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劝进(本卷完)

晋坞 第一百二十五章 劝进(本卷完)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建康宫,或者其在历史上更加有名的称呼,台城,此时还是东吴苑城的遗址。当初王濬楼船下益州,直趋石头城之后,作为前朝余孽,东吴的宫殿自然是要被拆除的。

后来陈敏作乱,也动过修缮苑城作为王宫的主意。可是才施工不久,陈敏就兵败身死,于是苑城就又被拆了一遍。

待到琅琊王初至建康之时,苑城早就是一片废墟了。琅琊王府仅仅是借用了从前陈敏的私宅,也就凑合着暂住,并未去动苑城。后来各处都需要花钱,为了节省,也并未将整个苑城修缮。

此日,狭小的琅琊王府内汇聚了各方宾客,实在是拥挤不堪。

琅琊王自己也没有料到今日会来这么多宾客:明明前日只是说司州的使者温峤方至建康,可在府中一聚,可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王导、周?、庾亮这些侨姓士人的翘楚到齐了。而江东土著士人如纪瞻等,原本都在家赋闲,也来到了府上。这显然是有什么要事。

“孤听闻祖逖、桓景在河内大破刘聪,实在是大功一件,说不定还得封个侯”,琅琊王向身边的刘隗耳语:“可这不过是迎接使节而已,也实在不必如此隆重……”

刘隗皱着眉头:“殿下,侨姓士族齐聚此地,江东本地士人也被拉出来表态,恐怕司州有什么消息,怕不是要涉及到帝祚更替。”

正说话间,不知什么时候,所有士人,无论侨姓也好,江东士人也罢,甚至作为使节的温峤,全在府中按照官阶排成了整齐的数列。庭中鸦雀无声,仿佛在迎接上朝的皇帝一般。

“诸位爱卿”,琅琊王一向随和,见到这副阵势,有些手足无措:“这是怎么了?”

周?出列,从怀中抽出一条牙笏,目光灼灼,直视琅琊王:

“司州传来消息,逆胡凶狂,长安已然沦陷!”他收起牙笏,展开一卷帛书:“司州有表上呈,故遣使来建康。左长史周?,请诵表云:”

周?生得方颐大口,声音洪亮,字字都像重锤一般,敲在琅琊王心头。

“建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司空、都督并幽冀三州诸军事、领并州刺史刘琨,都督豫兖司徐四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祖逖,司州刺史桓景,徐州刺史蔡豹,兖州刺史郗鉴,顿首死罪上书。

“逆虏刘曜陷长安,社稷倾危,主上蒙尘,即送平阳,恐蹈怀帝覆辙,不日罹难。晋德之衰,一至于是!幸有忠臣导、敦、?、亮等不懈于内,臣等死战于外,怀抚流民,克抑凶狂,方得一隅之安。”

刘曜攻陷长安的事情,已经足够让琅琊王惊得张大嘴巴;而这一连串臣子的名号才让他目眦尽裂:几乎所有人,北边的诸位州牧、江东的侨姓士族、都知道了长安沦陷的事情,他反而是最后知道的那一个。

“然八荒之外,夷狄觊觎;四境之内,篡逆实多。

“逆胡刘聪,僭称帝号,前戮先王,后劫天子,此为凶者一也。

“逆胡刘曜,纵逸西都,敢肆犬羊,凌虐天邑,此为凶者二也。

“逆胡石勒,兼并州府,攻略河北,剽掠百姓,此为凶者三也。

“逆贼王浚,不奉朝令,废立太子,兼望神器,此为凶者四也。

“逆贼南阳王保,拥兵上邽,不救朝廷,反乘其乱,此为凶者五也。

“逆贼李雄,敢用妖道,惑乱蜀民,割据一隅,此为凶者六也。

“国不可以无君,黎元不可以无主。华夏之生民,四海之贤望,翘首以待,而望有圣君出焉。若失其所望,转而为群盗所惑,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听到“国不可以无君”一句,琅琊王隐约猜到,这封表的用意了。长安沦陷,天子被劫,那么劝进自己也是自然之事。细算下来,除了上邽的南阳王,自己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宗室了。

只是表中历数的各方势力,实在是让琅琊王头皮发麻。这些都还只是明面上的敌人,暗地里无论是内臣还是外边各州牧,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始终可靠呢?

“臣等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齐有无知之祸,而小白为五伯之长;晋有骊姬之难,而重耳主诸侯之盟。社稷靡安,必将有以扶其危;黔首几绝,必将有以继其绪。”

“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命代之期,绍千载之运。夫符瑞之表,天人有征,中兴之兆也。

“夫京畿陨丧,天下嚣然无所归怀,陛下抚宁江左,奄有旧吴,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纯化既敷,则率土宅心;义风既畅,则遐方企踵。百揆时叙于上,四门穆穆于下。此兴亡继绝之功也,纵夏少康、汉光武无以过之。”

一番吹捧都在向劝进的路子上引,表中已经开始使用陛下一词了,琅琊王知道该来的就要来了。

“臣等闻尊位不可久虛,万机不可久旷。陛下虽欲逡巡,其若宗庙何,其若百姓何!天祚大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陛下而谁?

“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以社稷为务,黔首为忧,上慰宗庙,下释众望,幸甚。臣等则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谨上。

“臣等谨遣司州左司马军师将军温峤奉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一番劝进听下来,琅琊王仿佛身处云雾之中。元康年间,八王争得头破血流的帝位,竟然最终还是落在了自己手里。然而如今这帝位,可真是烫手!自己所能依靠的,只有几个从事中郎构成的内府,和府外忠诚可疑的侨姓和各州牧。

自己哪里是什么夏少康、汉光武?分明就是个周平王!

但也无可避让了,天下人都在看着自己呢,琅琊王叹了一口气。这时庾亮早已走上前,递来一方印绶,身后是不知从哪里来的随从,也捧着些衣帽:

“传国玺失于洛阳,今制玉玺一方暂代。早已命工匠制好衮袍、旒冕,也一并奉上。”

琅琊王欲言又止。惊的是这些侨士早就准备好了自己登基的时刻,然而眼下江东所有要员俱在,自己也不好指责他们擅自行动。

一阵疾风忽起,将王府上的瓦片吹落了几块。

“此是吉兆,陛下当乔迁新居了”,庾亮将玉玺交予琅琊王:“钟山龙盘,石城虎踞,建康乃帝王之宅也。苑城正居于其中,吴主不能守,故至破灭。

“今陛下当迁至苑城,以合建康之王气!”

还未及琅琊王反应,百官一齐下跪,拜伏在地上:

“陛下千秋万岁!千秋万岁!”

片刻之后,众人便已礼成,琅琊王怅然若失地望着天空,心中茫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