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章 杨广杀父

唐宋传奇 第一章 杨广杀父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诗曰: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

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

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

更无一个肯回头。

话说天下之事,如中天之日,盈海之星。兴亡数定,盛衰有凭。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公元578年六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后,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被封为皇后,杨坚被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宇文赟每次外出巡幸,都让杨坚在朝内留守。

宇文赟自幼生长于宫内,不问朝政,沉溺酒色,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宇文赟觉得当皇帝没意思,于是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宇文阐的妈妈名叫朱满月,所以杨坚并不是他的亲外公。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周宣帝病危。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五月二十五日宣帝驾崩,时年二十二岁。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宇文阐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降周主为介国公。

杨坚暗中派人害死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

宇文阐死后,杨坚假装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谥号静帝,葬于恭陵。

陈朝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大隋。陈叔宝听说隋文帝杨坚状貌异人,便让袁彦画像而归。陈叔宝见杨坚目光犀利,额头突出,并有五个隆起的部分从额头直插到头顶上;并且上身长,下身短。陈叔宝大骇道:“吾不欲见此人!”立刻命人将画扔了。

隋文帝废去西梁后主萧琮后,命令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隋军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

隋文帝为了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向妻子独孤伽罗发誓今生无异生之子,而他也确实做到了。杨坚和独孤伽罗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象他们一样对爱情忠贞不渝。

可惜长子杨勇是个直肠子,没有那么多心眼,他的正妻是元妃,独孤皇后对她特别喜爱。可杨勇还有一个爱妾为云氏。杨勇宠爱云氏冷落元妃,最后元妃郁郁而终。

独孤皇后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恼怒。她觉得是杨勇害死了元妃,因此对他十分不满。

在争夺储位的过程中,杨广体现出了高超的自制力,父亲喜欢节俭,他便把琴弦弄断,故意不清洗,让父皇以为他不好声色;母亲厌恶男人纳妾,杨广就经常与萧后秀恩爱,让母亲认为他们心中只存在彼此没有外人,杨广总共有三个儿子,两个为萧后所生,其他姬妾生了孩子杨广都不养育,怕消息传出去母后说他用情不专。萧后作为晋王妃,也极力讨好婆婆,每次婆婆派奴婢到府里,萧后不敢有丝毫怠慢,她放下身份跟婢女一起吃饭。独孤皇后对文帝的影响很大,能争取到她的支持,便在争夺储位时具备了优势。

渐渐的杨坚越看杨广越顺眼,越看杨勇越不顺眼,最后在独孤伽罗的建议下,杨坚终于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独孤皇后天性奇妒。杨坚宫中虽有无数的宫妃彩女,可他只能看看而已,谁也得不到他的宠幸。一日独孤后偶染微疾在宫调理。杨坚得了一个空儿,于是带着小内侍到处闲耍。他在临芳殿上立了半晌,见那些才人、世妇、婕妤、妃嫔,成行作队,可是并没有一人中意。杨坚信步走到仁寿宫来,也是天缘凑巧,只见一个少年宫女正在那里卷珠帘,见了文帝慌忙把钩儿放下,似垂柳般磕了一个响头。杨坚仔细一看,只见她生得花容月貌,千娇百媚,杨坚心里不由得痒痒起来,于是问道:“你是几时进宫的,怎么不见承应?”那宫女跪下答道:“贱婢乃尉迟迥的孙女,入宫后即蒙娘娘发在此处,不许擅自出入,故未曾承应皇爷。”杨坚笑道:“你且起来,今日娘娘不在,你便擅自出入也不妨。”尉迟氏见隋主亲口调他,怎不招揽?便于眉目之间做出许多娇态,杨坚拴不住心猿意马,遂走上前去将手搀住说道:“今日相遇,不要辜负了你的美貌。”正说间,近侍们请隋主回宫进晚膳。杨坚道:“就在这里吃罢。”不多时排上宴来,杨坚就叫尉迟氏侍立同饮。尉迟氏因隋主见爱,就勉强吃了几杯,不觉晕入四肢桃花上脸。杨坚在灯下看她愈觉标致,便问道:“你这般娇媚,夜来独宿岂不寂寞?朕甚怜你,你知道么?”尉迟氏答道:“寂寞固不敢怨,但蒙万岁爷怜念,实出望外。”杨坚笑道:“今夜包管你不寂寞。”尉迟氏微微笑道:“贱婢下人,不敢点污龙体。”杨坚道:“天地间分不得甚么上下。”尉迟氏不敢做声,急忙斟酒一杯奉上。杨坚吃了,也斟一杯酒与她。二人情意十分畅快。杨坚酒兴发作色胆猖狂,哪里还记得独孤皇后?便留在仁寿宫中宿了。

却说独孤后虽然有病,哪里放心得下隋主,不时差心腹宫人打听,早有人来报知这个消息。独孤后听了怒从心上起,也顾不得自家身体,第二天一早便带了几十个宫人,恶狠狠地走到仁寿宫来。此时杨坚已去早朝,尉迟氏初经雨露又惊又喜,正在那里梳洗,猛见皇后带着一队宫女而来,吓得她面如土色,急忙跪倒在地磕头。

独孤后进得宫来,脚也不曾站稳便叫道:“揣过这个妖狐来!”众人生辣辣地把她扯到面前。独孤后骂道:“你这妖奴蛊惑君心,左右快快为我结果她的性命!”众宫人听了一齐下手。可怜尉迟氏娇怯怯的身儿,不须利剑钢刀,早已经香消玉碎。正是:

入宫得宠亦堪哀,

今日残花昨日开。

一夜恩波留不住,

早随白骨到泉台!

却说杨坚早朝后又一步走到仁寿宫来,只见独孤后凶神恶煞地站在一边;尉迟氏血淋淋地横在地下。杨坚猛然看见心中大怒,一言不发往外便走。一个小黄门恰好牵马经过。杨坚跨上马,从永巷中一径奔出朝门。这时高颖出朝见了,急忙赶上叩问何故。杨坚将独孤后打死尉迟氏的事情说了一遍,说要草诏废去那老妇。高颖奏道:“陛下差矣。陛下焦心劳思,不知费多少刀兵方能统一天下。正宜励精图治以遗子孙,岂可为一宫人而轻天下?”杨坚在山谷中仰天长叹:“我贵为天子,竟然没有亲近一个嫔妃的自由!”于是便在山谷中吹着冷风,直到半夜才返回宫中。

独孤皇后吃这一惊,病体愈加沉重。合眼便见尉迟女化为厉鬼,欲取她性命。独孤后心中恐惧日甚一日,不到数月便去世了。

独孤皇后去世后,再也没有人敢管杨坚,这时他便夜夜招幸宣华夫人陈氏,没几天便弄出一身病来。宣华夫人日夜不离侍奉汤药;太子杨广要博一个纯孝的美名,也时刻在父皇龙床前周旋。

一天杨广问候先帝病情后出来,正遇宣华夫人进宫。杨广抢上前去深深一揖,宣华夫人吓了一跳,定睛一看,却是皇上的太子杨广。

宣华朝杨广欠了欠身子,待要继续往前走,杨广却伸出双臂挡住去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宣华说:“夫人天姿国色青春年少,天天陪侍父皇岂不委屈?俺杨广久慕夫人仙姿,今日相逢实是天缘,若蒙夫人错爱,杨广死生不忘!”

宣华见杨广言语轻佻,不由停下脚步义正辞严地说:“妾身虽贱,不过已蒙圣上恩宠,关乎名节,请殿下自重!”

杨广见宣华双眉紧皱樱唇稍撅,虽是一脸怒容,却越发显得动人!当下淫心大发,一把扯住宣华衣服。宣华满脸通红,再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她用劲将身子一抽,然后跌跌撞撞地向文帝寝宫奔去。杨广望着她的背影如痴如醉。

文帝这时正气息奄奄地睡着,突见宣华夫人满脸红晕气喘吁吁地进来,忙问其故。宣华夫人珠泪滚滚泫然哭诉道:“太子无礼。”隋文帝省悟过来后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误我!”随即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说:“召我儿杨勇。”柳述、元岩出阁向左仆射杨素请示,杨素将此事禀报太子杨广,杨广遣左庶子张衡进入文帝寝殿,不一会儿文帝就死了。

文帝死后,杨广登上了皇帝大位。他假传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亲弟杨秀及幼弟杨谅也被剥夺官爵贬为庶民,后又与诸子一起被软禁,不得与妻子相见。

大业三年(607年)3月4日,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杨勇诸子贬到岭南,并且在路途中全部处死。

杨广即位后各处宫院都来朝贺,独不见那位宣华夫人。杨广预备下一个金盒,外面封了口,又亲自签了字,然后打发一个太监去赐与宣华夫人。

那天宣华夫人不肯和炀帝做苟且之事,如今文帝死了,炀帝即位,她不知道自己要受怎样的罪。忽然一个内侍双手捧着一个金盒子进来说道:“这是新皇帝赐给娘娘的,请娘娘亲手开看。”宣华夫人见盒子四周封着皇封,盒口处又有御笔画押,疑心炀帝赐她自尽。想自己绮年玉貌陪伴年老皇上,本来心里就十分委屈;为保全名节得罪新皇帝,如今却因此断送性命,不由一阵心酸,两行珠泪直落在粉腮儿上,宫女们也忍不住陪她流泪。这时太监等得不耐烦了,一迭声地催她开盒。宣华夫人只得把牙齿一咬小脚一顿,嗤的一声揭破封皮。打开一看,原来金盒里并不是什么毒药,而是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同心结子。左右宫女一齐欢呼道:“娘娘千喜万喜!”宣华夫人不由叹了一口气说道:‘新天子如此多情,我也顾不得名节了!’当下袅袅婷婷地站起来把结子取出,又向金盒拜了几拜。那内侍接过盒子复旨去了。

这天二更时分,宣华夫人宫门外忽然传来远远喝道的声音,大家一齐抢到宫门外守候。只见御道上一簇红灯,照着一位风流天子步行而来。

宣华夫人被宫女们簇拥着走出宫来,在滴水檐前和炀帝相遇,宣华夫人匍匐在地称了一声“万岁”。炀帝慌忙上前用手搀住,然后一起走进宫去。

这时屋内红烛高烧,阶前月色横空,炀帝把宣华的手儿引在怀前低低说道:“朕为夫人寸心如狂,前日之事几蹈不测。算来都是因为夫人长得风流。如今天缘凑合,疏灯明月又见仙容,夫人如何慰藉朕心?”炀帝连问数次,宣华不觉流下泪来说道:“贱妾不幸已侍先皇,名分所在势难再荐。前日冒犯之处出于无奈,万望万岁怜恕。陛下粉黛三千岂无国色?何必下顾残花败柳?既污圣身又丧贱节,还望陛下三思。”炀帝听后大笑道:“夫人的话原是好话,无奈朕见夫人后魂销魄散寝食俱忘;夫人倘不见怜,谁能治得了朕的心病呢?”宣华夫人抬头一看,月光正照在炀帝脸上,只见他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宣华夫人心中早已‘肯’了,只是羞答答地说不出口。

这时左右送上筵宴。炀帝满斟一杯递与夫人道:‘好景难逢,良缘不再;今夜相亲,愿以一杯为寿。’宣华夫人接过酒杯后含羞说道:‘天颜咫尺,恩威并重;今夜定情,但愿陛下始终如一!’说着也斟满一杯送在炀帝手里。两人一言一笑,渐渐亲热起来。看看月移斗换,宫漏深沉,炀帝握住宣华夫人的手神魂颠倒,宣华夫人也风情毕露轻盈旖旎,两人并肩携手同进寝宫,早把文帝的恩情置之度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