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九十二章 张子房

晋坞 第九十二章 张子房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议事厅上,众人齐聚。桓景坐在上首,卞壸、桓彝并排坐在左侧。

“那个张子房呢?可以叫他进来了。”

不过顷时,只见一个长髯之士挽着美髯,眉目光洁,也不知这么个年轻人怎么留了如许长髯。他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昂然走入,目中无人,只是直直盯着厅中桓景。

桓景见到此人,微微皱眉,只觉得在哪里见过,但印象中似乎从未见过这种长髯之客。桓彝似乎也觉得这人眼熟,向一旁卞壸耳语了两句。而卞壸神色不变,只是不应。

“足下可是——张子房?”桓景犹豫片刻,说出了这个假名。

“张子房秦汉间人也,如何能来晋时?这不过是个假名罢了?”

“那么先生真名可是?”

“门房下隶认不出来也就罢了,连你们也当真认不出我?嘿嘿!”他举起双手,转了一圈:“看看,再仔细看看!”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大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若说熟人,倒真有些许面熟。但问题是,这家伙看起来轻佻之极,和他在答题时的形象完全不一致,真能当得事么?

这时,坐在下方的桓彝凝视半晌之后,突然莫名一笑。随即向一旁卞壸又耳语了几句,卞壸只是举手示意,让他再等等。

“桓茂伦?你认出我来了?”那“张子房”见到桓彝面露笑意,兴奋得要跳起来,简直像个小孩,和那一副庄重的长髯完全不搭:“还有你,卞望之?你也认出来了?”

“认不得!”卞壸和桓景对视一眼,得到了便宜行事的答复后,将堂木一拍,振声道:

“庭上不得无礼,来人,将这厮拿下,先打他三十杀威棒!”

“诶?你这呆子,怎么如此粗暴?”那“张子房”求助似的向一旁桓彝:“那卞呆子不省事,茂伦,你快劝劝他。”

“刺史”,桓彝只是望向桓景,禀道:“这等轻佻之士,不光要先打三十杀威棒,依我看啊,打完之后,还要发配到新军前线,好好先在行伍中做一番苦力,方才能杀杀他的轻佻之气。”

“你这死裸狗!”那“张子房”举起羽扇,指着桓彝大骂:“你分明认出来了,是不是?认不得故人了,是不是?”

堂上闻言只是一片哄笑,连一贯严肃的卞壸也捂住了嘴。

那“张子房”一跺脚,将颌下长髯撕去,露出本来面目:

“我是温峤啊!”

其实“呆子”、“裸狗”这两词一出的时候,上至桓景,下至仆役,大家都知道这“张子房”到底是何许人也了。毕竟从前还在谯城时,最爱给人起外号、插科打诨者,正是温峤。也只有此君会狂到拿张良做化名。

“好了,别闹了。”桓景示意大家安静,随后温言抚慰:“温太真,你也太装模作样了,故方才相戏也。只是你来到我们洛阳,也不预先说一声。”

温峤知是虚惊一场,揉着胸口:“你们开科取吏,我也来凑凑热闹不行么?何况前些日子,听说刺史都在荆州征讨,我相见也见不着,所以等到了今天。”

“那为何不先去见卞壸?凑一凑开科取士的热闹倒也没事,可如果耽误了刘公的事情,那就不好了。”

温峤此来,必然是为了刘琨的公务。那么,为了写文章,而耽误了并州的公务,这实在是不值得。

“刺史有所不知”,听闻刘琨的名字,温峤先前兴奋的脸一下落寞起来:“我已经不在刘越石手下任事了,所以才来投奔明公。”

温峤竟然离开了刘琨?桓景不禁大惊,难道并州出了什么大事?

“为何要弃刘公而投我?”

“不是我弃刘公,而是刘公弃我。”温峤言语中有些委屈,将先前缘由徐徐道来。

原来,自从桓景撤出并州之后,在郭诵与温峤的牵线搭桥之下,刘琨与拓跋猗卢联军向汉国发起了进攻,连续击破刘粲与刘畅率领的匈奴屠各部禁军,兵锋一度到达平阳城北五十里处。

这时,刘曜带着六万大军回师平阳,留下三万守平阳,亲率另外三万北上,双方在杨县(今洪洞县)大战,温峤提出诱敌之计,先让并州步兵抵挡住屠各主力的冲击,而拓跋猗卢率鲜卑轻骑从两翼包抄射箭,随后冲击匈奴军队后方。

计策从一开始执行得还算成功,并州军士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总算挡住了进攻。而鲜卑骑兵从两翼向刘曜侧面包抄,在几轮齐射之后,刘曜的两翼消耗不少,再略一冲击,果然匈奴士兵开始有了溃退的迹象。

刘曜情知低估了对手的骑兵,急忙下令撤退,可是鲜卑人甲轻马快,匈奴军势即将崩溃。

这时意外发生了。拓跋猗卢在追逃的时候误中流矢,坠马重伤。鲜卑骑兵见首领受伤,纷纷驻足不前,而刘琨的并州军士在一开始的诱敌之中伤亡惨重,也无力追击,于是刘曜得以成功脱离战场。而刘琨对平阳的攻势也因此结束。

“看来刘公失去了一个盟友,但这不过是一时之挫折,为何会因此放逐足下呢?”

桓景支着下巴,心中开始盘算,若是刘琨无力南征,那么汉国的压力自然会来到自己这一边,接下来可要巩固边防了。

“且听我道来。自此刘公心态就乱了。”温峤答道。

拓跋猗卢重伤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于是鲜卑骑兵骑马北上,去参与部落中即将到来的继承之争。这样一来,这次南征,刘琨不但没有任何领土上的收获,而且部队伤亡惨重,最重要的是损失了拓跋部这个可靠的盟友。

作为南征的鼓吹者,温峤被刘琨迁怒,只是看在亲戚关系上,引而不发。

正当这时,东南方的石勒投来了橄榄枝。石勒发来信函,说自己从前愚钝,未能明晓大义,现在愿为刘公前驱,征讨王浚。若事成,石勒愿意将中山、高阳、博陵三郡之地赠予刘琨。

“又是诈降么?”桓景也是不明白,难道石勒真有什么魅力,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这些州牧骗得团团转?

“刺史明鉴,我当时也是苦劝刘公,可刘公扩张,又为先前南征对我动气,我再这么一劝,他就动怒赶我走。我也无处可去,就来投奔你们了。”温峤摊手道。

桓景终于明白为何温峤这一次偏偏要等到自己回洛阳,这才验明正身,因为这并不是故人相见,而是一次面试,故而温峤必须装模作样,才能再次吸引自己的注意。

故人相见,却又是以这种方式,桓景不禁感慨万分:“相识这么久,只知足下好赌善辩,还真不知足下对时局有如此思考,对刘公如此忠诚,差点错失大才……”

“文章者,不过雕虫小技,若是桓刺史赞许其中的大道,那么这篇文章倒是写得不亏。”温峤拱手。

桓景突然想到,温峤之所以选择“张子房”这个化名,大概也不是单单是狂士的放诞之举,乃是因为想起张良的典故。

从前张良本是韩国的臣子,先是因为出使与刘邦相识,后来投奔刘邦,则是因为韩王失败;而温峤当初是因为出使琅琊王处,与自己相识,现在被刘琨放逐,才带着满腹韬略,前来投奔桓景。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自哀吧。桓景虽然也被触动,但更多地却是因为刘琨拱手送给他一个谋士而喜悦。当然,他还不至于笑出声来。

“难怪足下先前多次与我相识,除了做说客以外,却并未出一策”,他徐徐说道:“原来却是将计谋藏了起来,只献与刘公了。”

“放心,此次既然投效刺史,我自然会鞠躬尽瘁”,温峤说着,悲从中来,眼睛里闪着泪花:“我只是担忧,刘公听不进谏言,大祸恐将不远。若石勒破王浚了,那么他的下一个目标,就必然是刘公了。”

说到王浚,桓景突然想起了先前派去出使王浚处的高肃,也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对了,郭诵和高肃呢?你在晋阳有见过他们么?他们出发了么?”

“自然是有相见的,高校尉我先前在谯城时就认识,而另外那个小子虽然不认识,倒是机灵得很”,温峤顺口将郭诵夸了一番:“至于后来,在下从晋阳出发后不久,他们应该也出发去王浚处了,之后倒是并无音讯。”

若是在温峤出发后不久就出使王浚,那么现在也该到达了。

桓景望着北方,为两位使节暗暗担心——刘琨若同王浚反目,他们大概也会受到冲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