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枭雄之明末争霸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与弹之争(下)

枭雄之明末争霸 第一百六十八章 炮与弹之争(下)

作者:冷月破刀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24 15:33:22 来源:笔趣阁

好一会儿,张亦隆再次看向于硕,“你有把握铸出合格的野战加农炮?”

于硕回答的异常干脆,“泥模法的话,勉强能铸造出凑合能用的野战加农炮,6磅、9磅比较好现实,12磅野战加农炮的难度略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估计苏木沁板申的条件铸造出铁模炮不太现实。”

泥模炮也可称为泥范炮,张亦隆当然知道这种火炮铸造技术,在鸦片战争之前,明清两代的几乎所有中型以上的火炮都是用泥模法铸造的,这种铸炮技术的是一无是处。

首先是效率极低,铸炮的范模是一次性使用的,铸造30门加农炮就要制作30套范模。其次是泥模的的透气性差,易形成大大小小的砂眼,据史料所载,就算到了1840年,泥铸铸出的大炮其品质仍是极其低劣的,炮身上有砂眼大到能盛下四碗水!最后则是浇注时易发生炮芯移位,影响精度。

“你有多大把握控制铸炮中出现的问题?”张亦隆一向奉行让专业人士去干他擅长的事,于硕擅长铸炮、用炮,那就要充分相信他。

于硕还是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张哥,这事不试过是不知道的,我又没在明代铸造过大炮,资料看得再多也得试过再能知道,木炮我是见过实物的,所以有一定的把握,我到是一直在想着用砂模来铸炮,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铸炮的品质,但具体行不行还是得要试过才知道。”

张亦隆又看向手中各种奇怪资料储备最多的胡新明:“小胡,你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时间引信可靠性的问题吗?”

小胡给出的答案和于硕差不多,想法是有,但是行不行还要经过试验,他觉得在苏木沁板申制造出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时间引信是有可能的,虽然那种软木质的时间引信可靠性仍然不高,可比单纯使用导火索还是要好一些。

至于说现代化的时间引信,穿越三人组都没这个想法,那需要一整套化学工业,哪怕是初级的化学工业也行,可现在无论是时间还是基础都不允许穿越三人组这么干,这是三人最感无奈的地方。

张亦隆站起身来,在书房中缓缓踱步,振威军想要以少胜强,还想要避免损失太多兵力,那么真正能依赖的就只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全军重甲,这点相对比较容易办到,现在振威军又控制了大毛忽洞的铁矿,只要假以时日,全军披甲不是什么问题。就算时间不允许全军板甲,可在铁网甲的基础上加个胸甲片还是可以的。

二就是要靠火器了。现在三人的争论焦点只不过是要以何种火器作为振威军的核心,是步军为主的手榴弹还是炮兵为主的火炮。

感觉自己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张亦隆有些无奈的看向二位战友,“你们二位说了半天,都是需要试验的啊。”

二人居然同时点头,异口同声:“对啊,我俩也是第一次穿越,脑子里的知识能不能顺利变现,不试验怎么知道。”

“那好!”张亦隆微笑着看向这二个家伙:“那我们就来个两手抓吧。”

“一,继续扩军,步军四千起步!马军起码也要一千!”

于硕和胡新明对视一眼,五千人马,这还是起步?

“二,给你俩一个月的时间,试验你们所想的武器,哪个成果更早更可靠,那么就上马哪个,以后的事等打败了林丹汗再说。”

张亦隆拍板后,一脸真诚的看着已经有些目瞪口呆的好战友,“不过,我有个要求,小胡,你的穿越版手榴弹要尽快进行,最好能在20天内拿出成品,至少要1000颗。”

胡新明略一思索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只要火药不卡我,15天就差不多了,不过我还是那句话,导火索当发火装置确实是有些问题的。”

到是于硕发现了张亦隆话中的问题,“为什么要限时?”

张亦隆看向窗外,可惜由于窗户上贴的是不透明的窗纸,所以根本看不到外面的夜空,要不是时间太过紧张,张亦隆真想在第一时间就把玻璃制造出来。

好在看的方向还是没错的,张亦隆看向的是太平堡。

“我在杨公公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明天或是后天,那支从太平堡出发的运粮队就要到达这里了。达阳兄弟非常大方,只把那支运粮队中夹带的兵器留下了,全部的150石粮食全部转卖给我们。”

听到这个消息,胡新明和于硕都是神情一振,150石粮食虽然不算多,可有总比没有强。更重要的是,这支运粮队可以带来太平堡最新的消息,这对于穿越三人组制订夺取太平堡控制权的计划是极其重要的。

没有足够的情报就是盲人摸象,制订出的作战计划自然错误百出,现在的振威军还远没有可以用实力碾压太平堡的地步。虽然说太平堡的堡丁和商会的私兵不值一提,可一旦夺下太平堡后就要面临着鄂尔多斯万户的攻击,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达阳身上,他只是土默特万户十二鄂托克之一的台吉,影响力还是不够。

“我们要做好第一时间出兵夺占悲太平堡的准备,”张亦隆用手敲击着造价不菲的红木书桌,“到时候,不管我们准备的如何,都要面对鄂尔多斯万户的攻击,我估算过,从我们夺下太平堡的控制权,到鄂尔多斯万户集结起足够的兵力,中间有15天的时间。达阳接到我们夺下太平堡的消息后,马上请求他的父汗出兵调解,大概也需要10天,也就是说,我们至少要保证坚守太平堡15到20天。守城不是野战,炮可以少一点,甚至用桦木炮都能凑合,可是飞雷和手榴弹是必须的。”

于硕刚要说什么,张亦隆就挥手制止了他,“小于,你不要以为你能轻松一点,坚守太平堡不需要太多的人手,我估计有一千人差不多了,剩下的人马要做好两手准备,万一达阳的援军不能及时到来,那么就要靠我们自己去解围。”

于硕长舒了口气,振威军主力去解围就不能靠扔手榴弹了,鄂尔多斯万户起码也能动员一二万蒙古骑兵,要想在野战中震憾住他们,让他们老老实实坐下来太平堡的归属,火炮就是必要的先决条件。

正所谓,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看到于硕放松的表情,张亦隆没好气的说,“你也别得意,小胡已经拿出手榴弹和飞雷的砂模了,你设想的那几种炮也要尽快落到实处!”

于硕估举手投降状,“张哥,我今晚就画图。不过,我得问一句,你们二位觉得6、9和12磅这三种野战加农炮哪个更现实一点?”

张亦隆在来时的路上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所以回答的特别快:“9磅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9磅加农炮炮重大概是2100斤,弹重9磅,用药3磅,也就是3斤多一点,也不算太耗费火药。”

胡新明也表示同意,“我记得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的主力野战炮就是9磅加农炮,当年能把清军打得屁滚尿流,现在打个蒙古骑兵也应该问题不大。”

于硕有些发愁,他本人更喜欢威力较大的法制12磅加农炮,要射程有射程,要精度有精度,发射重型霰弹时对骑兵冲击也有较好的效果,虽说一门12磅加农炮只比9磅加农炮多装1磅火药,可是对于火药本应紧张的振威军来说,确实是能省就省。

“好吧,那我就先试试能不能铸出能用的9磅加农炮!”于硕为这场炮弹之争,划下了句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