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七百二十二章 朱高炽的批评

洪熙四年。

七月。

吏部拟出了一批名单,经过内阁的商讨,最后呈交到了朱高炽手里,除了内地的官员升迁与调动外,主要是海外各地的变动。

渤尼都司,吕宋都司等地,因为当地文化落后,充满了部落的模式,而且从古至今比较封闭,所以非常的落后,这些地区不像中西亚地区。

所以明军在当地的驻扎,战争规模很低,应该算成治安战,因此没有施行都督制,最高军事长官为总兵,渤尼都司有三位总兵。

军事上的安排主要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文官的选拔以委派巡抚为主,最高为经略。

渤尼经略负责大方向,各地的巡抚负责地方治理,吕宋都司也是如此,如今加上绝岛都司,绝岛都司随着今年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朝廷的重视。

然后是北天竺五省。

因为北天竺部分地区并不稳定,所以仍然施行总督与都督制,以军事为重,包括对底里人的拉拢和打压,当初投靠大明的马哈木,随着势力的膨胀开始了抵抗大明。

经过任礼的打击,此人已经死了,当下底里人威望最高的是额尔德尼,比较起马哈木,此人非常的识趣,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态度。

朱高炽翻阅了名单,看了一些官员的简历,基本上都是符合章程,任期内的考核评价多是优。

“随着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对于边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朱高炽感叹道。

杨士奇、解缙、黄淮、黄福等人恭敬的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解缙在历史上已经死了,如今仍然活着,还成为了内阁次辅,位高权重,如今的内阁可不是历史上明朝的内阁,虽然实权很重,但是级别却低,名不正言不顺。

黄福治理交趾有功,从布政使升任高丽总督,如今回到国内担任工部尚书,虽然是朝廷大员,但离入阁还差一步。

各部尚书属于棋子的头头,那么内阁才是舵手。

然后是柳东博,字孟卿,如今户部侍郎,此人也在,名单里,此人将担任渤尼经略。

历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内为重,科举前几名才有资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学士,才有机会进入内阁,次一等的则留在各部观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县城或者州府担任辅官,三条线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别,属于很明确的升迁线路。

朱高炽重视官员在基层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无论是内阁还是各部部堂,这些大员们皆需要有地方主政,并且成绩优秀的表现。

除非是专职部门,例如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太仆寺、市舶提举司、茶马司、大理寺、都察院这类专务机构,更重本行业的经验。

朱高炽的感叹也不是凭空而出。

历史上大明虽然收复了交趾,可最后还是失败了,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却拖了后腿,文官有很大的责任,哪怕有黄福这样能干的官员治理,可挡不住总体素质的不如。

在地方上捞钱仍然是文官们的主要行为,也是朱元璋为什么对贪官大杀特杀的原因,不是凭空诞生的。

朱棣收复交趾,军队军纪严明,对地方秋毫不犯,屡次下达旨意,而军队里桀骜不驯的将领早就在洪武朝被淘汰了,所以明军在交趾的作战很顺利。

可是在后期的治理中,因为文官的不作为,对地方的贪婪,导致地方上的百姓支持了反叛势力,然后形成了僵局,导致朝廷无法维持在交趾的统治。

虽然没有打过大的败仗,甚至多有胜利,可最后明军还是撤离了交趾。

不是军队不能打,而是文官阶层不给力。

总体而言,因为信仰的崩塌,荣誉感的丢失,地方精英们只想着捞钱谋取私利,大环境下导致的贪婪成风,才有了明初从皇帝到百姓皆恨贪官的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

社会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这个原理强调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是因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这些经济关系直接决定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从而决定了政治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形式。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还体现在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即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此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还表现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

虽然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

上层建筑可以通过政治、法律等手段来调节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然而,这种反作用是在经济基础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不能改变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

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原理,它强调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并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政治越开明。

汉唐北宋部分时期的政治开明,比较同时期的周边势力是有目共睹的。

而随着宋朝的消亡,社会经济的崩溃,政治上也越发的保守,同样的道理,哪怕是后世也是如此,例如六七十年代以前,半岛北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要比半岛南先进。

可随着经济的崩溃,半岛北越来越保守。

越保守,社会素质越低,贪腐和压迫等**行为越严重。

经济越发达,交流越频繁,导致社会更开放,从而社会道德水平越高,其中官员的操守也更高,这些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现象。

朱高炽看着朝堂里的文官首脑们,总体上给予了肯定,所以对待官员们提交的名单,朱高炽全部通过。

杨士奇等人内心大松一口气。

一个向上的王朝,内部的斗争会更平和。

例如明朝,内阁不会直接否定皇帝意见,至少不会明面上发生争执,皇帝也会顾忌内阁的想法,双方保持了妥协,这是为稳定的政治格局。

到了内阁与皇帝直接争执的时候,代表了稳定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动荡下滑。

朝廷的稳定与祥和,代表了大明的稳定与繁荣。

很快,新的一批封疆大吏奔赴各地。

随后大明工局韩奇拜见了皇帝,提交了接下来大明工局庞大的计划,想要在天竺地区建立商贸站点,为大明工局商贸体系建立新的增长点。

如今的大明工局非常的繁荣昌盛。

报纸上说工人们最幸福。

的确如此。

别看现在是十五世纪,可是又怎么样呢,大明没有外部经济竞争对手,可以施行宽松的内部资源分配体系,工人们活的无比幸福。

环境改变人。

经济发展改变环境,环境再来改变人。

劣币驱逐良币,是环境导致的,同样好的环境则能保护良币不受劣币的影响,保障良币的持续发展。

商人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压榨工人,犹如现代以前的英国,工人们活的极度痛苦,同样在环境的改变下,商人们也能给予工人最大的福利保障。

因为环境保障了良币,不允许商人们最大利益的压榨工人,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

那么只要是同等的水平下,每名商人都能得到公平。

否则甲在保证工人待遇的情况下,乙却在最大程度的压榨工人,对于甲而言就是不公平,因为这会导致甲无法与乙竞争,最后被市场淘汰,环境的影响下,甲也只能像乙一样的压榨工人,才能恢复到与乙一样的水平线。

如今大明工局就是标杆,大明以大明工局为手段进行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杜绝了乙的存在,不允许乙所做的事情,那么甲就能继续保证工人们的福利待遇。

简而言之,乙可以通过最大程度的压榨,获得一元钱的利润,但是大明不允许,只允许甲这样的商人存在,获得五毛钱的利益。

把其余的五毛钱的利益分配给了工人们,而工人们富裕了起来,又促进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商业更发达。

但是这要建立在人均资源丰富的前提下。

耕地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一切资源丰富和发达,所以十五世纪的大明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可以做到工人们每天只工作四個时辰,每个月九天的假期。

后世的英国,现代社会里能做到,也是同样的原因。

虽然日不落帝国已经衰败,但是通过政治遗产,各个联邦国的资源仍然能让英国可以轻易的使用,这就是间接控制资源。

而美国除了本土人均资源发达外,还通过无数的军事基地,同样间接控制海外资源为己所用,才能满足这些条件。

反观半岛北。

因为北方组织体系的破产和灭亡,无法继续通过贸易交换外部资源,而内部又没有健全的工业体系,无法自给自足的生产,特别是无法获得石油这个“工业血液”,在严苛封锁的外部环境下,只有经济破产持续衰败的下场。

韩奇在皇帝陛下面前的压力很大。

大明工局是眼前的皇帝一手创立的,整个大明的工业化道路也是眼前的皇帝建立的,包括改革后的宗藩体系,海外经济发展道路等等。

韩奇的确是大明工局的掌舵人,可是在创办人的面前,韩奇非常的谨慎。

“大明工局近些年的发展很快,有力保障了民生,为百姓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可是对于民间商业的打压,有些太过了。”

朱高炽平静的说道。

韩奇冷汗直流,不敢解释一句。

高丽地区,乃至大瀛岛地区,很不客气的说,大明工局并没有开拓之功,或者说功劳不大,最初的发展靠的是民间商行的推动。

韩奇上位后,借助政治优势在当地施行垄断,给予了民间商行沉痛的打击。

但是哪怕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虽然许多的商行关门了,可也有许多的商行仍然挣扎着活了下来,并没有投降,没有直接融入大明工局的贸易体系内,反而去了更远的地区。

可以说民间商行的大变革,越来越有活力,眼前韩奇是有功的,虽然这个功劳,民间商人们可能并不想要。

在朱高炽的构架里,民间商行是大明工局体系的补充,双方互相平等竞争,互相促进成长,如今的大明工局的确很繁荣,可是太安逸了。

安逸的下场,历史已经证明,最后只会被淘汰。

后世有句话,中国的精英对本国的百姓保护的太好了,其实朱高炽看来,美国也是如此。

都说发达国家的百姓在躺平,却没有看到人家精英阶层的奋斗和努力。

躺平从来是不存在的。

人活着就没有躺平的资格,人能安逸的活着,就是因为人类不断的竞争最后得来的“战利品”。

大明工局躺平,后果就是两三代人之后,彻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成为历史上的尘埃。

朱高炽划了一条线。

天竺地区的商业竞争,大明工局不允许违反商业法律,只准在法律的框架内执行,而且不能违规改变法律,简而言之,只能在大明律的框架内施行手段。

以大明工局的体量,以及工民联合部的权益保障,大明工局已经占尽了便宜,要还是利用自身政治手段进行不当竞争打压民间商行,这对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并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当消息传开后,绝岛的绝岛开发集团从上到下充满了欣喜。

因为接下来插手天竺地区的商业,同样是绝岛开发集团的方向。

同样。

大明工局的许多掌柜和管事不开心,认为皇帝偏袒商人们,难道没有看到,大明工局直接间接养活了几百万的工人,受到大明工局影响的人口更多。

这可是大明工局的功劳。

很多人为韩奇抱不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