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1582 > 第十七章 张居正的变化

大明1582 第十七章 张居正的变化

作者:明扬天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23:31:15 来源:笔趣阁

湖广,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张居正府邸中。张居正端走在堂上,听着下人汇报着,张云和张敬修,在京城的所作所为,听到张云敢带着小皇帝,出宫的时候,气得胡子都飘了起来,重重的用手拍桌子。下人被他吓得,大气都不敢喘气。

张居正看着下人这幅模样,挥挥手,示意他继续说,后面又听到二人,靠着发书赚了钱之后,也是暗自点头,又得知,被张四维给抓住把柄的时候,忍不住为他两捏了一把冷汗。听到下人汇报完了之后,张居正点了点头,挥挥手,便让下人下去了。

张居正站起身,走出府邸,带着下人,来到了自己家乡的私塾之中。

几间平房,二十几个孩童,便是这间学校的全部学生。张居正回到老家之后,一是为了,养好身体,以退为进,二则是,好好看看看自己的新政,在地方上是如何实施的。

自己给自己家乡的孩子教书,也是为了让他们明白事理,好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毕竟,张居正他自己也是普通家庭出身,想起当自己当初13岁,第一次参加乡试的时候,当时的湖广巡抚,顾麟,为了不让自己得意忘形,强行压着自己不让自己中举,现在想起来,多亏了他,不然,自己估计,早就不知道飘到那里去了,大明少一位首辅,也就是多了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罢了。

众位孩童看见张居正走了进行之后,立马站起来,对着张居正行礼,张居正回礼之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讲课。只见他缓缓拿起笔,在上面写下几个大字:“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写完之后,笑着对孩童说道:“你们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众人听后,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良久之后,张居正示意他们停止讨论,然后让人起来回答。

“先生,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不要一个人呆在一个地方,不要做违反道德的事。”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长袍的少年站起来,朗声道。

张居正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说的只是字面的意思,能想到这里已经很不容易了,坐下吧。”说完,张居正就挥手让他坐下,那少年还有些不服气。

接下来,接连有几个少年起来回到,意思和之前那个少年回答得差不多。

张居正听完众人的发言之后,抚摸着胡子笑着说道:“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慎重,不是不要的意思,而是要格外注意,就是说,君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

众人听后,也是恍然大悟,纷纷拿出纸和笔,记下张居正的解释。也难怪,古代人读书,大多数都是靠名师的指点,就像那宋濂一样,年轻的时候,去找当地的大师学习知识,普通人对于古人的理解,还是有所不足的。

张居正随后,又带着少年读了部分论语之后,便到了午间。张居正午间,现在一般都会休息一个时辰,然后去城外看老农在田间劳作。

张居正吃过午饭之后,便早早的休息。一个时辰之后,张居正只觉得神清气爽,然后,带着仆人,径直奔着城外而去。

江陵城外,张居正一行人来到一处玉米地,此时已经要到盛夏,整个地里面都挂满了玉米。张居正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由得心旷神怡,这幅景象,可是张居正在那北京城中,不曾见到的。之前,他和那些位居高位的大臣们,只看到北京城四角的天空罢了。

张居正走近玉米地之后,就看见几个老农,拖家带口的在给玉米地拔草,张居正走到老农身边笑着问道:“老哥,你这收成还行吧,每年应该有些余粮吧。”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国家。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经过50年时间,已经传遍了中国,尤其是得知他的高产之后,已经成了农民们的主要口粮。

老农看着张居正一身穿着不凡,觉得他来路头不小,笑着说道:“还行,要是老天爷赏饭吃,还有不少余粮,要是碰上大灾大难,那可就不好说喽。”

张居正听后,看了看他们一家几口,这是一个五口之家,他和他老婆,还有儿子,儿媳,孙子,好一个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那老汉的儿媳,看见张居正,也是笑着说道:“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粗茶淡饭,便和我们一起吃一点吧。”说完,便递给了张居正,几块黄色的饼子。

张居正虽然吃完午饭没多久,但是,还是笑着接过,放入嘴中,只觉得一阵玉米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口腔,这是玉米做的饼子。

张居正一边吃,一边和老汉拉起了家常,问了他家里面的情况之后,这老汉原来姓王,是这附近王家村人,张居正又问了问,他们有什么碰到官府的刁难,或者苛捐杂税的情况。

老汉一听,也是一惊,他以为,张居正是官府派来套他的话的,也是支支吾吾的说没有,张居正活了这么多年,也是老油条了,当然知道,这里面肯定另有隐情。张居正也不再追问,转头看着他的孙子,那小孩约摸其七八岁,梳着两个冲天辫,两个大大的眼睛,直愣愣的盯着张居正。

张居正对着老汉问道:“老哥,你这孩子上学了没有啊?”

老汉听后,也是无奈的笑道:“唉,我们这些农家的子弟,能够养活自己就不错了,那有闲钱去供孩子读书。”

张居正听后也是一阵心酸,他自己也算是普通人家出手,只不过比较幸运的是,他的父亲还算是个秀才,勒紧了裤腰带,送他上学。

“看来,还是得提升农民的收入啊”张居正心中暗道。

张居正想起之前张云的提议,要把有经验的老农集中起来,由国家给他们发放俸禄,这样既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地位,还能够增加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是不得不,立刻实施了。

张居正和老农又寒暄了几句之后,便要告辞,老农临走,还非要送给张居正几根玉米,张居正推辞一番未果之后,便让奴仆,悄悄留下了点银子便离开了。

江陵县,县衙之中,只见一个身穿红色官袍的,约摸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正战战兢兢的站在堂下,而坐在椅子上的,则正是刚从城外回来的张居正。

张居正望着眼前这个小县令说道:“江大人,你去把府衙的税收,还有收支都拿来给我过目。”

那县令名叫江云,本是隆庆五年的举人,因为有关系,外派做了一个县令,干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升迁,毕竟,他的举人身份,再往上走,就不够看了。

很快,张居正便拿到县城的税收记录,和收支记录,拿起书就开始查阅,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啊,整个县城居然每年都有亏空,只能靠老百姓的税收来弥补,上面的税五花八门的,张居正越看越生气,只觉得一团怒火在心中燃烧。

张居正看完之后,重重的将账本直接扔给了江云。

江云顿时下跪道:“大人,这税收不是我能决定的,都是上面考核的人定的啊,要是完不成税收,上面就会找我的麻烦,还望大人明鉴”江云,说完之后,便不住的磕头。

张居正听后,也是一阵尴尬。都怪自己将税收,看做官员的考核唯一标准,导致下面的官员为了奉承上面,不得不巧立名目,对着百姓横征暴敛。虽然他走之前,已经上书给了万历,降低了税收的占比,但下面的人占到了好处,又怎么会轻易放手。

张居正得知真相之后,也没有继续为难这个小县令,让他将这些税收给废除了,就了事。

江云见张居正走远后,才站了起来,摸了摸后背,发现衣服早已经被汗水给浸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