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三章 玄武门之变

唐宋传奇 第三章 玄武门之变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李渊建立唐朝后,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三子李元吉为齐王。

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被封为太子理所当然。可秦王李世民智勇双全,是他先劝说李渊起兵反隋,后来又多次征战,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威望远在李建成之上。

李世民自以为才能出众战功显赫,在秦王府中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有才学的人士作为自己的谋臣。

李建成妒忌李世民,就把李世民手下包括杜如晦在内的文武官员抽调过去。房玄龄向李世民建议:“别人都不足惜。如果您仅仅是做个藩王,大家走都无所谓。如要经营天下,非杜如晦不可。”李世民大惊失色,又把杜如晦追了回来。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开始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拉拢齐王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

李世民平定洛阳之后,有贵妃去找他,希望李世民能够让她的亲戚做官,或者赏赐给她一些宝物。李世民拒绝了她。以后贵妃便经常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飞扬跋扈。当杜如晦骑马路过他的家门口时,他的下人把杜如晦拖下马痛打一顿,还折断了他的一根手指头。

尹德妃恶人先告状,说秦王的属下打了她的父亲。李渊被她的枕边风吹得迷迷糊糊,于是责备儿子李世民,李世民并不在意。

不久唐高祖召集诸子宴会,场面非常热闹。李世民想起去世的妈妈黯然神伤,唐高祖见状很不痛快。尹德妃趁机说道:“现在天下太平,陛下自娱自乐,秦王却独自悲伤。她这是忌恨我们这些人。如果他有朝一日得志,我们肯定不能保全。太子李建成为人慈爱,必然能保全供养我们。”

唐高祖听了她的话,从此打消了更换太子的主意。

李元吉善用槊,秦府中的尉迟敬德也用槊,李元吉想杀死他,便说欲与敬德学艺。敬德请元吉加刃,自己却把刃除去。元吉恨不得将敬德一槊刺死,偏敬德生龙活虎一般左跳右跃。李元吉无从下手。一会儿敬德故意露出破绽,等到元吉向他刺来时突然用手接住,奋力一扯把槊夺去,元吉反剩了一双空手。敬德将槊还给他令他再刺,元吉再刺再失,三刺三失,李元吉无奈赧颜而退。

一天晚上李建成准备了一桌上好的宴席,邀请李世民一起享用。李世民毫无防备,举起酒怀一饮而尽。不一会儿李世民腹痛难忍,吐了很多血。幸亏李神通把他带回西宫治疗,李世民才没有被毒死。

李世民于是下定决心要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

李世民去见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李渊听后非常吃惊,说第二天把两人召入宫中问个究竟。第二天一早李世民提前率领人马在宫城北门的玄武门内埋伏好。常何是玄武门的禁军总领,他本来是李建成的人,可他事前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这天就没有上班。当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向玄武门走来时,李建成没有看到常何,立即意识到可能有危险,急忙调转马头往回跑,李元吉也跟着逃跑。这时李世民率领伏兵从暗地里冲了出来。李元吉向李世民连射三箭。由于心慌意乱,一箭也没有命中。而李世民一箭便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恭也挥刀将李元吉砍死。

太子府的将领得到消息后,立即赶来帮助李建成。尉迟恭拿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对他们说:“太子已经死了,你们再不投降,后果也与他们一样。”太子府的将士们这才散去。

当时正是武德九年六月,天气很炎热,唐高祖正在开襟趁凉。李世民进来后跪地请罪,高祖伤心地说:“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你的亲兄弟,现在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怎么说也是可悲的啊。”李世民一头扎进李渊的怀里痛哭,李渊也忍不住落泪。宇文士及和裴矩等人劝慰了他们一番,李世民这才回到府里。

秦王府的人对李世民说道:“斩草不除根,恐怕会留下后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也应该杀了。”李世民也不制止,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都被抓住处死了。

这件事平息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去见李渊,把事情的经过讲了出来。李渊非常伤心,但是李建成父子和李元吉父子都已经死了,他只能把李世民立为太子。

后来尹阿鼠和女儿尹德妃不知所踪,我想肯定是凶多吉少。李世民能杀兄弟侄子,父亲的嫔妃算什么?

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妃子生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唐室王妃中要算这个杨氏最为美艳。李元吉被杀之后,杨氏的儿子也被杀死了。杨氏举目无亲,幸亏长孙氏念及妯娌之情,经常邀她来叙旧,并好言劝慰为她排忧解愁。

这天二人正在聊天,李世民突然从外面进来,杨氏立即起身相迎。等到李世民坐定,杨氏忽然跪下向李世民请死。李世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长孙氏在一旁慌忙劝解。杨氏偏娇声哭泣,表现得楚楚可怜。李世民见她淡妆浅抹,秀色可餐,立即魂不守舍地将她扶起说道:“王妃不要过于难过了,齐王谋乱应该伏法,这跟王妃没有关系。只要我在世一天,就会保护你一天,如果觉得在府中寂寞,那就搬过来与你嫂子同住吧。”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嘱咐长孙氏几句,然后扬长而去。长孙氏听到李世民的嘱咐后,也劝她搬到东宫来住。杨氏第二天就搬了过来。李世民特地叫人为她收拾了一间干净的屋子,而且调来几个侍女服侍杨氏。李世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到杨氏房里叙旧。

一天夜里,杨氏已经就寝,忽然有侍女来报:“太子驾到。”杨氏慌忙起床,稍微整理下衣服就出来迎接。李世民来到房里,杨氏行过礼后问道:“殿下为什么深夜来此啊?”李世民道:“父皇召我侍宴,多饮了几杯御酒,父皇说他本月之内禅位给我。”杨氏立即跪下拜贺,李世民趁着酒意搀起杨氏,杨氏轻轻推开李世民的手,娇羞起来。这时皓月当空烛光高照,屋里非常明亮,李世民定睛瞧着杨氏,只见她云鬟半卷双目含情,穿着一身白色的罗裳,虽然没有化妆,却更加花容明媚,玉骨轻柔。杨氏见李世民盯着自己看,也不禁对他一笑。

李世民转眼看着明月说道:“中秋佳节,王妃愿意跟我一起赏月吗?”杨氏还没答话,就有侍女说道:“厨房里还有酒肴,等我们端过来就可以赏月了。”李世民说:“太好了。”侍女们连忙出去,不到片刻就把酒肴摆好了。杨氏入席时还很腼腆,等到喝了几杯酒后,杨氏不禁意马心猿起来。她抬头看向李世民,只见他风流倜傥器宇不凡,英姿洒落眉宇清扬。李世民几次叫她,她都没有听到,惹得席旁的侍女提醒,她才觉得不好意思,不由两颊绯红,低头玩弄丝带。李世民便道:“夜已深了,再饮一杯就撤席吧。”杨氏唯唯遵命,于是各自满斟一杯一饮而尽。侍女撤去酒席出去,两人一同进了卧室。第二天早上李世民才离开。

过了几天,李渊果然下诏禅位,自己去当太上皇了。

杨氏与李世民男欢女爱,而另一位王妃郑观音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郑观音是李建成的太子妃。古人讲究门当户对,隋唐非常盛行门第婚,在那个年代,能嫁给唐国公儿子的人,肯定不是平常老百姓家的孩子。

郑观音是荥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爷爷郑谌当过司徒府长史、谏议大夫、吴山郡公;爸爸郑继伯曾任开府仪同三司、金紫光禄大夫、潭州都督。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毫无疑问,郑观音赢在了起跑线上,平日衣食无忧,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郑观音不仅成长顺利,还愈发亭亭玉立,不光外表好看,貌美如花;而且心灵也美,品德高尚,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人品质好,用不着自己说,周围的人也会铭记在心。

郑观音二八之年嫁入李家,过门后不久,李渊在太原起兵,丈夫跟随公公征战沙场入主关中。经历隋末唐初的混战,李唐集团脱颖而出统一天下。李建成身为嫡长子,理所当然的被立为太子。李渊年近六旬,如果不出意外,郑观音将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全中国地位最高的女人。

虽然过得很美满,太子妃却厉行节俭,对珠宝什么的不感兴趣,平时爱好书籍,端庄守礼,看到丈夫宠幸其他女人也不妒忌,一个居家好女人的模样。

万万没想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了,38岁的太子被李世民活活射死;公公将权力和太子之位交予秦王。为了斩草除根,秦王府的士兵冲进东宫,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全部杀害,看着孩子们无情地遭遇毒手,郑观音束手无策,丈夫败亡了,保护伞倒了,她一个女人还能怎么样呢?更加凄凉的是听到噩耗时,郑观音已经怀孕了。若几个月后郑观音生下的是男孩,李世民肯定容不下他。还好不幸中的万幸,郑观音生的是女孩。不过也是个可怜的孩子,来到世上就没有爸爸,但她的出生多少给母亲带来了一些安慰。

就这样,郑观音开始了她漫长的后半生,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丈夫的离去给她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君之出矣,则明镜生尘。”女为悦己者容,搬到长乐门附近后,观音很少打扮,过着简朴的生活,梳妆的镜子上布满了灰尘,以前还是太子妃时,她就很节约低调,横遭变故后,她更加看淡了皇家的荣华富贵,一切都是过眼烟云。郑观音每天穿着又粗又厚的衣服,含辛茹苦地抚养李建成的五位幼女,对她们一视同仁,没有因为其中有人是庶出就看不起她。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半个世纪的光阴悄悄溜走,从武德九年到上元三年,正是大唐走向强盛的五十年,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期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但这些都与郑观音无关,她年复一年地呆在宫里,过着没有丈夫的生活,静静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体味人间的世态炎凉。渐渐的芳容不在,人老珠黄,不知不觉地守寡五十多年,当初嗷嗷待哺的女儿们早已长大成人,嫁人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

唐高宗龙朔元年,李建成的第二个女儿李婉顺病故,享年四十,尽管李婉顺是庶出,但郑观音是嫡母抚育过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郑观音已经年过花甲。回顾一生,青年丧夫,晚年丧女,大起大落。多亏郑观音不计较,把物质财富看得很淡,要是换一个心态不好的人,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治还没有出生,等到他接班,政变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双方当年再怎么你死我活,终究还是李家的内斗,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不到敌我矛盾的高度。李治对伯母十分优待。

上元三年正月三十日寝疾,郑观音薨于长乐门内,春秋七十八。李治得知消息后,下令“丧葬所需,务令优厚”,给伯母风光大葬,出殡于李建成的第五女归德县主宅。下葬的时间也选得非常好,“其年七月七日”。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传说中,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相会一次,郑观音在人间苦苦守候了五十年,最后终于在地下和李建成相会了。

李渊与窦氏除了生了四个儿子外,还生了一个女儿,那就是平阳公主。

在男权社会里,她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她早年少女初长成的时候,父亲将她嫁给了少年英雄柴绍。柴绍就是后周世宗柴荣的祖先。

李渊起兵反隋时,柴绍夫妇散尽家财,招募了几百名亡命之徒,又收编了几支义军,连续攻城略地,迅速发展成一支7万人马的大军,威震关中。父亲李渊闻讯喜出望外,派李世民前来接应他们。兄妹两合兵一处会师长安。

柴绍夫妇如此英雄,但他们的儿子柴令武却不成器。柴令武娶唐太宗的爱女巴陵公主,本来有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可夫妻二人却卷入谋反案件。柴令武自杀,巴陵公主也被赐死。这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