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二十四章 献空城

晋坞 第二十四章 献空城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不等石勒的诏书传到洛阳,支雄就已经先发一步行动。

接到李矩的信之后,支雄先是发兵试探性地进攻函谷关,发现函谷守军出乎意料地少,于是轻易拿下。接着在与先前镇守洛阳的孔苌争吵一番,指责他过于谨慎,竟然没有想到攻击函谷关之后,这才想起来回信李头,称愿与其理应外合,只需李头献出弘农,以示诚意,自会保李头在赵国得到重用。

而支雄的这封回信,自然经由李头转交,置于正在弘农完成最后殿后工作的桓景案头。

在石勒慢吞吞进军的三个月里,桓景已经完成了对河东、弘农、商洛三地的坞堡主和百姓的调度。之所以桓景需要亲自来弘农殿后,也是担心这样的调动一旦失序,就会被敌军看出端倪,趁势掩杀,那么势必损失惨重。

桓景调度民众的原则是这样的:

对于河东这种士族势力比较强大的地方,就将当地百姓分予值得信任的当地坞堡主管辖,准备等敌军一来就依坞堡自守,象征性地表示恭顺;而到了敌军退却之际,再组织民兵抄掠敌军的辎重。至于当地忠诚可疑的那部分坞堡主,桓景早就搜集了一些罪名,强制将其迁入关中。

对于弘农这种已经被战争摧残到士族都逃亡关中或者江东的地方,桓景则是坚壁清野,将当地百姓都迁往关中,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战场,和近乎空城的城市。一旦战场被清理出来,战略上就可以大开大合,用不着投鼠忌器。

现在,弘农城已经是一个空架子,唯有一些留守的官吏和少量部队。桓景已经做好了将弘农郡变成一个战场的准备。

经过一整夜的商讨,桓景完成了让李头带着留守弘农的五百人带着弘农城暂时投降支雄的安排,并将拟就的回信交给正准备作为使者前往支雄大营的郭诵。

郭诵接过桓景的信,正翻身上马,但行了几步,又突然回马问桓景:

“在下还有一事不明,若是支雄问起为何弘农几如空城,怕是我军假投降,该如何应对?”

“就按先前说的,只说我军已将主力调去武关防备石勒本部兵马,潼关只余郗道徽带着三千人马留守。”桓景慨然道。

“可若支雄还是不信呢?”郭诵坚持自己的问题。

“支雄率屡胜之师,志得意骄,必然上当。”桓景一转语调:“不过,倒是可能有谋臣从旁提醒。若真如此,你就暗示即使我军全军俱在,也敌不过作为主力百战百胜的支雄。”

郭诵在马上欠身,随即拔马而去。马声嘶鸣,北风萧萧。

送走郭诵之后,桓景也带着最后一批殿后的部队撤出弘农,只留下李头和愿意留守的五百人在空城据守。

七月初七,郭诵与数骑抵达支雄在函谷的大营,只见营地调度有序,士卒行止之间,凛然有杀气,果然石勒的老营就是不一般。

“尔就是李矩的侄子郭诵?”

一虬髯大汉身披甲胄,立于辕门之前,正是支雄本人。

“正是”,郭诵下马:“敢问足下可是赵征西将军支雄?”

“不错,你小子有眼力。”

支雄拍手大笑。这个征西将军是石勒登基之后给他封的名头,算是将此次西进主力的指挥权交予他了。所以支雄才对这个头衔如此得意。

一众军士将郭诵细细搜身之后,确认郭诵并无利刃在身。于是支雄召郭诵入自己的大帐,取来在豫州谯城缴获的“君莫笑”,亲自为郭诵满上:

“听闻这就是尔大将军桓景所制‘君莫笑’,能饮否?”

郭诵接过酒来,横眉瞪了支雄一眼,仰头一饮而尽:

“在下以为征西将军天下壮士,如今一看,却不尽然。”

支雄眉头一皱:

“何也?”

郭诵厉声道:“如今军情紧急,寸阴必争。将军却饮酒设宴,并无取天下之气概,何也!”

“好小子,不喝酒了,咱们细谈!”

作为流寇出身的将领,支雄向来喜爱草莽豪放之气,看不惯士族的纤弱。所以郭诵这样一番话,倒是令两杯酒下肚,眼花耳热的支雄精神一振。他赶紧摒去左右,只留一晋人书吏在侧:

“前日李太守来信,我已经阅了。然而前些日子,我军哨探前往弘农,见弘农几乎是一座空城了,实在是奇怪之至。尔晋人多诈术,怎么能相信你们不是诈降啊?”

郭诵心下一安:还好临行前问过桓景。他故作愤恨之态:

“哼!诈降?如何有眼无珠之甚!

“足下应该看过李太守写的,自从进入关中之后,桓景那家伙对他并不信任。这次让他守弘农,也是如此。桓景听闻你家天子集大军于南阳,准备进攻武关,吓得将潼关一带的精锐全数调去武关、商洛一带。留下李太守,就是为了让他当个送死的官儿。

“桓景如此不会用人,又幽囚晋天子,可知晋德已衰,加上赵天子大军已经分三路进攻关中,关中有识之士自然愿意投效真天子。又怎么可能会诈降呢?”

支雄见郭诵发怒,反而觉得郭诵说的应该是真心话。就坐下又为郭诵斟了一杯酒:

“郭长史息怒,我也是因为事先天子有言,令我小心从事,所以求万全才问的。莫要生气!”

“好!”

郭诵突然一把夺过支雄的手刀,支雄大惊,以为是要行刺,赶紧躲闪。伏在堂下的侍卫正准备一拥而上,却见郭诵不慌不忙掀起衣服,拿刀刃指着自己的胸口:

“对于我们这种豪杰,也不必学那帮腐儒玩什么虚的,不如用你们胡人的习惯,剖心沥血,歃血为盟,指天发誓就可以了!”

说罢郭诵在胸口的肌肤上浅浅划过一刀,让渗出的鲜血滴入酒杯,然后递给支雄。支雄一下从大惊转为大喜,举杯一饮而尽。他就喜欢这样的豪杰之士,于是谨慎什么的都抛之脑后。

“好!喝了这杯酒,从今日起,我们就是忘年的兄弟了,誓与桓景不共戴天!”

“对,不共戴天!”郭诵也举杯高叫:“趁着桓景在潼关兵力空虚,当一举杀入关中,可成大功。”

这时,一旁的书吏看不过去,弯腰提醒支雄:“陛下先前提醒将军,说一定要当心晋人诡计,行军以稳妥为上。”

郭诵狠狠的瞪了那个书吏一眼,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这厮不也是个晋人?怎么知道你不是桓景的细作?何况……那桓景能调动的兵力不过四五万之数,即使集兵于潼关,也当不了我大哥的六万大军!”

支雄赶紧斥退了书吏,俯身安抚郭诵:”那蠢货士人读书读傻了,不知我们豪杰惺惺相惜之情。且听兄长一句,来日兄长就发兵向弘农而去,说到做到!“

郭诵这才表示满意,佯装酒醉,在大营跳了一段军舞,随后倒下呼呼大睡。见郭诵毫不顾忌地睡在自己大营,支雄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了。

来日,支雄就和孔苌一起,带着大军向弘农郡而去。沿途杳无人烟,派斥候打探四近村落,除了几个零散的流民之外,全都空无一人。支雄本来起了一些疑心,但见郭诵目光坚毅,又想起他先前也说过桓景坚壁清野转向武关防守,那么说是弘农的百姓都被迁去关中,倒也不是特别奇怪。

大军三日行了百里,抵达弘农城下。李头果然大开城门以待。虽然弘农已经几乎是一座空城,但支雄还是大喜,立刻让随军士人向石勒报捷,又设宴款待李头。

“尔二人助我拿下弘农城,需要什么封赏?尽管提!”

“某愿往南阳,一见真天子。”李头俯首下拜,显得谦卑之至。

“弟亦愿意面见天子,不求什么大官,只求能作为天子近侍。”郭诵也请求道。

支雄拿下弘农,正在兴头上,索性答应了二人的所有要求,让李头和郭诵挑选随从前往南阳。又上表石勒说李头可为一郡之守,郭诵豪杰,可为郎官之属。

李头和郭诵拜谢支雄之后,匆匆上路,向南阳赶去——

毕竟这也在桓景的计划之中。只要李头和郭诵抵达石勒朝中,既可以借此机会打探出石勒手下各谋臣武将的关系,又是一个让他们借机脱身弘农前线的机会。

毕竟,不久之后,一场大战即将在潼关外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