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二十六章 步步紧逼

晋坞 第二十六章 步步紧逼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既然说是诏书,必然是司马睿的手书了。

其实这不是最新的诏书了,原来在桓景私自带着全军从枋头出城时,沈充知道事不可制,就从枋头返回,却不去建康,而是直奔武昌郡(非今武昌)而去,先去拜谒王敦的营地,将北方的事情向王敦详述,最后总结称:

“祖公似服膺朝廷统制,然彼桓景桀骜难驯,非但目无大将军,亦目无朝廷,久恐生乱。”

和沈充预料的不同,一贯“性格简脱”的王敦听闻桓景私自出城救刘琨的消息并未大怒,而是露出一副早就料到的表情:

“桓景不过一棋子耳。祖士稚与刘越石交情甚笃,必欲救之,然而亦不能与朝廷翻脸,故推出了桓景来出头。总之,无论朝廷如何下诏惩罚桓景,桓景总在他祖逖的庇护之下,无非罚酒三杯了。”

沈充有些心急:“可若是如此,此行北上,若是桓景救了刘琨,岂不是我们前功尽弃了?”

在他看来,这次北上的目的,多是因为王敦与刘琨不和,想乘机搞死刘琨,去除一个朝敌兼私仇。如果刘琨被桓景救了,那么待到刘琨南下,作为大晋司空,其号召力可谓无匹。

王敦抚摸长髯,仰头大笑:

“有足下在枋头拖延数日,刘琨恐怕是逃不出来了。何况,没了军队的刘越石无非是一条丧家之犬,死不死都无所谓了,我又不是执着私怨之辈。至于祖逖他们去救刘琨,反而给我们留了口实,这是好事。”

沈充弯下腰来:“愿闻其详。”

“尔速去建康,报知天子祖逖、桓景行迹。朝中诸位侨姓文臣,已经足以遮蔽圣听,亦需同时上奏。即便天子真能明断,发现其实祖逖是忠于他的,恐怕以他孤家寡人,也抵不过铺天盖地的奏章。必然下诏谴责祖逖、桓景。

“至于之后,我军挥师北上,就能逼迫祖逖及桓景妥协。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全取南阳及淮南之地以为缓冲,那么下一步照蛇公之计划就好。至于之后的事……”

沈充在建康时就常常听闻过蛇公的名声,于是压低了声音:“将军小心细作。”

王敦稍稍停顿片刻,确认了一番厅堂之内只有沈充而他二人而已,才说:

“蛇公此人迂直,真以为他那一套真能行于此大争之世?我不过是就着蛇公之势,联结江东侨姓罢了。天下须由强力之人统合,非我而谁?只要北方有变,祖逖不得脱,我就可乘势东进了。”

“那我此去……”沈充不解。

“至于足下,此番好好在建康为我活动就好,不要透出半点我有异志的意思。江州兵马强盛,朝廷也奈何不了我,以此为后盾,足下无需忧虑。”

沈充点点头,没再说话,施礼而去,直赴建康。

于是,等到桓景从乐平城回到怀县时,恰好看到了沈充在建康活动的结果,正是那几封诏书。

两封诏书是直接与桓景相关的,一封是严厉谴责桓景不服调遣擅自从枋头出兵;另一封则是下令削去桓景刚刚封赏不久的关内侯爵位,还说本意是要降为司州司马,但因为没有更好的人选,暂时让他代为司州刺史。

另一封诏书则是从祖逖那里转抄而来的。祖逖也因为御下不严而被问责,但并无实际的惩罚,只是减少了赏赐而已。

接诏之日,桓景请来屯驻怀县的众人商讨该如何解读。

“天子明晓事理,并未重罚。”在琅琊王时期,卞壸就是司马睿的从事中郎,所以猜到了司马睿的心思:“如今封疆之臣,侯不侯爵都差不多;我听闻,朝中现在谴责的奏章漫天都是,天子算是顶着压力,给使君您罚酒三杯了。”

见天子并没有实际责罚的意思,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不然,虽无实际责罚,其实是警告。”桓景此言一出,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王敦不可能又是遣使北上,又是让朝中群臣配合,搞这么大一个动作,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谴责的。这次的谴责之外,必然还有后手,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卞壸仔细一想,回应道:“若是说警告,倒也不无道理。诏中说,本意是降为江州司马,因为找不到人选才让使君暂代为司州刺史。其中暗示的是,如果再有违命之举,即使是天子也袒护不了了。”

“到底曾是天子身边人,呆子这回说得有理”,温峤也难得地赞同了一次卞壸:“天子圣明,既然暗示再有违命之举,那么就一定会有人想让使君有违命之举。我看此人不在北方,而在南方。”

桓景恍然大悟。温峤在暗示,王敦的策略应当是先逼着天子给自己以警告,然后再来主动寻衅。这样一来,自己若是迁延不从,那么就是抗命,会要削职;而若是与其交战,那么就成了天下之敌,祖逖也护不了他。

至于寻衅的地点,司州与王敦地盘的交界处,应当是荀崧所守的南阳。看来王敦应当是想废掉这个自己当初设立的缓冲区。

可惜怀县重建还需要人手,大军只能大多数屯驻于此,而自己在南面的防务本来就是空虚的。

南阳本来在伏牛山以南,看来是保不住,也就由他去吧,毕竟南阳、新野,本来也是荆州刺史的地盘,王敦取回可以说是名正言顺。可若是向王敦展示出了自己软弱的一面,让他敢于得寸进尺,那么之后南方就不是一个可靠的背面了。

商议许久,众人得出的结论是,还是得发一支精兵去新野会会王敦。于是散会之后,怀县军中凑出了大约三千人马,桓景和众谋臣武将行了数日,方才赶到叶县,离南边的新野、南阳,只有一山之隔。

正当军队在叶县县城安营扎寨之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江州王大将军亲率大军五万,与荆州刺史王廙、梁州刺史周访会于南阳。南阳太守荀崧开城,被平迁至长沙。其军正往新野而来。”

上次南下荆州平定杜曾之后,桓景还占着荆州以北的叶县、新野的一部分。现在王敦若要收回去,自己凭借这三千人,要抢回新野郡,肯定是不可能了。唯一的补救,是让王敦明白自己是一根硬骨头。

现在要做的,是遣精兵把守住伏牛山关隘,然后把怀县那些人叫回来,现在王敦意向不明,哪怕他存了全取司州的心思,也并无不可能。

他吩咐冉良赶紧向北传令。可冉良才跑出营帐几步,他就后悔了,赶紧又将冉良叫了回来:

“不,怀县的兵不能动。即使南下,也来不及了。”

“那么刺史,该如何呢?”

“就地征兵。”

“叶县只有一些流民而已,怎么能抵挡住王敦?”冉良挠头。

“只是尽力暂时吓住王敦就行了。否则倒不如直接弃叶县而走,可叶县南边有伏牛山天险可守,若让王敦得了叶县,那么他的军队北上就畅然无阻了。

“必须守住此地,让王敦知道我们不是予取予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