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三十一章 洛阳思乡

晋坞 第三十一章 洛阳思乡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桓宣埋伏在此地,本来只是防止刘粲杀个回马枪,可没想到赵染刚好从此地经过,那么自然是一顿迎头痛击。先是一波箭矢,随后众人左手持刀,右手持轻便的小木盾喊杀着从苇丛中跃出。

本来赵染以为桓景在洛阳城已经用尽全力,可完全没有想到这里会埋伏一支军队。纵使赵染剩下的军队多是死忠,也已疲惫至极,终于抵挡不住,四散奔逃。他们有的丢掉盔甲,转头向西奔逃;而更多人实在是无力在逃,干脆丢了武器,瘫倒在地上,任由新军俘虏。

战事还没开始多久,就已经结束了。

桓宣唯一要担心的,只是残余敌军逃得太快、太散,不能将俘虏抓全。直到一个时辰之后,他们开始清点俘虏和战利品,负责清点的主簿犹犹豫豫地报告,才发现跑走了赵染。

“没事”,桓宣望着冰河上远去的零星残兵;“敌人已经溃不成军,赵染这家伙成不了气候了。”

稍稍晚些时候,桓景抵达城北,与桓宣会和,天色渐渐暗下来。

篝火的噼啪声中,新军在城门北边开起了寒酸的庆功宴。不过一点小米和麦粒做的军粮,加上一些豆干,就成了宴会上的佳肴。城中百姓——其实也就是少数逗留此地的随军商人,诚惶诚恐地奉献出为数不多的粮食和酒,桓景将酒买下,而能活命的粮食则退了回去。

几个将领围坐在篝火旁,不远处则是燕赵的士兵们在跳着苍凉雄健的家乡舞蹈,火光照耀之下,地上的影子也随着众人的击掌而摇曳。夜空层云密布,泛着晚霞残余的红光。

桓景打了个哈欠,今日从城西突入城中,一路总算是有惊无险。这一次行动中猜想的成分太多,若非自己基于北上,其实应该遵从李矩的意见,将洛阳慢慢围上个几月。也亏得赵染并无谋略,有既往于一举成功,所以自己才有空子可钻。

火光照在旁人的脸上,众将大多已经微醺。大战之后,这确实是难得的修整,尤其考虑了过两天,他们还要继续北上。

“哥哥久居家中,还没来过洛阳;现在看不到从前的盛况了,实在是可惜。”

桓宣捧着一壶酒,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仰起头来,酒液倾入喉中。这个过去被父亲按名士培养,谨遵礼节的年轻人,现在已经熟悉了军中的这一套。

只是重回洛阳,他又记起上一次离开洛阳的场景,不禁慨然。自己当初还是个随军文士,跟着父亲这个长史离开这个首善之都。现在不过两年后,再度回来,已是人物皆非,父亲战死疆场,而洛阳也成为了一片废墟。

“从前洛阳的盛况,我实有未知,不妨说给哥哥听听。”桓景不知桓宣言语中的意思,只当他醉了开始回忆往事。

反正他从前也没去过洛阳,就当是听个新奇。

“我们现在宴饮所在的城北,乃是一片空地。按理说,当初城中寸土寸金,不应该有这么一片空地的。”

“是啊,为什么呢?”桓景停杯投著,观察这片空地,这里明明是在城中,却荒僻得长起了草,只是零星有几个窝棚。

“从前这里是洛阳的市集,道左为金市,道右为马市,商旅络绎不绝;但现在商旅尽去,所以已经荒无人烟了。”黄酒虽然温润,但桓宣脸色通红,醉意已深:“想当初我们父亲就是带我从此门第一次来的洛阳,眼下已经五年了!”

桓景这才明白,弟弟睹物思亲,想起了埋在苦县的父亲,心里一酸,将弟弟揽入怀中。对于死去的父亲桓弼,他本来毫无印象,但无论从是母亲还是从弟弟的描述中,他渐渐勾勒出了这个乱世老好人的轮廓。如果再治世,父亲或许是个能吏;但在这乱世,就只能成为一抔黄土。

兄弟两人相对无言,沉默良久。望着夜空下寂静的洛阳城,桓景突然生出一种留念之情,再过两天,他们全军就又得出发北上平阳。必须做出直击敌军老巢的态势,刘聪才会选择将围攻长安的大军撤回。既然如此,那么洛阳就绝对不是此次远征的终点。

此时已经接近岁暮,将士却不能回家过年,只是在这废都之中啃着小米面和豆腐干,确实颇为辛苦。不过既然有酒喝,又打了几场胜仗,倒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将士们如此,自己也是这样。

此处离家千里,自从出征涡北以来,西讨张平,东定赵固,后来又到了洛阳,自己已经两个多月没回过家,自然也没有见过燕燕,也不知道自从生育桓伊之后,她身体恢复得如何了。

可惜这一年来,自己都在东征西讨,疲于奔命,也没来得及好好关注一下家庭。若是在原时空,或许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但是这是在乱世,也只能先应付眼前生死存亡的危局。

他看向一旁的桓宣,弟弟作为琅琊王名义上的女婿,这两个月来也几乎没有见过临海公主几面。

“弟弟,你想你家公主么?”

“想,和哥哥你想嫂子一样想。”桓宣猛地啃了一口手中的小米饼,又饮了一口酒将这糙粮咽下去。

那就还好,桓景心中稍稍感到欣慰了一些,至少这个弟弟还不是完全绝情之人,那么临海公主也不至于彻底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工具人。

这时一个久远的疑惑又爬上了心头,他还是想不通为啥当初这个公主会应允下嫁弟弟,当初公主仅仅是说弟弟姿容出众,但世间姿容出众者众,为何要选择桓宣呢?

“你与公主共处颇久,她没有怎么摆架子吧。”

“那倒是没有”,桓宣微微皱了皱眉头:“平日相处也还算和睦。唯一可以说的,只是她待我有些过于殷勤了,简直不像一个公主,倒像是来报恩的一样。”

对于这个怪事,桓景没有多想,毕竟临海郡主,或者说清河公主司马宣宁是在底层流浪了大半年,又被司马睿当做拉拢臣下的工具。如今终于有了一个家,自然珍惜备至。

“宣弟,要不把燕燕和公主都叫来洛阳如何?”桓景突然有了个想法。

“带着女眷,打仗未免会牵挂太多。”桓宣有些犹豫:“而且将士们会怎么想?”

“不,她们并不需要随我们去并州”,桓景理解弟弟的担忧:“洛阳正需要可靠之人统筹粮草,可以让她们带着新军家眷移驻洛阳,作为我军后方。卞壸和桓彝也可以过来统筹粮草之事。”

洛阳虽然已经全无经济价值,但战略地位依然险要。尤其是中原几条水路皆汇集于此,一旦开春,冰雪消融,此地必然成为调度的中心。

而从地形上看,洛阳往西北走,地形从平原骤然变为山河表里的险峻之势。所以即使在匈奴主力回援,自己必须要从并州撤回时,洛阳也必然可以成为阻挡敌军东进的要地。

这么看,洛阳确实缺人打理。

“何况将士们漂泊已久,如果后方前移至洛阳,也可以解将士们相思之苦。”

桓宣思索良久,提出了质疑:

“如果光从北伐成败来考虑,将家眷移驻司州,当然有助于粮草转运。”他首先肯定了哥哥的思路:“但是,哥哥,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官职是豫州司马。”

“司州有难,豫州发兵支援,有什么问题么?”

“不说这些道义,说些俗气的事情吧”,桓宣谈了口气:“我军的田产、民望皆在谯国一地。如果将新军家眷移驻,势必会动摇当地民心。何况祖刺史在豫州不过驻扎陈郡一地,有刺史之名而无刺史之实。我担心,如果有人要垂涎谯地……”

桓景听出了弟弟的意思,赶忙打断:“祖逖英雄一世,断无夺人产业之理。何况还有娘留在谯地。”

作为原时空祖逖的脑残粉,桓景很难说服自己去怀疑祖逖。

桓宣坚持不能完全撤出谯地:“防人之心不可无……”

桓宣不想在今日争论下去,最终他做出妥协,新军家眷与留在谯国的军队不动,只让燕燕与公主前来,同时让卞壸也跟过来,负责军队粮草转运。

次日,大军自洛阳拔营,从孟津封冻的黄河河面上渡河,沿王屋山北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