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三十三章 唐昭宗即位

唐宋传奇 第三十三章 唐昭宗即位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彻底打乱了唐王朝的统治秩序,各方节度使形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其中以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政治上,唐王朝已是号令不行;经济上,藩镇备专租税,不再向朝廷上供,唐王朝只能依据京畿、同、华、风翔等数州的租税来供应财政支出。

还有田令孜在蜀地招募的新军五十四都,每都一千人;还有王建等随驾五都。庞大的国家机器与其财政收入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怎么办呢?作为僖宗朝的实际大当家,田令孜自然要想办法了。田令孜左思右想,这个动不得,那个没有钱,最后想来想去就把注意打到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身上了。

王重荣的手里有安邑,解县两座号称聚宝盆的盐池,纵观古今,盐税都是国家最大的一项收入,而安邑和解县两座盐池的赋税,在全国总盐税收入都占的是大头,这两座盐池被王重荣控制着,每年只给朝廷进贡三千车盐,其余的一概留为己用。这么大一笔收入,统统被王重荣捏在手里,田令孜越看越觉得眼红。

光启元年四月,田令孜以朝廷的名义发布诏令,要王重荣交出手中两座盐池,并且由田令孜本人担任两池榷盐使。

这一道诏令出去,基本上就是要王重荣自己割肉给田令孜吃,王重荣脑子没问题,当然不可能同意,当时就上书朝廷明确表示,不可以!没了盐池我拿什么养活军队。

王重荣在强硬表示不可以之后,田令孜也不敢一下子就和他闹翻,毕竟王重荣在镇压黄巢的战争中立过大功,此外手上囤积重兵,也不是什么好惹的。田令孜只能以僖宗的名义派去宦官调节,前前后后跑了好几次,王重荣就是不松口,咋说咋不行,反正我不能给!

田令孜没办法了,又派自己的干儿子匡佑出马。刚开始王重荣还多少给田令孜点儿面子,但耐不住匡佑过于狗仗人势,极其嚣张,对王重荣没大没小不尊重。这可点着王重荣这个炸药桶了,破口大骂匡佑无理,又细数田令孜的罪状,越说越火大,最后直接叫人把匡佑拉出去砍了。

有冲动的人,当然也有冷静的人,千钧一发之际,多亏河中监军在一边儿劝解,匡佑这才保住了性命,但是这样一来田令孜和王重荣的梁子彻底结下了。

时年五月,田令孜再次以朝廷名义将王重荣调任泰宁节度使代替齐克让,然后又将齐克让调任为义武节度使代替王处存,最后再让王处存调任河中节度使代替王重荣,来一把偷梁换柱,三大军区司令对调,又担心王重荣不肯走,喊来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出兵护送王处存上任。

田令孜这办法还行,但是执行起来难度太大了,晚唐的节度使可不是朝廷说调就能调的,而且王重荣还手握两座盐池,更不能走了。更有意思的是,王重荣和李克用两人在镇压黄巢的战争中多次联军作战,可谓是一起扛过枪的好兄弟,李克用当然不会帮着田令孜恶心王重荣了,就连当事人王处存都觉得莫名其妙,觉得这事儿不能行,直接上表朝廷为王重荣辩护:“征剿黄巢,克复两京,王重荣皆有大功于国,不宜轻言调任。”

谁知道田令孜得了失心疯,一心只想收回盐池,根本不搭理王处存;王处存也没办法,王命不可违,只能带人上任了,刚走到晋州(山西临汾,属河中节制)就吃了个闭门羹,王处存也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不生气,不计较,又打道回府了。

这么一来,田令孜觉得要和平解决王重荣的问题是不可能了,于是决定用武力解决王重荣。

王重荣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与朱温有矛盾,而朝廷不辨是非,反而加封朱温为梁王,李克用对朝廷也不满意。此时李克用正在招兵买马,联合其他少数民族,准备进攻汴州,所以对王重荣说:“等我先消灭了朱温,回来再收拾田令孜。”

王重荣说:“等你消灭朱温回来时,恐怕我已经是阶下囚了。”

于是晋王遣大太保李嗣源径上长安,表奏朱温谋为不轨之罪,然后讨贼。一者出师有名,二者实欲报汴梁放火损将之仇。

却说李嗣源上表,被田令孜匿之,不与递奏,嗣源回报晋王,具言其事,晋王大怒,命李嗣源、李存孝发兵前来,一路并无阻碍,直抵长安。

僖宗升殿,令孜进曰:“太原李克用造反,陛下早为定计。”僖宗听罢大惊,汗流浃背,放声大哭曰:“不想此人亦反,谁可敌之?”忽一人应声出曰:“臣父死于太原,切齿之仇,常欲报之,今李克用作叛,臣当引本部猛将迎敌,上为国家出力,下为先人复仇,死无遗恨。”视之,乃镇东将军艾祐也。

僖宗即命艾祐为总管,调理军马前去迎敌。田令孜出班谏曰:“艾祐虽将门之子,素不曾习战,今付以大任,非所宜也。更兼晋王部下十三太保李存孝骁勇逼人,非智勇兼全者不可与敌。”艾祐曰:“吾自幼从父学习兵书,深知用兵之法,何为欺我?若不生擒存孝,誓不回兵!”田令孜叱曰:“岂不闻李存孝一怒,直杀至五凤楼前!黄巢百万之兵尚且不敢迎敌,何况你乎?今日诸将老迈,皆懦弱之士,难以拒敌,不如复上西祁州,暂且避兵,发檄各镇,待四方兵至,谋复大位,此为上策。”众皆曰:“斯言是也!”艾祐亦不敢言,于是田令孜乘夜劫帝出了长安,径奔宝鸡山而去,从者只数百人,内外宰相朝臣一无知者。田令孜除了会逃,其它并无用处。

僖宗与令孜行了数日,人报晋王军马赶来。帝曰:“人马将近,必得险要屯驻,以待救兵。田令孜听帝之言,引至一县,名曰宝鸡县,县南有一山,极其广阔,可以暂住。君臣数百人走入山中,分兵四下紧守。

这一天唐僖宗忽闻喊声大振,李嗣源、李存孝人马到来,势如蜂涌,周回围绕,水泄不通。

田令孜不愿让天子与李嗣源相见,于是走入帐内,密唤家将田龙、田虎出擒晋王。田龙曰:“李存孝在彼,安敢近之?”田令孜曰:“他兄弟此来,必素体绒装赤手空拳,无能为也!”二将欣然披挂而出。李存孝回头,果见一彪人马到来。李存孝披挂不迭。田龙见李存孝手无兵器,更不打话,挺枪直取存孝;存孝一手夺枪,一手将田龙抓下马来,望山下一摔而死。田虎轮刀便砍,存孝将田龙的枪掷向田虎。枪从前胸进,从后背出,其速不减。不过田虎显然活不成了!正是:

豪毅英雄胆气粗,

轩昂人物世间无。

此行必定冤能报,

方表男儿大丈夫。

败兵进营,报说李存孝摔死田龙,枪穿田虎,僖宗听后放声大哭,慌与众臣商议。众臣曰:“如今粮草已无,与其饿死,不如宣他进来,看他怎说。”僖宗遂宣李嗣源觐见。李嗣源伏地高呼万岁。皇弟李杰叱曰:“汝来接驾耶,还是来劫驾耶?”李嗣源曰:“臣非接驾,亦非劫驾,特来面奏皇上请讨朱温。”僖宗无奈准奏。

经过几番折腾,僖宗的身体垮了。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幸运的是,他虽然是几度逃离京师,却是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驾崩的,而且被葬在了靖陵。

由于僖宗孩子还小,大臣们觉得此时大唐已经风雨飘摇,还是立长君为好。不过在立长君的问题上,大唐朝廷又分成两派,大部分大臣主张立僖宗的六弟吉王李保,但是大宦官、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等人请立僖宗的七弟寿王李杰。

李杰嗣位后改名为敏,后来又改名为晔,这就是大唐倒数第二位皇帝——唐昭宗李晔。

昭宗相比于父亲和哥哥,确实贤明多了,而且立志于振兴祖宗基业,江山社稷,并打算从自身做起。昭宗曾对杨复恭说:“朕不觉得贤德,今日既然得到你的帮助登上皇位,那就应该去奢从简以示天下。朕看过先朝故事,尚衣局每日上御服一袭,太常每日奏新曲一首;而且自懿宗以来,每次游幸都要准备钱十万,金帛五车,乐工五百人,香车五百乘,诸卫士三千,从今伊始,这些奢侈糜费都可以取消了。”

从此可以看出,昭宗确实具备一个贤明君主所应该有的条件,而且他生得身材魁伟,举止端庄,英气逼人;因此他即位以后,朝廷内外都欢欣鼓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