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宋神宗讨伐西夏

唐宋传奇 第一百八十三章 宋神宗讨伐西夏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1 10:29:35 来源:笔趣阁

治平四年正月初八,赵曙驾崩,太子赵顼继位,也就是神宗皇帝,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高滔滔为皇太后。

高滔滔人品没得说。她弟弟高士林任内殿崇班很长时间,当时英宗打算为他升官,高皇后谢绝说:“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经是过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惯例呢?”

高太后出身尊贵,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幼年时,高太后与英宗都住在宫中,曹皇后视她如亲生女儿。后来,仁宗和曹皇后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当时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之说,这种世家与皇室之间的联姻无疑有助于巩固高氏在宫中的地位。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中发生的仁宗立储、英宗濮议风波和神宗熙丰变法等事,政治经验很丰富,她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

英宗驾崩后神宗继位。他要提拔自己的舅舅,高太后又阻止,说哀家亲兄弟几斤几两,这配置已经够了。神宗要给娘舅家盖一栋豪宅光耀门庭,高太后也死活不肯。最后神宗只好批了块地的指标,由高家自筹资金建房。

神宗天性孝顺友善,他侍奉英宗和皇太后,一定是站立终日,即使是盛夏酷暑或三九严寒,也是如此。曾经与岐王、嘉王在东宫读书学习,侍讲王陶讲论经史,神宗带着二王一起拜见王陶,因此朝廷内外纷纷称赞,说他言行一致是个贤才。神宗即皇帝位以后小心谦恭,尊重宰相大臣;诏求直言劝谏,考察民间疾苦,抚恤丧失父母的孩子,奉养年纪高迈的老人,救济贫困家庭。不大兴土木兴修宫室,不嗜好游山玩水。

熙宁年间,皇家作坊的工人认为坊间门巷弯曲狭窄多有不便,请求改直拓宽,神宗认为门巷尺度是太祖创制的,必有远虑,不同意改建。后来很多人因为工作太苦心生不满,手拿兵器想冲出来作乱。结果只用一个老兵把巷门关闭拒守,他们便都无法出来,全部被擒获。

有一天神宗在后园里游玩,看见有人在放牧公猪,便问有什么用处,牧养的人说:“自太祖以来,就命令养一只公猪,要把它从小养大,然后杀掉,再重新换养小的,几代都没有改变,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神宗便命令把这件事取消了。一个多月以后,宫内忽然捉到施妖术的人,要找猪血来浇他却找不到,神宗这才领悟到祖先的远虑。

为了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同时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宋神宗于1069年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事宜,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运动就此拉开序幕。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期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北宋国力强盛,雄心勃勃的宋神宗决定一展身手。

1048年正月,夏景宗李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刺伤身亡。没藏讹庞杀宁令哥,拥立出生仅十一个月的李谅祚为帝,尊没藏氏为皇太后。

李谅祚年幼,没藏太后摄政。太后之兄没藏讹庞自任国相总揽朝政。四月,宋朝册封李谅祚为西夏国主。

辽兴宗为雪兵败南壁之耻,乘李谅祚初立下诏亲征。夏军匆忙迎战,一路败退。到次年五月,辽军进至兴庆府周围,纵兵大掠。又攻破贺兰山西北之摊粮城,抢劫夏仓粮储积而去。西夏损失惨重向辽称臣。

1059年,李谅祚开始参与国事,他见没藏讹庞在朝中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对其专权日益不满。李谅祚与没藏讹庞儿媳梁氏私通,李谅祚梁氏协助下除掉她的丈夫与公公,又杀妻没藏氏,梁氏被立为皇后,此后她为李谅祚生下一子。

亲政当年,李谅祚即把屈野河以西二十里耕地退还给宋朝,派出使臣与宋朝划定边界。又遣使臣赴宋朝纳贡,并“请尚公主”,宋仁宗未允纳。

1067年李谅祚病死,梁氏与李谅祚的儿子李秉常即位,朝政由梁太后与其兄弟执掌。儿子几乎是复制老子的故事。

梁太后是汉人,她的执政引起了党项上层贵族的不满。为此她下令废除丈夫谅祚实行的一切汉化措施,重新恢复党项的蕃礼,以极力拉拢党项贵族。同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以转移国内视线。1076年李秉常亲政后,为削弱梁氏势力,与母亲发生矛盾。梁太后一不做二不休,将李秉常囚禁,帝后的矛盾引发西夏国内动乱。

消息传到东京汴梁时,宋神宗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举消灭西夏的机会,连王安石也上书说:“区区夏国,何难讨荡之有?”。1081年宋神宗以夏国主被囚为由兴师问罪,“与夏**民,共诛国仇”,就是帮人家的儿子打妈妈。此后宋神宗集结35万大军、民夫20万,兵分五路,战线东起山西西北部,西至甘肃临洮,战线绵延数千里。

五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西两线直逼西夏国都兴庆府。其中东路军主将种谔在无定河与西夏军展开大战,宋军大获全胜,斩首八千级。几路宋军甚至一度围攻西夏重镇灵州城。面对危局,梁太后却丝毫没有慌张,她深知宋军人数众多,后勤补给困难,于是采取坚壁清野的策划,同时利用宋军兵力分散的情况,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打击。

相比之下,宋神宗是坐镇东京遥控指挥;而梁太后却披上铠甲,率领精锐的“麻魁”女兵走上战场。她首先派出骑兵,切断宋军粮道,然后集中十万精兵,将宋军逐出六盘山地区,取得一些列重大胜利。最终宋军撤退,据学者考证此战宋军、民夫的死伤大概在二十万左右。

五路伐夏最终失败,但宋军并非出师无功,还是占领了银、石、夏、宥诸州和横山北侧一些军事要点。宋神宗也改变策略,决定采取步步推进的战略,蚕食西夏。1082年宋将徐禧、李舜建议在“银、夏、宥之界筑永乐城”,但遭到了种谔的反对,因为永乐城虽然易守难攻,但无水泉。种谔合理意见没有被采纳,宋朝发动几十万人修筑永乐城。

同年8宋朝用14天就筑成了永乐城,而永乐城犹如楔子直插西夏腹地。城池筑完后9天,梁太后率领西夏30万大军兵临城下,徐禧登城西望,不见边际。西夏军渡河时,有人建议宋将徐禧,没有采纳,反而列兵城下。但宋军一战即溃,只得困守孤城,以待援军。但沈括以及宦官李宪等人的救兵不敢冒进,援军受阻。

西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严重缺水,“将士昼夜血战,城中乏水已数日,凿井不得泉,渴死者大半”。几十天后,天降大雨,但甘霖并没有解救宋军。新建的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捣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最终攻破永乐城。宋将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战死,“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夫二十余万”。

经过五路伐夏、永乐城之战,宋朝“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王安石变法所积累的财富几乎被战争耗尽。永乐城惨败的消息传到东京汴梁,宋神宗失眠了,“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次日早朝,面对群臣,宋神宗痛哭流涕,悔之不及。

对西夏战争的惨败,极大的打击了宋神宗的雄心壮志,一个蕞尔小国竟然再次羞辱了大宋王朝,宋神宗被一介女流打败。此后宋神宗郁郁寡欢,积劳成疾,病情逐渐加重。他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理想,他希望重建强盛的国家,再造汉唐盛世。当这些梦想破灭之时,宋神宗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神宗生病时,他年龄最大的儿子延安郡王赵傭才10岁,而两个同母弟弟却年富力强,雍王赵颢36岁,曹王赵頵30岁,论声望、地位和出身,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有资格做皇帝。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策立二王之意,他们曾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达到目的。邢恕以赏花为名将二人邀请到自己府中,对他们说神宗的病情已无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贤明,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高公绘大惊,明确表示,这是邢恕想陷害他们全家,急忙与高公纪一起离开邢府。蔡确和邢恕见阴谋难以得逞,便决定拥立赵傭,以夺策立之功,并趁机除掉与蔡确有矛盾的王珪。蔡确在与王珪同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之事有何看法,暗中却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在暗处,只要王珪稍有异议,就将他杀死。王珪见蔡确相问,便慢吞吞地回答道:“皇上有子。”言下之意是要立赵傭。蔡确无法,只好四处张扬说他自己有策立大功。

不仅朝中大臣另有打算,赵颢和赵頵也极为关注选立皇储一事。他们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看过神宗后,赵颢还径直去高太后处,试图探听或是谈论些什么。神宗似乎也察觉到弟弟们的意图,但只能“怒目视之”。到了神宗弥留之际,赵颢甚至请求留在神宗身边侍疾。高氏知道后一面命侍卫禁止二王随意出入寝殿,一面让宦官梁惟简的妻子秘密赶制了一件十岁孩童穿的皇袍。

三月一日,在王珪等人前来觐见时,高氏当众夸赞赵佣性格稳重聪明伶俐,自神宗病后一直手抄佛经为神宗祈福,颇是孝顺,而且能背诵七卷《论语》,字也写得很漂亮。她还将赵佣所抄佛经传给大臣们看,让他出帘见王珪等。王珪等齐声称贺。同日,高氏降制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重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