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五十五章 吴越争雄

唐宋传奇 第五十五章 吴越争雄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这天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正在府中下棋,有下人来报:“启禀老爷,有大越国密使求见。”杨行密心中一愣,暗想董昌自封大越兴兵造反,今派密使前来不知有何要事。杨行密对下人道:“快快有请,后堂召见。”下人得令,转身便去请大越密使。

杨行密来至后堂,只见这位密使一对鹰目,尖长脸,八字胡,一身富商打扮,此人正是李瑜。李瑜一见杨行密赶忙施礼道:“大越罗平国使者李瑜见过杨大人。”

杨行密冷笑道:“原来是逆贼臣子,董昌命汝前来意欲何为?”

李瑜道:“下官水陆兼程日夜奔驰,特来为我主求杨将军救兵,共破钱镠。”

杨行密闻言大笑道:“好个不知羞耻的大越皇帝,祸乱江浙,目无君主。钱镠举义剿贼,乃顺天应人之意,吾岂可助纣为虐!”

李瑜道:“杨将军以为钱镠剿灭大越,这江淮就能稳如泰山?杨大人知足长乐,而钱镠却是虎视眈眈。”

杨行密顿时皱起眉头问道:“先生此言怎讲?”

李瑜道:“岂不闻‘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我主称帝不过贪图浙东富庶;而钱镠雄心大略能征善战,非常人可比。倘若杨将军坐视不管,钱镠一旦盘踞江浙兴兵北上,淮北志士又何以御敌?”

杨行密微微点了点头,李瑜又道:“钱镠人称‘海龙王’,广寻英豪,招纳文武。武有顾全武、阮结、杜陵父子,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又拜吴程、罗隐、皮光业等为宾客,修治政律,安民济世。人才济济,虎将云集。日后羽翼丰满,江淮必为钱镠所图啊!”

杨行密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此说来我若不发兵,乃是坐以待毙。”

李瑜翘指赞道:“将军高见,正是如此。”

杨行密道:“既然如此杨某定当出兵相助,望先生回去禀告董昌,我将不日发兵。”

李瑜道:“李瑜代我主谢过杨将军,事不宜迟,下官告退。”

杨行密亲自将李瑜及其左右人等送出府宅。然后速召文官武将进帐议事。部将徐温道:“钱镠志向高远不可不防,主公何不用‘假道伐虢’之计借道苏州?”杨行密以为可行,令大将徐温为先锋进兵苏州。不久,杨行密攻下苏州、嘉兴、昆山等地,并派兵把守,以此援助董昌。

钱镠得苏州府急报,即命顾全武为主将,阮结为副将率马步军两万人马,立刻驰援苏州。罗隐在袖中取出锦囊一只交与顾全武道:“顾将军为难之时,可按囊中所写依计行事。”

顾全武道:“先生放心,全武此去必定收复苏州。”

顾全武知道苏州城高池阔,强攻必然伤亡惨重,就决定围城迫降。终于城中粮绝,守将台濛只得弃城逃跑。顾全武尽取苏州、嘉兴诸城,兵锋直指昆山城。

昆山城是杨吴的一处要隘,杨行密派出有着“打虎将”美誉的骁将秦裴率兵三千防守。

秦裴喜欢玩鹰,起先在杨行密团队中干得并不出色,公元890年,杨行密进入扬州。任命其为扬子县知县。此时的杨行密还不是江淮老大,手里的地盘有限,能够让秦裴出掌一县,也算是很看重对方了。秦知县刚到任就遇上了一件麻烦。原来,他想召集当地百姓搞农田水利建设,不料惹恼了一只啸傲山林的斑斓猛虎,它径直冲到外城乱咬乱吼,吓得百姓四散逃避。作为打猎老手的秦裴对老虎见怪不怪,二话不说掣出长刀就冲下城,迎着老虎杀将过去。那老虎使出一扑二剪三摆尾的必杀技,企图将这个不怕死的猛人力毙吻下。秦裴一边躲闪,一边寻着老虎的破绽,迅疾出刀,多次击中老虎。城上军民见县令大人如此勇悍,也放下恐惧发一声喊,冲下城来助战。老虎因身上多处放血气力大减,这下又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被秦裴三下五除二斩于城下。拭去脸上的虎血,秦裴长出了一口气,这才让人扛着老虎去献给杨行密。杨行密见到偌大个老虎静静地躺在那里,不禁伸出大拇指频频点赞,哪知道秦裴却说:“这只大虫是乡亲们和我一起杀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杨行密愈发高兴连声夸赞:“秦将军勇而能谦,必享富贵!“从此杨行密对秦裴刮目相看,愈加信重。

顾全武将昆山与后方的联系彻底折断,然后将昆山围住全力攻打。当时昆山城中只有千余守军,与城外的敌人众寡立判。顾全武决定逼降秦裴,就写了一篇檄文射入城中,晓之以理,诱之以利,真心劝降。秦裴览信后不禁嘿然。想了一下后,他让人找来一个精致的木匣顺下城去。吴越军拾得木匣送入中军。顾全武见匣子工艺精湛,以为是秦裴送来的降书贺礼,非常高兴。他当场让人打开匣盖。哪知道众人屏住呼吸聚精会神一看,匣中哪有什么降书贺礼,只有一卷非常考究的贝叶佛经。这不是对着秃子骂和尚吗?秦裴不降也就罢了,反而弄出这么个调调来,看着众将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顾全武心头那个气啊!立刻下令火力全开,调砲(抛石机)攻城。吴越军见主帅恼了,也不敢懈怠,将满肚子怨气都倾泄到昆山城墙上了。面对蚁聚攻城的吴越军,秦裴也不含糊,身先士卒,见招拆招,你来我往地与其厮杀。顾全武打急了,下令放水灌城,地势不高的昆山城顿时变成了一片泽国。过了些日子,城中的粮食彻底吃没了,士卒们长时间泡在水中,生病而死者不绝如缕。看着这些勇敢无畏却又羸弱无力的士兵,秦裴知道昆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为了给这些忠勇的士兵留下一条活路,秦裴只得下令投降。听说秦裴请降,顾全武非常高兴,命人提前预备可供千人的伙食,准备给饿兵打打牙祭。哪知道秦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至跟前时,顾全武却发现不足百人。于是责问秦裴:“将军兵微将寡,援军久绝,奈何苦拒?“秦裴坦然道:“某为淮南之臣,只知事君尽节,今粮尽归命,绝非本志!“有吴越军将请求杀掉秦裴,顾全武道:“彼各为其主,杀之不义!“军将说:“将军不怪其侮之甚也?“顾全武道:“两军交锋,各用其极,何羞之有?且臣本沙门,何必讳之?“然后又对秦裴说:“我观将军有藩侯之相,他日必享富贵。今且到余杭小住,翌日必送将军返淮,幸勿为念!“秦裴因此就留在了越地。

顾全武扎营运河以南,杨行密扎营运河以北。为阻挡淮北兵马南下,顾全武令水军在运河安置水栅栏,。杨行密见运河之中设有栅栏难以渡河,正踌躇不决,军师袁袭道:“今浙兵据于南岸,以栅栏相阻,主公若战于南岸,胜算难测;若诱敌至北岸,则可反戈一击。”杨行密即命台蒙、柯厚二将选拔水性好的士卒五百人,趁夜色昏暗拆除水栅栏。

南岸守卒见有人夜拆水栅栏,急报顾全武。顾全武对副将阮结说:“今夜杨行密命人夜拆水栅栏,阮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

阮结道:“军师罗隐临行之前曾给将军锦囊一只,今晚事发突然,何不扯囊一看。”

顾全武从怀中取去锦囊打开一看,有布帛一块,上书十六字,曰:“扼守咽喉,以逸待劳。据守河道,决胜南岸。”

阮结道:“军师之意乃是令我等死守南岸要害。”

顾全武点头道:“阮将军可令各营将士今夜整装待战,只要淮军渡河,立刻沿岸击之。”阮结依顾全武之命传令各营。

台蒙、柯厚二将半个时辰就拆下运河之上的水栅栏,引百余只小战船渡河。顾全武与阮结早已在岸边设下伏兵,待小船登岸,只见南岸伏兵四起,火把通明。台蒙、柯厚知道对方中计,立即率兵乘船北去。顾全武见淮兵大败,下令追击。阮结劝道:“军师锦囊曾言据守河道,决胜南岸,敌军虽败,亦应扼守,不宜追击。”

顾全武道:“南岸已经得胜,自当追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即命浙兵向北岸进逼。阮结苦劝无效,也只得带兵随后。

顾全武带兵杀至北岸,连破淮兵营寨十五座,但所破营帐虽多,却未见淮兵大队。阮结道:“方才所烧三座大营,皆是空营,恐是中计。”

顾全武不觉倒吸一口凉气说道:“我亦有此感,传令后队改前队,速速回营。”话音刚落,只听号炮连鸣,喊杀四起,杨行密率淮兵五万人马将顾全武团团围困,顾全武急喊道:“我等中计,各部速速突围!”一时间两军厮杀一团,台蒙、柯厚二将回马杀来,顾全武先挑台蒙,后刺柯厚,连诛杨行密帐下偏将七人,却被绊马索绊于马下。战至天明,杨行密生擒顾全武,阮结率五十军卒逃回杭州。

顾全武被生擒,钱镠惊怒不已,问阮结道:“何以如此大败?”

阮结答道:“我二人本按罗军师之计在南岸御敌,击败杨行密兵马数千,奈何顾将军乘胜追击,不肯固守南岸。在北岸破营十五座,不料都是空寨,此时方知中计,不过为时已晚,几经突围,顾将军生死不明。”

罗隐道:“苏州失守,危及湖州,杨行密士气正盛,不宜再战。”

钱镠问道:“军师可有良策否?”

罗隐道:“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若使杨行密退兵,必用能言善辩之人,游说杨行密还兵北归。”

钱镠道:“此事我看非罗军师亲自前往,金银玉帛我皆不爱,惟有顾将军跟随我征战多年,不忍舍弃,我愿以长子钱元僚为人质换回顾全武将军。”

罗隐道:“主公放心,下官此去定能说走杨行密,换回顾全武。”

话说罗隐奉钱镠之命,前往苏州游说杨行密。来至苏州大营,有士卒拦住盘问,罗隐道:“我乃镇海节度使钱镠遣使,有要事求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烦劳通报一声。”小卒令其营外等候,自往中军通禀。少顷,小卒引一书生模样的文官来到营门外,这文官正是袁袭,罗隐行礼道:“在下罗隐奉我主钱镠之命,特来拜访淮南节度使杨大人。”

袁袭还礼道:“在下庐江袁袭,闻钱镠将军派使前来,特来迎候。”罗隐与袁袭来至中军大帐,只见堂上端坐一人,浓眉虎目,宽脸方口,头戴赤金盔,身披龙鳞火红甲,袁袭道:“罗先生,这位便是我家主公杨将军。”

罗隐赶忙躬身行大礼道:“镇海节度使钱镠麾下罗隐特来拜访将军。”

杨行密道:“既是钱将军之使,当为先生看座。”

罗隐坐定一边拱手说道:“我主钱镠闻杨将军威震淮北,又在淮南大捷,生擒大将顾全武,令人敬畏,特遣在下请和。”

杨行密道:“钱镠存心不正,有吞并江浙之心,我举义兵来伐,为何不来受降?”

罗隐道:“胜败未决,我主焉能来此投降?”

杨行密道:“既然不降,钱镠又凭什么与我议和?”

罗隐道:“在下此行,只为杨将军此番南征有十不利,所以甘为遣使,劝说两家议和。”

杨行密心中暗想,这罗隐好大的口气,敢言我出兵有十不利。杨行密道:“汝可尽说我出兵之十不利,倘若说的有理,我愿议和;若是说的无理,我即取汝性命!”

罗隐道:“我主出师讨贼有天子诏书,杨将军出师无名,恐被人疑与董昌有通谋之罪,乃一不利。将军居淮,我主居浙,井水不犯河水,杨将军首先发难,此二不利。淮北诸镇前番刚遭毕师铎、孙儒等辈战乱,而杨将军不思养生安民,却穷兵黩武,不得民心,此三不利。我主久居浙北,与民秋毫无犯,人心所向者乃钱镠,而非杨公,此四不利。将军南下,仅是渡河小船,那钱塘江水急浪大,我主隔江据守,那小船安能过江,此五不利。岭北马殷坐镇长沙府,此人孙儒旧部,与我主无仇,却与将军有恨,若是发兵相助,淮兵必败,此六不利。江浙水道蜿蜒,杨将军帐下大将朱瑾、李承嗣等人皆是北方人氏,不习水战,此七不利。梁王朱全忠视公等如心腹大患,若是与我主首尾相应,恐江淮要易手他人,此八不利。两浙乃富庶之地,我主若是与公鏖战,兵马钱粮可供五年有余,而将军辎重难撑半年,此九不利。当初时溥曾引黄河故道之水大败梁王兵马。今两浙将士同仇敌忾,若引大江之水,亦与杨将军同付汪洋。此十不利。还望明公权衡利弊。”

杨行密听罢这一番话,心想这罗隐口出不凡,说话开门见山,句句在理。杨行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扭头看了看坐在一旁的袁袭。袁袭心领神会起身说道:“罗先生之言,却有道理,但不知钱镠怎样议和。”

罗隐道:“淮河之北尽属将军所有,淮河之南归属我主。馈赠将军黄金两千两,白银三万两,布帛玉珠更是不计其数。我主愿散落钱财,给江东百姓一世太平。”

袁袭听罢对杨行密道:“在下以为可和,请主公斟酌。”

杨行密心想若能得此厚赠,也不算枉来淮南,便对罗隐说道:“罗先生之言均可答应,还望先生回禀钱镠。”

罗隐道:“我主还有一事,未知将军肯纳否?”

杨行密道:“但讲无妨。”

罗隐道:“杨将军所擒顾全武,乃我主爱将,情同手足。我主愿用长子钱元僚为人质,换顾全武回营,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杨行密道:“罗先生请回复你家主公,钱镠既然如此爱将,我愿招令子为婿,永结秦晋之好,永不相负。”

罗隐闻言大喜:“既然如此,罗隐即刻回复我主钱镠,不负将军之托。”杨行密与袁袭遂送罗隐出营。

罗隐南归,此时钱镠已驻兵湖州。罗隐来至中军大帐面见钱镠,把苏州大营来回经过讲述一番,钱镠大悦,当即派罗隐与儿子钱元僚同往淮南结盟。钱元僚顺利娶到杨行密的女儿,并与其达成盟约。

董昌听说杨行密退兵,立即召集众臣说道:“杨行密不肯发兵,如今大势已去,越州危在旦夕。”

大将军李畅之道:“末将统领越州六军,愿为陛下与钱镠决一死战。”

董昌道:“大越罗平国成败与否全在将军!”遂令李畅之统率越州兵马三万余人,在越州北门列阵。

钱镠拥兵五万会集越州,两军阵前,李畅之手提银龙锁日砍山刀,出马喊道:“大越罗平国擎天大将军李畅之在此,尔等谁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钱镠阵中有老将杜陵答道:“贼将休狂,杜陵在此。”杜陵催马跃出,挥舞一杆昆仑槊直取李畅之,二将大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这边急坏了杜陵之子杜建徽。杜陵与李畅之交战正酣,忽闻耳畔有人喊道:“父亲且住,孩儿在此。”话音未落,杜建徽已杀至近前,杜陵调转马头回至阵中。杜建徽与李畅之大战十个回合,二马错镫,杜建徽一把将李畅之揪下战马,枪横马鞍,双手将李畅之举起摔出数米,李畅之顿时七窍流血命丧疆场。钱镠见越州主将被诛,下令击鼓进兵。越州守兵慌忙应战。半日厮杀,越军大败,钱镠率兵趁势攻城,越州失守。

越州失守,周围郡县皆纳降表归附钱镠。董昌反手捆绑押至钱镠近前,钱镠叹道:“我曾劝你官至郡王富有江浙,可传袭万代,你不听劝方有今日兵败之耻。”

董昌面带惭愧地说:“我昔日曾经提携将军,何不放我一条生路,以后我愿永世为民。”

钱镠怒道:“当初我兵临城下,你曾自言悔过谢罪朝廷。而大兵退后,你又反复无常二次造反,失信于天下。我能容你,上天不容!”即命将董昌押赴京师问罪。

当船行至一个叫西小江的地方时,负责“押送”董昌的将军吴璋突然拔出宝剑逼他自尽,曾经自诩圣人再世的董昌无比凄怆地说:“我与钱婆留自乡里起兵,我若称帝,必封他为王!何必非要置我于死地呢?”吴璋骂道:“反贼不自量力死有余辜,何贪生也!”,董昌无奈,只好投水而死。

钱镠得知董昌已死,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命人割下董昌首级传示长安,同时夷灭了董昌全族以及附逆的伪臣,并掘开董昌祖坟,然后放上一把火,挫骨扬灰。

董昌称帝固然不对,钱镠赶尽杀绝未免过分!真没想到后世风评极佳的钱大王对于故主会如此怨毒。若论谋反,后来朱温胜董昌远矣,钱镠却不敢有半句怨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