐州刺史蔡豹,顾名思义,桓景本以为此人大概是个豹子头林冲一般剽悍的人物。可今日一见,却发现是一个儒雅而略带些肥胖的中年人。也难怪,虽说是将门之子,被推举为徐州刺史之前,蔡豹一向担任文官,并不太带兵打仗。

此时四州刺史俱会中军大帐之中,待众人坐定,祖逖先起身:

“先前冀州羯寇石勒猖獗,而逆贼王浚称帝于北方,本欲其两虎相争,自相残杀;不料石勒居然获得全胜,实在是出乎意料。若是待其整合幽州诸郡及王浚旧部,则势不可当也。

“今贼疲于幽州治安之事,正是兵法乘劳,进趋之时。我今日召集诸位,惟愿凑出一支联军北伐,先克枋头,再图邺城,不知诸位可有意乎?”

凭着自己一州之力,外加半附庸的郗鉴,祖逖只能做到与石虎抗衡中占据优势,但若要在石勒回援之前攻克枋头的堡垒,还是相当费力。而一旦石勒意识到后方危险,带着主力回援,那么情况就糟糕了。

桓景明白,历史上祖逖在安定中原诸州郡之后,无力继续北伐的原因之一,也是兵力不足。此时请求增援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

见徐州刺史蔡豹并未做声,桓景先起身进言了:

“司州五郡兵马足备,而箕关之战后,伪汉主刘聪胆裂,又有刘曜、刘琨在其侧背,无需忧虑,可以尽发兵众以应北伐。”

坐中众人皆颔首,司州目前的情况,大家都有所耳闻。自从去年年末以来,司州四境安宁:刘聪在大败加内乱之后,已经虚弱得无法再出兵;而南边王敦让堂弟王廙领荆州刺史之后,王廙只是待在江陵,襄阳由周访所领,南阳则仍然归荀崧所有,因为这两个缓冲,王敦也懒得找司州的麻烦。

外部环境稳定,正是出征之时。

见桓景先确认出兵之后,蔡豹方才起身拱手,语气有些犹豫:

“徐州亦可策应北伐枋头。然而与司州不同,徐州实有外敌,先讨平之,方可合兵北上。”

虽然说蔡豹说的是实情,但心中的想法估计还是借着这两个外敌来托词不参与北伐。其中缘由,桓景也能猜出一二,上次自己和祖逖在箕关取得大胜的时候,蔡豹正在独自对抗南下的石虎。伤亡惨重,并未得到寸土不说,还让徐龛带着泰山郡分离了出去,依附于石虎。

所以这一次不想再参与北伐,倒也说得通。

但作为都督四州诸军事,祖逖眉头微微闪过一丝不悦:

“足下之外敌,众人皆知,无乃青州曹嶷、泰山郡徐龛乎?”

“正是如此。”

“徐州欲北伐枋头,势必经过泰山郡,若徐龛望风而降则可,如其不降自可讨平之。至于青州曹嶷,守土之贼也,何足忧虑?若是此番北伐有所收获,则可上表天子,与君封侯,此进取功名之时,万勿退缩!”

祖逖先是斥责蔡豹对徐龛、曹嶷的担忧完全没有道理,又许以封侯之位,想要通过恩威并施来让蔡豹出兵。但蔡豹摇头晃脑,显然并不为所动:

“就算能打下泰山,稳住青州,徐州内部亦不是出战之时。去年虽然丰收,然而百姓刚得温饱而已,若是北伐,则军粮不知从何而来也?”

蔡豹将内部目前的问题缓缓到来,祖逖、桓景一边听一边点头,看来蔡豹并非完全搪塞祖逖,缺粮倒确实有可能是实情。

徐州的地盘最狭小:北边的琅邪国和东莞郡都被曹嶷所占,加之徐州士族势力强大,粮草也收不上来。这些桓景先前都有听说。

北方持续的战乱和盘剥,流民越来越多地南下投奔河南江北四州,在这期间,各州牧采取的对策,也各有不同。

桓景领下士族最少,因为司州在先前的征战中破坏严重,士族几乎都逃亡了,只有李矩这样的钉子户留了下来。所以桓景的对策是将流民分置帐下五旅的编制,直接以军屯对流民进行管理,平时耕种,战时出兵出粮。

而祖逖领下既有先前与桓景纠缠已久的豫州本地士族,又有大量荒地和流民,加上祖逖信奉“无为以取天下”的方法,所以政策也有所不同。

对于投奔的流民,祖逖将其分予豫州各地的士族和坞堡主,以换取他们为自己出兵出粮。而对于先前桓景解放的佃户,祖逖则将其作为自由农看待,依旧允许他们在先前桓景分予的荒地上耕种。

这样一来,士族得到了佃户和部曲,豫州本地的佃户获得了土地,而流民在乱世中得到了投靠的士族得以苟活,也算皆大欢喜。

可是蔡豹领下的徐州先前就是士族势力强大的地方,后来又来了不少北方士族侨居于此地。这些士族都各自有自己的部曲,不遵号令。蔡豹每要征粮之时,都会有人反叛。久而久之,蔡豹也只好听之任之,换取这些士族在守土之时帮自己出兵,也勉强惨淡经营。

然而这样若是守土还好,要是让那些士族坞堡主出兵,则是难上加难。

如果兵力不够,那么北伐就无从谈起了,祖逖一声叹息。

这时,厅中一角,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

“士宣何懦也!”那人从队伍末尾出列,向祖逖略一施礼:“若蔡刺史有苦衷,鄙人帐下亦有部曲健儿五千,足可自筹兵粮,北上来援!”

桓景定睛一看,猛然想起,此人正是当初协助豫州击败赵固的徐州将领,苏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