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六十二章 土断(四)

晋坞 第六十二章 土断(四)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戴硕像饿狼扑向食物一样,紧紧攥过契约,细细阅读起来,眼神也由紧张变为欣喜。

桓景在一旁盯着这个士人的神态变化,心中并无波澜:看来即使是这个时代的士人,面对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会放弃原有的坚持。

契约中所写的第一点是土断。这一点与戴硕预想的类似。契约中将田地分为官田和私田。因为铚县方圆百里皆为戴家所有,所以契约中所需区分的无非是官田与戴家的私田。凡戴家已经耕种的土地,皆归戴家私田。而未耕种的荒地都收为官有。而田地多少,将由新军派人勘测厘定。

戴硕仔细想想,那些荒山野岭、深池沼泽,自己留着也没法耕种;何况如果哪天谯地按田产征税了,自己多少还能避点税。同时,他又想到新军强大的兵力,所以自然答应。

而契约中所写的第二点,才是让戴硕欣喜的关键。虽然在桓景自己看来,这无非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赎买政策的晋朝版:

所有在戴家的流民佃客都以谯城的名义进行赎买,只赎人而不购入田地。赎买所获的佃客,官府将分配陈郡的无主田地任由其开荒。而对于每一个被解放的佃客,谯城的官府都会以粮食的形式向戴家发放赎金,而粮食不够处尚有金银珠宝弥补。

虽然佃客是坞堡主的根本,但是粮食才是活命的基础。先前石虎对谯地的入侵极大地扰乱了春耕,今年势必歉收已经成了坞堡主们的共识。此时谯城供应来的粮食真成了雪中送炭。

桓景开出的价码是先前卞壸在谯城打击胥吏和豪商时收缴来的积粟。这些小米便于储存,足够戴家不耕田也能吃上一年。

当然,对应如此优厚价码的,便是佃客一经赎买就与坞堡主脱离了人身依附,从此不再是坞堡主专有的部曲。佃客可以自己拥有田产,也有无需坞堡主许可就能迁居、参军、婚配的名分。

“许家在涡水以东的土地算是添头。”桓景平静地说:“足下田地未曾减少,粮食反而入了一大笔。这样一算,足下怎么也是赚到了。”

一天之内经历了大惊大喜的戴硕此刻握着契约,面对眼花缭乱的利益,有些失神,久久说不出话来。待他恍惚许久,才忽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流民佃客都走了,谁来耕种呢?

“可戴家广阔的田地无人耕种,该怎么办呢?”

“足下放心,新军可以协助戴家耕种。只是田租尚需商量,暂时七三分吧。”

凭借燕燕设计的先进农具,还有将种粟换为小麦和大豆轮种,去年谯城周围的庄稼实现了丰收,白云坞的桓氏擅长耕种已经成为整个谯国人尽皆知的事情。这一点,戴硕不可能不知道。

“七三分?我们七,你们三,你们真的愿意?”戴硕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不是,是我们七,你们三。”桓景回应道。

戴硕颇有些心痛,不过面对强大的武力,他也无法反对。何况田地如此之多,除了新军也找不到其他能够耕种的人了。

见他表情犹豫,桓景立马劝解道:

“去年光白云坞一地的产量就翻了番。如果你们愿意任由新军对田地进行打理,粮食即使只有三分,翻一番后也成了六分。相较往年的四六分,你们收获的粮食并未减少,是不是?”

戴硕掐指一算,方才醒悟过来,立刻伏地道谢。这次

双方又是寒暄一番之后,戴硕才千恩万谢地离去。

待他走后,一个身影从帘后走出,正是燕燕。她靠在桓景身旁,望着戴硕远去的背影,轻轻地问道:

“为何对戴家如此之厚,对许家如此之薄呢?”

桓景抚着妻子的发鬓,贴在她的耳边说道:

“谯地知名的大族,除了我们桓家与之前迁居的夏侯家,无非许家和戴家。他们是全谯地瞩目的焦点。

“现在这样一赏一罚,全谯地的坞堡主都会知道,只要跟随我们,就会像戴家那样收到奖赏;而如果胆敢耍弄小心思,就会像许家一样被扒个精光,然后驱逐出境。”

燕燕扭头凝视桓景,眼神中充满爱意:

“我知道了,从前爷爷对我说过这个故事。从前战国时期,齐威王召见诸位大夫,赏了即墨大夫,杀了阿大夫。齐威王这样做,未必是因为即墨大夫有多么贤能,阿大夫有多么**,不过是一赏一罚之间,给诸位臣子立下一个准信罢了。”

“正是如此。”

“那么依我看来,许家和戴家的事情,不仅应当任其流传。还要发布告到各个坞堡,让谯地所有的坞堡主都明白这个道理。另外,还要传扬出去,编成歌谣,让小儿传唱。商队也要好好利用起来......”

望着燕燕兴致勃勃地规划着宣传的方案,桓景心中感慨:妻子实在是聪明,但有些过于聪明了。也只有张华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孙女。

第二天,新军便撤出了戴家坞堡,回到谯城,跟随他们的,是数千拖家带口,自发跟随的佃客,许多自由的自耕农也跟在队伍里面。此地原本的土地都是戴家的,佃客留在此地也无法耕种

随后半个月的时间里,谯地的小儿都开始传唱起一些奇奇怪怪的歌谣:

“桓氏子,起豫东;附者钵盆满,违者衣囊空......”

“放佃客,戴家兴;扣粮车,许家亡......”

而商队则沿着蜘蛛网一样的商路网络,将许家和戴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豫州,桓家的商人都是唐泰斯从行商之中招募,一个个惯于吹牛。他们在和坞堡主交易之间,往往将许家和戴家的事情先是故作神秘地透露出来,撩起当地坞堡主的兴趣,随后当他们问起,再添油加醋一番。

至此,先前童谣里的内容也被一一印证,许家和戴家的故事成了士人和佃农们茶余饭后的闲谈。

而于此同时,桓景各旅军队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在谯地四处巡游。

在童谣和小道消息的轰炸下,坞堡主们早知晓了许家和戴家的事迹,都纷纷接纳新军的文职进入坞堡,允许他们丈量土地,在释放先前收纳的佃客。

一时间,新军在谯地上下奔忙,而陈郡也因为源源不断流入的人口而重新有了人气。只是因为赎买,谯城先前收缴积蓄的金银珠宝,还有仓储积粟被一扫而光。

但桓景并不可惜,土地和人口才是发展的根本。先前自己只能控制谯城一地,与桓家与夏侯家的田地;而人口也只有桓家、夏侯家原本的佃客和流民。现在,新军的触角终于伸到了谯国的每一个角落。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为了推进改革,新军人力开始显著地不够了。一旦豫州另外两股力量——乞活军陈午、流民帅张平停止了争斗,转头共同对付自己,那么又当如何应对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