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四十章 高平之战

唐宋传奇 第一百四十章 高平之战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五代时期兵骄将悍,战胜则擅兵挟主,战败则倒戈投敌。于是柴荣不听冯道劝阻,一定要御驾亲征。当有赵匡胤奏道:“陛下初登大位,将士凋零,英雄忠义各守藩镇,不可轻调。河东兵甲正利,未易即破。陛下此行,须在教场演武,挑选勇者命为先锋,方可以收全功也。”世宗大喜道:“爱卿之言甚当。”即颁下旨意往教场比武,挑选先锋。

次日,教场中旌旗四立,军伍齐备,枪刀出鞘,盔甲鲜明。不移时,世宗圣驾来到,文武各官俯伏而迎,依班序立。只听鼓乐喧天,炮响动地。柴荣亲到教场演武厅坐定。赵匡胤奏道:“斩将破敌以勇为先;定取高下以箭为能。陛下可取箭高者为正先锋,力勇者为副。”世宗道:“卿言甚善。”即令军士于平坦之处立起红心,下令将士较射。只见左边队里踊出一将,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向前说道:“臣先射箭,然后比勇。”众视之,乃驸马张永德也。永德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一连三箭俱中红心。众军喝彩。永德下马见驾来取先锋印。忽右队中冲出一将,喊声如雷大叫道:“先锋印待我来挂。”世宗看时,乃是先帝外甥李重进,李重进上前奏道:“臣弓马纯熟,愿在陛下之前一试,与驸马定其高下。”世宗道:“皇兄可即试之。”重进说声:“领旨。”跨上雕鞍,扯开弓搭上箭,也是一连三箭都中红心。鼓声震野喝彩哗然。永德大怒道:“汝箭虽高,敢来与我比勇么?”重进道:“谁又怕你?就与你比勇何妨。”两个各骑战马都拿兵器,正要动手。匡胤恐二人相斗各有所伤,即忙启奏柴荣道:“永德、重进皆陛下至亲,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臣见将台下石狮子约重千斤,陛下可命二人比试,谁能举上台、提下台者,便为先锋,不许兵器相斗。”世宗大喜,即命二人比试。二人得旨一齐下马,弃了兵器走至台前。看那石狮子高有五尺,永德左手撩衣右手将石狮子提起,用尽平生之力提上台来,回身下台提归原处,满面通红喘息不止。重进道:“待我提与你看。”亦将石狮子提上将台复又提下,归于旧所气力用尽,面色亦红。两下军士尽都喝彩。

忽见将台边闪出一个少年壮士,头戴粉地武巾,身穿素色箭服,昂然走至台前,将石狮子提在手中,慢慢的在军前走了一转,轻轻放于原地,气不喘息面不改色。军士见了尽皆喝彩道:“真将军也!”柴荣见了暗暗称羡,叫人邀入帐中问其姓氏。其人曰:“小人姓高,名怀德,乃高行周长子。因父已丧,投身赵将军。今闻圣上演武特来献技,以酬平生之志。”

世宗听说是高行周之子,勃然大怒道:“贼子既来,与朕拿下斩首。”匡胤谏道:“不可。臣闻刑罚必中,罪人不孥。行周既已自决,足可以释其怨矣。其子无辜,陛下岂可以一概施之乎?况今兵下河东,正在用人之际。古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观怀德有千人之勇,陛下恕而用之,必能效死以建功也。”世宗听奏回嗔作喜道:“爱卿之言甚善。”遂宣上怀德道:“朕与汝父有仇,含愤已久,本当尽法;但念朕之仇,一人之私也,为国家用人,天下之公也,朕岂可以私愤而废公事乎?且观汝勇力足堪任用,未知汝能骑射否?”怀德奏道:“小人从幼习学,诸般武艺皆能,况射箭乃将家首技,岂有不能?”世宗传旨给付鞍马弓箭,着怀德试射。怀德领旨跨上征驹,弯弓搭箭连发三矢,俱中红心。世宗大悦,令怀德充为御前侍卫。匡胤奏道:“怀德武艺出众勇力过人,陛下应当重用以展其能。今驸马与李将军争夺先锋未定高下,何不以先锋印与怀德挂之,军中自无他议矣。”世宗允奏,命司官取先锋印与怀德挂之;当厅又赐了金花御酒以显其荣。怀德谢恩而退,世宗返驾回宫。

数日后柴荣亲征刘崇。但见旌旗蔽日剑戟凝霜,人如猛虎马赛飞彪。不日已至泽州,安下营寨。北汉之兵屯于高平之南,世宗命前锋击之,北汉兵退十里。柴荣恐他遁去,再命诸军夤夜前进,且促河阳节度使刘词赶紧派兵援应。

诸将因刘词未至不免寒心,但因周主军令甚严,不得已驱军前行。

柴荣率军日夜兼程,于三月十九日赶到高平郊外的巴公原(今山西高平市巴公镇),与刘崇大军不期而遇。

汉辽联军齐聚巴公原,北汉皇帝刘崇作为主帅领两万禁军居中掠阵,北汉第一猛将张元徽率一万汉军以为左翼,辽将杨衮率一万契丹铁骑以为右翼,军容严整,杀气腾腾。

而此时柴荣率领的后周军只是整个北伐大军的先锋部队,总兵力还不到两万人,而刘词所率的万余精锐部队正在赶往战场的路上。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柴荣明显处于下风。

两强相遇勇者胜!

既然退无可退,不如放手一搏!

柴荣很快稳住阵脚,立即做出部署:御前侍卫高怀德与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李重进统领左军,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统领右军,宣徽使向训、郑州防御使史彦超率精锐骑兵居中,柴荣自己则在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的保护下,亲临督战。

北汉皇帝刘崇在阵前一探头,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柴荣只带这么点兵,何必找契丹人来帮忙呢?心疼那白花花的银子啊。

于是刘崇决定不用契丹铁骑参战,用自己的部队就要把柴荣收拾得干干净净。

诸将上前道贺,独杨衮策马上前望了多时,退见刘崇道:“周军严肃,不可轻敌!”

刘崇奋髯道:“时不可失,愿公勿言!看我与周军决战,今日必报儿仇。”

杨衮默然退去。

此时正值初春,天气还是异常的寒冷,而且北方的春天是出了名的多风季节,当日正好刮起了凛冽的东北风,处于下风向的后周军队被吹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战旗刮得呼呼作响。

一阵尴尬的沉默……

渐渐的,风势减小了,可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出现了。

风向变了!

原来的东北风变成了南风,原来顺风的北汉军队变成了逆风。

司天监李义进语刘崇道:“风势已小,正可出战。”刘崇便下令进兵。枢密直学士王得中叩马谏阻道:“风势逆吹,与我不利,李义素司天文,不知风势顺逆,昏昧若此,罪当斩首!”

刘崇怒叱道:“我意已决,老书生休得妄言!如再多嘴,我先斩汝!”

王得中吓退一旁,刚愎自用的刘崇不顾大臣劝谏,决定逆风发起攻击。

刘崇令旗一挥,汉军左翼在猛将张元徽的率领下向周军右翼猛冲过来。

张元徽是北汉第一悍将,尤其擅长重骑兵冲锋,此战之前已经阵斩后周大将穆令均。他接到刘崇出击的军令,身先士卒,亲率部众冲向周军的右翼,四千名铁甲骑兵鼓噪着逆风而进。统领右军的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措手不及。他们刚才还想刘崇既然花钱请了打手,当然得让契丹人先上,那么首先开战的应该是高怀德与李重进率领的左军,没想到对方却气势汹汹地朝自己冲来。樊、何都是后汉老将,对后周尤其对世宗谈不上什么忠诚,面对张元徽的雷霆重击,不可能奋死血战。樊爱能的骑兵自然挡不住热血澎湃的张元徽,很快被冲散。败下来的骑兵一乱,何徽的步兵方阵也被冲乱了。这两位见势不妙撒下自己的部众不管,骑着快马就逃离了战场。北汉军见张将军击溃了敌军一翼,士气大振,纷纷顶着风沙,向周军阵型发起了猛冲,周军右翼顿时溃败。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有这么两个脓包将领,他们手下的兵也就不堪一击了,在“榜样”的带领下,后周右军迅即溃败,跑在最后的一千多名步兵干脆缴械投降,对着北汉皇帝刘崇山呼“万岁”。

刘崇听到了,这声音比那些美丽妃子们叫出来的还要迷人;这声音柴荣也听到了,他心里恨得牙庠庠,同时眼前浮现更多的是冯道那张不停蠕动的嘴:你不是唐太宗你不是泰山……

柴荣气得眼冒金星咬牙切齿。

他此刻已经顾不了许多,只见他挺枪策马直冲敌阵,誓于百万军中取刘崇首级。

皇帝如此英勇,军心顿时大振。

当皇帝的都上了,当兵的还愣着干什么?

禁军迅速跟进,护卫柴荣左右。

虽然一时占据了优势,但是刘崇的排兵布阵却在此刻显示出一个漏洞:他没有留够预备队,如果战败将一败涂地,而现在获得胜势,却没能向周军已经崩溃的右翼继续投入兵力。这时周世宗拔剑出鞘,拨开敌军射来的箭支,大喊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正是诸军建功立业的时刻!大家不要怕,给我杀!”周军见皇上尚且不怕,稍稍稳住了阵脚,但是形势依然非常危急。此时赵匡胤不由得热血上冲,径直冲到张永德面前高喊道:“现在主上有难,我们食君之禄,就应该担君之忧浴血奋战。既然敌军从两翼包抄而来,那我们就从两翼反击。”张永德也是一员猛将,当即与赵匡胤并肩奋战。赵匡胤又道:“我军右翼已经崩溃,张元徽势猛,我愿率军前去迎他,张将军可去援助左翼!”

张永德也被赵匡胤的豪情所感染,同意了他的办法。赵匡胤策马阵前高喊道:“现在军情紧急,主上尚且浴血奋战,我等将士难道还要贪生怕死吗?”诸军都是热血男儿,听到赵匡胤的话哪个不是热血沸腾!此时赵匡胤和张永德各率两千精锐骑兵分别向左右翼发起反击,周世宗也是胸中一热,将御前禁军尽数增援中军,仅留五十骑在近身护卫!周军无不舍身奋战,尤其是赵匡胤一骑绝尘,从北汉军阵中密集处穿过,沿途连斩数名敌将,当真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右翼军士气大振,借着愈发猛烈的南风,向北汉军发起了潮水般的反攻。赵匡胤身先士卒左臂中箭,血浴战袍却愈战愈勇,周军渐渐有反败为胜之势!

周世宗见赵匡胤等人酣战,不禁气血上涌,率领最后的五十骑向刘崇发起了冲锋!刘崇绝对没料到这个小皇帝会这么拼命,顿时乱了方寸。情急之中,他居然召回正在前线奋战的张元徽,才将周世宗的冲锋逼退。不过他的这一指令成为战场上的转折点,当张元徽带领他的铁骑再次回到阵前时,情况已经完全变了,刚才被他冲得七零八落的周军已经重整阵型,斗志昂扬地等待他的又一次冲锋了!

此时南风愈来愈猛烈了,张元徽知道战场上的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刚在被刘崇紧急召回后,他似乎感到胜利的天平在向对方倾斜了。但是张元徽这位真正的勇士,他不会因为贪生怕死就违背军令。他依然一马当先,顶着猛烈的风沙,冒着周军的箭雨,怒吼着冲向赵匡胤,麾下将士无不效命紧随其后。

这时,后周皇帝贴身侍卫,神箭手马仁瑀一箭正中张元徽坐骑,张元徽猝不及防被掀翻在地,禁军小队长马全义手起刀落,威名赫赫的张元徽就此丧命。

张元徽阵亡的消息令汉军军心大乱。

此时老天爷也来帮忙,南风刮得又急又猛,迅猛的南风卷起漫天黄沙,吹得汉军头晕眼花阵脚大乱。

在赵匡胤的强力冲击之下,汉军终于抵挡不住,全军溃散。

刘崇急忙挥舞红旗以示收兵,可是哪里收得住,汉军恨不能多生两只脚,就看谁比谁跑得快了。

那契丹大将杨衮原是一员猛将,见周营将士那种气势也有些胆怯,他感到刘崇的失败是他自己造成的,犯不着去为他卖命,因此率领一万契丹铁骑迅速撤退。

汉军一见援军撤退,士气更是一落千丈,周军追着他们的屁股狂砍。

一直打到太阳下山,惊慌失措的刘崇好不容易收拾残兵据守一处山涧,才算赢得了一点喘息之机。

不过刘崇的噩梦还没有结束,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的万余精锐部队赶到了战场!

却说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引数千骑南走,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帝遣近臣及亲军校追谕止之,莫肯奉诏,使者或为军士所杀。

这时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兵来援。爱能摇手道:“辽兵大至我军退回,公何必前去寻死!”

刘词道:“天子安否?”

何徽道:“我辈亏得速退还保生命,主上不肯退归,大约已经走入泽州了。”

刘词勃然道:“主辱臣死,奈何不救?”遂引兵北趋驰至战场。

正值敌众败退,尚有残兵万余人阻涧屯列。天日将暮南风尚劲,刘词带着一支生力军越涧争锋,呐喊一声杀入敌阵。北汉兵已经怯馁,还有何心对仗?死的死,逃的逃。刘词麾众追去。涧南休息的周军遥见词军得胜,也鼓动余勇跃涧齐进,与刘词军并力追击。可怜北汉兵没处逃生,或死或降,刘词等追至高平方才回军。但见僵尸遍野血流成渠,所弃辎重器械不可胜计。周军捕得樊爱能、何徽麾下降兵悉数处死。正是:

白帝岂肯锢深宫,

捍卫神州立奇功。

赤帝一剑挥十将,

浴血狻猊化真龙。

汉主刘崇仅率百余亲骑狼狈逃走。夜间迷路,寻找一村民引路。由于北汉统治残暴,百姓恨之入骨,走了百余里路,才发现走向了晋州。刘崇遂将引路村民杀死,另外找路逃回太原。到达沁州时,当地官吏前来献食,刘崇尚未举筷,传闻周兵追来,忙将碗筷抛去上马急奔。崇已老惫,昼夜驰骤几不能支。幸黄骝马为辽主叔叔所赠,特别精良。刘崇伏住鞍上,始得奔回晋阳。后来刘崇封黄骝马为自在将军,并为它建造了一个用金银装饰的马舍,还让这匹马享有三品官员的俸禄。

柴荣因刘崇已遁,料知追赶不及,且令各军休息高平。选得北汉降卒数千人,号为效顺指挥军,命前武胜行军司马唐景思为将,发往淮上防御南唐。还有二千余降卒,每人赐绢二匹放归本部。各降卒罗拜而去。柴荣转入潞州,由节度使李筠迎入。柴荣正欲赏赉功臣,忽报樊爱能、何徽二人前来请罪。

这两人都是禁军中的高级干部(樊是侍卫司马军首领,何是侍卫司步军首领),杀了他们,军队会不会再次哗变?柴荣犹豫不决。

这时张永德驸马爷附耳言道:“樊、何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

柴荣当下出帐升座,召入樊爱能、何徽,两人械系至前匍伏叩头。周主叱责道:“汝二人系累朝宿将素经战阵,此次非不能战,实视朕为奇货,意欲卖与刘崇。今复敢来见朕,难道还想求生么?”

两人无法解免,除叩首请死外,乞赦妻孥【早知如此,不如战死】。周主道:“朕岂欲加诛尔曹,实因国法难逃不能曲贷。家属无辜朕自当赦宥,何必乞求!”

两人拜谢毕。即由帐前军士将两人绑出斩首示众。

设想一下,如果柴荣没有御驾亲征,樊、何极有可能倒戈一击,打回开封,将毫无威望的新皇帝干掉。要知道,将领前线战败后,掉头灭掉故主,拥立新君,几乎是五代权力更替的一项“传统”。

后周打赢了。柴荣的皇位稳了。

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经过高平之战,“主乃成其为主,臣乃成其为臣”。他还说,柴荣坐稳天下,不是依靠养父郭威,而是靠自己“以死生为民请命”,拼了自己一条命,打赢高平之战的回报。

高平之战后,终于树立了威信的柴荣,开始整肃军队,并拉开了被后世称为“周世宗改革”的序幕。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