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四十九章 秋收(一)

晋坞 第四十九章 秋收(一)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永嘉五年,七月初三。

南风拂过豫州的平原,翻涌起金黄的麦浪,粟穗在风中弯下了腰,微微颤动。大豆却还是绿油油,它们要等到**月才能成熟。道旁的杨树上蝉鸣阵阵,孩童在田间捉着蟋蟀。

即使是小冰河期的华北,夏秋交替之际依旧燥热难耐。午后,在屯垦队一户普通农家,坐在门槛上休息的桓景,用手中的斗笠不住地扇着风,时不时望一望门外无边的麦田,手头把玩着白云坞采来粟的样品。

南方长大的桓景还是第一次见到粟,也就是小米成熟时的样子。一棵粟穗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金黄粟粒。“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诗桓景从前还以为是夸张,现在看来一株粟上几支粟穗合起来,粟粒大概真有万颗之多。

这一次收获的主要是之前白云坞种下的粟,和之前鸽子坞主逃亡后留下的冬小麦。

不得不说,在农事上,老坞主桓弼还是有点眼光的。虽然附近其他坞主许多种上了小麦,但白云坞不同。除了一些不好的地种上了用来酿酒的黍子,白云坞基本选择种粟。之前说过,粟的口感比小麦好其实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粟的储存期很长。桓弼早就预料到了乱世的来临,如果要结坞堡自守,那么粟显然是最合适的。

而之前苦县逃亡坞主们留下的大片荒废麦田,桓景在切实考察之后,生满杂草的就改种豆了。他只留下了状态还好的一部分让屯垦队除完草后继续维护。现在收获的麦田就是这一部分。

不管是白云坞的粟田还是屯垦队的麦田,按照这个时空的标准也算是长势喜人了,农民一个个面露喜色。桓景看着奇怪,毕竟和他在未来亲眼见过的麦田相比,这个实在不算什么。他不知道,就在去年,也就是永嘉四年,关中与河北刚刚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的大蝗灾。虽然豫州有黄河阻隔,波及较少,但也减了产。今年这副光景实在是上天保佑。

虽然从前每年过年都要回一次农村老家,但城市长大的桓景除了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外,对秋收其实毫无概念。现在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学起。除了向王雍容询问田地管理的经验,对于农事,桓景主要是问熟练的老农。

这个时代的收获也就是那么几个步骤:首先是割麦,这是最累人的。割下麦子之后,先晒麦去除麦粒中的水分。然后用连枷打麦进行脱粒,也就是将麦粒从植株上弄下来。最后还需要扬谷,也就是分离糠和麦子,有用扇车的,也有挑个风大的日子,利用自然风来扬谷。田地现在已经扩充了几倍,光用扇车显然是不够的,只能用后者。

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桓景不禁感叹,老农的描述竟和旧时空父亲描述他小时候在乡下的情况几乎一致。在联合收割机普及之前,几千年了,农业技术竟没有什么显著变化。

他从前看过一些穿越小说,凭借现代人的智慧,改进农业技术似乎易如反掌。但现在看来,最要紧的问题反而不是技术,而是农具。光说割麦用的镰刀,即使之前就努力从四方购入,依然非常不够用。现在竟然需要拿兵器来凑合着割麦,这效率就低了不少。

不过现在割麦的主力也正是这些士兵。乞活军和新军本来许多就是佃农出身,对付这点农活自然不在话下。

他眼前的这一小片田地就是由屯垦队和乞活军各负责一部分。现在正是午后休息时间,一个屯垦队的老农正坐在田头,吹嘘西域的事情。桓景认识那个老农,那家伙从来就没出过豫州,但吹牛却很有一套。一旁几个乞活军士兵听得正起劲。

“西域那个火焰山,不得了哟!山上全是火焰,大风一刮,那火焰被吹得扑扑扑直响。西王母,知道吧,就住在那山上面。”那老头又开始胡吹了。

“老田头,你这就是胡扯了,西王母住在昆仑山瑶池,怎么可能住在火焰山。”一个身材高大的少年不屑地反驳,他被其他乞活军叫做小冉,看样子应当是读过两年私塾。

“天地良心,我亲眼见到的,如何是胡扯?这火焰山就是昆仑山。”

“就算火焰山就是昆仑山,那火焰山上的瑶池岂不是就是一锅汤,不得把西王母的屁股都烫熟了?哈哈哈。我还是觉得小冉说得对。”一旁其他几个士兵起着哄,老头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讲。

看着田间谈笑风生的乞活军和新军,桓景心底竟生出了一股欣慰之感。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两拨人就已经混熟了。他其实有些羞愧,毕竟之前想过六月底一到,自己这一方就赖账。现在看来,当时是有些小肚鸡肠了,如果没有乞活军帮忙,这些庄稼自己这点人并不好割。那么乞活军要的粮食本来也是应得的。

突然一个主意进入了他的脑袋:这种合作有没有可能长期化呢?

之前苦县乞活军纪律糟糕,是因为他们是一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而且陈川本人擅长谋划,却并不擅长治军。如同任何一支流民武装,这样一支部队是介于流氓和真正军队之间的。

但是现在治军的事情已经是由有禁军经验的李头在负责,其实是可以信赖的。桓景本来怕的是乞活军纪律涣散,士兵动辄过来打劫。这个之前有过先例了。但现在看来李头到乞活军之后,至少纪律控制得不错。

同时通过刚刚过去的一战,两军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应该也不会来打劫老战友的粮食,何况这些粮食本来就说好卖给他们。如果能利用这份友谊,逐步向乞活军宣传“有粮大家分”的理念,那么这些本来就只是为了讨一碗饭的乞活军,又如何不会选择倒向他呢?如果确实是这样,陈川本人也无法约束自己的属下归附我桓景。

他眼前一亮,这一次共同秋收就是一个统合乞活军的好机会。至少要给乞活军部众留下充分的好印象,对白云坞的生活方式产生向往。之后要联合、或者渗透、甚至兼并乞活军的部众,都预先有了充分的民意基础。

怀着这种心情,他决定晚上亲自去探望乞活军的军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