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七十六章 铸成大错

唐宋传奇 第七十六章 铸成大错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公元905年(天祐二年),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十分恼火,他手下的牙将李公佺阴谋造反,虽然被他发觉,但李公佺烧杀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面对满目疮痍,罗绍威气不打一处来,手下这支部队让他相当头痛。

罗绍威的头痛是有理由的,魏博牙兵是由魏博第一任节度使田承嗣一手创建的。他们本来只是保护节度使的亲兵,人数并不多。但随着职能的增加,人数的扩编,逐渐成为魏博各支部队中最为精锐的王牌。

但这支精兵却是一把双刃剑,令各地诸侯望而生畏,同时对魏博节度使也是巨大的威胁。他们成为骄兵悍将不服管束,稍不如意就发动叛乱改易藩帅。这支部队恶名远扬,当时人称“长安天子,魏博牙兵”。

罗绍威考虑到这支牙兵难以驾驭,他不想走前几任节度使的老路,所以下定决心要将其铲除。早在朱温西征时,罗绍威就派人向朱温密报,求朱温帮助自己铲除境内牙兵,但当时朱温正忙着篡位,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朱温根本没有搭理,而罗绍威本人对牙兵又无力压制,所以只能暂且将此事放下。

等到天祐二年七月,魏博牙将李公栓密谋作乱,这事儿愣是被罗绍威发现了。李全栓一把火烧了府衙,带兵逃亡沧州投奔刘守文。这事儿一出,罗绍威更觉得自己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他本来打算以大量的财物拉拢牙兵,可收效甚微;便打算干脆消灭这支部队,一了百了。

但消灭他们谈何容易,魏博牙兵自从创建以来已经近两百年的历史,对外蛮横,对内骁勇。罗绍威自感没有把握,只好又求助于朱温。

求助朱温出于两个原因。一来朱温与罗绍威是亲家,朱温的幼女嫁给罗绍威的儿子;二来前几年刘仁恭攻打魏博时,朱温出手帮助了罗绍威,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朱温收到信后大喜。他早就想吞并魏博了,只是魏博牙兵太强悍,正面开战必定死伤惨重。这次罗绍威自己送上门,就别怪他心狠手辣了。

恰好罗绍威的儿媳、朱温的女儿去世,朱温派部将马嗣勋以“助葬”的名义,带领一千多名精兵假扮仆人来到魏州。

外援赶到,罗绍威也不犹豫,他命人偷偷将牙兵武器库中的弓箭锯断,盔甲凿穿。当时魏州的牙兵虽然有八千多人,但是没有了武器,如同老虎没有了牙齿,在罗绍威与马嗣勋的里应外合之下,这八千多人悉数被杀。骄横百年的魏博牙兵被连根拔除。

看着满地牙兵的尸体,罗绍威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再受牙兵的气了!

可惜事情的走向和罗绍威的预料完全相反。罗绍威以为只要牙兵被诛杀,魏博的其他军队心生畏惧,就会服从自己的号令。没想到魏博的其他军队和牙兵们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听牙兵集体被杀,魏博其他军队都感到害怕,当年四月,魏博大将史仁遇聚集部众数万人在博州(山东聊城)发动叛乱,魏博诸军群起响应,旬月之间,魏博军除却魏州之外,其余贝、卫、澶、相、博五州及各县之地纷纷落入叛军之手,就连魏博随汴军驻扎在深州的那支队伍也趁机发动了叛变。

这场叛乱直到当年七月才彻底平息,朱温也直到七月二十一日才带兵返回汴州。这半年间,朱温的十万大军光是吃掉的猪、牛、羊就价值七十万钱,消耗掉的粮食和物资也足足七十万钱,罗绍威用来给朱温上贡和劳军的费用高达一百多万钱,因为叛乱所毁于一旦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

罗绍威的愿望达成了,再也没有牙兵能够威胁他了。但是他突然发现,强大一时的魏博镇已经无兵可派,成为了一个空壳。在强敌环伺的唐末诸侯中,魏博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罗绍威悔恨一场,然而这事儿还没完,朱温前脚刚走,刘仁恭父子就趁着魏博内乱来趁火打劫,父子俩分别在幽州沧州整顿兵马遥相呼应,随时都有可能发动对魏博的致命攻击,罗绍威只能再一次向朱温求助,朱温很爽快地再次出兵河北,于九月十七日进入义昌军辖境,在沧州西北50里的长芦县安营扎寨,并派人将沧州团团围困。

朱温攻打沧州的军队路过魏博时,沿途500里,梁军的所有粮草军需罗绍威全包了。朱温回军时旧病复发,留在魏州养病。罗绍威害怕朱温吞并自己,趁机对他说:“如今天下跟梁国为敌,是因为唐朝还在。唐朝也该灭亡了,您还是趁早取代它吧。”朱温大喜,返回京师篡位。

虽然朱温对罗绍威不错,但这种仰人鼻息的生活,作为曾经的军阀来说,又怎么过得习惯呢?罗绍威不无后悔地对身边人说:即使将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都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啊!这就是“铸成大错”这个成语的来源。

朱温称帝后想在洛阳定都。罗绍威连忙采伐上好木材,建造了两栋奢华的殿阁。造好之后,他把殿阁放在浮桥上运往京城。百官看了都说罗绍威忠心可嘉,朱温也感慨地把罗绍威比作萧何,从此投桃报李,对罗绍威多有照顾。每次有重大军情,朱温总是派遣使者快马询问罗绍威的意见。罗绍威俨然成为朱温手下的头号红人。

然而34岁那年,罗绍威病倒了。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他的儿子只有十来岁,他担心自己死后,孩子会被手下的小兵杀掉。于是他主动上表,请求朱温派遣一位重臣来镇守魏博。朱温知道罗绍威的用意,立即派钦差前去告诉罗绍威:“万一你有什么意外,我必定让你的子孙享受富贵!”钦差又召集三军,宣布罗绍威的儿子就是后梁王朝在魏博的法定继承人,任何人敢于反对,就是和整个后梁朝廷对抗。

罗绍威很欢喜朱温的这个态度,只是牙兵的可怕还是让罗绍威刻骨铭心。带着深深的担忧,罗绍威去世了。

罗绍威死后,朱温让杨师厚驻扎在魏州,防备太原的李存勖。杨师厚镇守魏州时,虽然拥有强大的后梁精锐部队,但他并不是魏州节度使,这是由于朱温对他的猜忌。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第一代创世祖就是杨师厚。

杨师厚,颍州斤沟人。黄巢军转战南北,兵锋直指长安。杨师厚内心波涛汹涌,不愿穷苦终身的他决心在乱世中找寻一条光明之路,毅然加入了李罕之的队伍。李罕之是一位杰出的变脸专家和刮地皮能手,先后投靠过黄巢、李克用、朱温,妥妥的三姓家奴,而且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烟火断绝。因为曾攻下不肯降服的摩云寨,所以被称为李摩云。这家伙显然和吕布有一拼,但他从来没搞过自立,只是仗着自己的实力去依附更强者。

杨师厚跟着这样的主子只会恶贯满盈,绝对不会摩云而上。

有一段时间,李罕之和李克用打得火热,为了讨好这个沙陀大佬,李罕之借李克用遭遇上源驿之难,亲兵损失惨重之机,特意选了帐下百名精壮之士献给李克用作备胎,其中就有杨师厚。本来想跟着李罕之混出个名头的杨师厚立马委屈了,自己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现在却如同物品般地被送给别人。偏偏李克用帐下猛士如云,杨师厚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充其量就如同未得意时的韩信,只能当个执戟郎。

杨师厚是个有理想的青年,当然不乐意在李克用的手下蹉跎岁月,他毅然当了逃兵。杨师厚经过两次遇人不淑之后,迅速成长起来,他决定好好地选一个老板,绝不能有奶便是娘,虽然能吃饱一时,但最终会挨饿一生。这次他选定了自己毕生为之效命的真主,就是同样造反起家的朱温。

果然,朱温自从和李克用在上源驿闹掰后,对于从李克用阵营里叛逃出来的人都非常器重。他一眼就看出这个杨师厚有前途,于是让他当了宣武军的押衙,然后就让他当了曹州刺史。想一想,头两天还是替领导堵枪眼的大头兵,今天就是一方大吏。士为知己者死,杨师厚对新老板感恩戴德。

902年,杨师厚开始跟随朱温抢夺中央控制权。当时,朱温遭遇李茂贞的强力阻挠,野心同样不小的李茂贞是当时的西北王(岐王),气势一点儿不比朱温差,只不过杨师厚很给力,秒杀了李茂贞的西北劲卒,顺利地将唐昭宗抢到手,朱温美美地当了一回曹阿瞒。

907年,朱温称帝后大封功臣,自然少不了杨师厚的好处,杨师厚被授予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第二年,加检校太傅。第三年,直接封弘农郡王,兼潞州行营都招讨使。任何朝代异姓封王都是不容易的,足见朱温对杨师厚的好感并没有随着岁月而磨损。

不久忠武节度使刘知俊背叛后梁,投靠朱温的另一个冤家李茂贞,还引军占据长安。虽然此时的长安是废墟一片,但它的政治意义大啊。朱温立国不久就丢了长安,龙威有损啊。

朱温眼里容不下这些虾兵蟹将,命令杨师厚督师进讨。此时朱温不再压阵,而是全权委任杨师厚,足见杨在朱温心中的份量。

李存勖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朱温窝里反啦,立刻率周德威、丁会、符存审等引兵南下。为了策应刘知俊,晋军强攻晋州。杨师厚闻讯后一客不烦二主,立马率军驰援,迅速突破晋军控扼的蒙坑险地,干净利落地解了晋州之围。李亚子没咒念了,只好无功而返。朱温没有啥好赏赐的,就授杨师厚为陕州节度使、西路行营招讨使,成为朱家天下的西部屏障。

杨师厚对朱温忠心耿耿,朱温却对他起了杀心,他怕自己命不久矣,自己的后代本事不济,难以压服这头战狼。可是他找不到杀杨的借口,只得命他屯兵魏州,离梁都越远越好。

不久纵横乱世的朱温悲摧地死在自己的儿子手上。说实话,如果朱温真的下决心除掉杨师厚,杨师厚恐怕在劫难逃。可惜朱温没来得及施展手段,也没有交待自己的接班人怎样除去杨师厚,这就注定了他的后人将生活在杨师厚的羽翼下,任凭心理阴影面积不断扩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