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杜重威死有余辜

唐宋传奇 第一百一十七章 杜重威死有余辜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刘知远强引西汉高祖刘邦、赵王刘如意为远祖。又追谥亲高祖刘湍为文祖,曾祖刘昂为德祖,祖父刘僎为翼祖,父亲刘琠为显祖,共立六庙。

刘知远称帝后,四方表贺络绎不绝。河南一带统已归顺,辽兵或降或遁不在话下。刘知远封夫人李氏为皇后,长子刘承训为魏王,遂为太子。高行周、郭威、史弘肇、安审琦等有功之臣也各有封赏。

却说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等前奉辽主命令,各得还镇。刘知远入汴,杜重威、李守贞皆奉表归命。刘知远命杜重威镇宋州,高行周镇邺都。两人互调,无非是防微杜渐,免得他们根深蒂固跋扈一方。

刘知远当上中原皇帝,杜重威本来就有气。原来他在晋国的地位远在刘知远之上,出卖晋国后又得到契丹的支持,杜重威对中原之主这个位置很有想法。没想到契丹靠不住,这么快就撤退,弄得他现在屈居刘知远之下,刘知远还拿出上司的派头调动他的职务,杜重威一怒之下抗命不从,遣子杜弘璲北行乞援。

当时契丹人内部斗得火热,顾不上中原,又不好意思说不管,就命幽州指挥使张琏等人带兵南下应付一下。谁知道张琏是根死脑筋,再加上刘知远屠杀幽州降兵,于是横下一条心帮杜重威守城,让后汉军吃尽了苦头。

刘知远得知消息后忙命高行周为招讨使,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为副,率兵往讨杜重威。

高行周与慕容彦超同至邺州城下,慕容彦超自恃骁勇,请诸高行周,愿督兵攻城。高行周道:“邺都重镇,容易固守,况杜重威屯戍日久,兵甲坚利,怎能一鼓即下哩!”

慕容彦超道:“行军全靠锐气,今乘锐而来,尚不速攻,将待何时?”

高行周道:“我为统帅,进退自有主张,休得争执!”

慕容彦超冷笑道:“大丈夫当为国忘家,为公忘私,奈何顾及儿女亲家,甘误国事!”

原来高行周的女儿是杜重威的儿媳,可是面对人人得而诛之的国贼,高行周岂敢怠慢,不过一向小心慎重的高行周深知魏城防守严密,旦夕难下,因此才决定围而不攻,静待城中发生变化。可是慕容彦超不仅是讨伐军的副帅,还是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弟弟,刘知远派他前来,用意不言自明。他说高行周顾念亲家留情不攻,高行周非常恼怒,不得已表达汉廷。

刘知远是个人精,深知高行周采取的战法是正确的,命令慕容彦超向高行周道歉。

刘知远这样做显然是个明白人,可是在当了一段时间的皇帝后,刘知远看问题的视角变了,觉得久困也不是办法,又强令高行周迅速攻城。高行周刚刚为刘知远的理解而感激涕零,现在又因为皇帝的天威难测而战战兢兢,只好下令强攻,结果一天下来死伤过万,不得不停止攻城。

刘知远决定御驾亲征,即日启行,命皇子刘承训为开封尹,留守大梁,凑巧晋臣李崧、和凝等自恒州来归,报称辽将麻答已经被逐,可绝杜重威后援。汉主甚喜,面授李崧为太子太傅,和凝为太子少保,令其辅佐刘承训驻京。且颁诏宣抚指挥使白再荣为恒州留后。复称恒州为镇州,军队为成德军。

銮驾出征,刘知远趋至邺都行营。慕容彦超踊跃直前领兵先进,高行周也驱军接应。杜重威闭城固守久攻不下。

高行周入帐献议道:“臣来此已久,闻城中食尽,但兵心未变,更有辽将张琏助守,所以僵持不下。请陛下招谕张琏,张琏若肯降,杜重威也就无能为力了。”

汉主依议,遣人招降张琏,偏张琏不肯听从,一再往劝,始终无效。迁延两旬有余,忽由帐外报入,有一妇人求见,汉主问明底细,才命召入。

刘知远传见来妇,原来却是杜重威的妻子宋国公主【石敬瑭妹】。公主入谒汉主,汉主赐令旁坐,问及杜重威情形,公主道:“重威因陛下肇兴重见天日,不胜庆幸,但恐陛下追究既往负罪难逃,所以听说移镇恐遭不测,刚好辽将又来监守,于是触犯天威劳动王师。今愿开城谢罪,令臣妾前来乞恩,望陛下网开一面曲贷余生!”

汉主道:“朕信重威,重威尚不信朕么?况朕已一再招降,奈何拒命!”

公主道:“重威非敢抗陛下,实由虏将张琏挟制,不使迎降。”

汉主道:“虏将独不怕死么?”

公主道:“正为怕死,所以阻挠。”

汉主沉吟半晌,方微笑道:“朕一视同仁,既赦重威,同赦张琏,烦汝入城回报,如果真心出降,不问华夷一体赦免!”

公主起身拜谢,辞别回城。

杜重威得到公主传语,转告张琏,张琏答曰:“公可降,琏不可降!愿守此城,以死为期!”【倒是个硬汉。】

杜重威道:“粮食已尽,兵皆枵腹,看来是不能不降了,汉主谓一体赦免,谅不欺人,请君勿虑!”

张琏听说粮食已尽,方才允诺。杜重威复遣判官王敏先送谢表,旋即素服出降拜谒汉主。汉主赐还衣冠,仍授检校太师,守官太傅,兼中书令。辽将张琏也来拜见,汉主忽然瞋目道:“全城兵民,为你一人固守至今,你知罪否?”

张琏不意有此一诘,一时无从措词。汉主便令推出斩首,复将弁目数十人全部捕斩。【天子无戏言,奈何背约?】

高行周受命留邺,汉主晋封他为临清王。杜重威随驾还都。

既归大梁,加封杜重威为楚国公。杜重威每次出门碰到百姓,百姓便不停地向他投掷瓦砾,一边扔还一边骂他阵前叛主,将后晋送给契丹。杜重威脸皮厚,居然不以为意,不过宋州一缺,刘知远不愿再任杜重威,但令史弘肇兼镇。

却说狗头军师苏逢吉被册封为宰相,但苏逢吉素无威望,后晋旧臣及各地节度使都不服。刘知远见苏逢吉为相政令不通,便招太子商议宰相人选。太子刘承训不仅礼贤好学,且见识过人,他对刘知远奏道:“主宰天下政事,必选前朝旧臣,方能慑服各地。苏逢吉乃市井出身,虽有谋略,却无身世。”

刘知远问道:“那杜重威可为宰相否?”

刘承训答道:“杜重威背晋主而降辽,又背李从益而降父王,其人反复无常,如同当年国贼杨光远,万不可用。孩儿认为老臣冯道老成持重,善理政事,可为丞相人选。”

刘知远大喜问道:“冯道现在何处?”

刘承训道:“儿闻冯道自恒州归来,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刘知远道:“冯道老滑,吾儿亲去请他,倘若不来就将其绑来。”刘承训领旨去请冯道。

刘承训去请冯道上任,冯道晓得刘知远生性残暴,若不遵旨必遭残害,便送了刘承训一个顺水人情,欣然上任,与苏逢吉同为宰相。

刘知远为了收集牛皮制作胄甲,颁布了一道“牛皮法”。规定民间如果死了牛,牛皮必须交公。有一次上党地区有20多人违犯了“牛皮法”,当地的判官认为这项法令不合理,反对执行死刑,还大胆地上书给刘知远。刘知远大怒,下令将犯人和判官一块处死。

冯道据理力争,刘知远最终释放了与该案件有关的所有人。

苏逢吉听说刘承训保举冯道,不由怀恨在心。心想汉主在世,或不会对他怎样,哪天太子即位,肯定大权旁落。遍观刘知远诸子之中,次子刘承祐生性暴虐且无智谋,可为利用,于是便往周王府拜会刘承祐。刘承祐见宰相来访,忙邀入客厅叙话。

苏逢吉道:“殿下,臣闻太子最近笼络人心,广结私党,企图提前登基。”

刘承祐惊讶问道:“苏宰相如何得知?”

苏逢吉道:“岂不闻‘仗义多为屠狗辈,负心皆为读书人’。太子好读古人之书,善用奸诈之术,早对当今万岁有不臣之心。”

刘承祐问道:“那宰相之意要我怎样?”

苏逢吉道:“我观殿下泥丸宫常有金光显现,日后定为真命之主,不如先下手为强,提早除掉太子。”刘承祐听信苏逢吉之言,便决定刺杀皇太子刘承训。

刘承祐手下养有两名护卫,一个名叫聂文进,并州人氏,身长七尺,雕眉猴眼,小胡子,尖下巴,因武艺高强被刘承祐养做杀手;另一个名叫后匡赞,兖州人氏,虎背熊腰,身高八尺有余,一脸横肉,熊眼大口,络腮胡子,此人力大残暴,也被刘承祐笼络麾下。

刘承祐将二人叫至面前,命他们刺杀皇太子刘承训,并许诺事成之后重重有赏,二人一听欣然领命。

这夜聂文进与后匡赞二人翻过院墙进入魏王府,看见一间房里亮着灯光。聂文进点破窗纸打眼望去,只见里面端坐一人秉烛夜读,此人正是魏王刘承训。

刘承训正在专心读书,忽闻房门作响,抬头一看半扇门已经打开。两人蒙面冲将进来,刘承训惊恐问道:“何人敢进王府行刺?”

聂文进一言不发挥刀砍来,刘承训情急之下举手抵挡,谁知这一挡右手即刻落地,刘承训大声哀叫,后匡赞上前一刀将他砍死。两人得手便出房门,四五个护卫闻声追赶,两个刺客赶忙翻墙而出,不知去向。

太子被刺,刘知远悲痛欲绝,魏王贤良好学,刘知远最为疼爱,把他作为接班人培养。此次无故被刺,汉主在太平宫哭得涕泗滂沱,几致晕去。经左右极力劝慰,勉强收泪,亲视棺殓,送归太原安葬。从此常带悲容少乐多优,一代枭雄又将谢世。

蹉跎过了残年,汉主因身躯未适,不受朝贺,自在宫中调养。等到病体少痊,乃出宫视朝,改天福十三年为乾祐元年,颁诏大赦。越数日,封冯道为齐国公,兼官太师。

没几天兵部递上奏牍,报称凤翔节度使侯益,与晋昌节度使赵匡赞,叛国降蜀蟠踞关中,请速派将往讨云云。汉主即命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将军齐藏珍,调集禁兵数千往略关西。

太子遇刺,刘知远气血攻心,不久便奄奄一息,苏逢吉见他病危,乃上奏道:“自魏王遇刺,陛下还没有再立皇储,不知陛下万岁之后,谁登大位?”

刘知远问道:“爱卿之见,何人可承大位?”

苏逢吉道:“周王刘承祐忠孝仁爱,可为太子。”

刘知远道:“承祐年少,性情鲁莽,若为太子,还需多设顾命大臣辅佐政事。”

又过三日,刘知远命刘承祐跪在病榻之前加封太子。又传来苏逢吉、郭威、冯道、史弘肇、杨邠、王章六人,刘知远对六人说道:“朕自知天命不远,请六位爱卿前来,皆为册立幼主之事,望诸位爱卿日后忠心佐政,勿负朕心。”

六人领得圣谕,伏地谢恩。刘知远命六人退下,独对刘承祐说道:“朝中众人皆不可疑,惟有杜重威是个反复小人,朕归天之日,皇儿当灭其满门,不可留下后患。”言罢刘知远感觉头痛欲烈,惨叫一声撒手人寰,在位不到一年,亡年五十三岁。

刘知远一死,刘承祐即命且慢举哀!又命冯道、杨邠、郭威等仍以大行皇帝名义拟好诏敕,即饬侍卫带领禁军,往拿杜重威及重威子弘璋、弘琏、弘璲。杜重威在私第中安然坐着,毫不预防。至禁军入门,仓皇接诏,甫经下跪,那冠带已被禁军褫去。且听侍卫宣诏道:

杜重威犹贮祸心,未悛逆节,枭音不改,虺性难驯。朕小有不安罢朝数日,而重威父子潜肆凶言,怨谤大朝,煽惑小辈。今则显有陈告,备验奸期,既负深恩,须置极法。其杜重威父子并令处斩。所有晋朝公主及亲族一切如常,仍与供给。特谕。

杜重威听罢魂飞天外,急得连哭带辩。偏侍卫绝不留情,即令禁军缚住杜重威,并将他三子拿下,一并牵出,连他妻室宋国公主也不让诀别。匆匆驱至市曹,已有监刑官待着。两旁刽子手趋至杜重威父子身旁,拔出光芒闪闪的刀儿剁将过去,杜重威父子的头颅便已堕落,遗骸陈设通衢。杜重威甘当卖国贼,实属罪有应得。

重威既诛,方为故主发丧。皇子刘承祐即日嗣位,朝见百官,然后举哀成服。先是汉主刘知远欲改年号,宰臣进拟乾和二字。御笔改为乾祐,适与嗣主名相同,当时目为预征,所以后来沿称乾祐,不复改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