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八十八章 郭崇蹈之死

唐宋传奇 第八十八章 郭崇蹈之死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郭崇韬效力的第一个主子是李克用的堂弟李克修,史书上说他“累典事务,以廉干称”,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和廉洁奉公,郭崇韬颇得李克修赏识。李克修死后,李克用召郭崇韬担任外交官典谒,曾奉旨到凤翔跟节度使李茂贞谈判。郭崇韬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深得李克用的信任。

等到李存勖继任一把手后,郭崇韬更是成为新领导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担任中门副使,与孟知祥等人一起参与军机,级别虽然不高,却可以随时见到李存勖。后来孟知祥请求外放,说了郭崇韬不少好话,郭崇韬也因此转正为中门使。

郭崇韬擅长军事谋略,特别是化险为夷的军事谋略。主要体现在三件大事上:

第一件大事是:镇州反了张文礼,李存勖三丧其师,四折大将,野心勃勃的契丹首领阿保机打着救援张文礼的旗号,向着李存勖的背后杀来。众将皆恐,一向敢想敢干的李存勖也犹豫不定。

关键时刻,郭崇韬对李存勖说:“阿保机这次领兵南下,并非为了救镇州,而是冲着中原的财物而来。因此我们只要挫败他的前锋,让他知道中原的财富虽好,想要的话除非拿命来换,他肯定会退兵的。我军刚刚战胜梁军,士气正盛,正好趁此良机驱逐契丹,威震天下!”一语点醒梦中人,李存勖听从郭崇韬的意见,挥师北进与契丹军队交锋,果然力挫强敌。

郭崇韬非常喜欢读书。镇州攻下以后,李存勖派他去验收府库,有人用珍宝向他行贿,他一概回绝。最后只是买了些书籍而已。他和其他的将领不同,不是贪求财物,而是对书籍感兴趣,因为书中可以学到很多治国之道和军事谋略。

第二件大事是,梁唐之争陷入胶着状态,如何实现快速灭梁伟业,成为李存勖必须解决的头号难题。当时困在杨刘镇的李存勖不得不面对后梁大将王彦章的进攻,打得难解难分。这时郭崇韬一针见血地指出:“王铁枪之所以拼命攻打我们,其目的就是想夺回他的老家郓州,然后将我们赶回河北。现在我们只要摆出增援郓州的态势,让其往返奔波疲于应付,王铁枪必败!”

获得李存勖的同意后,郭崇韬亲自带领一支军队渡河南下,摆出救援郓州之势,并在渡口要害连夜抢修工事。为了确保工程进度,郭崇韬亲临一线督促指挥,十分疲劳,实在忍不住了才在行军床上打了个盹。忽觉裤子里一凉,惊醒后忙命亲兵观看,却是一条蛇。三天之后,工事修好了,梁军也闻风而至。

此时的城垒刚刚建成,并不十分稳固,加上王彦章督阵猛攻不止。危急时刻,郭崇韬身先士卒,不顾一切地指挥抵抗,哪里有险情就冲到哪里。最终,仓促建成的城垒岿然不动。王彦章只好折回再攻杨刘,如此反复,王彦章师老兵疲士气低落,最终杨刘之围以晋军获胜结束。

王彦章被段凝取代。段凝上台后改变战术,率领梁军主力进攻魏博,摆出一幅反攻的架势。这让李存勖君臣颇感困惑。

幸好后梁大将康延孝投入唐营,将梁军虚实情况告知李存勖。郭崇韬劝谏李存勖道:“梁军主力悉出,汴京空虚,陛下正可长驱直入攻入汴梁。而且今年收成不好,军粮仅够半月,拖延不得。陛下做事顺应天时,必有神灵保佑。”

郭崇韬的分析和建议切中李存勖下怀。当日李存勖即率军从郓州启程奔袭汴梁,仅仅八天时间,唐军就兵不血刃攻入大梁逼死梁末帝。率军回援的段凝闻讯立降。

灭梁大战,郭崇韬虽未亲临战阵,却被任命为镇州和冀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并获赐铁券,可以免除十死。不久还当上了枢密使,成为后唐军界第一人。

第三件大事后唐灭了后梁,并没有改变天下混乱的格局,李存勖的李天下并不稳固。正好李存勖听说前蜀之主王衍是个典型的阿斗,只知享乐政局混乱,决定拿他开刀。

李存勖以自己的儿子魏王李继岌为都统,以郭崇韬为招讨使,兵发蜀国。唐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很多蜀军望风而降,仅仅70天,唐军攻入成都,王衍自缚请降。郭崇韬的功劳簿上再添一个灭国大功。而且这次比上次更牛的是:上次只是动动嘴,这是却是跑断腿。

盛极而衰,万物皆然。就在郭崇韬的功业一时无人能及的那一刻,一系列针对他的谗言、陷害也接踵而至。以前郭崇韬在李存勖身边,李存勖对他颇为倚重,别人动不了他。现在郭崇韬远离李存勖,而且建立了不赏之功,那些忌妒、仇视郭崇韬的人如同咸鱼翻身一样,疯狂地将各种脏水泼向郭崇韬。

随着灭蜀的成功,郭崇韬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本来李继岌此时还年轻,和郭崇韬也没起太多冲突。但他身边的宦官们看见郭崇韬门前车水马龙,送礼巴结的人络绎不绝,就千方百计地在李继岌面前挑拨是非,陷害郭崇韬。

五代时期,有枪就是草头王,想当年孙儒同志一言不和就把自己的主将杀死,然后自立为带头大哥。这样的事太八卦了。

不久宦官向延嗣带着李存勖的命令到达成都,命郭崇韬班师。郭崇韬听说是个小黄门传旨,竟然不肯按礼节郊迎,向延嗣气愤不已。

此时李存勖也收到蜀地报告,发现战利品不够多,颇为不满。向延嗣趁机进谗道:“臣问过很多蜀人,都说蜀地的珍宝美女进了郭崇韬的府内,少说也有黄金上万两,白银数十万两。郭崇韬的儿子郭廷诲贪得也不少。可是,您的儿子魏王却只得到几匹老马而已。”本就对郭崇韬逗留蜀地不快的李存勖立马怒容满面,命宦官马彦圭火速赶往蜀地调查郭崇韬是否班师,如班师则已,假如有意推迟逗留,就和李继岌除掉他。

盛怒之下的李存勖昏了头,调查朝廷重臣岂能儿戏,更不能让本就对郭崇韬强烈不满的宦官主持,这不是明摆着把昔日的大功臣送到人家的刀口上吗?

向延嗣见李存勖对于如何处置郭崇韬还没有作出最后决断,又变本加厉地向刘皇后诉苦,刘皇后秒忘了郭崇韬当年力主她正位中宫的恩德,哭着请求向延嗣想办法保全李继岌。

向延嗣阴险地对刘皇后说:“祸乱发生只在瞬间,怎么会有时间从数千里之外再请旨呢?”刘皇后一听就慌了,又去找李存勖,李存勖这时还没有糊涂透顶,坚持先调查再处理。一心挂念儿子安危的刘皇后索性自己写了一道教令,让马彦圭交给李继岌,让他先动手杀掉郭崇韬。

看了母亲的教令,李继岌说:“六军将发,郭令公并无其他过错,我怎能做这种负心之事呢?”李从袭等人痛哭流涕地说:“圣上既然有口谕,大王如果不当机立断,万一中途机密泄露,我们就没命了。”李继岌说:“圣上没有正式诏书,单凭皇后的教令怎么能杀朝廷大臣?”李从袭见李继岌不肯听从,又故意制造事端使郭崇韬得罪李继岌,然后再进行挑拨。李继岌毕竟年轻没有经验,于是就站在了宦官们一边。

第二天早晨,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议事,李继岌上楼躲开,命心腹李环藏着铁锤立在阶下。郭崇韬昂首挺胸前来,刚走上台阶,李环举起铁锤猛力一击,郭崇韬霎时脑浆迸裂死于非命。

继岌见李环得手,只好下楼宣示后教,收诛郭崇韬儿子郭廷诲、郭廷信。郭崇韬左右统皆窜避,惟掌书记张砺诣魏王府前抚尸恸哭。

唐主尚不知成都发生变故,饬令李继岌还都,命太原尹孟知祥就任西川剑南节度使。

孟知祥接到任命后赶往洛阳陛辞。李存勖设宴款待。他对孟知祥说:“我听说郭崇韬有异心,你到成都后将他给我杀了。”孟知祥却说:“郭崇韬是国家功臣,不应该杀他,等我到成都后观察一下,如果他没有异心便将其送回。”同光四年(926年),孟知祥抵达成都时,郭崇韬已经被冤杀了。

郭崇韬班师稍微迟了一些,这并不是因为他有异心,而是蜀地刚刚平定,山林之中盗贼很多,而孟知祥又没有到任,郭崇韬便派将分路去招抚各地,他怕一旦班师之后,地方会再发生混乱,没想到这给马彦圭当成了借口。

却说唐主令王衍入觐,赐他诏书道:“固当裂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王衍奉诏大喜,语母及妻妾道:“幸不失为安乐公!”

于是转告李继岌,愿随入洛。李继岌留部将李仁罕、潘仁嗣、赵廷隐、张业、武璋、李延厚等辅佐孟知祥守成都,自率大军启程,押同王衍家属向东北进发。沿途山高水长,免不得随驿逗留。伶官景进入白唐主道:“西南未安,王衍族党未免谋变,不如早除为妥。”

庄宗听从景进建议,派宦官向延嗣下诏诛杀王衍君臣一行,以防止其趁势作乱。李存勖的诏书原文为“王衍一行,并宜杀戮”。这道命令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杀了王衍以及跟王衍同行的人,这就包括了徐氏姐妹以及前蜀官吏、侍从及其家人。

按照当时的制度,诏书正式下达之前,需要枢密使进行复核,在确认无误后才能颁布。当诏书传到枢密使张居翰处进行复核时,张居翰认为王衍君臣既已投降,现在又出尔反尔将其诛杀,实在不合天理人情。更何况诏书所杀之人不仅包括王衍一家,还包括千余名随从人员,他们全都是无辜之人,怎么能说杀就杀呢?

张居翰虽然是太监,但为人正派,极有同情心,所以在拿到诏书时,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把里面的“行”字涂掉,改为“家”字。向延嗣此前并不知道诏书的内容,所以在拿到“修改版”后并没有怀疑,并照此到前线宣旨。西京留守接诏后即到秦川驿中收捕王衍全眷,尽行处斩。王衍母亲徐氏临刑时大呼道:“我儿举国迎降反加夷戮,信义何在?料唐主也将受祸了。”

徐氏母子既死,王衍所有妻妾金氏、韦氏、钱氏等一并陨首。惟幼妾刘氏最为少艾,发似乌云脸若朝霞,监刑官瞧着暗生艳羡,指令停刑。刘氏慨然道:“国破家亡,义不受污,幸速杀我!”【不没烈妇。】刑官无可如何,乃概令受刃。

不过与王衍同行的一千多名随从人员,因着张居翰的一善之念得以保全。

王衍一家被杀后,唐庄宗还没来得及追究张居翰擅改诏书的罪过,便在洛阳被叛军将领郭从谦射杀,李嗣源进入洛阳称帝后,更没空追查此事。直到张居翰死后数年,他擅改诏书救活千余人命的事情才得到披露,世人闻之无比钦佩。欧阳修在为宦官作传时,对张居翰推崇备至,称赞他是一位仁德君子。以刑余之身能得到道德大家如此称赞,张居翰绝对配得上“伟大”二字。

那时唐主已下诏暴郭崇韬罪状,并杀郭崇韬三子,抄没家资。睦王李存乂系唐主第五弟,曾娶郭崇韬女儿为妻。宦官欲尽诛郭崇韬亲党杜绝后患。乃入奏唐主道:“睦王闻郭氏诛夷,攘臂称冤,语多怨望。”

唐主大怒,竟发兵围攻李存乂府第,悉加诛戮。

郭崇韬对于李克用父子忠贞无二,而且屡建奇功,西平蜀地更是功高盖世;可在政治和为人处世方面,郭崇韬的军人性格就显得有些不足。他在进军蜀地的时候对李继岌说:“蜀地平定之后,大王就是太子了,等到将来登基后,最好全部除去宦官,就连骟过的马也不要骑。”宦官们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就算张承业这样忠贞的人还活着,也不会原谅郭崇韬说的这些不负责任而且带有侮辱性的话。

郭崇韬的第二个缺点就是气量狭窄容不下人,在他功高权重的时候,他的同事豆卢革向他献媚说:“汾阳王郭子仪是代北人,后来迁移到华阴,侍中大人您世代在雁门,和汾阳王大概有些关系吧?”郭崇韬顺水推舟地说:“乱世之中家谱不幸丢失,先人们常说汾阳王是我们的世祖。”豆卢革接着说:“难怪大人如此英武多谋,原来是汾阳王的后代。”从此郭崇韬就以郭子仪的子孙自居。他自己这样也就算了,郭崇韬却要求别人也要有高的门第才能做高官。他派人审查官员们的门第,一旦发现门第不高,轻的革职,重的还要治罪。有旧功臣要求升职,他便酸溜溜地说:“我非常了解你,知道你很有才干,但可惜门第有点低,我不敢提拔你,否则要让名流耻笑。”由于以门第看人,郭崇韬丧失了一些旧臣的支持,再加上他的排挤,更加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后来兴教门之变后,唐庄宗李存勖被杀,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为郭崇韬恢复了声誉,并下令将郭崇韬归葬故里,这位名将死后才终有所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