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六十九章 李克用遗命三支箭

唐宋传奇 第六十九章 李克用遗命三支箭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李克用因军务倥偬,半年不解,免不得忧劳交集,竟致疽发背中。卧床数日,疽患尤剧,无药可疗,自知病将不起。

张承业与李嗣源听说后赶忙来至寝室,只见太妃刘夫人,次妃曹夫人在一旁不住流泪。晋王之弟李克宁与三太保李存勖见张承业来到,也只是拱手行礼不敢多言。

等候少顷,见太医从屏障之后走出,张承业凑近问道:“晋王之病可否医治?”

太医道:“晋王之症乃是情志难酬,气血失调已成内伤,非药物可医。”众人一听哭的哭,急的急,忽闻屏障之后李克用问道:“方才言语者,可是张承业?”

张承业隔帐答道:“正是老奴。”

李克用道:“承业到孤近前说话。”张承业轻步绕过屏障来至内室,只见李克用面容憔悴,毛发已白大半。张承业不觉潸然泪下,跪地道:“老奴张承业拜见晋王千岁。”

李克用无力地盯着张承业说:“承业快快平身,快将潞州军情如实报来。”

张承业含泪道:“朱温调集青州、陕州、冀州诸路兵马,共计十万人包围潞州,二太保手中兵马不过万余,九太保回来搬兵,周德威已率兵驰援。”张承业哭道:“千岁您不能再操劳军政大事了,身子吃不消啊。”

李克用道:“老夫征战一世却未能扶保社稷平定朱梁,有愧唐主呀。这次孤王管不了潞州了。欲将复唐大业及托孤重任托付承业。”

张承业道:“当日老奴冒死传送血诏,晋王誓战朱贼而保承业一命。千岁大恩大德老奴永志不忘。莫说托付,就是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李克用略点了一下头道:“承业虽是内侍臣出身,但为人忠正,处事深谋远虑,有匡扶宇宙之才,孤麾下众人无人可及。孤欲立存勖继承老夫之志,官场险恶,还望承业多多教诲。”

张承业跪地道:“晋王之托,老奴没齿不忘。”

李克用道:“承业去唤八太保来见。”张承业滴泪而退。

张承业本姓康,不过在唐朝的宦官有收养义子的习惯,于是年幼的张承业就拜了内常侍张泰为义父,小心谨慎,一步一步的在并不安稳的宫中生活下来,一边读书学习,一边积累着资历和人脉,希望有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他在光启年间曾主持郃阳(今陕西合阳)军事,获赐紫衣,后升任内供奉。

乾宁二年(895年),张承业因多次出使渭北,被任命为晋王李克用的监军,随河东军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他在战争结束后,被改任为酒坊使。

乾宁三年(896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打长安,唐昭宗欲到太原避难。张承业因与李克用交好,被任命为河东监军,前往太原安排迎驾事宜。但唐昭宗最终却逃往华州,并未前往太原。张承业又被加为左监门卫将军。

客观地说,唐朝的太监是有军权的,晚唐的军事支柱神策军就掌握在太监手中,但是当黄巢的军队攻下长安城后,已经腐朽到不堪一击的神策军根本无法保卫皇室,不得已,唐僖宗将权力下放到各个藩镇,要求他们派出军队救亡皇室,镇压叛乱,从这时候开始,各镇节度使们终于取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从形式独立变为实际独立,大唐朝廷再也没有办法削弱他们的影响力了。

尽管如此,大唐并没有放弃努力,在黄巢起义被镇压后,唐帝国还是派出了一以贯之的太监监军去往各个藩镇,希望通过最后的一点影响力对藩镇的扩张进行约束。

李克用是个沙陀人,说来也奇怪,他跟空降过来的张承业十分投缘,很快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然而此时的张承业,也不过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上的一个普通监督官员。

昭宗上台后,在军阀朱温的支持下,向各个藩镇发布命令,要求诛杀所有太监监军,李克用也接到了这个命令,但李克用不忍杀死张承业,将其藏在斛律寺中,并杀死一个罪囚以应对朝廷诏令。张承业因此得以幸免。李克用把张承业当朋友看待,张承业自然也死心塌地为李克用出谋划策。

李克用接着又唤来八太保李存璋,李存璋跪地生泪。李克用道:“存璋自十岁伴孤为仆,护卫左右形影不离,可谓忠肝义胆赤诚可见。孤将立存勖继嗣王位,奈何诸将各握重兵,各有所想,恐存勖年少稚嫩难辨是非。存璋今后要护卫存勖左右,倘若有人心存二志,存璋尽可杀之,孤王只此一托。”李存璋泪流面额,叩首明誓。

李存璋出了屏风后告知王叔李克宁,说晋王欲见他。李克宁转入内室跪地而哭。李克用道:“克宁快坐下说话。”李克宁紧握李克用之手道:“兄长自有神命护体,定能挺过此症。”

李克用道:“为兄已知天命,岂敢再有他图。想我朱邪世家个个为社稷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今只剩你我兄弟。克宁为人仁孝,诸兄弟之中最贤。今为兄欲立亚子继承王位,克宁乃其叔父当为众将之首,上则匡主,下则正臣,以保存勖成就大业。”

李克宁抽涕言道:“兄长之托,克宁铭记于心。”

李克用道:“还有一事,倘若存勖有悖人伦,不能成器,克宁当杀而代立。”

李克宁赶忙跪倒曰:“愚弟发誓宁为伊尹、周公,绝不负兄长之托。”

李克用没有说什么,只是让克宁唤进李嗣源。

李嗣源作为李克用的几个勇将之一,在朱温与李克用梁晋争锋中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

李嗣源每次作战,必率领五百名精锐骑兵冲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李嗣源每次带头冲锋,“横冲都”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由此,李嗣源和他的“横冲都”名扬天下,威震四海。

李嗣源生性谦和,每有战功,从不在众人面前夸耀。他曾与诸将聚会,听着诸将争功,从容地道:“你们都是用嘴击贼,而我却是用手击贼。”诸将惭愧不已。

后来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后退守青山口。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胜过被囚。”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送命!”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以告安抚。并说:“没有吾儿,怕是要被梁军嘲笑我朝没有良将了。”可见李嗣源在晋王心中的分量!

李嗣源转入屏障之后跪地哭道:“孩儿嗣源拜见父王。”

李克用对李嗣源说道:“嗣源十三岁便随孤出兵,乱云州,战阴山,攻长安,追黄巢,上源驿救主,沁水河亡命,攻占平山。功劳居众人之上,可继承孤王之位也。”

李嗣源闻言伏地说道:“孩儿蒙父王养育之恩,万不敢生此邪念。少主人存勖乃父王嫡子,存父王雄风,嗣源愿尽人臣之道,永不相负!”

李克用脸生红光欣慰地说:“当年朱瑶花被杀之后,人言嗣源曾伏地大哭。我儿重情更重义,可堪大任。孤赐你柱国将军之号,永镇各太保之首。”李嗣源叩首谢恩退下。

李克用又令刘、曹二位夫人入内。二位夫人跪于床前哭泣不止,李克用手扶刘夫人之头,眼观曹夫人之容,哀声说道:“二位夫人伴随克用转战南北,多受颠簸。今孤命在旦夕,以后二夫人当深居宫中,以勤俭持家,不可挥霍朝廷财资而负国家。”二位夫人连连点头称是。

李克用令人撤掉屏障,众人知晋王将有训谕,便全部跪倒。李克用道:“孤王将承天命而去,有负李唐君恩,恨不能定鼎中原收复河山。将别诸公之际,以家事相托。亚子存勖仁孝忠勇,公等当尽心辅佐以图霸业,勿负孤心。”

李存勖小名亚子,从小勇猛过人,很受父亲喜爱。当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嬉戏时,十一岁的李存勖就已经随父出征了。打了胜仗之后,李存勖随父亲一起觐见唐昭宗。看到这个英气逼人的少年,唐昭宗甚为欣赏,还令其上前轻抚他的背说:“此儿日后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比其父更为勇武!”正是因为唐昭宗的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李存勖才得了“亚子”的小名。

李存勖祖辈都是武将,虽不能说是目不识丁,却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文才,但李存勖却是文武双全。他通晓音律,能谱曲,擅二字叠,可自制辞谱,让后人为之惊艳、赞叹。

李存勖将自己的音乐才能用于军队,自写歌词,自谱曲子,让将士一起放声高唱,称为御制军歌。作战前将士们齐唱军歌,作战时也就忘掉了生死,唱歌打仗可算是李存勖的用兵一绝。

朱温占据汴州时,和占据河东的李克用争斗不休。急躁的李克用非常苦恼,又因为自己兵力不足,无法一举剿灭,所以时常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年幼的李存勖就对父亲说:“朱温想要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只需静观其变,积蓄力量,等待他与诸军阀混战疲惫之极,一举灭之即可。”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温对抗。由此可见李存勖虽然年幼,却颇有见识。

除此之外,李存勖还是一个以大局为重,非常有谋略的军事家。他自幼随父作战,经常给父亲出谋划策。当时占据幽州的刘仁恭本来是李克用手下的将领,在李克用的扶持下才得以成为占据幽州地区的军阀。但此人并不感恩。后来刘仁恭被朱温围困,不得不厚着脸皮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性格刚烈,对此等叛徒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自然不肯发兵。这时年轻的李存勖站了出来,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劝说父亲搁置个人恩怨,利用幽州的力量牵制朱温,为自己的崛起谋求更多的时间。李克用觉得儿子说得在理,便出兵解了幽州之围,阻止了朱温吞并幽州,进而继续扩张势力。

此时李克用生命垂危,他用一只眼注视着李存勖说:“李嗣昭现在身陷重围,我是见不到他啦。等我丧葬的事情一过,你一定要协同周德威发兵救助。”接着又微弱地说:“亚子取我箭囊来。”李存勖赶忙捧上李克用随身金帛箭囊,克用抽出雕翎三支,先交存勖一支,略带怒气说道:“我平身有三大遗恨,这第一件就是跟朱温打来打去斗了一辈子,到了最后还是没干过他,眼睁睁地看着他夺了大唐的江山,坐上了皇位,乃遗恨一也,我死后你一定要把他办咯!”言罢将箭交与存勖;李克用又抽出二支雕翎,仍略带怒气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当年刘仁恭落难时投奔我,我亲手将其扶持到幽州节度使的宝座上,没成想这家伙是个天生的白眼狼,非但不心怀感激,反而恩将仇报趁着我醉酒,在木瓜涧将我们打了个落花流水,乃遗恨二也。”又将二支箭再交存勖;李克用双手颤抖抽出第三支雕翎提声怒道:”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本来是个小辈儿,我好心好意跟他结盟,双方都挺真诚地约为兄弟,还一块商量要一起出兵干掉朱温。没想到他嘴上说得好好的,出了门就不认账了,还趁着我和刘仁恭对战朱温的时候,偷偷出兵攻打幽州,搞得我焦头烂额!更气人的是朱温建国后他居然派人去找他讨封,这摆明是把我李克用当猴耍吗!这仇也必须报!”说完再将第三支箭交予存勖。李克用勉强说道:“只此三愿未平,令孤遗恨今世。”话音未落,李克用心口深感剧痛,胸口一挺,两目上翻,一命呜呼,终年五十三岁。李克用终生不用朱梁年号,亡时乃大唐天祐五年正月辛卯,灵柩葬于雁门。正是:

时危思良将,

勤王赴长安。

福祸聚一身,

忠奸分两边。

嘱命三支箭,

梁燕并契丹。

国仇嗣子报,

后世整江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