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陶学士狐假虎威

唐宋传奇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陶学士狐假虎威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赵匡胤有勇有谋,又会笼络部下,引起了南唐国主李璟的注意。李璟觉得,赵匡胤终究会成为自己的克星,与其日后麻烦,倒不如乘现在事情还没见端倪时就设法除掉他。思来想去,他想出一条离间计。说干就干,他马上修书一封,派使者带上3000两白银前去后周汴梁(今河南开封)活动。

南唐使者来到汴梁,先去面见后周世宗柴荣,照例说了些祝贺的话,然后装作有意无意地问起赵将军。柴荣见使者问得蹊跷,便起了疑心,问使者找赵将军有何事。使者见目的达到,心中大喜,但仍旧装作支支吾吾地说:“没事,随便问问。”

果然不出李璟所料,柴荣见状起了疑心,派人暗中盯上了使者,看他有什么活动,特别是与赵匡胤有什么勾搭。当天夜深人静,果然见使者偷偷离开驿馆,向赵匡胤之宅溜去,后面随从们肩抬手提,带了不少东西。暗探见状,忙跟踪过去。

赵匡胤听说有南唐使者深夜来访,心想:自己与他们素无交往,怎么这么晚了来拜访呢?有心不见,但自恃心地坦然,也没有什么好怕的,故传令接见。使者进来,呈上李璟书信,无非说些敬仰的话,没有实际内容。赵匡胤心中更加疑惑不解,不知南唐想干什么。等使者献上白银后,赵匡胤明白了:他们是想制造我与南唐私通的假相,以便嫁祸于我,对我不利。既来之,则安之,就这么办!赵匡胤心中有了主意,便淡然一笑,说:“留下吧!回去代我谢谢你们国主。”使者见目的达到,忙起身告辞,心中琢磨如何为赵匡胤制造私通南唐的舆论去了。

暗探连夜回宫将这一切报告柴荣,柴荣听后大惊,若赵匡胤真与南唐暗中交往,那就太危险了。但原先从没听说过他与南唐有来往。怎么会有这么一段事情呢?会不会是南唐搞的什么鬼?思来想去,不得其解。最后打算还是看赵匡胤有什么行动再说。

第二天天刚亮,赵匡胤便来朝见柴荣,把李的亲笔信呈上,并让手下人抬来南唐贿赂的3000两白银。柴荣见赵匡胤此举,心中猜疑顿消,自此君臣二人更加互相信任了。

南唐使者听到这一消息,心中凉了半截,也顾不上再造什么舆论,忙告辞回国汇报去了。李璟听说赵匡胤此举后大叫:“此人果然厉害!亡我者必赵匡胤也!”

就这样,由于赵匡胤及时识破敌人的阴谋,不为金钱利益所动,南唐不但没有达到离间柴荣与赵匡胤的目的,反而赔上了3000两白银。

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南唐向后周称臣奉朔后不久,后周兵部侍郎陶谷出使金陵,名曰观摩六朝碑碣,探研书法,实则暗察南唐虚实,思索日后如何打破江南防务。

陶谷首先让手下人告知南唐,自己将要按照领导的指示对他们进行友好访问。

南唐接到信一阵紧张,紧张的原因是后周越来越强大。南唐越来越艰难。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虽然此次来访是以和平友好的名义进行国事访问,但大家都嗅到二氧化硫的味道。

陶谷骄横狂傲目中无人,其言谈举止常使南唐君臣难堪。他那不可一世的行径,激怒了李煜和韩熙载。于是,二人决计以牙还牙,力挫陶谷的嚣张气焰。

陶谷每晚回到驿馆后,面对孤灯凄凉无比,落寞难熬,便在馆舍的墙壁上写了十二个字:“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时人都不解其意。南唐宰相韩熙载解释道:“‘西川狗’即蜀犬,是个‘独’字;‘百姓眼’即民目,是个‘眠’字;‘马包儿’即爪子,是个‘孤’字;‘御厨饭’即官食,是个‘馆’字。这十二个字说的就是‘独眠孤馆’。”

一句话,陶谷很寂寞,缺少娱乐活动,不过为什么他要强调“眠”字呢?韩熙载暗中盘算:陶谷不可能象柳下惠那样坐怀不乱。只要能让他现出原形,他以后一定威风扫地。为此,他特选一名长于琴棋歌赋、妖冶狐媚的家伎,面授机宜之后,派往陶谷下榻之处为之侍寝。

万没想到,第二天清早家伎竟被陶谷打发回来,还带着陶谷亲笔写给他的一封道谢书信。信是用四六体骈文写的,遣词造句考究,对仗极为工整。其中有两句是:“巫山之丽质初来,霞飞鸟道;洛浦之妖姬自至,月满鸿沟。”韩熙载阅后不解其意,便要夫人向家伎探问究竟。原来,那夜正值家伎月经来潮,无法成全陶谷床笫之欢,遂使这一计谋未能奏效。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这次,韩熙载先是巧立名目,提出为陶谷调换一处更为阔绰舒适的客馆。随后与李煜合谋,从宫廷教坊中挑选一位名叫秦弱兰的妙龄歌伎,经韩熙载精心调教后,乔装成客馆杂役,晨夕洒扫陶谷住地庭院,伺机拉陶谷下水。

秦弱兰潜入客馆后,尽管着装粗俗,弊衣竹钗,不施朱粉,仍然掩饰不住她那天生丽质的妩媚风韵,展示着她特有的出水芙蓉般的诱人风采。她开始拥帚洒扫时,每与陶谷在庭中邂逅,便有意欲盖弥彰,只让陶谷见到她纤丽俊美的背影,以此去撩拨他的沾花惹草之意,使他非要寻机从正面一睹她的芳容不可。

凑巧天助人愿。一日黄昏,秦弱兰正在洒扫庭院,突然风雨大作,她只好躲到廊下避雨。当她刚从头上取下被雨濡湿的青帕,用手梳理着又黑又亮的梢鬓发时,便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她扭头一看,竟是陶谷!

一连多日想从正面窥视秦弱兰的陶谷,惊喜地感到此刻真是天赐良机。他停下脚步,贪婪地打量着秦弱兰的姿色,内心不禁暗叫:真乃貂蝉转世,倾国倾城。遗憾的是,眉宇之间隐含几分淡淡的哀愁,略有红颜薄命之嫌。随之他产生了恻隐之心,想到如此年轻美丽的女子,竟然终日为客馆琐事所累,实在是明珠投暗,可惜而又可怜。进而又想,假如我能将她纳为小妾,带回汴梁,晚年娱老,岂不两全其美!于是,他便有意上前同秦弱兰搭讪,探问她的身世。

秦弱兰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地回答陶谷:她是客馆驿卒的女儿,自幼虽然粗通文墨,但苦于家境贫寒,无力深造;及至当嫁之年,又不敢高攀名门,只好下嫁一介寒士。婚后生活也还惬意,丈夫勤奋好学,热心功名,不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丈夫死后,夫家无依无靠,她只好搬回娘家久住,并在客馆里操持杂务,为父母分忧解难。听过秦弱兰的诉说,陶谷顺势用甜言蜜语对她大加赞赏和宽慰,既表示了同情之心,又流露出爱慕之情,感动得秦弱兰热泪盈眶。陶谷对秦弱兰更加心心念念,企企盼盼。

事过不久,秦弱兰听说陶谷即将回朝复命,正在连日打点行装,便在一个有星无月的深更,蹑手蹑脚地去轻叩陶谷的门扉。陶谷秉烛开门,迎进来的正是他朝思暮想的秦弱兰,顿觉福从天降,美不堪言。随后,二人心照不宣,灭烛解衣,同床共枕度过了一夜**的时光。

天将破晓,秦弱兰趁陶谷还在酣睡,便悄然起身开门离去。待陶谷醒来,已是日上三杆。他睁开惺忪的双眼,见秦弱兰不在身边,心中自感怅惘。他想,不知这一夜因缘是好还是坏?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明媒正娶,正式纳她为妾?整整一个白天,陶谷被这飞来飞去的艳福搅得心神不安。

不想入夜时分,秦弱兰又悄然出现在陶谷面前,经过一番充满柔情蜜意的亲热之后,又执意向他索取墨宝,声称用作别后慰藉思念苦涩之用。陶谷不知其中奥妙,遂把阴谋误作爱情,并将他俩此番别离喻为断弦,希冀他日能有重续之时,于是便欣然提笔,将他俩这桩风流韵事写成了一首小令,调寄《风光好》:

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

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

琵琶弹尽相思调,知音少。

再把鸾胶续断弦,是何年?

李煜假手秦弱兰得到陶谷这首小令,当即传旨教坊排练,并要秦弱兰演唱,准备为陶谷饯行时让他当众出丑。

排演就绪之后,李煜便设宴为陶谷饯行。酒宴伊始,陶谷还是派头十足,盛气凌人,与宴会应有的宾主互敬气氛极不协调。尽管李煜极尽地主之谊,命内侍用夜光杯向陶谷敬酒,可是陶谷却不苟言笑,拒不赏光。

李煜见状心想:看来,他敬酒不吃只好吃罚酒了。于是命内侍传令歌伎“劝酒”。事先在堂下等侯的歌伎,听到传唤后当即升堂。陶谷定睛一看,这花枝招展的歌伎竟是秦弱兰!至此,他方知上当,神色不禁紧张起来。

而秦弱兰却轻松自如,手执檀板,在教坊琴师的伴奏下,字正腔圆地唱起了《风光好》。陶谷闻声,如坐针毡,汗流满面,手足无措。李煜和韩熙载在一旁看着陶谷这副狼狈相,颇感自鸣得意。秦弱兰唱完那首小令,便陪内侍向陶谷轮番敬酒,他们先是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接着便强人所难,举杯硬灌,最后,将陶谷灌得酩酊大醉。陶谷招架不住,中间曾几度告饶,李煜怎肯善罢甘休,直到陶谷醉后失态,软瘫在地,语无伦次,口吐秽言为止。

陶谷被送回客馆后,醉得不省人事,和衣大睡一夜一天,方才醒了过来。酒醒之后,陶谷想起昨日扫兴之事,气急败坏,可是又不便发作。他想来想去,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差人去韩府送信,声称翌日启程北归。韩熙载将信转呈李煜,李煜授意韩熙载:指派两名小吏,到十里长亭从简送行。这种冷落的仪式,与当初陶谷来时百官在此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相比,不啻是天壤之别!陶谷明知这是有意奚落和侮辱,也只好忍气吞声,听之任之。李煜则落井下石,抢先派亲信赶往汴梁,将陶谷在金陵的桃色丑闻和那首小令《风光好》广为张扬,弄得他在京城声名狼藉,苦不堪言。

柴荣本来很满意陶谷的出差成绩,打算给他升官,但是了解实情的丞相范质强烈反对,说陶谷这个人道貌岸然行为不端。再加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柴荣终究听到了一些闲言闲语,但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也不好严厉处分陶谷,只是从此把他冷落一边。

关于陶谷,有几则故事流于后世,故事很短,不能独立成章,故附于后,以博读者一笑:

陶谷精通天象,曾对同僚道:“西南方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皇帝出现,契丹皇帝必定不能归国。”不久,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而辽太宗则在归国途中病逝。这时,孛星光芒指向北方。陶谷又道:“从此契丹会自相残杀,不能扰乱中原了。”契丹后来果然多次发生政变,一直到亡国也未能侵入中原。

陶谷在后周世宗身边当尚书,因为他善于见风使舵加上巧舌如簧,在世宗跟前很得宠。陶谷因此不把别的同事放在眼里,与大臣何承裕宿怨也是由来已久。

一天周世宗问陶谷何承裕能不能胜任宰相这个职务?陶谷故作深沉装作认真思索了好一会说,何承裕这个人生活作风不是很检点,当宰相恐怕不能以德服人。周世宗打消了提拔何承裕的念头。虽然谈话时只有两个人,但是周围不被当成人的奴婢还是有的,何承裕很快知道陶谷给自己挖坑这件事,恨得要死。

那天黄昏天色渐暗,何承裕忽然唱着挽歌披头散发从外边闯进来:陶谷你死了吗?你个该死的,该死你就早早上路吧,早点投胎洗心革面重心做人。

陶谷吓坏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阵仗,结结巴巴地问道:老何,你红口白牙凭什么咒我死啊?

何承裕说:你早晚不都要死吗?好人没长寿祸害一千年,你伤天害理断人前程,我恨死你,恨死你!

当官这个事,一步赶不上,一辈子都赶不上,老何语无伦次也顾不上斯文了。因为亏欠人家,陶谷只好看着老何哭丧,自认倒霉。

老权是陶谷的下属,等于秘书长的秘书。老权养了一匹宝马良驹,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陶谷秘书长给老权秘书提出希望宝马能够入驻陶家。老权说:我早就想把宝马献给秘书长,只是我的腿脚不利索,全靠这匹宝马代步。再说,一两年之后我就退休了,更离不开这个老伙计了。

陶谷碰了个软钉子,心里那个酸,他拍拍鼻子上和身上的灰,优哉游哉走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一天陶秘书长看完公文,对坐在窗前的老权说:你师法王献之,字体飘逸洒脱,深得其精髓要义,你把这个文件抄一遍,我用来收藏。

老权被上级一顿夸奖忘乎所以,接过陶谷递上来的文件看了看,然后依样画葫芦抄了一遍。

文件抄完后交给秘书长,以为还会受到夸奖,想不到陶谷厉声呵斥:老权你大胆,看看那个文件封面是不是写着御笔绝密,你竟敢抄录私存。泄露国家机密该当何罪?

老权何等聪明,马上跪在地上说权某知罪,请秘书长宽恕,我愿意效犬马之劳。

陶谷点点头:我喜欢和聪明人共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老权一溜烟跑回家,和家人一前一后,你拿着鞍,我牵着马,恭恭敬敬地送到陶家。陶谷说你明天还要上班呢,我就不留你吃晚饭了。

赵匡胤黄袍加身,陶谷在后周的皇宫里应外合,第一时间给披着黄袍的赵匡胤献上一份大礼——后周小皇帝的辞职信。并且引吭高歌:你是我心中最美的皇帝,我真的好爱你……

赵匡胤是真龙天子,火眼金睛自带超声波,一眼看透陶谷见风使舵心术不正的本质,对身边人说防着点陶谷那小子,他长的是一双阴阳眼。

陶谷有一小妾,曾是太尉党进的家姬。他在雪天之中,以雪水烹茶,并问小妾道:“党家会欣赏这个吗?”小妾道:“党太尉是个粗人,怎知这般乐趣?他只会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她意在讥讽陶谷,认为比起党家富贵奢华的生活,取雪烹茶的风雅太显寒酸。陶谷听罢默然不语。

陶谷自认为久在翰林院,功劳不小,便指使党羽向皇帝推荐自己,希望能得到重用。宋太祖笑道:“我听说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参照前人旧本,再换几个字句,不过是依样画葫芦而已,算不上什么贡献。”陶谷听闻后,题诗自嘲道:

官职须由生处有,

文章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

年年依样画葫芦。”

太祖得知后更加不愿意重用陶谷了。

陶谷出使吴越。吴越王钱俶设宴款待,席上摆了各种各样的螃蟹,从大到小,一共摆了十几种。陶谷笑道:我们北边有句俗话叫做‘黄鼠狼生下小耗子,一窝不如一窝’,你们吴越也是一蟹不如一蟹,对吗?他是在讥讽钱俶比不上开国君主钱镠,吴越国一代不如一代。钱俶心中有苦,眼里有泪,脸上的笑容都快挂不住了,但嘴里只能说:你说得很对。

接着又一道菜上来了,工作人员揭开盖子,洁白透亮的瓷盆中碧绿晶莹,羹汤袅袅地冒着热气,陶谷问这是什么菜。钱俶笑道:“先王时御厨常做葫芦羹,现在的御厨也依样做了些。”他是在讥讽陶谷只会依样画葫芦。

陶谷何等聪明,马上知道钱俶貌似恭敬,实际上是回敬自己刚才的轻蔑。

陶谷的灵感不请自来,对钱俶说,来,我给你写首诗:此身头已白,无路埽王门。翻译过来就是:你这个王算是当到头了。钱俶强颜欢笑,命人将陶谷送到宾馆。

钱俶招待陶谷的宴席别出心裁,每张桌子上的摆盘都是一个玲珑剔透金光闪闪的金钟。第二天钱俶又请陶谷赴宴,陶谷说被金钟闪住了眼睛,在宾馆起不来了。请他赴宴的人回来复命,钱俶马上让人打包十副金钟奉上,金钟一闪,陶谷的眼睛又好了。

陶谷拿着金钟心满意足地到了下一站,想起钱俶对自己的不恭,不由在墙上写道:

井蛙休恃重溟险,

泽马曾嘶九曲滨。

翻译过来就是:等着吧,我还会回来的,灭了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