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四十三章 爱江山更爱美人

唐宋传奇 第一百四十三章 爱江山更爱美人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孟昶,初名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岗人,还是柴荣的同乡。是后蜀高祖孟知祥的第三个儿子。此人得天独厚,老爹给他打下的是中国地理上最隐秘、最安全的一片江山,而且非常的富饶,他可以躲在剑门蜀道的天险后面,一直稳稳当当地当皇帝。

公元934年,孟昶继位。那时候他只有十六岁,而将相大臣都是孟知祥时的故人,孟知祥宽厚,多优待纵容。他们对待孟昶更加骄惰不驯,不遵守法纪制度,大造房宅,夺人良田,挖人坟墓,李仁罕、张业尤其骄横。

李仁罕,今河南开封东南人。后唐同光中,以击败叛将李绍琛得勇战名。后随孟知祥入蜀,任都指挥使,与赵廷隐、张知业分统诸军。长兴元年(930),知祥联合董璋反后唐,次年,取遂州,又取忠、万、癯三州,后因嫉妒赵廷隐打败董璋功劳过大,既而与赵廷隐争领东川,知祥令回遂州,署为武信军节度使。

李仁罕是陈留人。年轻时在宣武军为小校,容貌瑰伟。朱全忠为四镇节度使,署李仁罕为衙内。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时,朱全忠派李仁罕去行在纳贡修礼。朱全忠代唐建立后梁后,补李仁罕为宫苑仪鸾等使,历任许州、蔡州、华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梁灭亡后,李仁罕效力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一战,李仁罕参战,后唐庄宗李存勖命他监先锋军。次年,李继岌准备离开成都班师洛阳,留下李仁罕、潘仁嗣、赵廷隐等统领的军队留守成都,等候新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到任。孟知祥到任后,李仁罕等人归其统领。孟知祥奏授李仁罕马步军都指挥使。

李绍琛作乱时,孟知祥命李仁罕率四万人参与平乱,遂得勇战之名。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洛阳的一起兵变中被杀,养兄李嗣源为帝,即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时,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两镇与朝廷的关系很紧张,必有一战。在此关键时刻,李仁罕、张知业邀孟知祥赴宴。有尼姑告诉孟知祥,他们要在宴会上害死他;孟知祥诘问之下,发现此事并无证据。随后孟知祥不带左右,单身直接去李仁罕府上赴宴。李仁罕感其信任,叩头哭道:“老兵只能尽死以报德。”诸将因此都亲附服从孟知祥。

九月,孟知祥、董璋正式起兵对抗朝廷。先前,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奉朝廷令,修兵甲以图蜀。孟知祥与董璋合计,先讨夏鲁奇。孟知祥以李仁罕为行营都部署,时任汉州刺史的赵廷隐为副,时任简州刺史的张知业为先锋指挥使,率兵三万攻武信军军府遂州。十月,李仁罕即围遂州,夏鲁奇守城,派马军都指挥使康文通出战。康文通得知原为朝廷治下的保宁军已被两川联军攻陷,就率众投降了李仁罕。次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鲁奇自杀。

当时李嗣源已撤回由石敬瑭率领的讨伐两川的主力大军,且已诛杀主倡此战的枢密使安重诲,朝廷实际已经屈服。李嗣源寻求和两川和解,孟知祥也想和朝廷和解,但董璋不肯,反而攻打西川。因赵廷隐出大力,孟知祥反攻董璋,董璋被部将杀死,以东川投降孟知祥。李仁罕与赵廷隐在东川军府梓州相会,赵廷隐亲自欢迎李仁罕到来。但李仁罕不言赵廷隐的大功,反而侮辱他,赵廷隐大怒。孟知祥随后亲临梓州,召见李仁罕、赵廷隐,问谁可为东川节度使,以为他们中有一人会推让,这样即可任命另一人。但李仁罕却说:“如果令公再次让我当蜀州刺史,我也会接受。”而赵廷隐则沉默不语。因二人陷入僵局,孟知祥最终决定亲自领东川。后任赵廷隐为保宁军节度使,李仁罕为武信军节度使,李嗣源也都照准。

这年,孟知祥称帝,建立后蜀。以李仁罕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仍领武信军。当时后蜀众多高级将领骄纵,剽掠百姓,常违法夺取百姓的良田,甚至毁坏坟墓,李仁罕和张业(即张知业,因避孟知祥讳而改名)是最严重的。李仁罕因此而奢富,还想娶有国色的花蕊夫人,害怕被孟知祥所责,没敢实施。

七月,孟知祥崩,遗命儿子孟仁赞继位,改名孟昶,托孤于司空同平章事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等人。

孟昶继位后,九月,李仁罕坚请判六军。孟昶起初不情愿地答应了,加仁罕兼中书令,判六军事,以赵廷隐为副。李仁罕遇事必谏。张公铎韩继勋、韩保贞等孟昶近臣随后弹劾李仁罕有异志。十月,孟昶与赵季良、赵廷隐合谋,趁李仁罕入朝,执而击杀之,下诏声言其罪,杀其子李继宏及亲信进奏吏宋从会等数人,灭李仁罕族。

当时,昭武军节度使李肇自镇来朝,持杖入见,称有病不能拜。听说李仁罕死讯,马上放下拐杖拜倒在地。左右请求孟昶也诛杀李肇,但孟昶没有这么做,只是勒令他致仕退休,贬谪邛州,永不启用。

广政九年(946年),赵季良去世,张业更加专权。张业是李仁罕的外甥。李仁罕被杀时,张业正掌管禁军。孟昶怕他造反,就任他为丞相。张业在家里设置监狱,专用残酷的刑法对后蜀百姓横征暴敛,百姓对他非常痛恨。广政十一年,孟昶与匡圣指挥使安思谦设计将张业逮捕处死。专权贪纵的王处回、穷极奢侈的赵廷隐相继罢相。从此故将旧臣都没有了,孟昶才开始亲政,在朝堂上设置匦函,接受臣民投书了解下情。

当时孟昶的表现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圣明天子。他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与民休息,后蜀国势强盛。他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治国纲领,其中有一句:“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做“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警示官员们务必清正廉洁,克己爱民。

孟昶志向高远,他在后晋刚刚被契丹灭亡的时候,趁刘知远立足未稳,将北线疆土扩张到了长安,得到了秦、成、阶、凤四州土地。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

又经十年无事,五谷丰登,斗米三钱,都下士女,不辨菽麦,多半是采兰赠芍,买笑寻欢。

时下流行“裸婚”、“闪婚”,后蜀则盛行“惊婚”。

孟昶白天“好打球走马”,及夜间“又为方士房中之术”。于是便遣人四处采良家少女以供淫乐。民间百姓家的“黄花闺女”们惧怕被其选中,便纷纷找男人嫁之,谓之“惊婚”。

广政初年,内宫专宠要算妃子张太华,眉目如画,色艺兼优,孟昶爱若拱璧,出入必偕,尝同辇游青城山,宿九天文人观中,月余不返。忽一日雷雨大作,张太华身轻胆怯避匿小楼,不意霹雳无情,偏向这美人头上震击过去,一声响亮,玉骨冰销。孟昶十分悲悼。因张妃在日,曾留恋此观,有死后葬此的谶语,乃用红锦龙褥,裹葬观前白杨树下。

孟昶即日回銮,悼亡不已。一班媚子谐臣,欲解主忧,因此多方采选丽姝。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果然物色到一位绝色娇娃,献入宫中。这美女体态轻盈,浅着粉黛,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仔细端详,花容玉貌仿佛太华,而且秀外慧中擅长文墨,试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孟昶如获至宝,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

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故成都别称芙蓉城,流传至今。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地说:你真美呀!芙蓉不足以形容你的柔媚,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朕封你为花蕊夫人。

孟昶性格聪明,反应灵敏,心中充满仁义与慈爱;他尊重儒家,爱好道家;他重视农业生产,狠抓教育事业。在刑罚上面,以宽大为主。特别对待死刑的判决上面,孟昶特别重视,再三嘱咐法官必须要证据清楚。有时为了核对一个犯人的死刑,往往经过再三的调查,因此常常推迟行刑的日期,但也平反了很多无辜的人,避免了不必要的错杀。

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孟昶最是怕热,每遇炎暑天气,便觉喘息不定,难于就枕,于是在摩珂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其中三间大殿都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再将后宫中的明月珠移来,夜间也光明透澈。四周更是青翠飘扬,红桥隐隐。从此,盛夏夜晚水晶宫里备鲛绡帐、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孟昶与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遥。

这晚还有雪藕、冰李,孟昶又一次喝醉了,但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倚阁星回,玉绳低转,孟昶与花蕊夫人并肩坐在一起,孟昶携着夫人的素手,凉风升起,那岸旁的柳丝花影,映在摩珂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而摇曳。孟昶回头看夫人,见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孟昶情不自禁,把夫人揽在身旁。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夫人说:“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孟昶大喜,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夫人,夫人捧着诗笺,娇声诵道:

冰肌玉骨清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

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

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

只恐流年暗中换。”

就在孟昶与花蕊夫人花前月下游宴寻诗的时候,周世宗南征北伐,目标逐渐指向后蜀。花蕊夫人屡次劝孟昶砺精图治,孟昶总认为蜀地山川险阻,不足为虑。

是年周蜀开衅,柴荣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宣徽南院使向训,为征蜀正副招讨使,西攻秦、凤。

蜀主闻报,忙遣客省使赵季札,趋赴秦、凤二州,按视边备。

赵季札本来没有甚么才干,偏他目中无人,妄自尊大。一到秦州,节度使韩继勋迎入城中,与谈军事,赵季札吹毛求疵,韩继勋免不得唐突数语,赵季札怏怏而去。转至凤州,刺史王万迪见他趾高气扬,也是不服,勉强应酬了事。赵季札匆匆还入成都,面白蜀主,谓韩、王皆非将才,不足御敌。蜀主亦叹道:“韩继勋原不足挡周师,卿意属在何人?”

赵季札朗言道:“臣虽不才,愿当此任,管教周军片甲不回!”【吹牛皮送了性命。】

蜀主乃命赵季札为雄武节度使,拨宿卫兵千人,归他统带。又派知枢密王昭远按行北边城塞,部署兵马,防备周师。

赵季札奉命出军,连爱妾都带在身旁,按驿徐进,兴致勃然。到了德阳,闻周军连拔诸寨,气势甚盛,不由得畏缩起来。嗣经朝旨催促,越觉进退两难。床头妇人劝令还都避寇。赵季札遂疏请解任,托词还朝白事。先遣亲军保护爱妾,与辎重一同西归,然后引兵随返。既至成都,留军士在外驻扎,单骑入城。都中人民还疑他孑身逃回,相率震恐。及赵季札入见蜀主,由蜀主问他军机,统是支吾对答,并没有切实办法。蜀主大怒道:“我道汝有甚么才能,委付重任,不料愚怯如此!”遂命将赵季札拘住御史台,付御史审勘。御史劾他挈妾同行,擅自回朝,应加死罪。蜀主批准,令把赵季札推出崇礼门外,斩首示众。

蜀行营都统李廷珪率兵至威武城,正值周排阵使胡立带领百余骑前来巡逻。李廷珪麾军杀上,把胡立困在核心。胡立兵少势孤冲突不出,被蜀将射落马下活擒而去。胡立部下多为所获,只剩数十骑逃归周营。李廷珪得了小胜,报称大捷,并命军衣上绣作斧形,号为破柴都。

孟昶接着捷报,很是喜慰,且遣使至南唐、北汉,约他们共同出兵攻周。偏是得意事少,失意事多,捷报才到,败报又来。李廷珪前军为周将所败,掳去萧知远等将士三百余人。

孟昶母李氏,屡言典兵非人,除高彦俦忠诚足恃外,应悉数改置,昶不能从,后来惟彦俦死节,方知李氏有识。但罢李廷珪兵柄,令为检校太尉。及萧知远等还蜀,孟昶亦放还胡立等八十余人;并嘱胡立带转国书,书中大意:

咱们都是皇帝,有事好商量。汉中那块地本来是你的,现在还给你,我也不要了。我俩仍做好邻居,别打了。

胡立还至大梁,呈上蜀主国书。周主览毕,笑语胡立道:“天下安有两个皇帝?不过他向朕乞和,情尚可原,朕不便答复。汝在蜀多日,能悉蜀中情形否?”

胡立叩陈蜀主荒淫情事,且自请失败罪名。周主道:“现在南方有事,且令蜀主苟延一二年,俟征服南唐,再图西蜀未迟。朕赦汝罪,汝且退出去罢!”

胡立谢恩而退。

孟昶俟周复书,始终不至,竟向东戟指道:“朕郊祀天地,即位称帝时,尔方鼠窃作贼,今何得藐我至此!”遂仍与周绝好,复为敌国。后人有诗叹曰:

丧师失地尚非羞,

满口骄矜最足忧;

幸有南唐分敌势,

尚留残喘度春秋。

孟昶致书乞和,周主虽不答复,却为着兴师南讨,暂罢西征。命宰臣李穀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一齐从征,向南进发。

消息传入南唐,江淮一带,当然震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