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五十七章 李茂贞飞扬跋扈

唐宋传奇 第五十七章 李茂贞飞扬跋扈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李茂贞,原名宋文通,河北蠡县人,当时此地归属深州博野。

宋文通生于公元856年,此时正是唐宣宗励精图治,企图挽救大唐危局的时候。

那时大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军人成为一个比较有希望的职业。少年宋文通和众多同乡一起参加了镇州成德军,由于作战勇敢,他被选入了藩帅的牙军,还因功升为队正。

不久宋文通随军帅一起到了奉天驻防。这个奉天不是后来的沈阳,而是长安附近的乾县。这时大唐余威犹在,藩镇军要为天子服役。

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入长安,曾经让四夷宾服的大唐天子又一次当起了寓公。逃亡中的天子命令各地藩镇勤王,宋文通所在部队奉旨出兵。

来自河朔三镇的镇州军可不是被宦官们玩坏了的神策军,一个突袭,就将志得意满的黄巢首将尚让打得没了脾气。

这一仗宋文通打得可圈可点。战后论功行赏,宋文通被封为神策军指挥使。让他去指挥一帮滥竽充数的软蛋神策军,也不知上面怎么想的。

此后数年,羽翼未丰的李茂贞一边埋头治理自己的地盘,一边继续为天子保驾护航,这让受够了乱世之苦的唐室很满意,刚刚上台两年的唐昭宗大气地封他为陇西郡王。陇西是李唐皇室的郡望,陇西郡王这个封号轻易不会与人的,可如今却封给了一个赐姓之人,确实有点高看李茂贞了。

李茂贞四处用兵拓展地盘,先后攻占凤州、洋州和泾原三地。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开始对朝政关心起来,言语当中经常有不恭敬之词,一些大臣认为他指手画脚,眼中没有君主,唐昭宗也很生气,下诏命李茂贞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凤翔节度使由宰相徐彦若来接替。李茂贞拒绝上任。

杨复恭擅权的时候,昭宗任命自己的舅舅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杨复恭派人将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昭宗贵为天子,却保护不了舅舅,也除不掉杨复恭。最终干掉杨复恭的,还是人家李茂贞!

因此李茂贞上奏章说:“陛下贵为万乘,不能庇元舅之一身;尊极九州,不能戮复恭之一竖!”

李茂贞接着又说:军情易变,戎马难羁,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

意思你以后打了败仗逃出长安,能逃到哪里去呢?

心中本就憋屈的唐昭宗忍无可忍,给宰相杜让能下令准备出兵讨伐李茂贞。

杜宰相听了大惊,心想禁军刚河东大败不久,战斗力尚未恢复,此时若与近在咫尺的李茂贞交战,赢了还好说;要是输了,那就不只是西汉七国之乱时诛晁错那么简单了。

面对杜让能的劝谏,唐昭宗不为所动,他理直气壮地说:

“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

为了出这口恶气,唐昭宗与李茂贞掐起来了。

公元893年,头脑发热的唐昭宗正式出兵讨伐李茂贞,希望在李茂贞身上收获杀鸡儆猴的奇效。

可惜事与愿违,此时的唐朝早就是一艘四面漏风的破船,平静驾驶也许还能苟延几年,一但将其驶入军阀混战的浊流,分分钟就有倾覆的危险。

果然,早就士无战心的唐军根本不是李茂贞的敌手。李茂贞打败了前来问罪的中央军后,不依不饶地领兵进京讨说法。

昨天还气势汹汹的唐昭宗立马怂了,害怕引火烧身的他赶忙杀死两个主战的枢密使,然后指天誓地地说,都是这两个倒霉蛋搞的鬼,自己是受蒙蔽的。

李茂贞并不买账,直接陈兵临皋驿,要求朝廷杀死杜让能。虽然这次讨伐杜让能是反对派;但李茂贞觉得杜让能留下来早晚是个祸害,不如借机除去。

杜让能倒也是条汉子,他朗声道:“我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既然李茂贞非要我死,那我又何惜以死纾难!“一席话说得唐昭宗满面羞愧,一个劲儿地流泪。

公元885年,韩建护驾回返长安,顺势在潼关落脚,高高兴兴地当上了朝廷委任的潼关防御使兼华州刺史。后来朝廷在华州、商州增设镇**节度使,韩建顺利当选,成为雄视一方的封疆大吏。

韩建在华州期间,打败了秦宗权的将领程景思、张琢等,确保了安定的环境;又披荆斩棘招徕流民,以自己年轻时从事农业的经验督导生产建设,并访求民间疾苦,数年之间,华州大治,军民充实,在晚唐与割据荆州的郭禹(成汭)均以保境安民闻名于世,人称“北韩南郭”。

890年,唐廷和当年的救星李克用翻脸,在朱温等地方实力派的怂恿下,以宰相张浚为河东行营都招讨,准备起兵围杀河东。护驾有功的韩建同学自带干粮参战,被任命为北方面军的主将。没想到河东军的点子硬,一个照面就将韩建的北军打得稀里哗啦。韩建不服,老子怎么也是天子的亲军,让地方军阀打败还怎么混?

于是韩建从军中挑选出三百名壮士,让他们夜袭赵城。不想夜袭队遇上了五代第一猛人李存孝,三百人还不够他塞牙缝!李存孝打了一阵后猛然省悟,真要俘虏了当朝宰相,反倒多了个烫手山芋,所以故意撤围,放张浚和韩建逃出升天。

韩建觉得唐昭宗不好摆布,就想废黜他,拥立其兄吉王李保。此时传来李克用起兵勤王的消息。患有恐李症的韩建害怕了,忙留下精兵宿卫京师,自己回到本镇华州。

李克用不依不饶,当年七月率军渡过黄河进围华州。韩建登城对李克用说:“我未尝失礼于河东,为何被攻打?”李克用道:“你身为人臣,逼天子杀大臣,无礼至甚!如果你是有礼者,那谁是无礼者呢?”

韩建深得华州军民拥戴,他们不肯向李克用屈服。李克用得知李茂贞和王行瑜试图劫持昭宗,遂将兵锋转向王行瑜。

王行瑜很快败亡,李克用一不做二不休,请求唐昭宗同意他消灭李茂贞。哪知道昭宗怕李克用做大,坚决不予批准。李克用担心河东有失见好就收。韩、李二人故态复萌,又变得傲慢起来。

求人不如求己。深知军阀靠不住的唐昭宗决心亲自掌控兵权,于是拿出家底,选补数万人为殿后四军,让诸王统领,缓和韩建等军阀的压力。

还没等韩建出手,李茂贞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他认为昭宗让亲王典兵明显是针对自己,一旦天子新军编练完成,自己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于是再度进军长安。

昭宗只得向李克用求援,可李克用这次却不肯奉诏。李茂贞击败新军逼近长安。昭宗只得率百官和诸王逃离长安。

昭宗离京后不知道该去投奔哪家藩镇,这时韩建又奉表奏请昭宗就近巡幸华州。想起韩建的逼宫嘴脸,昭宗有心不许,哪知道韩建不停上表。昭宗实在抹不开面子,加上随行官员也不愿走远,于是就派人召韩建面议。韩建光着脚跑进行在哭着说:“现在跋扈的藩臣不止李茂贞,陛下要是离开宗庙园陵远巡边疆,臣害怕车驾渡河就回不来了!如今华州兵力虽微,却控带关辅足以自保。且西距长安不远,愿陛下驾临以图兴复。”昭宗一听感动得哭了。韩建或许不靠谱,但谁又能保证李克用靠谱呢?

于是七月十五日昭宗移驾华州,以府署为行宫,韩建则避居龙兴寺办公。

昭宗明白韩建接自己到华州的目的,索性加封韩建为中书令。

韩建手里有了天子这张好牌,不免有些得意忘形。他让李巨川传檄天下诸藩把粮饷送到华州,用来修复被李茂贞破坏的长安城。

昭宗在华州呆得久了,君臣间的矛盾再次浮出水面,特别是韩建和护驾诸王的矛盾愈演愈烈。作为一个地方实力派出身的权臣,韩建一点也不喜欢护驾诸王和他们掌控的殿后四军。于是他和李巨川合谋,借口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说诸王典兵预政不利国家,应该让他们解散军队回家读书。他甚至指使人密告昭宗,说诸王欲谋杀韩建后劫驾去河中。昭宗无奈,只得解散四军,然后勒令诸王归十六宅思过。其甲兵都交给韩建掌管。殿后四军二万余人也全部解散。

韩建上表称李嗣周、李戒丕等诸王谋反,请杀之。昭宗不予回复。韩建便与宦官刘季述矫诏抓捕十一王,将他们及侍者驱赶到石堤谷,无论老少通通杀死。

韩建经营南庄,起楼阁,想邀昭宗游幸时废了他,改立太子李裕。其父韩叔丰对他说:“你只是陈、许间的一介田夫,蒙天子厚恩才有了现在的地位,却想凭两州百里之地行大事,我不忍见灭族之祸,不如先死!”说着就哭起来。韩建只好作罢。

乾宁五年(898年),朱温占据东都洛阳,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暂时联盟,他们觉得宁可让昭宗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于是唐昭宗回到长安,改元“光化”,以资庆祝。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昭宗出猎皇家猎场,多饮了几杯酒,醉意甚浓,回到宫中天色已是昏暗。一小太监与二、三宫女在殿头捉迷藏,不提防万岁驾到,小太监和宫女们慌忙趴在地上叩头。昭宗拔下佩剑亲自砍下他们的脑袋,血染袍袖,然后怒冲冲地跑到皇后宫中,责备何皇后约束不严。何皇后立即伏地请罪!

谁知昭宗杀死几个太监、宫女,竟惹起宫中数千太监的公怒。第二天早朝,小太监们相约不开宫门,群臣等候多时宫门不开。大太监刘季述已知内情,随即带领事先准备好的禁兵千人破门而入!那宫中太监一齐围住刘季述,诉说皇帝杀死太监和宫女的情形。刘季述本身也是太监,一听自然大怒,立即把在朝的文武大臣唤进宫去,对着众大臣说道:“主上如此作为,怎么可以治理天下?废昏君,立明主,自古如此。今为国家请立太子,愿大臣们联名上书,劝上禅位!”崔胤等大臣见殿前陈列着许多兵甲,谁敢不从!于是都用发抖的手在联名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大臣们的联名状,刘季述有恃无恐,带领甲士包国了昭宗所在的乞巧楼。甲士们逢人就砍,见人就杀,可怜宫女太监们服侍皇帝不周要被杀,忠于保护皇上同样要被杀!为宫女、太监抱不平不过是刘季述废帝立帝的借口而已!

昭宗见宫女、太监被杀,吓得从床上翻滚在地,又挣扎着爬起来逃命。刘季述,王仲先上前扶住。见左右甲兵林立,昭宗吓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何皇后听到报告,立即赶来向刘王二人拜请,说二位不要惊吓陛下,有事大家商量!

刘季述见皇后如此镇定,反而没了主张。良久,他拿出百官联名状,大声说陛下厌倦政事,中外都要陛下退养东宫少阳院,请太子监国。。。。

听说要废掉自己,昭宗顾不得甲士林立,大声抗辩道:“朕昨夜打猎饮酒过度,回来错杀了几个太监、宫女,凭这点你们就要废掉我?”在昭宗看来,杀几个太监、宫女如同杀鸡,根本不是什么错误,可见他也不是个东西!

刘季述双手一摊,说:“这不是我的意思,都是南司大臣们的请求。陛下还是快到少阳院,以后再说吧!”

何皇后知道事情无法挽回,便劝昭宗依了刘季述。然后将传国玉玺递给刘季述,扶昭宗上车。

刘季述将昭宗及何皇后关进少阳院,然后假传昭宗诏令,请求朱全忠回京登位。

朱全忠听到这个消息求之不得!天平军节度副使李振献计说:“现在即位为时尚早。阉竖幽辱天子,大王何不借此机会讨伐他们,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句话提醒了朱温,他立即将来使斩杀,然后派李振、蒋玄晖出使长安,与宰相密议诛杀刘季述、王仲先等事。

有了朱全忠的支持,崔胤胆壮气粗,命侍卫将军孙德昭诛杀了刘季述、王仲先,迎昭宗回宫主改。一场废立闹剧至此收场。

刘季述死后,代替他成为宦官头目的是韩全诲,他从同辈被杀中接受教训,依靠近在长安的两大藩镇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作为盟友,李、王也想进一步控制昭宗,遂以宿卫京师保卫天子的名义,派三千精兵进驻京师。

昭宗一看大事不好,立即召请朱全忠火速进京。

朱全忠于是出兵七万,西向夺取同州,又攻下华州,逼近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