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七十五章 探子?信使?

晋坞 第七十五章 探子?信使?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刘曜拿下了平阳,意味着决战不远了。

先前刘曜之所以放任桓景在关中发展,是因为平阳的靳准尚在坚守,刘曜如果拿不下平阳,那么就不过一介反王而已,哪怕在匈奴人内部也缺乏合法性。

而平阳一旦被攻克,刘曜后方稳固,必然会尽早向长安进军。现在桓景虽然成功联合了凉州的人马,然而阴元一去,援军一来,这一去一来之间,至少要经过两个月了。所以桓景不敢把希望寄托在刘曜行动迟缓上面,赶紧集结兵马,直奔冯翊郡,来到黄河边。

在潼关以北,黄河几字弯上方,蒲坂和夏阳-汾阴是最重要的两个渡口。

八月,天气开始转凉,黄河边,河东蒲坂渡口对岸,新军已经搭建起了临时的营地,桓景又让军士乘小舟在河上日夜巡逻。于此同时,在蒲坂北面三百里的夏阳渡口,桓景也派去桓宣以偏师驻扎。

然而黄河对岸尚无一点动静,据偷渡过河的斥候来报,蒲坂的守军只是龟缩在城内,对于渡河的斥候也是消极应对;桓宣那边也是如此。见蒲坂守军如此胆怯,桓景干脆让部下趁着蒲坂守军不敢出击,连日收缴东岸的船只到西岸。

不过这让桓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失误了。

难道刘曜真的打算抛下在长安的一切,直接进攻洛阳么?

桓景不知道,自己料敌过宽了:直到过了半个月,刘曜的大军才姗姗来迟。

两个月前,当刘曜刚刚得知桓景偷袭长安的消息,一度想要回援关中。接着,凭借多年征战的嗅觉,他很快料到桓景留在司州的兵力空虚,或许是个可乘之机。可是羊献容的一封求救信,又让他不敢麾师向东。

而这种犹豫的情绪,也很快就蔓延到了军中。

从关中带出的匈奴精锐,家眷皆在长安,也想返回关中。而刚刚接手的三万河东军,则充斥着为原先主将刘易报仇的情绪,坚持要先拿下平阳。且不说桓景,光是河东军和关中军的矛盾,就几乎激化到了兵戈相向的地步。

刘曜决定,先拿下平阳,再做其他打算。

于是汉**队开始日夜围攻自己的都城。为了照顾河东军急于报仇的情绪,加之增强自己的合法性,刘曜也不管什么围三阙一,什么攻城为下。只要是从城中跑出的就一律诛杀,凡是靳氏一族一概不赦。

靳准并非将才,不过依靠权谋上位,眼见河东军已经倒向刘曜,知道先前的权谋已经全盘失算,赶紧向刘曜送信,说要让刘曜做摄政,自己做国舅,以共掌平阳。

对于靳准的提议,刘曜的回答是召集河东军将领,公开斩杀来使,并将来使的头颅用投石车抛回城中。于是河东军诸将终于开始相信刘曜。

而靳准总算明白了,刘曜打算借他全族的人头来立威,于是连日向长安、洛阳派去使节,说愿意投靠大晋,只希望桓景能派兵支援,可是这些派出城的使节,也都被刘曜抓住了,又以人头的形式被抛回城内。

于是靳准终于绝望了,带着靳氏一族和禁军,在城中拼死抵抗,困兽犹斗,居然也坚持了两个月。

七月中旬,平阳城破,靳准**而死,刘曜进入城中,尽杀靳氏男子及先前的禁军。对于刘聪留下的庞大后宫,包括靳月光、靳月华等,刘曜全部分给部下来笼络人心。

因为攻城损失惨重,刘曜不得不放任部下在平阳大肆劫掠,以恢复军心。之后,又为了在平阳立威,刘曜在平阳宫室中举行了一次郑重的登基仪式。

与原时空不一样。在卜泰的建议下,考虑到河东多晋人,刘曜还是选择继承“汉祚”。以刘聪为庄缪帝,以刘粲为悼昏王,以安定河东尚且忠于刘氏的大族,。

最后刘曜又取出部分抢来的战利品,分发给刚刚被劫掠的城中居民;随后大赦天下,放出了平阳城中十来个先前因为在围城时乘乱偷窃,被靳准关押的小偷,假模假式地收买人心。

这样一来,平阳的局势算是勉强稳定下来了,可是速度也拖慢了。一直拖到了八月中旬,刘曜的军队方才赶到黄河边,此时桓景已经在此扎好了营寨,拆除了浮桥,收缴了渡船。见到刘曜大军来到,新军的斥候从容带着最后一批渡船回到西岸。

望着空荡荡的黄河渡口,刘曜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陛下,桓景已经在河西站稳脚跟,难图也。不如我军麾师东进司州,攻其所必救。”卜泰进言道。

刘曜摇头:

“不可。若是一两个月前,或许还可以。现在桓景敢于陈兵黄河边,说明作为后方的关中已经没有他需要担心的了。此时若是我军掉头东进司州,桓景必然尾随渡河,袭取平阳。平阳若再失,则大势去矣。”

卜泰叹气道:

“唉,可难道就这样在黄河边对峙么?关中军士日夜想要和长安眷属团聚……臣担心……”

“团什么聚?”不等卜泰说完,刘曜气急败坏地骂道:“朕已经将先帝的后宫、还有靳氏的女子尽数赏赐给他们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那些个什么靳月光、靳月华,号称倾国倾城,现在都是他们可以亵玩的营妓,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卜泰哑口无言。刘曜其实也明白时间拖得久了,自己部下早晚要哗变。即使部下不哗变,河东的大族早晚也会见风使舵,倒向桓景一边。然而他也别无他计:

“命军中伐木!就地做船!”

“唯!”

卜泰领命欲走,忽然前方营地入口处一阵欢呼:“抓到了个晋人探子!”

“带过来!”

匈奴军士拖着一个身材高大的年青人进入营中,此人看上去刚刚成年不久,一副晋军小军官的打扮,开口却是一口匈奴话:

“我不是什么探子!我要见大单于!”

“什么大单于!叫天子!”一旁匈奴校尉叱骂道。

“天,天子?”来人一听天子二字,僵住不动了,浑身发颤。

刘曜却来了兴趣,赶紧止住那个匈奴校尉:“不必了,这是个自己人。若是他称天子,朕倒会怀疑他是细作。”

原来说起来也是有意思,在刘渊称帝之后,实行各族分治的制度。于是从前匈奴首领大单于之号成了分管匈奴人的最高长官,一般是由继承人担任。而天子才是尊贵的称号,所以先前那个校尉是在责骂来人不知尊卑礼数。

可刘曜却从中看出了端倪。

原来当初刘曜从长安进军平阳时,就自立为丞相、大单于。后来在平阳才自立为天子。若是从关中来的人,显然不知刘曜已经登基,却称自己为天子,反而是可疑的。而现在称自己是大单于,大概是知道些前后底细的自己人了。

“你是何人?”

“小的先前是游将军帐下小卒,是羊皇后派来的,羊皇后现在身临险境,对桓景虚与委蛇,却想着报答陛下恩情。”

“羊皇后为何不派身边人,却派你过来?”

刘曜依然狐疑地打量着来人。

“游将军叛变了,全军并入了司州军中,这就是为何我一身晋军衣服。眼下长安上下皆不可信,然而臣等匈奴人依然坚守臣节,臣位卑职低,却目标小。那些晋人只知有个逃兵,却不知我带着重要的消息,所以追查不紧,让我得以抱着一根木头划到东岸。”

他说完话,掏出一方玉章,上面刻着羊首形状,却是羊献容的私印。刘曜仔细见到印章,遂不再疑心。

“这确实是献容的私印。”

他不知道,这个信使是冉良假冒的,多亏先前和唐泰斯在汉国一带一边经商一边收取情报的经历,冉良学得了一口流利的匈奴话,也熟悉匈奴习俗,所以可以浑水摸鱼。

“皇后听闻陛下困于无船可渡,于是心生一计,可以让陛下获得几十条船。”冉良见刘曜不再疑心,立刻献上计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