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枭雄之明末争霸 > 第九十一章 立营!

枭雄之明末争霸 第九十一章 立营!

作者:冷月破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24 15:33:22 来源:笔趣阁

过千?一千人光是安家费就需要2万两白银,虽然现在还算不上多大的数目,可还是让张亦隆感觉到一阵阵肉疼!

大意了!大意了啊!当时应该多打听一下行情的,如董一振所说,戚继光当年招募戚家军所给的安家费不过三两有余,就算是自己把安家费翻上三倍,也不过10两左右。如此一来,2万两白银就能招募二千名壮丁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看着董一振强压下的笑容,张亦隆也实在不好多说什么,毕竟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军中无戏言,现在只能希望达阳在分脏时不要太心黑手狠。

想到这里张亦隆就想要仰天长叹,以后一定记得四字:入乡随俗!

肉疼归肉疼,该办的事还是得办,大不了就找达阳去借,自己三人又不是借了不还的人。

看了几眼养猪场一般的午饭场面,张亦隆把董一振和岳双元叫回了胡宅书房里,以后就是新军的临时指挥部了。

丫鬟小红乖巧的送上清茶后就躲了出去,门口站的卫兵现在还是蒙古亲兵,以后自然会换,但现在还没这个条件。

在经历了安家费事件后,张亦隆改变了直接建立营制的计划,打算先听听董一振和岳双元的看法,毕竟虽然大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董、岳二人明军基层军官的出身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了。

当张亦隆问出董、岳二人对于新军营制有何建议时,二人都放下茶沉思了起来。

乍听之下这问题不难,但作为专业的军官,董、岳二人都知道营制对于一支军队意味着什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何建立营制就决定了一支军队未来在战场上要如何作战。

想了好一会儿,董一振这才说道:“想必大人也知道,朱家大明军队营制是以卫所为核心,分为京军和外卫。现在京军是以三大营为宿卫,所谓的三大营是五军、神枢和神机营。自世宗爷罢团营,重建新三大营后,距今已过去了五六十年光景,虽号称有兵14万众,实则在我看来,可战之兵也就四五万而已。”

张亦隆点点称是,嘉靖帝因俺答汗兵犯北京这才罢团营、两官厅,恢复了三大营,只是把当年的三千营改为神枢营,这些都是写入史料的。不过从董一振的话中可知,现在这京师三大营也和其他明军一样,因**问题导致吃空饷严重,至于说战斗力恐怕就更成问题了。

董一振接着说道:“至于说外卫,自朱家大明立国以来就没啥大的变化,一个卫所有兵5000余人马,卫下有千户所,千户所下更有百户所,百户所下则是总旗和小旗。说是靠军户囤田,时至今日只是个笑话罢了。北方边军还能靠着家丁打些硬仗,现在就不要提了。”

“为何?”张亦隆从书上确实看到过明末将领手中的家丁在历次作战中都展现出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但有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答案,那就是为何如何强悍的家丁既不能消灭流窜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也没能压制辽东的金军,好像是一夜之间就退化了。

董一振长叹一声,“神宗爷发了善心,由朝廷拔饷养活各将领的家丁。”

“这不是好事吗?”张亦隆更加奇怪了,根据史书记载,明末将领的家丁都是由各将领自已出资养活的,为了保证手下强悍家丁有足够的军饷和口粮,将领甚至不惜进一步克扣普通士卒的口粮。

既然如此,万历皇帝将家丁划为国家经制兵的一种,由朝廷拔给军饷和口粮,这难道不是好事?

董一振苦笑着给出答案:“自从改由朝廷拔饷养活家丁后,家丁就变成了将领眼中待宰的羔羊,哪里还能打仗?”

张亦隆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细想之下,董一振这话确实非常有道理,家丁由将领自己养活时,将领指望着家丁为自己卖命打仗,只怕给钱少了,家丁不效死力,为此宁可不管麾下普通士卒的死活。到了家丁由朝廷发饷时,将领大可以从中克扣一笔,中饱私囊,至于说家丁能不能打仗,自然也就顾不上了。

最后董一振给了张亦隆一个结论,在他看来,戚少保的募兵制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同样,戚少保昔年以都督同知衔总理、蓟、晶、保、辽四镇练兵事务时创建的步兵营也应该适合当下的局势。

一直保持沉默的岳双元这时也补充了一句:“虽然我们北军一向看不起南兵,觉得他们只会发射火器,不愿肉搏,但我也要说一句实话,要真是能达到当年戚少保麾下步兵营的水平,我觉得可以与林丹汗的军队一战。”

张亦隆开始在脑海中快速翻检着记忆。

如果自己的记忆没出错的话,戚继光创建的步兵营细分为部、司、局、旗、队五级,队为最基本的作战单元,12人为一队,设队长1人;3队为一旗,每旗设旗总1员,一旗为37人;3旗组成一局,每局设百总1人,一局人数为112人;4局为一司,每司设把总1员,全司人数为119人,2司为一部,部设千总1员,一部人数为899人,3部为一营,营设将官1员,中军1员,火器把总1员,一营共有军官和士卒2697人。

在张亦隆看来,戚继光的步兵营在编制上已经非常接近近代陆军了,如果把队替换成班,旗替换成排,局替换成连,司替换成营,营替换成团,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编入支援火器的纯步兵团。

这样的编制如果全员列装燧发滑膛枪,再配上几门4磅团炮,完全可以放到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战场上去与皇帝的法军一争雌雄。

只可惜,现在别说是燧发滑膛枪了,张亦隆手边连个鸟铳都没有,听小胡那意思,苏木沁板申想起事的白莲教徒根本就没打算大量使用火器,除了几十个信炮以外,就只有三十多支三眼铳。

对于这种老掉牙的火门枪,张亦隆实在是没一点兴趣,要射程没射程,要威力没威力,还不如真当成锤子砸向敌人。

说到底,张亦隆希望董一振和岳双元多提意见,也是因为不知道仅凭步兵用长弓能不能保证在对射中压制蒙古骑兵手中的复合角弓。

想到这里,张亦隆问董一振:“老董,你觉得,如果我们采用和戚少保步兵营一样的营制,只是将其中的火绳枪换为长弓的话,能不能在土默川上击败蒙古骑兵?”

董一振和岳双元对视了一下,长弓?张大人说的应该是步卒用的大弓吧。

董一振心算了片刻,“大人,我觉得只用大弓应该还差点意思。”

“哦?”

“戚少保创建的步兵营中除了鸟铳之外,还多有火箭,这样才能在与蒙古骑兵的对射中占尽上风。如果只有大弓,恐怕……”

张亦隆嘿嘿一笑,眼前这二位现在还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新军的步兵营中也会有火箭,不仅数量更多,而且威力更大!

“那就这么办吧,新军暂时先按戚少保的步兵营编练,不知二位熟悉不熟悉戚少保的练兵之法?”

董一振和岳双元齐齐摇头:“大人,我二人俱是北军出身,只是略知一点皮毛。”

张亦隆再次露出神秘的微笑,这就对了,本来也没想着要全套照搬戚继光的练兵方法。

开玩笑,穿越三人组中有二人出身于天下闻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哪里还需要全套照搬古人的训练方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