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八章 唐隆政变

唐宋传奇 第八章 唐隆政变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韦后既行弑逆,秘不发丧。太平公主闻中宗暴死,明知死得不明不白,却又难于发觉,只得隐忍,急与上官婉儿商议扶立相王。韦后与安乐公主都不肯,乃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李重茂年方十五,韦后临朝听政。

相王李旦生有六子,长子即李成器,从前曾立为太子,次子李成义,封衡阳王,四子隆范,封巴陵王,五子隆业,封彭城王,季子隆悌,封汝南王,已经早死。隆基排行第三,系相王妾窦氏所生。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

公元689年,武则天命令李隆基过继给李弘为子,继其香火。

李隆基五岁时,父亲李旦被祖母武则天废除帝位,迁居东宫。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怒目而视喝道:“这是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说完扬长而去。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不过没有责怪他,反而更加宠爱他。

这年六月,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他们对政变的士兵们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

韦氏正在太极殿留宿,蓦然听到外面乱哄哄,连忙起来。她只穿了一件小衣单衫就慌忙跑出后门。正碰上杨均和马秦客,韦氏连忙呼救。二人搀着韦氏跑进骑兵营,请求他们保护。谁知营中军士一刀一个先把杨均和马秦客砍死,接着来砍韦氏,韦氏吓得浑身发抖,哭着哀求饶命。众人嚷嚷道:“你这弑君的淫妇,人人得而诛之,如今还想活命吗?”说着就有人手起刀落把韦氏的头颅砍下,然后将首级献与李隆基。李隆基派人搜捕韦氏一家,连同他们的亲信全都斩首,襁褓小儿也杀得一个不留。韦后被废为庶人陈尸市曹。

时已黎明,刘幽求等驰入宫中,安乐公主深居别院,这时还不知道外面事变,方早起新沐对镜画眉,忽觉得头上暴痛,只叫得一声阿哟,已是头破脑裂死于非命。

刘幽求诛死安乐公主后,又去搜捕上官婉儿。婉儿本是个聪明女子,竟带着宫人秉烛出迎。她将相王参政的草制从袖中取出示与刘幽求,且托他婉告李隆基期免一死。幽求见她娇喉宛转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出来。凑巧李隆基入宫,刘幽求就将草制呈上,替婉儿代为申辩。李隆基道:“此婢妖淫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了。”即命左右去取婉儿首级。不消片刻一个红颜绿鬓的头颅便携至李隆基面前。

唐隆政变前,李隆基并未把兵变的计划告诉李旦。他对刘幽求等人说道:“此番举事是为了挽救大唐社稷,事成福祉自然归相王,万一事败我们以身殉国便是。现在将计划告知相王,他若赞成,就是让他也参预这种危险的行动,若不赞成,必然会坏了大事。”政变成功后,李隆基请李旦入宫稳定局势,并叩头请罪。李旦抱着李隆基哭道:“大唐江山全靠你才得以保住,你的功劳最大,有什么罪呢?”

随后李旦携李重茂登上安福门安抚百姓。

李隆基被拜为宰相,进封平王,并统率万骑禁军控制皇城内外。太平公主假传少帝命,说愿意让位相王,相王极力推辞。刘幽求入语宋王李成器与平王李隆基道:“从前相王已居宸极,众望所归,今人心未靖,国难初纾,请相王早日即位以镇天下。”李隆基道:“父王虽有天下,犹且让人。今少帝为兄子,怎肯移去?”刘幽求道:“众心不可违,况社稷为重,君为轻,二王应力谏相王为是。”李成器、李隆基乃入见相王,极言人心归向,国事攸关,不如早正大位云云。相王见二子恳求,也就答应了。

次日早朝,茫然无知的少帝李重茂径至东隅西向而坐。太平公主早在殿中,众大臣一齐趋入后,公主对众朗言道:“嗣皇欲将帝位让与叔父,诸公以为可否?”刘幽求跪答道:“国家多难,应立长君,相王慈爱任重,此事正宜速行。”大众齐声赞成。少帝心想:我什么时候说要让位了?因此呆坐不动。这时太平公主趋至座前高声与语道:“人心尽归相王,此处已非儿座,可即趋下。”说完一把将他拖落。相王徐步前行,到少帝刚才坐过的位置上昂然坐定,群臣伏称万岁。拜贺已毕,复拥相王出殿,御承天门大赦天下,是为睿宗皇帝。

唐睿宗与大臣商议太子人选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理应由李成器入主东宫,可李隆基参与政变功劳较大。李成器这时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初唐时期,太子就像吕布义父、韩国前总统一样,属于高危职业。每个皇帝的首任太子都没有好下场,最后登基的通常是第二任甚至第三任。

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死于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未遂,被父皇废黜,赶出长安,郁郁而终。

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失败,为部下所杀。

李成器如果不识时务,恐怕又要上演一次玄武门之变了。因此他不惜流涕满面,坚决辞让太子之位。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自恃功高,经常干预政事。睿宗遇到困难时也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有时太平公主不来朝谒,即令宰相就第咨询。太平公主见太子年少,不以为意。后来睿宗愈来愈倾向太子。太平公主觉得李隆基妨碍自己参政,便想另易太子。于是造出一种谣言,说太子非长,不当册立,将来必有后忧。睿宗不为所动,到了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奏请立后,睿宗道:“故妃刘氏及德妃窦氏同死非命,尸骨无存,朕何忍再立继后呢?”竟追册刘氏、窦氏并为皇后。公主不免忿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