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七十三章 王浚其人

晋坞 第七十三章 王浚其人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王浚是自己堂舅?虽然早知道母亲和王浚都属于太原王氏,但桓景还从来没想过借用这一层关系。毕竟太原王氏是个大族,其中高位者多矣,母亲和王浚之间,还不知道隔了多少道亲戚关系。

何况即使同为亲族,尚常常有纠纷,也不知王浚和母亲到底是亲是仇。比较王浚的出身,在世家大族之中,也算是比较奇特的。

先前通过小道消息,桓景早就打听到王浚并不是什么王沈的嫡子,连庶子都算不上——王沈甚至不承认这个儿子。原因是因为其母亲赵氏是个倡家出身,摆不上台面,只会让王家蒙羞,所以成了太原王氏宗族中的避讳。

直到王沈逝世之后,因为没有正经儿子,众亲族才捏着鼻子立了王浚为他的嗣子,并继承爵位之类。所以自少年时期,王浚的性格就险怪孤僻,自负又自卑,期望建立一番功业。如今倒也算是实现了这一目标,只是手段并不光彩罢了。

如此之人,也不知母亲哪里来的信心能说服他能放下与刘琨的仇怨,与自己联合。

“王刺史虽然天下之枭雄”,桓景先说了王浚一句好话,然后面露难色:“但先不论记不记得母亲您这个远房堂妹,光是他那脾气,估计并不好对付啊……还是再议吧。”

“你们兄弟二人只知道王彭祖(王浚字)脾气大,但对你母亲还不会发脾气。要知道,他当初能以庶子入嗣,你外公王湛在其中可是出力颇多。看在这份恩情上,只是出力南下,对他本来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可母亲,你还不知道,并州的刘公和王浚有多大仇怨……”

“你们兄弟俩又没明确和刘琨结盟,担心什么?”王雍容将手帕挥了挥,表示这都不值一提:“我还不了解他?彭祖不过是小的时候太可怜了,留下了多疑狭隘的种子,加上刘琨也是个傲气的人,所以才和刘琨闹别扭。如果你们给足他面子,他自会与你方便……”

桓景扶了扶额,揉着太阳穴:看来母亲的思路从来都是从人情世故出发的,或许在她看来,哪里有什么天下事,不过都只是士族之间的家务罢了。

“……何况进攻石勒,深入河北,本来对他幽州是有利的。你遣使说服他进攻石勒,他肯定会答应的。”直到最后,王雍容才加上了对局势利害的分析。

桓景叹了口气:至少母亲的想法也算是有所代表性。这个时代一般的士族就是看问题的,一切从家事出发。虽然自己多半不会与王浚结盟,王浚也不会帮上什么忙,但母亲这番话倒也不是毫无作用。

至少至少,派个人去探虚实,顺便挑拨王浚和石勒,让他们先互相耗上一阵,也不是坏事。

“母亲所言甚佳”,桓景认可了母亲的建议:“只是这幽州数千里之遥,该如何前去呢?又应该派谁前去呢?”

“前往幽州可以经由豫州徐州走海路前去。至于派谁去,王浚性情孤傲,只有我能靠着父亲的面子说服他”,王雍容略一思索:“但我自己略通政务,还需要一个精通政务之人。卞望之如何?”

“卞壸手上事务颇多,恐怕脱不开身……等等,母亲,您刚刚说,自己要去?”

桓景这才反应过来,母亲竟然毛遂自荐去当这个使节,这岂不成了千里送妈?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可受不了。

“这还不是平日里你们兄弟二人都忙得见不着人,又离开白云坞多时,没有具体事务打理,整日只被仆人供奉,实在是闲得慌!”

原来母亲还是在抱怨自己陪她太少,更重要的是,也没有什么事务做。母亲忙碌了大半辈子,早养成了不忙碌不舒服的性子,眼下才在洛阳闲居两个月,竟然就开始觉得洛阳过于闲适了。

母亲到底还是士族,说话并不直来直去,先前也从来没说过自己讨厌闲适,终于找到了个由头才开始抱怨。桓景没奈何,也只能顺着她的话往下说:

“母亲,我们兄弟二人本来只是觉得您在桓家劳累了半辈子,总该歇一歇了。可是实在是没料到您居然会不喜欢闲适的生活……”

“你堂堂司州刺史,统领四郡之地,难道找不到什么事情么?”

桓景默然,母亲是对的,自己手头的事情倒是多得很。作为士族,年少时也上过私塾,又打理了那么久白云坞,母亲本来能处理一些政务,眼下自己竟然把她当做老妪一样供着,也难怪她会抱怨。

“母亲,这样吧。颍川、襄城二郡,方才归属不久,又处于后方,本来打算交由卞壸打理,同时为洛阳输送粮草。但卞壸书生气颇重,恐怕具体事务还需母亲您协助。而我自己若是将洛阳荥阳一带的事务安置好,待稍稍有空,也会来二郡视察。只是这样终究算是分开了。”

“无妨,能帮上你们兄弟二人,就算分开过一会,也算不了什么。只是别把我当废人。”王雍容抱怨一番之后,脸上终于露出畅快的神情。

众人见刺史一家争执完,也纷纷进酒,毕竟今日的主题是为冉良、康末檀去凉州送行。烛火钟声之中,遣使幽州王浚的事情很快被众人忘记了。

只有桓景还将此事牢牢记在心上——王浚和母亲的这层关系,自己未必不能用,只是不能贸然送妈,而且还得找准时机罢了。

毕竟自己并不需要和王浚联合什么。光是唆使王浚和石勒混战,也可打断石勒在河北的发展步骤,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何况,按照目前探子的情报来看,石勒在河北的进展可谓神速,是时候需要有人遏制了。

于是他托词如厕,随后在离开众人的走廊上,借着月光,从怀中抽出了那本《东晋门阀政治》,久久凝视着尾页附赠的地图:自己就算遣使,也得绕开在河北愈发猖獗的石勒势力。

难道真按母亲所说,要借路海上么?

忽然,他的目光落到了并州处,刘琨。他这才想起来,先前出使并州的郭诵,还留在刘琨处未归,自己怎么能差点忘了这个奇才说客!

先派使者去找郭诵,然后让郭诵去找王浚,带上王雍容的亲笔信。若是外公王湛真的对王浚有恩,按照母亲的逻辑,至少不会亏待郭诵。

于是宴会曲终人散之后,桓景私下里找到一个传令兵,然后就让他扮作平民,沿沁水北上,去找刘琨去了。只是叫他告诉郭诵,在刘琨处结束任务之后,直接前往王浚那边作说客。

至于南面探查南阳的事情,自然是靠桓宣来联络。不过此行并不大张旗鼓,只是先在南阳了解一下杜曾叛军的情况,再做定夺。

四面遣使已定,汉国又暂时无力进攻中原,自己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管管忽略已久的农事了。

而与当初在豫州不同,司州士族几乎跑了个精光,流民眼下就是军事化管理,十分听从自己的命令,如是一来,要推行田亩制度,简直易如反掌。

加上现在自己刚刚获得张华墓中一系列器械的参数,生产力也即将获得极大的提升,桓景心中已经有借着先进的器械,来推进改革的计划了。

第一步,先从印刷术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