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四十五章 追亡逐北(二)

晋坞 第四十五章 追亡逐北(二)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5:29:30 来源:笔趣阁

从阳夏城出发后,桓景的军队渡过涡水,继续北进,向雎阳和蒙城进发。

涡水南岸的陈郡不同,进入涡水北岸的梁国地界,逃兵越来越多,以至于每天都能收到千余。一开始桓景还能应收尽收,到了后来,遇到的逃兵境况越来越差,几乎所有不患上疫病的。桓景自己在原时空不怎么懂医学,所以军中也没有多少军医,面对这种境况还要快速赶路,桓景只能放弃收容俘虏。

不过,对于已经收容的俘虏,他还是尽量让他们吃饱,然后沿水路补给送回谯城。

众将士纷纷表示不解:“内史,这些都是之前的敌人,为何还要救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不行么?”

“彼时是仇敌,到了谯城,经过审判就是平民了。”桓景答道:“而且陈郡赤地千里,还是需要人耕种的。”

一旁温峤则补充道:“如果这个名声能传扬出去,人人都想着做俘虏就能活命,那么除非是罪大恶极之徒,敌人抵抗是不会那么坚决的。”

不过要养活已经收容的俘虏,对于这个时代的军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一方面是粮食的供应,而另一方面,则是俘虏中普遍存在的瘟疫。好在对于这两者,桓景都有办法。

首先是粮食,本来去年丰收就留下了不少存粮,在抄了谯城胥吏和大户们的家以后,粮食更是不成问题,所以富余的粮食用来暂时供养俘虏,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对于瘟疫,桓景通过探查病人的情况,很快发现这是一种呼吸道疾病。

桓景自己估计对于疾病,现代人身上早就有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抗体。但自己仅仅只是魂穿,虽然也算身强体壮,这种疾病依然是致命的。

于是原时空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派上了用场:无法消除感染源,也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切断传播途径是最高效的办法。

本来桓景就知道“大战之后,必有大疫”的道理,在大战前夕就赶制了一大批亚麻布,来掩住口鼻,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居然也算派上了用场。虽然产能所限,且桓景的“口罩”必须复用,只能每次都用白酒消毒。但对于这个时代的病菌来说,这种防疫的方式就足够了。

因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新军并未被俘虏拖慢速度,几日之内便迅速逼近雎阳城城下。此时斥候骑马飞报:

“桓内史,有人驻扎在雎阳城!”

桓景一开始吃了一惊:难道石勒跑到雎阳和蒙城就停下来了?如果攻城,自己的力量可远远不够。一旁的将士也陷入沉思,准备打一场硬仗。

然而他转念一想,忽然又有了主意:距离雎阳最近的势力是陈午,此人既然背叛石勒,必然会先占据这一要冲之地。

他将冉良召至身前,让他去向城下喊话,不过一刻钟后,冉良就骑马回报,驻守雎阳的,正是陈午部乞活军。而主帅则是桓景的老熟人——陈川和李头。

兜兜转转这么久,两支军队重又相聚,本应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桓景却没有兴奋起来:之前的交情可作不得数,在这个时空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陈午手下这些乞活军能投降石勒一次,将来也可能投降任何人。何况最近石勒的大军应该刚刚经过此地,而陈午似乎并没让陈川的偏师去围追堵截,而是选择进驻城池,而放石勒离开。这么看,陈午部乞活军的立场是很可疑的。

桓景心中明了,所以才非常谨慎地又拟了一封手书,让冉良送过去。信中回顾了过去在苦县的交情,和现在面临的大义抉择。

他并不指望能够说动陈川出兵,但是如果能稳住陈午不在背后捅刀子,即使雎阳和蒙城都被陈午抢占,那么也不能算是失败。

信使从大营出发,桓景焦虑地等待着回复,只见城中窜出一支人马,正是陈川和李头来迎接他们。这支军队步伐整齐,军容齐整,已非当初在苦县看到的那支乞丐军可以比拟。看来在陈留屯驻期间,李头对于练兵没有少费心思。

“陈兄别来无恙啊!现在乞活军真是今非昔比了!”桓景快马上前,欠了欠身,当作施礼。

“桓公子一年不见,队伍也壮了不少嘛?”

表面的寒暄之余,双方都惊讶于各自军力的进步,所以先互相夸赞对方军马,来探探各自的态度。

随后则是情报的交换。

桓景心中清楚,对于乞活军,自己的情报价值不大:要么是自己的行军计划,由于过于明显,所以几乎可以视为是公开的;要么则是琅琊王方面的信息,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他正好畅所欲言,将自己在谯国的战事描绘了一般,陈川全程不动声色,只是浅浅地微笑;而一旁李头却听得入神。

“我倒是好奇,你们为何要遮住面庞?”陈川笑着问。

桓景没想到,乞活军唯一关注的竟然是这一点。也是,这口罩算是自己军队最明显的特征了。他向陈川解释了一堆病菌、切断传播途径这类概念。桓景已经努力将病菌这种专业术语,用瘴气这种本时空的词替代,但这个时空无论百姓,还是地方军头都听不懂桓景所说的这些东西。

所以当陈川又一次表示不解的时候,桓景干脆胡编了一句:

“不光方便识别是自己人,还可以避免军队中交头接耳的现象!”

陈川哈哈一笑,觉得这个解释靠谱,便下令部下也用布料遮住口鼻:“我军现在与你是友军,所以也掩住口鼻来相互识别吧!”

两军采用统一标识,算是建立了互信,随后交流便顺畅许多。陈川自己掌握的信息,对于桓景而言,简直如拨开战争迷雾一般。

首先是石勒大军的近况与方位。就乞活军抓住的俘虏来看,自从八万从汝阴撤出后,石勒的军队继续逃散,此时又去了一半,大约只剩下不到四万人了,但瘟疫远没有停止的迹象。

“四万人,依然难以对付啊!”桓景不禁感叹:“你们也会继续追击么?”

“这恐怕不行了”,陈川答道:“陈午将军现在将主力西调,如果要立刻回师肯定来不及了。”

话是这么说,但桓景紧盯陈川,已经大概猜到了他心中想的:无非是推锅罢了。石勒军中最精锐的旧部还在,那么和石勒正面交战,就必然是万分艰难的。

“但将军现在手下亦有数千部众,而石勒军心已经散乱,你现在如果加入,有可能会可以挣个头功。”

陈川回头望了望李头,心中没有主意。

“内史所言极是”,李头朗声说道,“我们自当加入,为国铲平石勒这个逆贼!”

“但陈午说过,在他回军之前,不要贸然出击。”陈川在一旁提醒着。

“陈午虽然是一方豪杰,但是你可是他的叔父,何况将在外,军命有所不从。请将军勿复疑虑。”

陈川本来耳根子软,现在很容易就被说动了。

于是当晚,陈川划拨出了三千军队,交由李头率领,与桓景并肩作战,尾随石勒北上。他自己的算盘则是在石勒离开豫州之后,先和桓景打好关系。虽然能否击败石勒是个未知数,但是此举一定能交好桓景。这个小子必然是豫州将来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能帮自己的侄子打赢张平,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日上午,立夏。

阳光开始变得炙热起来。桓景汗流浃背,骑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远远望去,北方正是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泽,隐约可以见到一支大军正扎营在大泽之旁。昨日斥候刚刚打听过当地的平民,此地名为孟诸泽,是为豫州最北端。

这时,天边出现了一个骑兵,透过千里镜望去,其装束显然是自家的斥候。那人肩上插着一支箭,向南疾驰而来:

“不是过来投降的逃兵,这次是真的贼军,是石勒的后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